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816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科专病 之银屑病.docx

专科专病之银屑病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并且除红斑、丘疹和鳞屑外,尚可有水疱、脓疱等皮损,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

有学者曾在我国不同地区抽样调查,估计总患病率为0.123%,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本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3%,在国外一些地区患病率可高达3%。

据调查,丹麦法罗群岛为2.84%,英国为2%,西北欧的成人患病率估计为1.5%~2%;亚洲较低,日本约为0.2%~1%。

总的说来,银屑病在白种人中患病率高,其次为黄种人,黑种人较少。

本病的发生,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多见于青壮年男女,男性略多于女性。

初发年龄男性为20~39岁,女性15~39岁最多。

国外有文献报道有出生即患此病的,称之为先天性银屑病。

本病大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冬季发病或加剧,夏季自行痊愈或减轻,部分患者也可相反,但久病之后皮损不消则季节性不明显。

银屑病属中医“白疕”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本病由外邪内侵,七情内伤,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内外合邪、热壅血络所致。

1、外邪侵袭初起时多由风、湿、热、火毒之邪侵袭肌肤,致营卫不和,气血失调,郁于肌腠而发;或因湿热蕴积,内不得利导,外不得宣泄,阻于肌表而生;或因病久,气血耗伤,肌肤失养而成。

2、七情内伤因情志郁结,气机壅滞,郁久化火,火毒蕴伏于营血,窜流肌表而成。

3、脾胃失和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腥物动风之品,致脾胃不和,气滞不畅,湿热内蕴,郁结皮肤而发。

此外,少数患者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热毒流窜,入于营血,造成气血两燔,耗伤阴血之证。

病久则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故皮损厚硬。

二、西医

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了,各家说法不一。

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本病是由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影响,免疫、神经精神等多种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引起的表皮细胞过度增生,角化不全及炎症反应。

1、遗传因素很多临床病例表明,本病有家族发病史,并有遗传倾向。

大量的调查研究亦发现家族患病率远较一般人群高,据国内报道有家族史者约为10%~23.8%,国外文献报道为10%~80%,也有高达90.9%者,一般认为约30%左右。

单卵双生的发生率比双卵双生的高。

另有学者报道,双亲健康,子女患本病占11.9%;双亲之一患病,子女中18.4%发病;双亲均患本病,其子女发病率增高2/3,且发病年龄早,病情严重。

综上所述,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占重要位置,其遗传方式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也可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

近年的研究发现银屑病与由遗传决定的组织相容性抗体(HLA)有一定的相关性。

国内外文献报道银屑病患者HLA-B13,HLA-B17和BW37等抗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总之,在遗传方面,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感染因素

(1)病毒 有学者认为本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证实在棘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也有报道在银屑病患者的尿、鳞屑中有逆转病毒样颗粒;结合本病有细胞核分裂旺盛,脱氧核糖核酸(DNA)增高,病毒说法似有一定根据。

但同时亦有较多持否定意见者,而且至今未能培养出病毒,故目前仍无肯定结论。

(2)细菌 文献报道6%的病例曾有咽喉感染史,尤以妇女、儿童较多,有人报道小儿银屑病中,10%~20%的患者伴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这些患者应用板蓝根、青霉素治疗常有较好疗效,或在扁桃体摘除后皮损明显好转甚至消失。

这说明在这些患者中感染因素确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是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变态反应。

3、免疫学说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银屑病患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紊乱。

本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在TH/TS比率失调,淋巴细胞迟发性变态反应降低;体液免疫功能亢进,IgA、IgE含量增高,IgM降低,血清中有抗IgG抗体、抗角质层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有人认为免疫异常可致角朊细胞膜的异常,随之引起cAMP和前列腺素失衡,促使表皮细胞增殖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发病。

4、代谢障碍

近年来对银屑病患者代谢机能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故尚未形成统一认识。

一般认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保持平衡而调节细胞增生及分化,前者促进细胞分化而抑制增殖,后者正相反。

银屑病皮损处cAMP显著降低而cGMP升高,从而加速表皮细胞增殖,其更换周期由正常约28天减少为3~5天。

cAMP的减少及各种诱因使磷脂酶A2和磷脂酶C活性升高引起皮损中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增多,其代谢产物可刺激表皮增殖和皮损的炎症反应并使cAMP/cGMP的比例降低。

