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397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docx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

临床微生物实用手册

(内部资料)

试剂配制

1、革兰氏染液

①甲液:

结晶紫:

1.25g95%酒精:

50mlDH2O:

450ml

②乙液:

Na2CO3:

6.25gDH2O:

500ml

③碱性碘液:

I2:

6.0gKI:

12.0gNaOH(1mol/L):

270ml待KI完全溶于DH2O,后,再加I2

④丙酮酒精液:

95%酒精:

70ml丙酮:

30ml

⑤碱性复红水溶液:

碱性复红:

8g95%酒精:

100LDH2O:

900m

2、抗酸染液(萋-尼)

1.石炭酸复红染液:

(1)储存液

①碱性复红液:

碱性复红8g,加95%乙醇至100ml,充分振荡使复红溶解。

②5%石炭酸水溶液:

40~50℃水浴加热石炭酸使之融解,取液态石炭酸5g溶于90ml热蒸馏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时,补充蒸馏水至100ml。

(2)石炭酸复红工作液:

经定性滤纸过滤的碱性复红储存液10ml与5%石炭酸水溶液90ml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后,用定性滤纸过滤。

2.5%盐酸乙醇脱色液:

35%浓盐酸5ml与95%乙醇95ml混合。

3.亚甲蓝复染液:

(1)储存液:

亚甲蓝0.3g溶于95%乙醇50ml中,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终体积100ml。

(2)亚甲蓝复染液:

以蒸馏水5倍稀释0.3%亚甲蓝储存液,经充分振荡、混合均匀后,亚甲蓝的终浓度为0.06%,使用定性滤纸过滤,即得亚甲蓝染液。

3、甲基红试剂

①甲基红:

0.2g②95%酒精:

300ml③DH2O:

200ml

配制:

将甲基红称入乳钵内,加1mol/LNaOH10ml左右(提高甲基红溶解度),碾磨,加入酒精300mlDH2O180ml,混匀后,再加入1mol/LHCL10ml左右,中和其中的NaOH,最后试剂弱带酸性

4、靛基质试剂

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5.0g②纯戊醇或正丁醇:

75ml③浓盐酸:

25ml

配制:

浓盐酸要待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于纯戊醇后,再一滴滴徐徐加入

5、伏-波(VP)试剂

甲液:

a萘酚:

6.0g无水乙醇:

100ml乙液:

KOH:

40g肌酸:

0..3gDH2O:

100ml

注:

甲液应储存于棕色瓶中

5、100g/L去氧胆酸钠溶液

①去氧胆酸钠:

5g②0.1mol/LNaOH:

5ml③溶解后加DH2O45ml

于冰箱可保存半月有效。

6、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①10g/L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

②10g/La-萘酚乙醇液

7、硝酸盐还原试剂

①甲液:

对氨基苯磺酸:

0.8g5mol/L醋酸:

100ml

②乙液:

a-萘胺:

0.5g5mol/L醋酸:

100ml

8、6g/L酚红指示剂

酚红:

3g1mol/LNaOH:

10ml1mol/LHCL:

10mlDH2O:

480ml

配制:

将酚红放入乳钵内加NaOH研磨,加DH2O280ml,无水乙醇200ml混匀后,加入HCL混匀。

配好后液体应为透明橙红色。

染色

1、革兰氏染色法

试剂:

①结晶紫②碳酸钠溶液③碱性碘液④丙酮酸酒精

⑤碱性复红水溶液

方法:

1.将标本均匀涂布于洁净玻片上,自然干燥,火焰微热固定

2.滴加结晶紫(革兰甲液)和碳酸钠液(革兰乙液)各2滴,初染30秒钟,水洗。

3.用碱性碘液2滴固定30秒钟,水洗

4.用丙酮酸酒精脱色至无兰色脱落为止(约5-10秒),水洗。

5.用碱性复红水溶液复染5秒钟,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

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在视野下呈淡红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呈深紫色

注意事项:

1.涂片应均匀,厚薄适宜,应自然干燥后再加微热固定。

以热而不烫手为易,过热易使细菌变形。

2.脱色要至无兰色脱落为止。

3.复染时间不可过长,以免细菌均染成G—菌。

4.枯草杆菌,链球菌有时染成紫红色,是因为细菌繁殖代谢中有紫色嗜变性,不一定全是染色原因,所以要根据其菌体形态加以确定。

2、抗酸杆菌染色

试剂:

①石碳酸复红溶液②盐酸酒精溶液③碱性美兰溶液

方法:

1.加满石碳酸复红溶液在已固定德标本玻片上,加温2-3分钟,使染液即有蒸汽上升又不致沸腾,不时添加染液,以免在受热情况下干凅。

2.倾出染液,以DH2O冲洗后用盐酸酒精溶液脱色,直至玻片无红色为止。

3.DH2O冲洗,用碱性美兰复染1分钟。

4.DH2O冲洗,待干镜检。

结果:

抗酸杆菌被染成红色,背景为兰色。

结核、麻风杆菌为抗酸阳性(奴卡菌及放线菌可呈弱抗酸性)

3、庞氏染色法

试剂:

庞氏染液

方法:

涂片经自然干燥后经火焰固定,滴加庞氏染液2滴,静染3-5分钟后,水洗,待干镜检。

结果:

双级体杆菌菌体呈淡兰色

两端级体呈深紫兰色

报告:

查见双级体杆菌或未查见白喉杆菌

4、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

试剂:

优质印度墨汁

方法:

取一滴优质印度墨汁或国产优质墨汁于洁净载玻片上,加入待检标本(液体标本需离心后取沉淀)一滴,与之混合,加盖玻片于底倍镜下,将出光调暗,观察菌体及其周围荚膜。

阴性结果:

在高倍镜下可见黑色背景中透明宽厚的荚膜,似晕轮,有较厚的细胞膜,有时可见生芽的。

内有脂质颗粒析出。

注意:

要与白细胞区别。

白细胞无芽出现象、无荚膜、细胞壁薄、无脂质颗粒析出。

5、细菌细胞壁染色法

用途:

观察细菌细胞壁是否缺损

试剂:

甲液:

100g/L鞣酸水溶液乙液:

5g/L龙胆紫

方法:

用无菌生理盐水涂片,将细菌均匀涂布于玻片上,待其自然干燥后,滴加甲液固定15分钟,水洗,滴加乙液染色3分钟,水洗,自然干燥待检。

结果:

有细胞壁的细菌,周边染成紫色,内部无色,缺壁细菌染料可进入菌体,菌体被染成深紫色。

注意事项:

1.所用菌种必须是新分离所得菌

2.涂片需自然干燥,切勿在火焰上固定

6、鞭毛申云氏法(水法)

试剂:

①200g/L鞣酸②200g/L钾明矾③1:

12饱和石碳酸

④碱性复红酒精液

⑤应用液:

取1,2,3,4液个2ml,2ml,5ml,1.5ml混匀,用滤纸过滤后备用

方法:

1.“训练”菌种:

将菌种接种于软琼脂平皿中央(点种),37℃24h后取平板边缘扩散菌,再转软琼脂。

反复几次(视情况而定)。

2.取一洁净玻片,置于桌面,垫高一端,是与桌面呈15o角左右,用洁净滴管在玻片中央滴加一滴蒸馏水,用滴管顺玻片将液滴摸成卵圆形。

3.用接种环挑取一定量平板边缘菌,轻轻乳化于玻片高的一端的液滴边缘,让其自然往下流动5分钟左右。

4.轻轻将玻片放平,滴加与液滴同等量的应用,染色5分钟,用水沿一端(最好是从高的一端)轻轻冲洗,待干镜检。

结果:

菌体呈深紫红色

鞭毛呈淡紫红色

注意事项:

1.所用应用液必须新鲜配制,以配制后2-3天内使用为宜。

所用器皿,特别是玻片必须洁净。

2.所用代测菌应使用多次反复转种软琼脂后的新鲜菌种

3.方法中3项的时间要严格掌握,此步的原理是用蒸馏水:

这种低渗液渗入菌体内,使菌体,鞭毛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膨胀,时间太长菌体易裂

正确选择需要鉴定的细菌

1、血培养:

主要病原菌:

沙门菌,布氏杆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以下菌应视为非致病菌(除非>1次血培养分离出):

芽孢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革兰阳性杆菌

2、脑脊液培养:

主要病原菌:

B群β溶血链球菌(新生儿),流感嗜血杆菌(2月-2岁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

3、咽部标本培养(上呼吸道标本):

主要病原菌:

A群β溶血链球菌

选择性报告:

溶血隐秘杆菌

咽炎中非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α溶血链球菌,所有革兰阴性杆菌,所有酵母菌

4、痰标本(下呼吸道标本)

主要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非病原菌:

酵母菌,草绿色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5、尿培养

主要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6、生殖道标本培养:

主要病原菌:

淋病奈瑟菌,滴虫,酵母菌,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综合征,孕妇携带的B群β溶血链球菌

非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任何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B群β溶血链球菌(仅为孕妇报告)

生殖道标本(女):

阴道高位拭子:

酵母菌,阴道毛滴虫,细菌性阴道感染

宫颈或宫颈内部: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

肛门或直肠拭子:

淋病奈瑟菌,B群链球菌(+阴道拭子)

7、脓,吸取物或组织标本:

主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其它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它革兰阴性杆菌

非致病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少量棒状革兰阳性杆菌

8、抽吸物组织标本的厌氧培养:

主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其它β溶血链球菌,铜绿假单胞,其它革兰阴性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其它厌氧菌

非致病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少量棒状革兰阳性杆菌

9、粪便培养:

主要病原菌:

沙门菌,志贺菌,弯曲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难辨梭菌(常规实验室检测不出)

常用的细菌鉴定

链球菌科(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的鉴定索引

GPC(椭圆,呈双、短链、长链)

触酶(-)

α溶血β溶血γ溶血

菌落、菌体特征胆汁七叶苷

胆汁溶菌试验杆菌肽CAMP七叶苷-+

optochin(5ug)S黄色素+草链D群

A链马尿酸钠胆汁七叶苷6.5%NaCl

S(溶菌,>15)R+

肺链胆汁七叶苷B链+-+-

--D群G链肠球菌属D链

草绿链球菌群D群

阿拉伯糖甘露醇山梨醇乳糖马尿酸钠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鸟肠球菌-+++-

坚韧肠球菌---+-

微球菌科细菌的鉴定索引

GPC(圆形,呈葡萄、双、四联状)

+触酶-

微球菌科链球菌科

菌落、菌体特征

葡萄糖发酵

-+

四联球菌葡萄球菌属

玻片法血浆凝固酶

+-

金黄色葡萄球菌试管法血浆凝固酶

甘露醇发酵

+-

新生霉素(>16mmS)

尿素

麦芽糖发酵

表葡腐葡溶葡

新SRS

尿++-

麦+++

特殊细菌特点:

产单核李斯特菌:

主要存在于脑脊液和血中的病原菌

规则的革兰阳性杆菌,长短不一,β溶血但溶血环不超过菌落边缘,触酶阳性,26℃有动力,35℃无动力

芽孢杆菌属:

(主要病原菌:

炭疽芽胞杆菌)规则革兰阳性杆菌&芽孢(不着色)

可能炭疽芽胞杆菌:

生长迅速,不溶血,菌落粘在一起,无动力

伤寒沙门氏菌

标本采集:

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

第一周分离阳性血液90%粪便10%

第三周分离阳性血液50%粪便85%尿25%

使用抗生素后:

骨髓,玫瑰疹

药物敏感性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克雷伯菌属,大肠艾希氏,

特点:

质粒编码,非边界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通常对抑制剂(棒酸、他巴唑、他唑巴坦)敏感。

治疗用药:

碳青酶烯、抑制剂复合类或头霉素

AmpC-内酰胺酶: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特点:

