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723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麻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亚麻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亚麻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亚麻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亚麻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亚麻种植技术.docx

《亚麻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麻种植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亚麻种植技术.docx

亚麻种植技术

亚麻为亚麻科亚麻属草本韧皮纤维作物。

亚麻属有100多个种,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但多数多年生是野生种,分布在热带和温带。

我国青海高原、河北、云南、黑龙江、西藏等省(区)均有多年生野生种的分布。

亚麻属中栽培的有15个种,栽培最广的是普通亚麻。

   1轮作

   因地制宜实行合理的轮作,是获得亚麻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也能为后作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保证后作稳产高产。

不同的前作对亚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很大影响,据调查,以大豆、玉米茬最好,其次是小麦茬。

高粱和谷子茬的亚麻产量最低。

   亚麻不宜连作,重茬、迎茬(隔一年)易发生苗期病害,死苗减产。

同时一块地上连续种同一种作物,土壤肥力减退,也需要靠轮作恢复。

亚麻与其他作物轮作,不仅能减轻苗期病害,对亚麻生长有利,而且由于亚麻生育期短,春种夏收,可伏翻整地,既能消灭杂草,又能有较长时间恢复肥力,还可充分接收夏秋雨水,从而为后作创造肥力高、水分足、杂草少的土壤环境条件。

亚麻的轮作方式主要有:

玉米―亚麻―大豆―高粱或谷子;大豆―亚麻―玉米―高粱―谷子;玉米―亚麻―甜菜―大豆―小麦;小麦―亚麻―玉米―大豆―甜菜;谷子―亚麻―玉米―小麦或大豆―高粱;谷子―亚麻―甜菜―小麦―大豆。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

亚麻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良好、没有杂草的微酸性土壤。

因此,

   种植亚麻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川地、排水良好的二洼地和黑油碱地;不宜选黄土岗地和山坡地。

在东北亚麻产区春季干旱多风,跑风地种亚麻易遭风害,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所以不宜选跑风地种亚麻。

土质粘重和排水不良的涝洼地,土壤含水量多,通透性差,春季地温回升慢,地温低,种亚麻出苗缓慢,同期播种,比壤土和排水良好的地块晚出苗3―5天,易感染苗期病害,出苗后也不发苗,麻苗“发锈”,麻茎长不起来。

遇伏雨后,又因徒长而贪青倒伏,造成减产。

而沙土地保水、保肥力差,肥力低又怕旱,也不宜种植亚麻。

   2.2整地。

我国纤维用亚麻主要产区为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气候特点是冬季降水少,春季多风少雨,

   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8倍,十春九旱,且多大风天气。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春季土壤水分状况就成为亚麻出全苗、保全苗的主要限制因素。

为此,在秋季和春季就应采取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达到秋雨春用,保蓄土壤水分,给亚麻出苗和前期生长备足底墒;其次,整地可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给亚麻创造顺利出土的苗床;第三,由于亚麻生育期间不用铲趟,几乎全部的土壤耕作均在播前进行,所以,亚麻整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适时翻耕可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中的水、热、气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亚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为亚麻高产打下基础。

   2.2.1整地时间和方法。

选用小麦茬种亚麻时,最好是伏翻,即可消灭杂草,恢复地力,又能充分接纳雨水,积蓄底墒。

在时间上,要抓住当地土壤“返浆”盛期到来之前,在方法上要实行机械浅翻,而且要连续作业。

   2.2.2整地的技术要求。

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是:

破碎土块,消灭明、暗坷垃,疏松土壤,地面平整,特别是要填平机械翻地时留下的坎沟,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创造表土蓬松,底土紧实、透气、保水、保温的良好土壤环境条件,以便亚麻的播种作业,并且为种子发芽出苗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整地前首先要拣净茬子。

若不创净、拣净,就会影响亚麻出全苗。

第二,要细致整地、严防机械作业时漏翻、漏耙、漏压,留下生格子,不但土壤坚硬跑墒,而且播种时开沟器开不进去,种子撒落地表,覆土不匀,出苗差。

   在春季耙茬整地时,还要耙匀、耙细,切勿留垄沟、垄台,以免垄台湿先出苗,垄沟夹有干土不易出苗,造成出苗不齐不全。

要求地面平整,使种子入土深浅一致,出苗齐整。

在春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镇压能提高整地质量,保住土壤墒情,有利出苗。

播后镇压,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缩短出苗天数、减少幼苗发芽出土过程中罹病的机会,从而减轻苗期病害对幼苗的危害,提高田间保苗率。

