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729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docx

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1

【2019最新】高一历史下第二次月考试题

(1)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共35小题,总计70分)

1.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2.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佣了5位技术工人。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文萌芽的出现D.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

3.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

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

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

这反映出

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4.“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B.“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夜市”在城市生活中越发繁荣D.“草市”在商业活动中作用显著

5.“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政局动荡不安B.社会分配不公

C.土地兼并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

6.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

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

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7.史学家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一书中提出:

产品、海运、殖民地是海权的三大环节;应该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确立对海洋的控制力和实现国家战略目的。

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明朝“郑和下西洋”

C.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8.英国学者罗伯特·艾伦在揭示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的原因时发现:

由于遭遇黑死病,英国人口锐减,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该国煤炭蕴藏丰富,易于开采,能源价格低廉;18世纪初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资本为高。

他的研究角度是

A.生产要素的供给B.市场需求的扩大

C.人口结构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迁

9.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

“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织、一种生产制度。

”文中的“组织”、“生产制度”是指

A.工厂B.垄断组织C.手工工场D.贸易公司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其主要内容有

①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②物资和物种交流

③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影响主要有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②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④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下图是近现代五种经济形式的变化图,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

A.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13.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

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和技术B.国内外市场没有形成

C.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D.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15.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B.

C.D.

16.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思想影响

17.小王收集到一只邮戳模糊的旧信封,只能看清收信人地址是“红旗公社胜利大队”,这封信寄出的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A.1911年B.1927年C.1958年D.1978年

18.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严重的阻滞,使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来缓解危机,渴望与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进行接触。

受这一国际形势影响,中共中央决定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D.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19.学者郑永年提出:

“南方谈话直接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产生了强大的改革新动力,而且为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新的方向”主要是指

A.开放经济特区B.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D.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1982年,《文汇报》公开刊登了《旧租界的由来》一文。

其后,登载了《痛哉!

〈租地章程〉》,这两篇文章从旧租界的形成谈起,借古讽今,映射建立经济特区。

这表明建立经济特区

A.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B.未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C.对国家主权形成威胁D.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23.据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生态整体特征表现为

A.锁国与开放B.坎坷与进步C.危亡与机遇D.保守与激进

24.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B.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D.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25.杨乃武案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案发伊始,社会舆论对杨乃武极为不利,但《申报》扭转了这一局面,清统治者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使杨乃武案昭雪平反。

这说明了报刊

A.对司法案件审理起了决定性作用B.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办刊宗旨

C.发挥了引导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D.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26.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材料主要反映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27.20世纪以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整,所有这些告诉我们

A.经济体制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

B.拉动内需是发展经济的唯一途径

C.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适应不同民族与国家

D.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28.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

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9.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与“预期收益规律”的心理作用分不开的,即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率越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

基于此种分析,要消除经济危机应该

A.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B.通货膨胀,增加国民收入

C.实行赤字预算,增加需求D.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

30.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

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C.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D.第三产业不断兴起

3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新经济的出现与发展B.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美国的资本输出D.第三次科技革命

32.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土地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

33.在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部分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甚至更多地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

材料说明苏联形成的“计划社会”思想

A.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B.是促进苏联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C.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发展

34.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改革,但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35.下表为美国、日本、、印度四国在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

时间

国家

2010年以前

2010

2018

美国

15.9

15.9

15.85

日本

7.65

6.84

6.8

2.77

4.22

5.7

印度

2.77

2.91

3.22

A.布雷顿树林体系维持了美国投票权的基本稳定

B.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断衰退

C.扭转了亚非拉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不利局面

D.国际经济秩序的逐步转移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总计30分)

3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4分)

材料二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

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八十年》

(二)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4分)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论十大关系》

(三)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3分)

37.(10分)

材料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

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据材料,以1978年为界概括老人家国庆节开销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原因。

38.(9分)简要说明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参考答案

1.B2.C3.D4.B5.C6.C7.A8.A9.A10.A11.D12.A

13.C14.D15.A16.D17.C18.A19.D20.C21.A22.A

23.B24.D25.C26.D27.D28.D29.A30.A31.A32.B

33.A34.C35.D

36.(11分)

(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4分)

(二)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4分)

(三)相同:

都注重发展重工业。

(1分)

不同:

新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2分)

37.(10分)趋势:

①1958~1978年:

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分)

②1978~2008年:

迅速提高。

(1分)

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是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

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勤俭节约是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2分,答出其中两个角度即可。

1978~2008年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国以来,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1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分)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1分)政治:

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

(2分)(答出其中两个角度即可。

38.(9分)苏俄:

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

(3分)美国:

罗斯福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新政,改变“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分):

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