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21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假如你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北京人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

B.北京人会使用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

C.北京人会用打制的方法制作多种石器

D.北京人主要依靠种植庄稼获取稳定的食物

3.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4.河姆渡人能过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是()

A.能建造房屋B.从事农业生产

C.处于新石器时期D.饲养家畜

5.孙中山所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其中的“轩辕”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蚩尤D.伏羲

6.“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下列与“禅让”制有关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①黄帝

②尧

③舜

④禹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扩大了手工业的规模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

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B.

C.

D.

9.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中的“它”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0.周灭商以后,封黄帝后代于蓟,蓟城在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封周王室贵族于燕,燕都在今房山区琉璃河镇。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11.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12.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社会带来灾难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剧了分裂的趋势D.加快了统一步伐

1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

材料说明()

A.周王室地位衰落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14.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A.楚国B.燕国C.秦国D.齐国

16.王国维说: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7.孔子的言论记载在哪本书中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1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地点是

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

19.“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统治腐朽B.秦朝百姓罢工

C.秦朝的暴政D.修长城费时十年

20.“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担负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一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

”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农民,你支持他的变法吗?

为什么?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仅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材料三中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李斯《谏逐客书》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依据材料说说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二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无为而治,顺应自然B.因材施教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在你们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23.活动探究。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秦朝。

瞧:

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1)记者甲问:

“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始皇”答曰:

(2)记者乙问:

“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始皇”答曰:

(3)记者丙问:

“现在六王毕,四海一,请问您还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

“始皇”答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他们会打制石器,知道用天然火,采集和狩猎,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所以答案选A。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火种,故B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使用多种打制石器,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故选C。

4.B

【详解】

河姆渡人之所以能过上定居生活,主要是因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轩辕”指的是黄帝。

故答案A。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故选D。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故C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扩大了手工业的规模,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的深远的社会影响。

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也就是图A图片所示,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9.A

【详解】

依据题干“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A项符合题意;金文、小篆、隶书是汉字以后的演变形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故B符合题意;禅让制出现在尧舜禹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故C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宗法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良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项A符合题意;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

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国东部平原上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地点—成都。

结合所学得知选项各个工程的位置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步伐。

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灾难,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争霸中,中原“华夏族”在同周边的戎、狄、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评价春秋争霸战争。

13.A

【详解】

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而大得诸侯国乘机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题干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的次数竟然少于向齐国、晋国朝贡的次数,可见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力量较小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附于力量较大的诸侯国,A符合题意;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14.A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选项A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是周武王灭商的战役。

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其中,最西边是秦国,最东边是齐国,最北边是燕国,最南边是楚国。

故选A。

16.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9.C

【分析】

【详解】

秦始皇的军事举措役使了百姓,使国力衰竭,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评价:

秦始皇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役使了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暴政,故选C。

20.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还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清明统治称为“文景之治”。

①②③④均是“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BCD总结的原因不全,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

(1)富国强兵。

(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中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法家。

(4)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一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可知“黑色裂变”指的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

(2)依据材料二的“‘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可知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一位农民支持商鞅变法。

因为商鞅变法中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所以农民支持商鞅变法。

(3)依据材料三的“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可知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属于法家。

战国时期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2.

(1)仁;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2)A.老子B.孔子C.韩非子

(3)儒家的思想教化:

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

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

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

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并督促其改正错误。

墨家的“兼爱”思想:

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依据材料一的“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可知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这是伏尔泰推祟孔子思想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老子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故A对应老子。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B对应孔子。

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强调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C对应韩非子。

(3)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儒家的思想教化:

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

可以用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

可以用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并督促其改正错误。

可以用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23.

(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中央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中央机构,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