第八章 语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5032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八章 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八章 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八章 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八章 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语言.docx

《第八章 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语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语言.docx

第八章语言

第八章语言

本章主要内容:

语言的一般概念;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一般概念和特征,了解语言的生理机制、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

掌握语言的一般概念和特征、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含义

本章难点:

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含义、语言的理解、语言的产生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实验法4.课外自学辅导

四、教学时数

6-8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教学目标:

掌握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含义,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语言的种类。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语言的概念与特征,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含义。

难点为语言的表征和加工过程的含义。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语言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一)创造性

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

(二)结构性

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三)意义性

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不能传达任何意义的语言都不是正常的语言。

(四)指代性

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是指称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

例如,它可以指代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一个动作,一种性质或者一种抽象的概念。

(五)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人只能使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语言,用词来表达意义也只能是约定俗成的。

另外,语言交流时,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常常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这说明语言具有社会性。

语言又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和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具有个体的特点。

二、语言的结构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

在句子的下面可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

每个层次又都包含一定的语言成分和将这些成分组织起来的语言规则。

如语音规则、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等。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可以将音位组成语素,然后由词素组成单词,再由单词组成短语和句子。

(一)音位

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讲,音位和字母相对应,但是时常也有这种情况存在,即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可代表不同的音位。

另外,几个字母合并也可代表一个音位。

(二)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语素的种类较多。

例如,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

还有一种语素称为粘着语素。

(三)词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在口语中,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同时它还传递构词法与句法的信息。

在书面语中,词还具有图形信息。

因此,词是图形、语音、语义、构词法与句法五种信息的复合体。

(四)句子

句子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指人们听到或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而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

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即表达同一意义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个表层结构也可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语句就出现歧义。

例如,“Theyareflyingplanes”既可理解为“他们正在驾驶飞机”,也可理解为“它们是正在飞行的飞机”。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

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

按照短语结构规则,一个句子(S)可以转换为名词短语(NP)+动词短语(VP)(规则1);然后,一个名词短语又可转换成冠词(Art)+名词(N)(规则2);一个动词短语可转换成动词(V)+名词短语(NP)(规则3)……。

按照这些规则,可以将句子“Theboywillhittheball”构成一个树形图,如图8-2所示。

运用短语结构规则可以把某些表面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

如歧义句“Theyarecookingapples”,可以用不同的树形图来表示。

一种分析法是:

cooking是一个分词,它和系词are联系在一起,因而整句的意思是“他们正在烹调苹果”。

另一种分析法是:

cooking是形容词,它修饰后面的名词,因此整句的意思是“它们是正在烹调中的苹果”。

转换规则是说明句子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转换关系的规则。

例如,我们可以把句子“Theboyhittheball”转换成“Theballwashitbytheboy”。

这种转换关系可用被动的转换规则来描写:

NP1+V+NP2→NP2+Was+V+by+NP1。

通过转换,相同的深层结构就可用不同的表层结构表达出来了。

乔姆斯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三、语言的种类

语言活动分两类: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外部语言又包括口头语言(对话和独白语言)和书面语言。

(一)对话语言

对话语言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等。

对话语言的特点是:

1.对话语言是一种情境性语言。

2.对话语言是一种简略的语言。

3.对话语言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

4.对话言话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

(二)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是个人独白进行的、

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

而连贯的语言。

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

独白语言的特点是:

1.独白语言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话动。

2.独白语言是一种开展的语言。

3.独白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

(三)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

书面语言的特点是:

1.随意性。

书面语言在用文字表在自己的思想时,它允许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在阅读别人写出的东西时,它允许反复阅读难懂的地方。

2.开展性。

书面语言要求用精确的词句、正确的语法和严密的逻辑进行陈述,既要避免词不达意,又要力戒“言过其实”和“空话连篇”。

3.计划性。

书面的计划性常常以腹稿、提纲等形式表现出来。

(四)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是自问自答的语言活动,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它的特点是:

1.隐蔽性。

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

2.简略性。

内部语言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

在内部语言中句子的大量成分常常被省略,例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

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一)语言的表征

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存储的。

语言的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如“狗”的表征或许是“狗”的表象,或许是一个关于命题的命题。

表征既可以是词语的表征、也可以是句子的表征、课文的表征。

四、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二)语言的加工过程

语言的加工过程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贮、提取的过程。

根据语言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资源参与的程度,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的加工两种形式。

自动化加工是无需注意资源的参与,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受控制的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资源,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

根据语言加工时,各种成分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语言的加工又可分为模块化的加工和交互作用式的加工。

模块化的加工认为,语言各成分的加工是单独进行的,各成分间不存在相互的作用。

交互作用式的加工则认为,语言各成分间的加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们存在着相互作用。

 五、研究语言的意义

研究语言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因而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语言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语言的研究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语言的研究对于资料检索,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语言的研究对于区别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指导病人的康复有很大的作用。

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语言的概念、特征,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种类,语言的表征和结构以及研究语言的意义等问题。

小问题:

读书时,自动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这属于语言的――加工。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

教学目标:

掌握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等大脑区域在语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语言大脑半球的语言一侧化优势。

重点与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等大脑区域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问题。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语音来自于人的发音器官。

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呼吸器官

语言发音的原动力是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呼吸器官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

肺是空气的存储室。

由于肺部的扩张和收缩,气流从外界经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又由肺部循相反的方向排出体外。

由于气流的出入在上述管道的某些部位发生冲击或摩擦而发出声音。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喉头和声带

声带长在喉头里面,是主要的发音体。

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粘膜构成,中间的缝隙叫声门。

声带附着在可以自由活动的软骨上,可自由开合,也可形成不同的松、紧状态。

当气流经过声门而引起声带振动时,就会发出乐音。

它是人类发音器官中形成乐音的唯一的发音体。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三)口腔、鼻腔和咽腔

它们起共鸣器的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口腔,它包括舌、唇、上下颚等部分。

由于人嘴可自由开合,舌头可自由升降、伸缩;嘴唇可自由展平或撮圆,因而口腔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共鸣器,使气流通过时发出不同的声音。

除口腔外,鼻腔、咽腔肌肉也参与发音器官的活动。

总之,由于发音器官的协同活动,形成了人类语音的不同声调、音强和音色。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语言活动具有异常复杂的脑机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对多数人来说)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尼克区和顶枕叶的角回等。

(一)布洛卡区

19世纪60年代,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在左半球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此区的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以后,这个脑区就被命名为布洛卡区。

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这种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有些病人不能使用代词、连词,不能处理动词的变化,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他们的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的、电报式的语言。

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出现词语反复现象。

病人在给画上的“苹果”正确命名之后,把后来画上的“两个樱桃”也叫“两个苹果”。

这种病理惰性说明了语言调节机能的破坏。

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质,还和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当大脑额叶严重损伤时,病人会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

例如,他们不主动说话,对话时很少回答,而且带有模仿和被动的性质。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布洛卡区损伤的病人不仅产生语言运动障碍,而且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二)威尔尼克区

它是1874年由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并得名的。

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它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

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缓的形式叫词盲。

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

接收性失语症的另一种表现,是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

这些病人能重复对他说出的单词,但这些声音模式失去了原有的符号价值。

例如,让病人指一把汤匙,她嘴里说:

“汤匙,对了”,手却指向一件无关的物体。

与患有表达性失语症的病人相反,患有接收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的信息。

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三)角回

第三个重要的语言中枢是角回,它在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

这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译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在听到一个单词时,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角回,再作处理。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认为,语言的加工不仅限于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语言的加工可能分布在脑的更广泛的区域内。

神经外科医生欧杰曼在医治癫痫病人时,进行了开颅手术,开颅后他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外侧裂周围不同区域内的单个细胞,然后让患者对物体图画命名。

欧杰曼认为,语言的加工是严格定位的,但这种定位已经扩展到了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以外的许多其它脑区。