   亚麻播种覆土深度3cm左右,施行机引播种机播种,随播随压;用畜力小型播种机播种,播后用畜力拉镇压器或拉磙子进行镇压。

   3施肥

   亚麻生育期间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和钙、锰、锌、铜、硼等多种微量营养元素。

   据试验研究,每生产1t原茎需从土壤中吸收4.7kg氮、0.7kg磷和4.2kg钾。

   3.1亚麻需肥特点。

亚麻在生育前期,即枞形期吸收氮素最多,快速生长期和开花期吸收量递减,到工艺成熟期又略有增加。

氮素营养可促进亚麻茎叶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亚麻原茎产量有良好作用。

但过多地施用氮肥,没有磷、钾配合,会使亚麻植株地上部迅速生长,生育期延长,引起贪青和倒伏。

   亚麻生育各个阶段吸收磷素量,从枞形期到开花期是逐渐增加的,以开花期最多,占整个生育期的31.6%。

工艺成熟期吸收量虽低于开花期,但仍高于枞形期和快速生长期。

亚麻生育后期(开花到工艺成熟期)吸收磷素增多,对促进纤维发育和种子成熟、提高亚麻种子产量、纤维产量、出麻率等起重要作用。

   亚麻是需钾肥较多的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量均较高,但以开花期吸收量最高,其次是快速生长期。

因此,生育期各阶段如缺钾,都会影响亚麻的正常生育,从而导致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降低。

此外,施钾还能明显地提高亚麻的抗倒能力。

   3.2亚麻施肥技术。

东北亚麻产区的施肥原则是有机肥和化肥结合,基肥和种肥结合,化肥中氮、磷、钾肥结合施用。

一般不追肥,特别是不追施氮肥,否则因雨季来临,引起亚麻贪青倒伏,降低亚麻产量和纤维品质。

   3.2.1有机肥的施用。

亚麻施有机肥做基肥时,最好施于亚麻的前茬,使亚麻能够利用前茬作物残留在土壤中已被分解好的养分,及时满足亚麻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一项用地、养地、全面增产的好措施。

如前茬没有施基肥或土壤肥力比较低的地块,也可在秋整地前施入有机肥料,做到秋翻施基肥。

如果秋季来不及施肥,亦可结合春整地将基肥耙入土中。

   施用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细碎、扬施均匀。

春整地施肥时要求随扬粪、随耙压,浅耙10―15cm。

秋翻前施有机肥30―40t/hm2,若播种前耙施则施15―20t/hm2。

   3.2.2化肥的施用。

随着亚麻施化肥的不断增加,合理施用化肥就显得更加重要。

化肥可于播前或播种时用机械施入土中。

施用量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酸碱度、土质、种植密度和产量指标等来确定。

土壤肥力低,种植密度大,土质砂性保肥力差,产量指标又偏高,就得相应增加施用量。

东北亚麻产区一般多采用单施氮肥和磷肥或氮、磷肥配合制成颗粒施用,钾肥施用的不多。

化肥用量是硝酸铵70―90kg/hm2或尿素40―45kg/hm2、过磷酸钙150―200kg/hm2或磷酸二铵80―100kg/hm2。

   3.2.3亚麻深施肥。

深施肥有保持肥效、减少肥分损失的良好作用。

亚麻深施化肥要施在地表以下10cm左右处的亚麻根系密集层,形成一个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以满足亚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亚麻增产。

试验表明,深施种肥8cm,产原茎5421kg/hm2,比施深度4cm的4527kg/hm2增产19.7%。

目前,很大一部分麻区已推广应用这一增产技术措施。

   4机械播种

   4.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适时播好种,必须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

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精选种子、种子处理和播种工具的准备。

   4.1.1种子准备。

亚麻单位面积播种量大,但田间保苗率低,因此对种子的质量和净度要求高。

黑龙江亚麻产区一般规定播种用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90%、净度不低于95%。

通过精选,可除掉亚麻种子里的草籽、公亚麻(亚麻的伴生性杂草,又叫亚麻荠)籽,特别是亚麻的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种子,以及瘪籽、蒴果皮、碎亚麻茎杆、土粒等杂质,以保证种子的净度。

