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697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docx

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

2010-2011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练

(1)(新人教版必修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0年10月的《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

该刊主编原本预估评选结果会是见仁见智、千人千字,但最终却是令人意外的“英雄所见略同”。

“尤其是票数比较集中的汉字,若将它们排列起来,几乎就是儒家文化的关键词:

天、和、礼、道、德、仁、义、忠、信。

”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深圳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这表明  (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统一的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④深圳精神作为一种硬实力,成为深圳人民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3.中国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2011年1月17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首播。

之所以要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是因为           (  )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B.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4.歌手龚琳娜演唱的神曲《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

这说明          (  )

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       D.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5.春晚舞台上,蒙古族的《吉祥颂》、回族的《数花》、壮族的《美丽的姑娘》等节目展现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画卷。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和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山东省积极推进教育强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是因为教育是(  )

①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 ③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近年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学校都把相当大比例的课程放到网络上,网民轻点鼠标,就可以学习国外名校的开放课。

一场开放的、彰显着互联网共享精神的教育革命来到了我们身边。

这说明            (  )

A.科技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B.中华文化主动走向世界

C.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D.教育体制在不断变革

8.《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

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

这说明(  )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

可见,茶文化(  )

A.是中华之特有文化        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摹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英国哲学家罗索的这一论断启示我们          (  )

  A.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C.要重视文化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D.多元世界中没有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

11.有人说:

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上有着珍藏价值的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12.中俄互办“语言年”活动,进一步开创了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中俄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又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   (  )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俄互办“语言年”,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3.对于传统思想等传统文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B.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影响  

D.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4.2011年2月15日,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举行,我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榜上名,钱老的颁奖词以“爱国”为关键语。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因为它是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2010年10月16日晚,一官二代醉酒驾车在河北大学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生,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后,竟然继续去校内接女友。

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后高喊“我爸是李刚!

”事发以后,“我爸是李刚”迅速红遍整个网络。

一些论坛举办名为“我爸是李刚”的网络造句大赛,参与人数多达5万。

这一事件表明          (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④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吃什么补什么”。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

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不少人还以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为大补。

这表明      (  )

 ①“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落后文化的表现②对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③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④对饮食文化中还有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针对2010年夏末秋初搞得沸沸扬扬的郭德纲事件,央视以排比句称郭德纲为“三俗”的典型代表。

胡锦涛总书记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

以下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有 (  )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三俗”之风盛行的重要原因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抵制“三俗”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在美国出生长大、即将成为第一位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华裔美国人骆家辉,回到故乡广东台山的时候,依然按照台山的习俗拜祭祖先。

他说“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自豪,为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

”这表明       (  )

①传统文化是相对稳定、一成不变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中华传统文化涌动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曝光“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

这是继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危害消费者健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针对这种状况,国家除了必须加强法律规范和市场监管之外,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          (  )

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 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④用各种方法及手段灌输各种思想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

“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            (  )

①排他性   ②包容性     ③独特性    ④保守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1.2010年寒假,全国各地许多学校都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

A.参加有益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B.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

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

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

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3.“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

①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 ②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避免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合作与竞争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

“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       (  )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25、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

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之所以希望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       (  )

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③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跟踪训练

二.非选择题

2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功能的理解。

(10分)

 

 

 

 

 

 

27、2010年上半年,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3个百分点,达76.3%;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已达3.2亿人,半年内增长3912万人,增幅达13.9%。

搜索引擎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

据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透露,很多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肆意传播一些包含低俗、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的网页、图片、视频,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不但严重破坏网络环境,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因此,作为互联网单位,应以国家法律为准则,防范违法信息传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15分)

 

 

 

 

 

 

 

 

28、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

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材料二:

“起步较晚、治疗不规范、不平衡、一哄而起。

”有专家这样概括中国器官移植的现状。

供体资源的严重缺乏,引发了器官买卖的暗箱操作,有人为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请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何如此重视科技的发展?

(6分)

 

 

 

 

 

 

 

(2)你认为人们在研究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必要的伦理原则?

(8分)

 

 

 

 

 

 

 

 

29.【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多,耕地、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空气污染严重等。

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丰富的资源储备、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又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环境伦理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1)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分)

 

 

 

 

(2)我们应当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8分)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模拟训练

(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BCC   6—10:

BACCA  11—15:

CAADD  16—20:

DDDAA   21—25:

AADAB

二、非选择题:

26、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每点2分)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分)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分)

(3)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

(3分)

(4)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御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蚀。

(3分)

 (5)电信运营商、搜索引擎网站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切实履行传播优秀文化的义务,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传播。

(3分)

28、

(1)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科技成果的运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科学发现与产业革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历史上重大科学发现所引起的技术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

(2分)②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科技进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培育着人们的科学精神,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

(2分)③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世界更加美好。

(2分)

(2)①尊重人的生命的原则,强调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生命科学活动必须以尊重、保护和挽救生命为第一前提。

(2分)②公正原则,强调生命科学以社会成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为目的。

(2分)③自主原则,强调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医疗和如何医疗,有权决定自己器官、肢体的医学运用。

(2分)④安全原则,强调生命科技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分)

29.

(1)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

(3分)

(2)①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分)③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

(2分)④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方式。

(2分)

跟踪训练

1材料一:

《半月谈》指出: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

材料二: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成绩斐然。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相对还比较薄弱。

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加速前行。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化走出去......我们必须快马加鞭,加速前行”?

(6分

 

(2)结合材料,请你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6分)

 

 1

(1)①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相互交融,在对外交往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推动文化走出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③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④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

 

(2)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材料中的《茉莉花》、《云南映象》《中华小子》体现了这一点;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过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加强文化创新,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材料中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体现了这一点。

2.在山东,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实现免费开放。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公众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

某校高三

(1)班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

在美术馆,欣赏古今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结合材料,探究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

 

 

 2

(1)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3)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4)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5)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

(如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角度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材料:

目前,我国的中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等。

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了,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

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论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中的“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观点作简要评析。

(9分)

 

 3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包含着许多合理、科学的内容,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基础。

(3分)

(2)中医理论也存在一些落后的、非科学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中医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这是中医走向世界关键。

(3分)

(3)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西医所提供治疗工具和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为中医所借鉴,但中医西化是不可取的,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必将导致中医更严重的生存危机。

(3分)

4、《建议》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8分)

 

 4

(1)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4分)

 

(2)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分)

5、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情感归宿地。

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材料中“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12分)

 

 

5

(1)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且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家国伦理”使中国人把家、房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