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7.docx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7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7城市
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7 城市
(2014新课标II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D、2.B
【解析】1、材料信息:
地址位于珠三角洲城市周边,人物为农民,事物为“握手楼”(图片信息显示楼较高、密集)。
珠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外地来的打工仔非常多,当地农民建房屋目的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答案很明显为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AB选项太伟大,C选项太土豪(浪费)。
2、城市中的商品房(毛坯)价格约20000元一平米,价格昂贵,打工仔基本买(租)不起;在城市周边的农民自建楼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与打工仔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开支契合,因此打工仔多选择郊区农民的“握手楼”,当地农民也就成为包租公(婆)。
AC选项的情况为逆城市化现象,中国目前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因此D错误。
【考察能力】读图能力(获取信息):
观察图片反映事物的特征(大小、高低、数量、密度)【地理原理】1、人们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房)、第三产业(出租房)的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
2、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住房、交通、就业、污染、人口),及其解决措施。
(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知识,完成4-5题。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答案】4.C5.A
【解析】4.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拨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拨段中,海拨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5.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城市楼房高度超过重庆,楼房高度高反应地价贵,可知香港经济水平更高,而不是土地成本更低,楼房高,城市内涝可能更多,而不是洪涝灾害更少,香港淡水资源没有重庆丰富,香港淡水主要来源内地。
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地价不断上涨,同时也节约土地,节约建筑用地,而不是扩大用地规模,楼房更高,人口更密集,交通压力加大,对降低建筑耗能影响不大。
考点:
该题考查城市化及其特征。
(2014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9.B10.D11.D
【解析】
9.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较为干旱,光照、热量较为丰富。
非洲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最为紧缺的自然资源为水资源。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0.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图示甲地位于沿海地区,根据图例有重要港口,所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港口。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通过图示甲地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为交通位置,根据题意“甲地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1.根据题意“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该国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甲地的港口收入,所以甲地成为首都的优势条件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位置适中应位于该国的中心部位,甲地不符合条件。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
(2014江苏卷地理)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图14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势比较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4.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23、BD24、AB
【解析】23、批发、物流业需要便利的交通,分析图中四城市各因素,可以看出保定和廊坊两城市交通便捷,最适合承接北京分散的批发、物流夜,故答案选B、D。
24、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京津冀等大城市服务要有便利的交通,便于人员流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保定市在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所以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冀周边城市中较为发达,故正确答案选A、B。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
1.A2.D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功能。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14江苏卷地理)图13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答案】21、CD22、AB
【解析】21、读左图可以看出居民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服装,读右图可以看出在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量最大的是家用电器,故答案选C、D。
22、食品和日常用品消耗量较大,价格较低,销售网点较多,一般就近购买,出行距离远,就会增加购物成本,所以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考虑出行距离和购物成本两个因素,故答案选A、B。
(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3、B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
4.根据所知识和风频图示:
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
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
考点:
城市布局模式的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
(2014上海卷)
(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
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4.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价B.集聚C.交通D.市场
5.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6.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4.D5.C6.B
【解析】4、考查商业网点的主要区域因素。
对应蔬菜食品类,消耗量较大,价格较低,销售网点较多,一般就近购买,出行距离远,就会增加购物成本,所以居民购买倾向的主要考虑出行距离和购物成本两个因素,主要区位因素是接近市场。
5、考查城市结构功能变化及影响。
从图表看出居民服饰类购物出现距离在缩小,说明其一是服装销售网点在增加,其二服装商场品种更多等。
6、考查城市结构功能变化及影响。
居民家电类购物出现空间距离变化最大,说明了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发现向外扩散,其二也说明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2014上海卷)(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km²)
人口密度(人/km²)
内圈(1-6km)
113
21764
21206
19544
20416
第一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7
第二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三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0
1765
第四圈(33km—)
—
—
—
—
—
25.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内圈B.第二圈C.第三圈D.第四圈
26.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答案】25.C26.A27.C
【解析】25、考查人口密度计算。
人口密度=面积/总人口,总人口=面积/人口密度。
经计算,推出为第三圈。
26、考查城市商业区区位。
内圈应为城市商业、金融区。
27、考查城市工业区区位,工业区区位一般在城市外圈。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答案】:
B
【解析】:
大型商城的形成一般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该大型商城“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惠”,又位于北京与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故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B。
(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9、D10、D
【解析】9、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越多。
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1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
D对。
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少的,A、B错。
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错。
10、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低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
B错。
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
体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对。
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错。
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提高的标志,A错。
考点:
城市功能划分的原因、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城市化特征。
(2014江苏卷地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18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19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表2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l)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 (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 、 ▲ 。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 (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 。
(3分)
【答案】(14分)
.(14分)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⑤;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长三角和大西洋沿岸两大城市群,人口密度都比较大,城市化水平在68%—90%,城市化水平都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城市群分布区域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都很高,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区域中,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应重点发展如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高级的服务产业,提升本地产业品位,加强本区域对外联系。
(3)分析图19可以看到苏州河嘉兴两市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苏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嘉兴;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来看两市发展机遇相同,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两城市的产业基础不同,两城市产业发展、政策有所差异,交通条件、通达性的差异,造成两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慢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产生了差异。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成一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协作型的、完整体系的有机城市群整体,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链接:
(2014新课标I卷)(2014新课标II卷)(2014广东卷)(2014天津卷)(2014江苏卷地理)
(2014大纲卷)(2014浙江卷)(2014安徽卷)(2014福建卷)(2014山东卷)(2014四川卷)
(2014海南卷)(2014上海卷)(2014年北京卷)(2014福建卷)(2014重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