为防治亚麻苗期病害,播前须进行种子处理。

目前采用炭疽福美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可由供种部门统一拌种。

   4.1.2播种工具的准备。

仔细检查全套机械的各个部位,使其达到正常作业状态,以免因某个部件失灵而影响播种质量。

调整开沟器的距离,使播种行距合乎要求并且均匀一致。

48行播种机行距7.5cm,10行播种机行距15cm。

播种方法与播种量确定之后,应根据种子发芽和种子净度计算出田间实际播种量,并按要求做好播种量的调整。

   4.1.3确定播种期。

适期播种是亚麻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

亚麻性喜冷凉,各个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较低。

亚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3℃,低于1℃不能发芽。

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当平均气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

亚麻在生育初期能忍耐短期的低温,3―4对真叶时,能耐几个小时的-1―-2℃低温;但幼苗刚出土、子叶将要展开时,遇低温则会受冻害而造成死苗。

   亚麻种子发芽出苗所需要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以上,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只要温度适宜,土壤不过湿或渍水、通气良好,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播种后7―9天即可出全苗。

因此播种期的确定还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我国纤维用亚麻产区的适播期为:

吉林麻区4月中旬至下旬;黑龙江南部和东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北部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4.1.4机械播种。

播种机窄行条播优点很多,不仅深度一致、行距相等、下种均匀,而且能及时覆土、随播随镇压、有利于保苗,出苗整齐一致。

但机条播亚麻植株个体营养面积小,影响单株的均衡生长,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亚麻产区创造了“重复播”的方法,为亚麻合理密植、稳产高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亚麻“重复播”种子入土散落均匀,苗眼由条播的2―3cm增加至4―6cm,亚麻产量一般增加20%以上。

   亚麻机械条播是一般用谷物播种施肥机,行距7.5cm,一次播48行,播幅3.6m。

圆盘开沟器后带复土环,并联接镇压器,使播种、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一次完成。

   除了用上述大型播种机条播外,还可用小型谷物播种机一次播10行、播幅1.5m、行距15cm。

采用重复播种,是去掉48行播种机的分种器,把行距7.5cm改成15cm,播种机先播一次后,第二次播种时,开沟器在第一次播种的原幅再插行重复播一次,即在同一播幅内重复播种两次。

因此,播种效率比条播低,这是“重复播”的缺点。

   重复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整地质量要求高。

如整地质量差,地面不平整,坷垃多,就会影响播种质量。

②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增加保苗株数,加大密度;同时必须选择肥力较高的地块和残肥多的前茬,并在当年施足基肥和种肥。

③要求作业人员技术操作熟练,防止播种时行间并条或重行,影响重复播的增产效果。

   4.1.5播种量和种植密度。

亚麻播种量决定着密度,播量过多,密度过大,麻株矮、麻茎细、毛麻多,亚麻产量不高;播量过少,密度过稀,保苗株数少,麻茎虽粗大,但分枝多,也会降低亚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适当的播量和播种方法。

一般地力较高、土质肥沃、地势较低洼或有灌溉条件,当年又能施足基肥和种肥,播量可适当多些;反之播量少些。

亚麻种子质量好、纯度和发芽率高的,播种量可少些;中等播量宜采用机引播种机7.5cm行距条播;如果播量较大,可采用重复播的方法;干旱或半山区,播量应少些,可采用10行播种机15cm行距条播。

   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其播种深度都要适宜。

亚麻播种深度以2―3cm适宜。

在土壤粘重、水分充足、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播种深度宜浅;而在土壤干旱、墒情不好的情况下,播种可深些,但最多不能超过4cm。

   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土质粘重的地块,可在播后1―2天镇压一次,反之,土壤含水量少,气候干旱,播后应立即镇压,最好是播种机后直接带镇压器,随播随压。

   5田间管理

   5.1亚麻的化学除草。

亚麻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对亚麻危害很大。

在亚麻枞形期的蹲苗阶段(20―30天),杂草长得较快,如不及时清除,易造成杂草欺苗,使亚麻生长受到抑制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许多杂草又是亚麻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助长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杂草多,还会给收获保管带来困难。