另已证实皮损中调钙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对本病的发生也有促进作用。

5、分泌因素

主要与妊娠、分娩、哺乳及月经有关。

临床有病例在妊娠期间皮疹可完全自行消退,分娩后又复发,但有病人在妊娠时可发病或皮损增多。

国内有人报道有病例以妊娠尿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6、神经精神因素

临床因精神创伤及情绪过度紧张引发和加重本病的病例报道较多,一般认为是由于在严重的精神创伤后,血管运动神经受刺激而发生本病。

但目前对此学说的认识并不统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的说来,对于银屑病的病因研究,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复杂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无定论。

临床表现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

一、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

(一)该型银屑病大多急性发病,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二)体征

1.基本损害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上覆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鳞屑在急性损害较少,慢性损害较多,在损害的中央部分鳞屑附着较牢固。

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其下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此即表皮内棘细胞层,称薄膜现象。

再轻刮薄膜,则到达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故出现散在小出血点,呈露珠状,称点状出血现象。

白色鳞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三大主要临床特征。

2.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皮损可表现为多种形态:

①滴状银屑病或点状银屑病,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②钱币状银屑病,皮损较大,呈圆形扁平斑片状,状如钱币;③地图状银屑病,损害继续扩大,互相融合,形成大片和规则地图状损害。

④环状或回状银屑病,表现为损害逐渐扩大而中央消退或环状或迂回弯曲状如脑回;⑤带状银屑病或蛇行银屑病,皮损分布呈带状或蜿蜒如蛇形;⑥泛发性银屑病,皮损数目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可波及全身;⑦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多发生于头皮、眉和耳部,具脂溢性皮炎和本病的特征;⑧蛎壳状银屑病,少数病人皮损表现为糜烂和渗出,如浸润性湿疹状,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鳞屑和结痂,并重叠堆积,状如蛎壳;⑨慢性肥厚性银屑病,反复发作及经过多种治疗的患者,皮损呈肥厚性,暗红色,鳞屑少而薄,且互相融合为片状,似皮革或苔藓样变,多发于胫前,像慢性湿疹;⑩疣状银屑病,少数患者皮损表面形成扁平赘疣状者。

3.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尤以头皮和四肢伸侧多见,指甲和粘膜亦可改变,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襞部,掌跖部较少发病。

通常对称分布,也有局限于某一部位者。

部位不同其皮损表现亦不相同。

(1)头皮皮损为边界清楚,上覆较厚鳞屑的红斑,可融合成片,甚至满布头皮,鳞屑表面由于皮脂及灰尘相互混杂而呈污黄或灰黄色,剥除后其间仍为银白色;皮损处毛发由于厚积的鳞屑紧缩而成束状,状如毛笔,但毛发正常,无折断脱落,无秃发。

(2)颜面大多表现为一般点滴状或指甲大小浸润性红色丘疹或红斑,或呈脂溢性皮炎样,或呈蝶状,似红斑狼疮,因每日洗脸,故鳞屑不厚,为薄屑或无屑。

(3)皱襞少数病人发生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及会阴等皱襞部位,皮损为界清的炎性红斑,无鳞屑,多因患部潮湿多汗及摩擦,皮损表面湿润呈湿疹样改变。

(4)掌跖较少见,常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时发生,亦可独见于掌跖,表现为界清的角化斑片,中央厚,边缘薄,上覆白色或灰白色鳞屑,或为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脱屑损害,可因皮损较厚而引起皲裂。

(5)粘膜比较少见,约占10.38%,多发生于龟头和包皮内面,口腔及眼结合膜等处亦可发生,龟头和包皮内侧多表现为界清的红色斑片,无鳞屑,口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及上腭则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粘膜银屑病可早发,但大多在身体他处亦可见银屑病损害。

(6)指(趾)甲大约50%的患者同时具有指(趾)甲损害,尤其是脓疱型银屑病患者。

常见的损害是甲板上有点状凹陷,甲板不平,失去光泽,同时可有纵嵴、横沟、混浊、肥厚、游离端与甲床剥离或整个甲板畸形甚至缺如,少数呈甲癣样改变。

4.按病情的发展,本病可分为三期:

(1)进行期为急性发作阶段,此期新疹不断出现,旧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积,炎症明显,痒感较著;在此阶段,患者皮肤敏感性增高,如外伤、摩擦、注射或针刺正常皮肤后,可在该处发生银屑病样皮损,称为“同形反应”,又称人工银屑病。

(2)静止期此期炎症停止发展,基本无新疹出现,旧疹亦不消退,病情处于静止状态。

(3)退行期炎症浸润逐渐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红色变淡,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而达临床痊愈。