近年来,脑成像技术研究了语言的脑神经机制问题。

同样证实上述结论。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失语症的研究发现,失语症更多与大脑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对癫痫病人进行了切断胼胝体的外科手术。

这就产生了所谓割裂脑。

割裂脑的研究发现,手术后病人的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均正常,而命名和知觉物体空间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力出现了选择性障碍。

例如,把单词“戒指”呈现在病人右视野中,由于它的视觉信息投射左半球上,病人可以正确地读出来;如果把单词“钥匙”呈现在左视野中,由于信息投射到右半球,病人读不来。

这些事实都说明,语言活动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

本节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语言的发音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对大脑皮层区域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问题,最后还讲述了大脑半球的语言一侧化优势问题。

小问题:

布洛卡区在语言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第三节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掌握语音知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话语理解的含义及其影响它们的因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影响语音知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话语理解的因素。

难点是影响语音知觉和词汇理解的因素。

语言的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语言理解可以分为三个水平。

①词汇理解或者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

②句子的理解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认知活动,它需要借助于句法和语义的知识,需要有语境的帮助因此,句子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第二级水平。

③语言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话语或话语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语音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的识别过程。

语音是口语的物质外壳或形式,只有正确地知觉语音,才能接受它所代表的意义。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具有某些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与音色。

语音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紧程度。

语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程度调节的,声带松发出的声音就是低音;声带紧发出的声音就是高音。

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

气流量大,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在大,声波振幅大,声音就强;气流量小,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小,声波振幅小,声音变弱。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这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振动的持续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

语音的音色由声波的波形来决定。

例如,汉语(a)(o)(i)的波形不同,音色也就不同,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由于音色不同而互相区别开来。

(二)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

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元音和辅音。

当气流从肺部发出,振动声带,顺利通过声道而不受任何阻碍,然后从口腔(有时同时从鼻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元音。

气流在发音通道上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叫辅音。

如汉语中的b、p、m、f、zh、ch、sh等。

辅音又可分为清音和浊音。

当气流使声带振动而发出的辅音叫浊辅音:

当气流没有振动声带而只是发音通道上受阻而产生的辅音,叫清辅音。

根据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发音体的不同(清浊音),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一些特征。

(三)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

1.语音类似性。

由于音位具有区别性特征,因此,正确感知这些特征,是分辨不同音位的重要条件。

两个音节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例如,ma和na、ga和da,有五个特征相同,一个特征不同,被试听起来容易混淆;相反,ma和sa有五个特征不同,一个特征相同,被试就容易分辨。

2.语音强度。

当语音强度为5分贝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但不能分辨;强度增加,词的清晰度增高;当强度为20—30分贝时,清晰度为50%;当强度为40分贝时,清晰度达70%;当强度为70分贝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分贝时,则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

3.噪音掩蔽。

当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100倍时,噪音对语音的可懂度没有影响;当语音与噪音强度相等时,可懂度为50%。

4.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

从广义说,它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说,语境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

例如,音位/p/在单词peck和speck中的发音是有区别的。

因为在单词speck中,音位/s/的发音改变了音位/p/的发音。

5.句法、语义的作用。

米勒等在另一实验中选用了语法正常、语义正确;语义不正确;和有合语法等三类句子,要求被试倾听并大声报告所听到的结果。

发现句法、语义都正确的句子,可懂度达89%;语义不正确的句子,可懂度只达56%。

可见,在口语知觉时,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二、词汇的理解

词汇的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影响词汇识别的因素有:

(一)单词的部位信息

单词的部位信息在拼音文字中,词是由字母拼写而成的。

由字母组成单节,由音节再组成单词。

许多研究相继指出,单词中的起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

汉字是表义文字。

它是由基本笔划构成的轮廓图形。

处在不同部位的笔划和偏旁在汉字辨识中也有不同的作用。

(二)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

例如,在汉语中,以日、月、皿三个部件为例,它在二维平面上至少可以有20种以上的组合,但只有一种组合才是合乎正字法规则的“盟”字。

所以,不同的笔画或部件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人们认识的汉字。

尽管人们在识别汉字时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存在,但研究表明,正字法规则在字词汇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字母长度或笔划数量