因此清除杂草是亚麻栽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对化学除草剂应用、发展较快。

据试验表明,亚麻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药剂种类有:

都尔乳油、二甲四氯、精喹禾灵、油草双克、拿扑净等,只要使用适当,其除草效果均好。

   5.1.1施用方法。

亚麻播种后、出苗前,土壤潮湿时,每公顷用水1t左右混匀药剂对墒面进行均匀喷雾;或在亚麻株高10~20cm或枞形期,杂草2~3叶期,每公顷用水900kg混匀药剂对杂草叶面进行喷雾,其防效均好。

为同时除净禾本科和阔叶杂草,要用两种除草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拿扑净+二甲四氯、精喹禾灵+二甲四氯,前者对禾本科杂草有效,后者对阔叶杂草有效。

   5.1.2用药量。

都尔乳油1500ml/hm2;二甲四氯750g+精喹禾灵600ml/hm2;油草双克1350ml/hm2;拿扑净3000g+二甲四氯750g/hm2。

   5.1.3注意事项。

无论单用还是混用,二甲四氯的用量不可再增加,并要求把药剂拌匀喷匀。

喷药时要选择无风天,严防细雾飘移到附近其他作物上,发生药害。

为防药液腐蚀器械,喷雾器用后立即用清水洗净。

   5.2亚麻灌水。

纤用亚麻主产区的黑龙江和吉林年降水量常分布不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十春九旱。

多数年份不能满足亚麻生长对水分的需要。

因此在干旱年份或雨水分布不匀的干旱时期,及时合理灌水,对提高亚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

根据亚麻的需水特点,在快速生长期应灌水1―2次。

   5.3防止亚麻倒伏。

亚麻茎杆细小,加之密度大,易形成倒伏。

在施用氮肥过多或前作留有大量残肥以及生长后期遇暴风雨,也容易引起倒伏。

麻茎倒伏后易霉烂,大大降低原茎、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也增加收获、晾晒和保管上的困难。

所以栽培亚麻要注意选用抗倒伏的品种。

亚麻在茎高35―45cm时喷施激素(Ethephon0.5~0.75kg/hm2),能有效地减轻倒伏,但株高有所降低,延迟开花和成熟期。

   6防治病虫害

   6.1亚麻炭疽病。

亚麻炭疽病为我国亚麻产区主要病害。

东北麻区常年发病率30%―40%;死苗为1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病害症状:

亚麻从苗期到成熟期,植株各部分均可感染被害,一般以苗期发病较重。

幼苗出土前后不久即可开始发病,在胚轴上有锈色或黄色的长条形病斑。

在幼苗子叶上常形成边缘明显而下陷的半圆形病斑,茎上有褐色稍凹陷的病斑。

蒴果被害形成褐色圆形病斑,菌丝侵入内部,可侵入种子,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受害较重的种子萌发后往往幼苗未出土即感病死亡。

   防治方法:

合理轮作,轮作期一般不少于6―7年;搞好土地平整和田间卫生,合理施肥;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用量0.3%的炭疽福美拌种,防效达80%以上。

   6.2亚麻枯萎病。

该病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等省(区)。

苗期前期发病,成片或全田麻株萎蔫,下垂变褐,整个麻田似火烧;发病后期,多点片发生,罹病植株矮小。

   病害症状:

幼苗感病,茎呈灰褐或棕褐色,缢缩凋萎、倒伏死亡。

成株发病时,顶梢萎垂,植株初呈黄绿色后变褐色,茎杆干枯而死,但茎仍直立不倒伏,在潮湿天气,茎基部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

病株茎基部的根系腐烂,易从土中拔出。

   防治方法:

实行5年以上轮作,严禁重茬、迎茬;药剂拌种;选用抗病品种和在无病田采用。

   6.3亚麻立枯病。

亚麻立枯病为全国各麻区的主要苗期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常年发病率30%左右,死苗严重时造成田间缺苗。

病害症状:

幼苗出土不久,罹病植株的幼茎基部呈黄至黄褐色条状斑痕,病斑上下蔓延,明显缢缩。

后顶梢萎垂,逐渐枯死。

罹病轻者可恢复,此病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参照亚麻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此外,亚麻病害还有亚麻锈病、亚麻白粉病等,在此从略。