二、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较少见,一般可分泛发性及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两类。

(一)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1.症状

(1)前驱期症状在发脓疱前1~2天可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和烧灼感等。

(2)典型症状大多急性发病,在数周内可泛发全身,发疹期可一直有发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2.体征

(1)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浅在无菌性小脓疱,上覆不典型的鳞屑,脓疱迅速增多成为大片环形红斑,边缘常有较多小脓疱,脓疱可融合成1~2cm直径的“脓湖”(图12)。

脓疱数日后干涸脱屑,其下又再发新的脓疱。

(2)皮疹可发于全身,而以四肢屈侧及皱襞部多见,也有先发于掌跖而后延及全身者。

口腔颊粘膜亦可发生簇集性小脓疱;指(趾)甲可出现萎缩、碎裂或溶解,甲床亦可有小脓疱;患者常见沟状舌。

(二)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1.症状

(1)前驱期症状患者常感低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

(2)典型症状皮损有疼痛和瘙痒。

2.体征

(1)损害为对称性红斑,斑上出现许多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疱壁不易破裂,一般1~2周后即可自行干涸,结褐色痂,痂脱后有小片鳞屑,剥除后出现小出血点,鳞屑下又可出现成群的新脓疱,故在同一斑块上可见脓疱和结痂,指(趾)甲常被侵犯,致变形,混浊,肥厚及不规则的嵴状隆起,严重时甲下可有脓液积聚,常伴沟状舌。

(2)皮损对称发生,多见于掌跖,也可扩展到指(趾)背侧,身体其他部位也常见银屑病皮损。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

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

银屑病在关节炎患者中较为常见,约比正常人多2~3倍;而关节炎在银屑病患者中也较普遍,据有关统计,其发生率约为6.8%,远远高于非银屑病人群中关节炎的发病率。

本型常继发于寻常型银屑病或多次反复恶化后,亦可先有关节症状或与脓疱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同时存在。

关节症状与银屑病皮损呈平行关系。

(一)症状

1.全身可有银屑病样皮疹,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同时呈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如受累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等。

2.常伴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

(二)体征

主要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以手、腕、足等小关节特别多见,也可侵犯脊柱;受累关节发红肿胀、压痛、功能障碍、畸形变、甚至强直,严重时大关节亦被累及,大关节积液。

(三)并发症

可伴发内脏损害,如风湿性心脏病,眼结合膜炎,肝脾淋巴结肿大,溃疡性结肠炎,肾炎等;约80%伴有指(趾)甲损害。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

约占银屑病中的0.98%,常见于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或脓疱型银屑病消退后,也有初发即为该型表现者,但较罕见。

(一)症状

1.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2.伴发热、畏寒、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二)体征

1.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可累及全身,初起在原发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最终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性浸润明显,上覆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其间常伴小片正常皮岛;发生手足者,常整片的角质剥脱。

此时,银屑病的典型特征银白色鳞屑、点状出血等往往消失,但愈后常可见小片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指(趾)甲亦受累变形、肥厚、混浊,甚至剥离而脱落。

2.口腔、咽部、鼻腔粘膜及眼结合膜均充血发红,可有全身各处浅表淋巴结肿大。

该型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银屑病,病情顽固,常数月或数年不愈,治愈后容易复发。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白细胞计数增高。

二、生化检查

脓疱型银屑病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及低钙血症;关节病型银屑病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增快。

三、X线检查

关节病型银屑病受累关节边缘有轻度肥大性改变,无普遍脱钙;部分病例X线检查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

四、病理组织学检查

(一)寻常型银屑病

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伴有角化过度,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系中性粒细胞由真皮乳头层上端毛细血管向表皮游走所致。

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部呈杵状向上延长,其顶端棘层变薄,颗粒层变薄或消失,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二)脓疱型银屑病

其病理改变基本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同,但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疱内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红皮病型银屑病

除银屑病的基本病理特征外,其改变类似慢性皮炎。

有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层延长,有明显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无水疱,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

一、寻常型银屑病

1临床特点①典型皮损:

边界清,形态大小不一的红斑,稍有浸润增厚,红斑表面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见一层淡红半透明薄膜,即“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进行期,常在外伤或针孔处出现新皮损,称“同形反应”.②头皮皮损出现点状凹陷似顶针样,变形,肥厚失去光泽。

