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32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docx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

秸秆综合利用计划书设计范文

篇一:

秸秆综合利用方案

阳泉市郊区20xx-20xx年度秸秆

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一、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1、郊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约9万亩,常年作物秸秆生产约6万吨。

其中,玉米秸秆生产量约为4.2万吨。

2、目前我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肥料化利用,主要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约占作物可收集利用量的25.7%;玉米整秸覆盖约占作物可收集利用量的3%;二是饲料化利用,主要用于草食性牲畜,如牛羊的饲料,利用率约占可收集量的1.5%;三是燃料化利用,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作物秸秆用作燃烧利用,约占可收集利用量的0.6%;废弃的秸秆约占作物可收集利用量的70%。

3、立足于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区委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进行作物秸秆还田。

将秸秆还田和农机化耕种有效结合起来,出台了秸秆还田的惠农政策和措施,有效开展了这项工作。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xx年全区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约2.3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25.6%。

4、当前我区作物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总利用量约占秸秆生产量的30.8%;二是作物秸秆的肥料化利用缺乏配套技术措施,当季肥料化水平低;三是秸秆燃烧化还处于原始的利用方法,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

二、20xx-20xx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目标

根据我区的实绩情况,20xx年和20xx年我区秸秆还田规模分别达2.5万亩、

3.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量分别达到1.5万吨,1.68万吨,秸秆还田利用率分别达到35.7%、40%。

项目实施的区域内规模较大的平整地块全部实现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山坡梯田全部实现整秸覆盖还田。

三、肥料化工程实施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区地处山西东部、太行山麓,区域内沟壑纵横,地块碎小,属典型土石山旱作农业区。

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性强,特别是近年来耕地有机肥投入减少,耕地地力水平下降明显,严重影响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耕地的产出率。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无疑是当前解决全区地力水平的根本措施,而实施秸秆还田是增施有机肥的最有效途径。

所以在全区实施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有相当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内容:

(1)20xx年玉米秸秆还田新增7000亩,20xx年玉米秸秆还田新增10000亩;

(2)肥料化配套技术腐熟剂及杀菌剂喷施,20xx年达到7000亩,20xx年达到10000亩。

(3)生物菌肥配套施用,20xx年达到7000亩,20xx年达到10000亩。

通过实施上述建设内容,可在较短时间内,加快秸秆腐熟,迅速提升地力,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

2、项目实施范围:

包括荫营、河底、杨家庄、平坦、西南舁5个乡镇,各乡镇实施的年度及规模是:

3、项目建设措施:

(1)秸秆机械粉碎;

(2)翻耕入土;

(3)山坡梯田人工整秸覆盖;

(4)喷施腐熟剂和杀菌剂;

(5)施用生物菌肥。

(三)、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阳泉市郊区农业委员会是全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职能是指导全区农业生产,从事新技术普及推广工作,下设5个股(室)、6个中心(站)。

全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运转正常。

区农委现有干部职工98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2人,高级职称者5人,中级职称者5人,初级职称者31人。

8个乡镇均设有农技推广站,现有技术人员2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9人。

每个村都配有农业福村长,上下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站。

土肥、农艺、植保等专业学科齐全,技术力量较为雄厚。

领导班子是20XX年刚调整组建的新班子,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7岁左右,是一个团结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专业技术力量强。

四、项目投资

20xx-20xx年项目总投资350万元。

其中项目实施作业费212.5万元,生物菌肥施用127.5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

各作业环节单位面积作业费用为:

秸秆粉碎40元/亩;翻耕入土55元/亩;腐熟剂、杀菌剂喷施30元/亩;生物菌肥每亩施用量20公斤,亩投资75元。

五、保障措施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特别加强对焚烧作物秸秆的惩处力度,结合护林防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采取积极惠农措施,区域内作物秸秆将达到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

篇二:

20xx年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大《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鄂农发20xx9号),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增效,共建美丽天门,特制订20xx年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秋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其中黄豆秸秆粉碎还田和饲料化利用达到90%以上;玉米、花生秸秆饲料化利用达到90%以上;丘陵、滨湖地区中、晚稻秸秆粉碎还田率达到80%以上,其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办好秸秆收储中心试点,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二、工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工作责任

明确各乡镇政府为农作物秸秆低茬收割、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

各乡镇要“疏”、“堵”结合,“以禁促用,以用促禁”;建立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要围绕禁烧目标,强化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加强巡查,扑灭火点;要禁止市内外未安装标准粉碎装置的收割

机下田作业;要采取行政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千方百计建立秸秆收储中心;要全面掌握秋季作物种植面积和秸秆处置意向,重点掌握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和捡拾打捆面积,并分类造册;要协调引导农户与农机手、农机合作社、养殖户、秸秆收储加工中心签订合同;要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培训和现场示范,推广成熟的作业模式和先进适用的机具,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

对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秸秆,各乡镇要发挥优势,自主综合利用。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省人大的“决定”和市政府的“通告”,宣传露天焚烧、随意抛弃秸秆的危害性,宣传机械化粉碎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及成效。

收割机必须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并保证其装置在收割时正常运转;自觉执行农作物低茬收割技术规程,水稻留茬低于20厘米。

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印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通知。

各村将市政府通告,宣传到每一个农户,每村张贴标语不少5条,大型横幅不少于1条,田间禁烧警示牌不少于5块。

(三)出台奖励措施,促进综合利用

1、市政府对秸秆收储中心给予奖补。

引导鼓励各乡镇,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为平台,以利益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运作为主体,建立秸秆收储中心,推动农作物

