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232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docx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职能与传统会计的职能

1.1会计电算化的职能

1.2传统会计职能

1.2.1反应职能

1.2.2监督职能

1.2.3参与经营决策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及其表现

2.1记账规则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2.2账务在处理过程中的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2.3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

2.31对实际成本原则的影响

2.32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2.4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2.4.1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

2.4.2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2.4.3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了影响

2.4.4内部控制的形式和重点发生了变化

2.4.5网络财务的应用和发展给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问题

第三章、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较浅

3.2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

3.3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等同于“仿真手工”

3.4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完善

3.5软件开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数据的兼容性差,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6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第四章、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4.1电算化将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更有效预防造假及舞弊现象

4.2电算化将获得普及和应用,网络会计将会成为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新趋

4.3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

4.4电算化有效的将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4.5货币计量假设

第五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和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以会计学、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之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

其实质是将当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当中,用计算机代替原始的人工记账、报账与算账,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会计行业的现代化。

本文主要阐述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传统会计;会计职能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职能与传统会计的职能

1.1会计电算化的职能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除了拥有传统会计所具备的职能外,还能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2传统会计的职能

1.2.1反映职能

反映职能是指运用会计自身特有的方式,通过分析、整理和归集把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转化成为一系列直观有效的数据,向管理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

1.2.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利用资料及信息反馈对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

当然,会计监督除了对货币监督之外,还包括对实物的监督。

这种监督功能必须立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的预算、计划、定额以及各种制度,通过对业务、经济的分析核算和检查来实现对本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及有效性的全方面监督。

1.2.3参与经营决策

决策,就是从所有的备选方案当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科学的预测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然而不管是预测还是决策,其过程都涉及大量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恰巧是由会计来提供的,因而,为实现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参与经营决策自然也是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于传统会计职能的认识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力不断进步发展,我们不应拘泥于程式化的习惯当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会计职能。

那么会计电算化对于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以下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及其表现

2.1记账规则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中,会计的规则规定总账、日记账都要使用订本的账册,而明细账则要使用活页的账册,用这样的几个套账进行互相之间的核对和牵制;账目记录出现的错误之处则要使用红字和划线法进行更正。

而电算化打印输出的账页却是卷带状的,能够装订成为活页的形式,却不能是订本形式;另外电算化打印输出的是总账、日记账以及一些报表,因明细账涉及太多二、三级科目,打印的数量较大,因而一般采用磁盘的形式输出;账册的核对工作是依靠相关软件来完成,只要所输入的原始凭证正确,计算机便可以迅速地完成手工条件之下的各种账务的处理工作;而对于账簿记录中的错误部分的处理,已然不可能采用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修改,但是为了确保审计追踪的线索不中断,所以规定所有已经通过校验的数据都不得更改,如若出现了错误,则可理解为合法性的问题,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式进行更正,类似于传统的红字更改法。

2.2账务在处理过程中的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传统形式下,会计对于账务的处理程序大致包括记账凭证账务的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的日记账的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进行核对的时候,可以根据企业对于会计业务管理以及繁简的需要,任选其中的一种处理程序进行核对即可。

但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平等登记”,也就是说所有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要以平行、等量、同向的方式记录在总的分类账目和明细账当中。

这样就可以各有侧重地去反映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也能够发挥出总的分类账目所具有的统辖作用,通过对账,发现人工记账可能出现的部分错误,并及时地加以纠正。

而电算化的账务处理程序当中,所考虑到的是会计数据的处理目标,也就是获得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

其中间数据的处理可以认为是源于最原始数据的处理加工,因而,从输入凭证到输出报表,所有中间过程都交由计算机来控制。

这种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模式具有集中化、自动化的特点。

事实上,存储在数据库当中的所有会计信息没有所谓的总账和明细账的区别,但可以按照总账或者是明细账的格式来输出,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当中,打印所输出的总账跟明细账之间是不存在内在的统辖和被统辖的关系的。

2.3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从事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工作的依据。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流畅与多元化,能够充分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真实性、重要性等,但同时也对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核算原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31对实际成本原则的影响

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如有变动,一般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其他会计原则建立的基础。

实际成本能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发生原则,因为有原始凭证作依据,故具有可验证性,同时实际成本数据易于取得,与实现原则相联系。

另外实际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实际成本原则广泛应用于工业经济时代会计实务界。

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的重心将从有形资产计量转为无形资产计量,市场价值的变化十分频繁,实际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对信息需求者缺乏相关性,原来广泛应用的实际成本原则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

例如,难以对信息化时代无形资产进行准确地计量、信息反映滞后等等。

2.32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合理计算单位各期的经营结果,需要用到递延、应计等程序,这是权责发生制的存在基础,但对于某些新出现的经济业务,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再有效实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并且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等因素,对于电子商务时代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业务,无法做出恰当的处理,这些自然会动摇现行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

2.4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2.4.1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

在传统会计的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主要针对经济业务处理,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点完成的任务,并在传递程序中选择控制点进行内部控制。

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还要包括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软硬件环境控制、安全保密控制、会计软件维护控制以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正确性控制等,会计电算化扩大了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