染色体、质粒编码,诱导酶,非边界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1,2,3代,头霉素)对抑制剂不敏感。

治疗用药:

碳青酶烯,头孢4代

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青霉素V

不产青霉素酶的G+球菌和G-球菌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奈夫西林氟氯西林

产青霉素酶的G+菌和G-球菌

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胞壁合成后阶段的酶

阻断肽聚糖合成的最后阶段—肽聚糖链的组装和三维结构的构建。

该阶段由下面几种酶催化完成:

转糖基酶、转肽酶、D-羧肽酶、内肽酶

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不同程度上有抑制上述酶的作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等

对G+菌有较强作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对产β-内酰胺酶的G-杆菌有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

对产β-内酰胺酶的G-杆菌有较强的作用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作用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PBP位于质膜,不同的头孢菌素与不同的PBP结合,发生不同的效应,使菌形成丝状体或球体,最终溶解死亡。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

对G-杆菌作用强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美唑

对G+菌和产ESBLS有较好作用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氧头孢烯类衍生物

对产β-内酰胺酶的G-杆菌有较强的作用,对产酶的金葡菌也有一定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

对G-杆菌(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有很强的活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克拉维酸可从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

舒巴坦半合成的酶抑制剂

他唑巴坦半合成的酶抑制剂

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

庆大霉素、福提霉素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地贝卡星

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球菌效果差;革兰阳性球菌有一定活性

大观霉素、丙大观霉素:

淋病奈瑟菌敏感,解脲脲原体敏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细菌核糖体30S小亚基发生不可逆的结合,抑制MRNA的转录和蛋白合成;造成遗传密码子的错读,产生无意义的蛋白质;吸附在菌体表面,造成细胞膜的损伤,导致膜的渗漏,胞内的K+、腺嘌呤等物质外漏。

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奈啶酸等

大肠杆菌有作用

第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

对G+菌和G-菌均有作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超广谱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

对G+菌(如MRS、PRSP、肠球菌)作用强于二代4-8倍

作用机制

作用于DNA旋转酶,干扰细菌DNA的修复和重组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常用的有:

红霉素、麦迪霉素等

主要用于G+菌,对苛养菌及厌养菌有作用,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有抑制作用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齐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等

较红霉素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逆结合在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23S单位上,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蛋白位移,抑制细菌蛋白合成和肽链的延伸。

四环素、氯霉素和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与细菌3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滞氨酰基转移RNA与信使RNA核蛋白体的受位位点的结合,阻滞肽链延伸,抑制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类抗生素易进入脑组织氯霉素甲砜霉素

氯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使肽链延长受阻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盐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G+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梭菌、厌氧菌、沙眼衣原体

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并可干扰肽酰基的转移,阻止肽链的延长。

糖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对G+球菌有强大的活性

多粘菌素B和EG-菌强大的活性

糖肽类抗生素与一个或多个肽聚糖合成中间产物D-丙氨酰-D-丙氨酸末端形成复合物,可阻断肽聚糖合成中的转糖基酶、转肽基酶及D-D羧肽酶的作用

磺胺类药物及增效剂

用于全身感染,口服吸收好:

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吡嗪;

用于肠道,口服吸收差:

柳氮磺胺啶银、磺胺二甲氧嘧啶;

局部应用:

磺胺米隆、磺胺醋酰钠

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对氨基笨磺酰胺,能竟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止氨基苯甲酸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菌体内核酸合成重要物质辅酶F(四氢叶酸)钝化而导致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甲氧苄胺嘧啶(TMP)能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受阻而达到抑菌目的。

硝基呋喃类:

用于肠道、尿路感染和外用

呋喃坦啶、呋喃唑酮

干扰细菌体内的氧化还原酶系统,阻断细菌的代谢,产生抑杀细菌的作用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用于厌氧菌

硝基咪唑类药物被厌氧菌还原而阻断DNA合成,从而阻止DNA的转录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替硝唑可干扰DNA合成,并能穿透细胞膜,快速进入细胞内。

(不断更新完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