有关拼音文字的一些研究中发现,在词的使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

词长效应说明,单词包含的字母数量影响词汇的识别。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

在汉字识别中,大量的研究发现,词汇识别的时间随着笔画数量的增加而增长。

笔画数效应说明,字词的某些特征信息在字词识别中是起作用的。

(四)字形结构

彭瑞祥等人(1983)研究了在速示条件下,不同类型结构汉字再认的难易程度。

结果发现,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再认较容易。

(五)字词的使用频率

影响单词再认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词的使用频率。

何伟氏等人(Howesetal,1951)在一个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使用频率不同的单词,让他们进行辨认。

结果发现,单词的使用频率高,对单词的觉察阈限就低,识别单词的时间就短。

相反,词的使用频率低,对词的觉察阈限就高,识别的时间就长。

这就是单词识别中的频率效应。

(六)语音的作用

单词具有形、音、义等多方面的特征。

在词汇识别中,语音有没有作用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目前,对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直通假设;

第二种观点为语音中介假设。

(六)语音的作用

第三种观点为双通路假设。

在拼音文字中,一些研究证明,语音在义的提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语是一种表义的文字,字形和字音的关系不如拼音文字那样密切,语音是否起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很不一致。

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七)语境的作用

研究发现,单个单词与在句子或课文语境中出现的单词,它们的识别阈限不一样。

语境提供的信息促进或抑制了对单词的识别。

在汉语的语境研究中,彭聃龄等(1987)人研究了词语境对双字词识别的影响。

他们按照语境与目标词语义联系的程度分成强语境(如牢房-监狱)、弱语境(如田野-碧绿)和无关语境(如软禁-细菌),被试的任务是词汇判断。

结果发现,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八)语义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词的语义特征也会影响词汇的识别。

例如,詹姆斯用词汇判断法研究发现,低频具体词的识别比低频抽象词的识别容易。

后来一些人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

黑诺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意义较多的词(多义词)较意义较少的词或单义词更容易识别。

 

总之,对单词的再认不仅决定于字词的物理特征,而且决定于读者头脑中已经存储的知识与经验,如对单词的熟悉程度,使用语言学的知识对单词进行预测与期待,由阅读材料提供的语境信息等。

人对单词的识别是由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句子的理解

句子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句子理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以便获得词语的确切意义。

其次,句子的理解还要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指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

语义分析也是句子理解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人们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它词语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句子的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

  

(一)句子的类型

人们日常听到、见到的句子类型主要有:

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几种类型。

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影响着句子的理解。

例如,肯定句理解起来容易,否定句理解起来难一些。

人们认为这是由于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否定句的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的加工阶段否定句较肯定句可能有较多的意义,含义相对不够明确等原因造成的。

(二)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因此,词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在不同语言中,词序是不完全一样的。

汉语的基本词序为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动词之后。

在一般情况下,其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

当词序颠倒时,人们常常借用句法手段来帮助理解句子。

例如,把语句“他骂我”,改成“我被他骂了”。

在这些场合,尽管原来的词序变了,但句法手段提供了正确理解语言的线索,使我们对句子的意思不会出现误解。

(三)语境

波拉克曾经让被试等候在实验室内,并用录音机录制下他们之间的谈话。

随后,将谈话中的个别单词播放给他们听,结果发现,被试只能确认其中的二分之一。

这说明,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即使是对自己说过的话,也难以理解。

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常有一些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句子——歧义句,但只要联系语境,这种歧义也能获得较确切的意义。

(四)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因此它对句子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句子“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它既可以切分为“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又可以切分为“落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由于切分方式不同,句子的意义完全不同。

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可采用一定的句法分析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

常见的策略有:

1.标准句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