2.4.2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原有的会计组织体制,会计工作组织和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原来根据会计事务的性质设置的各业务核算组已经被撤销,与之相联系的各岗位之间的职权分离、相互制约的牵制制度也发生了改变或不复存在。

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新设置的会计部门由总会计师、数据准备组、操作维护组、财务管理组、会计档案组和系统开发组等组成。

其中,财务管理组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核心部门,岗位划分比原来更细,并提高了财务管理要求。

所以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必须构建内部牵制制度。

2.4.3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对会计内部控制产生了影响

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极易被篡改、破坏,甚至销毁,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和可审计线索,这就使得对机内数据和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原来的划线、签章更正错账的方法已不能使用,而且已记过账的凭证不允许直接修改,只能采用凭证冲销的方法。

会计数据要定期备份并妥善保管,防止计算机系统故障或受到破坏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

同时,由于数据存储的非直接可见性,使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很难接近和修改会计数据,因此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对人的控制要集中在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人员的控制上。

2.4.4内部控制的形式和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形式已无存在的意义,如科目汇总、试算平衡、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

由于会计核算工作全部由计算机完成,整个处理过程分为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可以一气呵成。

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没有非法操作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或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是不会出现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试算不平衡现象的。

所以数据正确性控制的重点转移到了数据输入环节。

同时,计算机的应用也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控制技术,使内部控制的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如数据正确性的校验、操作权限控制等。

计算机控制比人工控制更严格、更可靠,它可以克服人工控制的随意性。

总之,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方式已部分地被计算机所取代,由人工控制转移为人机控制。

2.4.5网络财务的应用和发展给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网络财务也迅速发展起来。

网络财务不仅使会计核算从事后变为实时,而且使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财务部门走向整个企业,走向企业外部,极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目前的网络财务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网上结算、远程报账、远程财务控制、远程报税、远程报关、远程审计、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等。

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全面发生变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等。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这些功能的控制是会计内部控制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第三章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较浅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

其次,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

再次,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最后,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

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3.2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

很多的老一代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欠缺,对于很多日常发生的问题不能正确的解决,不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

但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

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

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者,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保养等知识,避免遇到很小的问题就不知所措,频繁联系系统管理员和维修工程师,影响日常工作。

会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更顺利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并能够逐步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财务数据分析,从而方便快捷的提供会计信息。

3.3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等同于“仿真手工”

使用的软件版本低和使用范围有限,在使用中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功能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仅限于集中核算的单位,没有集中核算的和被覆盖的独立企业还是手工核算,对于大多数基层单位来说,一是软件费用偏高,二是缺少熟悉软件的操作人员。

目前某些单位的会计软件仅仅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没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增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此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复杂难以操作,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3.4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制度还不健全,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并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

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3.5软件开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造成数据的兼容性差,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正因为这样,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尚待提高。

财务数据属于机密,但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不多。

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

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

安全方面例如系统一旦崩溃,或者受到病毒侵袭,也容易导致事故。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

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

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

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推广较难,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也不够成熟。

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于目前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

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3.6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表现在: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

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

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

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书为而已。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

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

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

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4.1电算化将能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更有效预防造假及舞弊现象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篡改输入。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篡改文件。

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

(3)篡改程序。

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

比如,将小量资金(比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帐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

(4)作法操作。

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

(5)篡改输出。

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

(6)其它方法。

如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系统人员一般采用篡改系统程序软件和应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内部用户般采用篡改输入的方式出多,也有采用输出篡改方法的;外来者一般采用终端篡改输入或其它如盗窃、破坏等。

那么,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中这些风险,就成了会计工作中重要组成。

首先,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应该一视同仁,严密防范。

领导重视并督促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以及有效执行;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功能作用,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审计人员对付计算机舞弊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前一种是直接作用,后一种是间接作用,即预防作用。

由于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加之计算机审计水平的限制,计算机舞弊有可能从审计人员手中漏掉,因而预防作用远比直接作用更大。

外部审计人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公正性发表意见,必须首先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亦如此,而且有时内部审计还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为目的。

无论内部审计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他们都要先对环境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然后对应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

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评价过程中,他们必须特别考虑篡改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以及作法操作的可能性。

已发现内部控制弱点,都应报告被审计单位主管人员,以引起其注意,还对能提出相应的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直接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为目的,更有可能提出宝贵意见。

审计人员还应对自己提出的建议实施后续审计,检查建议是否采纳和如何实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然后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

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

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建立针对利用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电算化舞弊行为及其惩处方法;建立电算化系统本时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及受何种保护。

  最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软件系统控制。

是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取得和开发的控制,以及对系统开发过程中或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系统文件的安全所进行的控制。

包括系统软件的购买、开发授权、批准、测试、实施以及文件编制和文件存取的控制。

操作控制。

包括对操作人员控制和操作动机的控制。

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无关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留下审计轨迹。

系统安全控制。

主要控制措施有:

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辩真措施和系统监控等;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由谁建立和由谁负责保管;当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决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

应用控制,数据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由专门录入人员,录入人员除录入数据外,不允许将数据进行修改、复制、或其他操作;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对更正错误的控制。

处理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的。

处理控制的措施有:

输出审核处理;数据有效件件验;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