皮肤皱襞部位易造成浸渍皲裂。

③皮损以头皮、躯干及四肢伸侧为主,粘膜如口腔、龟头损害较轻。

④初发多为青壮年,病程慢性,有一定季节性,冬重夏轻,可反复发生,亦有终身不愈者。

2病程分三期①进行期:

急性发作阶段,伴“同形反应”;②静止期:

皮损稳定,旧疹不消,无新发疹;③退行期:

皮损减少,变薄,逐渐消退,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3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可见Munro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深入真皮。

真皮乳头呈杵状向表皮内上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二、脓疱型银屑病

1临床特点①皮损特点:

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出现浅表的无菌性脓疱,可融合成“脓湖”.②皮损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掌跖,口腔粘膜亦可累及,常见沟纹舌。

③伴发热,寒战,关节肿胀等全身症状。

④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可有低蛋白血症及低钙血症。

2组织病理改变:

表皮内海绵状脓疱,疱内多数嗜中性粒细胞。

脓疱多位于棘细胞上层,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

1典型的关节改变,多侵犯远端指(趾)间关节,常不对称,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损害,关节红肿疼痛、变形及功能障碍。

2常与寻常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同时存在,多见于男性,病程迁延,关节炎随银屑病皮损的轻重而变化。

3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增快,X线检查见类似风湿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

1银屑病活动期治疗方法不当或脓疱型消退过程中可转为本型。

2表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在潮红斑浸润中,可见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特点之一。

3伴发热、畏寒、头痛及关节痛等不适,表浅淋巴结肿大。

血象白细胞可升高。

4本型病情顽固,愈后易复发。

治愈后只见典型的银屑病损害。

鉴别诊断

一、脂溢性皮炎

应与头皮银屑病鉴别。

脂溢性皮炎损害边缘不清,基底浸润较轻,鳞屑少而薄,呈油腻性,带黄色,刮除后无点状出血。

好发于头皮、胸、背、颈及面等部位,无束状发,但常伴脱发。

二、毛发红糠疹

在斑片常能见到毛囊角化性丘疹,其损害表面覆盖密集的细小鳞屑,不易剥脱。

掌跖部位往往有过度角化。

三、玫瑰糠疹

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发病部位不定,长期存在,多无自觉症状。

四、慢性湿疹

发于小腿的慢性肥厚性银屑病应与小腿慢性湿疹相鉴别。

湿疹往往有剧烈的瘙痒,鳞屑不呈银白色,有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同时存在。

五、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病型银屑病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前者好发于小关节,尤其以指(趾)末端关节多见,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同时有银屑病皮损及指(趾)甲改变;后者常侵犯近心性小关节,类风湿因子阳性。

治疗

临床治疗本病,多结合实际临床表现与分型分期,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内外合治。

一、辨证治疗

临床辨证本病早期以血热、湿热、风热、火毒等实证为主,中期以血虚风燥证多见,晚期多从血瘀证论治,部分关节病型银屑病见风湿寒痹证。

1风热血热(常见于进行期)

证候特点:

皮损不断增多,自觉瘙痒,常于夏季加重,伴有怕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

疏风消热,凉血化斑。

代表方剂:

消风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

凉血化斑选水牛角、白茅根、牡丹皮、紫草、白癣皮、生地

基本处方:

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5g,蝉蜕5g,苦参15g,川木通10g,知母10g,石膏30g,生地黄15g,水牛角50g,赤芍15g,牡丹皮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咽喉疼痛者加大青叶15g、浙贝母15g以利咽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10g、厚朴15g、枳实15g以通腑清热。

2血虚风燥(静止期)

证候特点:

病情稳定,皮疹不扩大,或有少数新疹,但皮肤干燥,小腿前侧肥厚,或有苔藓样变。

在关节伸侧可有皲裂,疼痛,可伴头晕眼花、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

养血祛风润燥。

代表方剂:

养血祛风润肤汤加减。

常用药物:

养血润燥祛风选当归、首乌、生地黄、白芍、玄参、麦冬。

基本处方:

当归15g,熟地黄15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黄芩10g,生黄芪20g,桃仁10g,红花6g,天花粉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12g、夜交藤15g以养心安神;口干咽燥者去生黄芪,加石膏(先煎)30g、知母15g以清热生津除烦。

3湿热蕴结(多见脓疱型)

证候特点:

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襞部位,红斑糜烂,浸渍流滋、瘙痒,或掌跖部有脓疱,多阴雨季节加重,伴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或带下增多,色黄,苔薄黄腻,脉濡滑。

治法:

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

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

清热利湿选金银花、萆薢、土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

基本处方:

萆薢10g,薏苡仁10g,黄柏10g,牡丹皮10g,泽泻15g,滑石10g,赤芍15g,川木通10g,车前子3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对于皮损广泛、脓疱较多者,可加蒲公英30g、土茯苓30g、忍冬藤30g等清热解毒。

4火毒炽盛(多见于红皮病或脓疱型)

证候特点:

全身皮肤发红,或呈暗红色,甚则稍有肿胀,鳞屑较少,皮肤灼热,或密布小脓疱。

伴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舌红绛苔薄,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代表方剂: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

清热解毒凉血选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黄连、黄芩、野菊花、生石膏、栀子、连翘。

基本处方:

黄连5g,黄柏10g,黄芩12g,栀子10g,蒲公英20g,金银花10g,野菊花15g,天葵子10g,紫花地丁1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壮热、神昏、烦躁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通窍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以通腑清热。

5血瘀

证候特点: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皮损紫暗或色素沉着,鳞屑较厚,有的呈蛎壳状,或伴有关节活动不利,苔薄舌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养血润燥。

代表方剂:

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

活血化瘀选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鸡血藤、丹参、牛膝、三棱、莪术。

基本处方:

桃仁10g,红花6g,熟地黄15g,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5g,丹参15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皮损色紫暗,病情严重,血瘀较甚者酌加三棱10g、莪术10g等破血之品。

6风湿寒痹(多见关节病型)

证候特点:

皮疹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较厚,抓之易脱,常冬季加重或复发,夏季减轻或消失。

伴畏冷,关节盩楚或疼痛,瘙痒不甚,苔薄白,脉濡滑。

治法:

疏风散寒,和营通络。

代表方剂:

桂枝汤加减。

常用药物:

疏风散寒通络桂枝、威灵仙、牛膝、防风、生姜、独活、秦艽。

基本处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10枚,苍耳子10g,白芷10g,白鲜皮20g,地肤子10g,当归15g。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

如有关节畸形、功能障碍者,可加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5g、桑枝30g、秦艽15g、威灵仙15g以祛除风湿,活络通经,减去白芷、牛蒡子等解表之品。

二、其他治疗

(一)外治法

1.进行期(脓疱型、红皮病型等)可用安抚保护剂,如黄连素、黄柏、青黛膏或调麻油外搽患处,每日3次。

2.静止或消退期,用一扫光、10%硫磺软膏或疯油膏任一种外搽,每日2~3次。

3.药浴疗法,药用侧柏叶、楮桃叶、艾叶、枫球、千里光、黄柏、地骨皮、狼毒及白鲜皮各30g,煎水浴洗,每日1次。

(二)中成药

1.复方青黛丸每日3次,每次6g。

具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斑化瘀,祛风止痒功效。

尤适于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

2.靛玉红片每次25mg或50mg,每日4次,它为青黛的提取物,疗效与复方青黛丸一致。

3.雷公藤制剂雷公藤片,每次3~4片,每日3次;三藤糖浆(雷公藤、红藤、鸡血藤)每次10ml,每日3次;雷公藤多甙片,每次1片,每日3次;雷公藤总甙,成人每日服40~60mg,饭后口服。

适用于各型银屑病。

4.抗银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吞服。

适用于各型银屑病的治疗。

5.当归片、地龙片每次各5片,每日2次。

适用于本病血瘀证患者。

6.丹参注射液8~12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尤适用于银屑病静止期、退行期的治疗。

7.泽漆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30~40次为1疗程。

用于银屑病血瘀证患者。

8.复方山豆根片成人每次6~8片,每日3次,可改善真皮血管扩张,控制感染灶,使表皮增殖减慢。

9.消银散每次10g,每日3次,它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风燥湿止痒的作用。

适用于银屑病风热、血热、湿热夹杂的实证患者。

10.草珊瑚草珊瑚片,每次6片,每日3次;草珊瑚针剂,每支2ml,肌注,每日2次,60天为1疗程。

11.复方青龙衣注射液成人每次5ml肌注,每日2次,儿童量减半,本药其清热解毒作用,有抗肿瘤、抗痈肿疮毒之功,适用于本病各型的治疗。

(三)针灸

1.毫针治疗主穴:

大椎、肺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配穴:

头面部配风池、迎香,上肢配支沟,下肢配足三里、丰隆。

手法:

平补平泻。

每10次为1疗程。

2.艾灸疗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患处皮肤约1寸左右进行熏烤局部,灼热不痛,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