秸秆捡拾打捆、综合利用。

对20xx年秋季,兴建收储能力5000-10000吨,占地面积5-10亩,钢构厂房1000-2000㎡,配备压捆机、搂草机等设备,投入250-300万元的大型收储中心,按照投资额的50%给予补贴。

拟建3个大型收储中心,补贴资金408万元。

同时,根据收储中心运行效果,给予适当奖励,保障正常运行。

对中、小型收储中心,根据收储秸秆的数量,给予适当奖补。

2、市政府对秸秆粉碎装置给予补助。

对安装并在下田作业时正常使用的,符合要求的秸秆粉碎装置,经乡镇、村和市农机局核实后,每台补助2000元。

预计补贴1000台,补贴资金200万元。

鼓励推广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对购买使用捡拾打捆机的,每台补贴3万元,补贴台数控制在30台以内,补贴资金90万元。

3、市政府对中稻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实施作业补贴。

经乡镇、村核实后,对实施低茬收割、粉碎还田的中稻每亩补贴10元。

约40万亩,补贴资金400万元。

以上收储中心,秸秆粉碎装置,捡拾打捆机,低茬收割、粉碎还田作业补贴,共计1098万元。

4、坚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

对购买使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搂草机、秸秆加工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带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等在补贴范围内的机具,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应需尽补。

5、20xx年,把农作物秸秆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予以项目支持。

该项目,以中稻主产区的乡镇为主体,由乡镇与农技服务中心、农机合作社签订低茬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作业合同;由接受服务的农户签字、盖章、按手印,确认作业量和作业效果;由财政部门组织第三方验收合格后,拨付项目资金;由市农机局具体组织指导实施。

篇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作物秸杆传统利用的价值和地位急剧下降,秸杆污染的问题愈显突出。

如何搞好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寻找变废为宝的新途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就此问题,我于近期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再综合开发利用的植物体资源。

我市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杆资源丰富。

按照农作物的经济系数测算,全市每年农作物秸杆总量为130万吨,其中小麦秸杆70万吨,占54%,玉米秸杆55万吨,占42%,其它5万吨,占4%。

按不同作物收割方式测算,全市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杆总量在100万吨以上,其中小麦45万吨,占45%,玉米50万吨,占50%,其它5万吨,占5%。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全面推行了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突出抓好机械化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还田技术,示范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技术,积极利用秸秆作基料发展食用菌、开发新能源、发展秸秆气化、生态养殖等,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已全面启动。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

秸杆直接还田是我市近几年普遍开展并行之有效的一项工作。

其还田方式有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小麦留高茬、麦秸麦糠覆盖、堆沤还田等。

玉米秸秆人工直接还田技术在我市推广较早,早在1978年xx县xx镇泥河大队就进行了试验示范,随后在全市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近几年机械还田也不断扩大。

据xx县xx镇、xx镇和BB县BB乡、BB镇等地的试验表明,秸杆还田不仅有利于农作物增产,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培肥了地力,还可减轻病虫危害。

实行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未还田相比,小麦平均穗粒数增2.6粒,千粒重提高1.8克,亩增产8.8%。

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公斤或一年两季秸秆还田后,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公斤、碳铵11.7公斤、过磷酸钙6.2公斤、硫酸钾4.8公斤。

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PPM。

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

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也可提高0.5—1个等级,平均亩增产幅度为15—20%。

全市每年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秸杆总量约37万吨,其中,小麦机械化高留茬秸秆还田面积80万亩,还田秸杆量约30万吨;麦秸麦糠盖田面积5万亩,还田秸杆量有2万吨;玉米秸秆机械直接还田或堆沤后还田10万亩,还田秸杆量有5万吨。

(二)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利用秸杆饲养家蓄或家禽,家蓄或家禽的废弃物沤制成有机肥还田,这是我市近几年推广的一种综合效益较高的利用模式。

利用方式

有,秸杆直接喂养、青贮后喂养、青贮氨化处理后喂养。

利用的秸杆种类有,玉米、小麦、红薯、花生等。

喂养的品种有,骡、驴、牛、羊、鹿、兔、鸡等。

全市每年用作饲料的秸秆总量(包括处理和未处理的秸秆)4万吨,占秸杆总量的4%,每年可节约饲料粮0.5万吨。

全市每年青贮秸秆2.2万吨,氨化秸秆0.8万吨(主要是玉米秸杆)。

(三)秸杆新型能源

随着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我市迅速推广,秸秆直接用作炊事燃料的目前在我市已很少。

秸秆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将秸秆生物能转化为热能,热效率比直接燃烧秸秆提高6倍,此技术是我市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又一科研成果。

目前,全市已建沼气池8000多座,农户使用秸秆气化炉800多个。

2001年,市能源站、浚县能源站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在浚县黎阳镇付庄村建成了全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该站运行一年来使用效益良好,群众十分满意,一年中共消化秸秆180吨,产气36万立方,满足了全村200多户农民长年生活和炊事用能。

全市每年通过秸秆沼气和气化处理,消化秸秆3万余吨。

(四)工业原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国家明令关闭了一批纸浆规模在5000吨以下,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使得秸秆用作工业用料的数量大为减少。

我市每年作为工业原料的秸杆约5余万吨左右,主要是小麦秸杆。

总上所述,我市每年秸秆综合再利用总量仅49万吨,占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