   6.4亚麻菟丝子。

菟丝子又叫黄丝藤、黄丝子、菟须、菟山丝、老雅丝、黄缠、无根草等。

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

为一年生寄生性蔓性植物,茎丝状,直径1~1.5mm,黄色、淡橙黄色,光滑无毛,在寄主茎上自左缠绕,叶小鳞片状、膜质,花黄白色、无花梗,多数簇在一起,呈绣球形。

种子近圆形,长1.3mm,宽1.1mm,黄、黄褐色或黑褐色。

种子发芽时形成很小的根,钻入土中能吸收水分,以后用线形茎缠绕寄主,产生吸盘,吸根扎入寄主皮内,吸收营养和水分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在菟丝子发生严重的地块,与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从亚麻种子内彻底清除菟丝子种子;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除草,发现菟丝子即时拔除销毁,以防扩展蔓延。

   6.5草地螟。

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黑龙江、吉林等省亚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将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茎杆,使亚麻减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mm,翅展18~26mm,前翅淡褐色,外缘有白色纵条纹和深色绒毛,有明显的圆形斑和肾形斑。

后翅灰黄色,沿着内缘有两条灰色的带状斑,雌蛾比雄蛾粗大。

卵产出时为乳白色,经2天后变为淡黄色,孵化前为淡灰色,长圆形、扁平。

长0.8―1.0mm、宽0.4―0.5mm。

幼虫灰绿色,背部有许多弯曲的黑色纵条纹,沿着纵条纹有许多弯曲黄绿线条斑。

头黑色有光泽,胸节灰色、有三条黄色条纹,第二、三胸节的侧面有5个条纹,腹节有6个淡褐色的刚毛突起,基部黑色,在突起的边缘有两个白色气孔;幼虫共分5龄,老熟幼虫头宽1.25~1.5mm、体长16~25mm。

茧口袋形,上端有开口,被丝状物覆盖,长20~50mm。

蛹黄褐色,头和眼暗褐色,腹部末端由8个刚毛组成的锹形的肛门,蛹长8~13mm,胸宽1.5~2.7mm。

   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

当卵基本孵化时为喷药的适宜时期。

集中人力、药械,争取3―5小时内将草地螟的幼虫发生地块喷药一次。

杀虫剂有:

溴氰菊脂2500倍液、除虫菊脂乳油2000―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杀虫效果均好。

②清除田间杂草。

成虫产卵盛期时,是清除田间杂草关键时期,拔出杂草装入麻袋带走,这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措施。

③灯光诱捕成虫。

当草地螟成虫发生盛期时,应用黑光灯或白光灯诱捕成虫。

   6.6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又称甘蓝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东北亚麻生长中后期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可将叶片和嫩茎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1mm,翅展42―51mm,虫体灰褐色或黑褐色,触角丝状,复眼紫黑色,前翅肾形、外缘呈白色;环状纹灰褐色。

雌蛾有三根翅缰,雄蛾腹部末端有较大的丛毛和抱卵器,为区别雌雄重要特征。

卵半环形,顶部圆滑、底部较平,高0.4―0.43mm、宽0.5―0.6mm。

一至三龄幼虫呈绿色、头为淡黄褐色,四至六龄幼虫呈灰褐色或黑色,腹足和尾足灰黄色,胸足褐色,五、六龄幼虫背板有倒“八”字纹,老熟六龄幼虫头宽3.13mm、体长42.15mm。

蛹纺锤形,长16―22.5mm、宽5.5―7.0mm,棕红色,腹部末端略延长,背板黑褐色,有粗糙不规则的皱纹,着生红褐色较长的粗刺一对,尖端靠拢。

   防治方法:

幼虫发生前期,要经常到田间调查虫情,发现大部分幼虫已发育到2―3龄,田间卵块已基本上孵化时,为喷药有利时机,用以下一种药剂,杀虫效果都在85%以上:

2.5%溴氰菊脂乳油4000―5000倍液;20%除虫菊脂乳油3000―50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油3000―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

上述四种药剂,田间喷雾,公顷用药液900―1000kg。

2.5%敌百虫粉剂,公顷药量30―37.5kg,喷粉。

   6.7粘虫。

粘虫又叫夜盗虫、五色虫、花花虫等,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为东北麻区主要害虫之一。

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嫩茎和花蕾吃光,只剩光杆。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0mm、翅展36―45mm,前翅中央稍近前缘处有两个圆形的褐色斑纹,前翅中央有一个白点,在外缘有七个小黑点。

肾纹和亚肾纹淡黄色,亚端线从翅尖向内斜伸,在翅尖后方和外缘附近呈一深色的三角形暗影。

雄蛾后翅有翅缰一根,雌蛾后翅有翅缰2根。

卵馒头形,稍有光泽,直径约0.5mm,表面有规则的网状纹,初产时白色,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变为黄色或褐色,将近孵化时变褐色。

幼虫共6龄,体色随食物与环境而变化,初孵幼虫多呈灰褐色;2―4龄幼虫多为黄褐、灰褐或黑色。

老熟幼虫头部黄褐色至淡褐色,有暗褐色的网状纹,沿蜕裂线有两条黑褐色的纵纹,略似“八”字。

体有八条纵线,体长约38mm,幼虫体色有很多变化,一般为淡褐色,大发生时为黑色。

蛹分三级:

一级体色与复眼均为红褐至黄褐色;二级体色略深,复眼逐渐变为黑褐色,但仍为红褐至黑褐色,复眼特别明显;三级蛹体与复眼均为灰褐色至黑褐色,复眼不如二级明显。

   防治方法:

①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在幼虫三龄以前进行施药;②喷粉:

25%敌百虫粉剂、5%马拉松粉剂、5%杀虫畏、2%杀螟腈;③喷雾:

50%―7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90%以上敌百虫原粉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700―800倍液、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等。

每公顷喷药液900―1100kg。

   6.8地老虎。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土蚕、地蚕、切根虫等。

我国亚麻产区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白边地老虎三种为害较重。

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

触角雌蛾丝状、雄蛾栉状。

前翅前沿及外横线至中横线部分呈黑色。

肾形斑、环形斑及棒形斑于其中,各斑均为黑边,在肾形斑外边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

卵扁圆形,高约0.5mm、直径约0.3mm,纵棱显著,有二岔及三岔。

幼虫体长37―50mm、头宽3―3.5mm,头部黄褐色,颅顶呈单峰,体色较深,为黄色至褐色不等。

蛹体长18―24mm、宽8―9mm,红褐色,第一至第三腹节无明显横沟,第四至第七腹节前端有黑色刺点一列,末端有两根尾刺。

   防治方法:

①灯光诱杀成虫;②幼虫发生期喷撒5%西维因粉剂,每公顷2.25―3.75kg。

   7亚麻的收获

   7.1收获时期。

亚麻纤维及收获期对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收获过早,纤维柔软细长,但出麻率低、纤维强力差、麻茎水分多,不便保管;收获过晚,麻茎干枯,纤维粗硬脆弱,分裂度低。

试验表明,亚麻黄熟初期和黄熟期收获,出麻率高、品质好。

亚麻工业成熟期的特征是:

麻田里亚麻1/3的蒴果变黄褐色、麻茎下部1/3变浅黄色,麻茎下部有1/3的叶片脱落。

其中1/3蒴果变黄褐色是主要特征。

麻农的经验是:

“远看麻田呈卵黄,近看麻田现清膛,麻桃三沟黄一沟,正是拔麻好时候”。

   7.2收获方法。

东北亚麻收获季节恰逢雨季,又是麦收时节,农活较忙,必须恰当安排好农活,做到适时收获。

当亚麻达到工艺成熟期时,就要不失时机地集中劳力抢晴天在1―2天内收光。

亚麻收获前要做到三看三定:

一看麻田成熟度,定拔麻时间;二看麻田面积大小,定安排劳力;三看麻田亚麻整齐度,定是否分级拔麻,如果一块地里麻茎生长高矮一个等级,就要分级拔麻。

收获时要做到:

“三净一齐”:

即拔净地里麻,挑净麻里草,摔净根上土,墩齐麻根。

要在露水干后拔麻。

捆麻要用毛麻作绳,以减少好麻茎的损失。

拔下的麻茎要捆成拳头大小的麻把,并捆在麻茎根部上端约5cm处,以便晾晒、防止霉心。

   7.3晾晒保管。

亚麻收获后,应及时晾晒保管,防止霉烂损失。

   7.3.1田间晾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