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10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docx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

     高考科普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普文的定义与文体特点。

 

  

(2)学会阅读科普文,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科普文的内容概要。

 

  2、过程与方法 

  

(1)选用几篇具有典型性的科普文文本,以题目析考点。

 

  

(2)学会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会分析题目,选择科学的方法解答相关习题 

学习重点:

辨析科普文的类别,学会从调查的角度分析综合结论与观点 

学习难点: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文本分析  

  科普文近乎以前提到的科技说明文,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数学等以及它们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分支。

近几十年来,众多的边缘学科的形成,更使这一领域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科普文的阅读成为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考什么

典题引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我嗅故我在

                         【加】斯坦利·科伦

    ①每一种生物似乎都有一种偏好或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系统。

      

    ②对狗而言,鼻子不仅在脸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而且在大脑和它对世界的看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位置。

人脑是围绕着视觉和与光相关的信息进行工作的,而狗的大脑活动却是以它通过气味获得的信息为中心。

狗能感知气味的种类大大多于人类,因为它的意识常常与人类大相径庭,对我们来说象迷一样难以理解。

据估计,狗可以辨别的气味约为人类的一千倍到一万倍。

  

     ③狗采集气味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

狗并不是让气味自然的飘入鼻子,而是运用人类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定的能力与沟通,将气味从环境中采集出来。

狗能够自由的摆动鼻孔,因而可以判断气味的来源。

狗还有一种与正常呼吸不同的嗅味能力。

当狗把鼻子凑向气味传来的方向嗅闻时,它其实中断了正常的呼吸进程。

嗅闻的时候,包含了气味的空气 首先到达鼻腔的一个多骨.架状的构造内,这一构造是专门用来保持包含气味的空气的,一面它随着狗的呼吸而排出体外,使气味分子能够能够在鼻腔内停留并积累。

当狗正常呼吸和喘气的时候,空气是穿过架状构造下方的鼻孔直接进入肺部的;而嗅味可以短暂的把空气储存在鼻腔上部的空间内以解读空气中的成分。

    

   ④狗的鼻子对那些有着特殊生理意义的气味最敏感。

尤其是信息素,这是动物分泌的一种用于传递信息(通常是同类之间)的气味化学物质。

 

    ⑤对于狗来说,分析信息素的气味,就等于阅读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关于另一只狗的状况。

狗的尿液中溶有许多信息成分,因此包含了大量的关于自身的信息。

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以此了解它们世界中的时事信息,而那棵树就成了它们世界中散播最新消息的花边小报,可能没有狗的经典文字专栏,但必定有闲言碎语专栏和个人的广告版块。

每当我的狗专注于嗅其他狗常常光顾的那条街道的柱子或树时,我经常想象着自己听到了它们大声读出新闻的声音。

也许今天早晨的新闻是:

一只年轻的金色雌性犬刚刚来我社区,或是:

想要寻找伴侣——被阉割的雄狗免谈。

或是:

一只年轻强壮的成年罗威那犬宣告,它要向本街区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愿意接受任何狗的挑战。

要么遵从其领导,要么就小心点!

    

   ⑥狗很喜欢在垂直地面的墙面上撒尿留下印记,因为高处的气味能被风传的更远。

尿液痕迹的高度往往也能表明这只狗的大小。

在狗的世界里,体格的大小也是决定领导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重视领导力的雄狗都养成了撒尿时抬高后腿的习惯,这样它可以把尿撒到更高的地方,而且尿液留的更高,就越不易被其他狗的尿液盖过而模糊了留下的气味。

 

    ⑦尿液的气味还能传递狗情绪状态的信息。

情绪的变化往往伴随着一组压力激素的释放,这激素会进入大多数体液,不仅是血液,还有汗液.尿液和泪水,因而,一只恼怒的狗留下的气味和一只欢快的狗留下的气味是不同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动物可以嗅出恐惧。

我曾经听一名警官说起,巡逻狗很容易认出罪犯,因为狗可以嗅出害怕被捕获的罪犯身上的恐惧。

很显然,恐惧是一种情绪,情绪尽管没有味道,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汗液等体液中的化学成分,而这些化学物质是带有气味的。

恐惧或许和其他情绪一样,也是与一种独特的味道相关联的。

(1)“狗采集气味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的原因是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狗能够运用人类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定能力与构造,将气味从不同环境中采集出来。

②狗能够自由的摆动鼻孔,可以判断气味的来源

③狗有一种与正常呼吸不同的嗅味能力

④狗的鼻腔里的呈多骨,架装的构造可使气味分子在鼻腔里停留并积累,这一构造可以使狗在正常呼吸和喘气的同时解读空气中的成分

(2)“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原因是什么

【命题意图】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答案示例】

其他狗可能在这些地方撒尿留下痕迹,那些鸟也留存了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气味尤其是信息素(或狗的尿液中有很多信息成分,包含了大量的自身的信息)。

因此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以此了解他们世界中的时事信息。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本文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命题意图】考查赏析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本文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②如第五段说明狗喜欢“狗常常喜欢嗅闻其他狗走过的路旁边的消火栓或者树”时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读来饶有趣味。

第三段则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狗鼻子采集气味的特殊能力。

(4)你认为文章在结构安排,详略处理上能否体现“我嗅故我在”这一标题透漏的内容?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答案示例】

①文章在结构安排和详略处理上能体现“我嗅故我在”这一标题透漏的内容。

②文章标题透漏了嗅觉系统对狗的重要性,文章以狗的嗅觉作为说明重点,开头部分总说狗的嗅觉系统是其重要的感官系统,重点强调狗的嗅觉对于其意识的主导作用;接着说狗的嗅觉能力高度发达的原因,并详细说明狗鼻子对那些有特殊生理意义的气味最敏感,可通过嗅味获取其中的信息。

③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重点说明了“嗅”对于狗的意义和作用,很好地契合了文章的标题。

小结:

①筛选整合信息

②段落的作用

③了解文体特征-----词句技巧语言特色

④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⑤探究写作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

二.了解文本特征

1.科普文特点:

科学性:

①实用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知识性,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增强认识,引发思考启发人们注意有关问题

③客观性,介绍对象客观存在,有时不带主观感情。

文学性:

为增加趣味性,有时运用描写,多种表现手法,并运用修辞等。

通俗性:

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结构特点: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

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3.说明顺序:

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

科普文的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3.表达方法

(1.)记叙(科普文一般不采用) 议论 描写 抒情 说明

(2.)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

准确揭示概念内涵特征

②举实例:

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引用(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神话、新闻报道、轶事趣闻)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增强趣味性

④比较:

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事理和特征

⑤拟人比喻:

形象生动

⑥列数字:

准确,更有说服力

⑦摹状貌:

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描摹,更具体形象

⑧列图表:

直观形象

⑨分类别:

对事物性质特征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三.典题例析及规律探索

(一)标题的考查

【题型示例】2012山东卷《古怪的重水》22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

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1.思考角度:

(1)标题的作用:

①概括文章内容②线索思路③作者的情感态度评价④象征双关文比喻等,形象生动⑤眼揭示文章主旨

(2)出题类型:

揭示意蕴型:

首先明确本义或比喻义,其次,结合内容解释含义

答题模式:

本义或比喻义

         文本内容和含义

作用好处型:

内容(和主题的关系)

           结构(形式上,注意修辞)作用

答题模式:

内容上(有时要和主题结合)

         结构上(重作用)

(3)参考答案:

答案:

提示:

(1)合适。

(2)理由:

①“古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①是文字讲述的重点

(二)语言特色的考查

【题型示例】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5分)(2008年广东卷第20题)

1.思考角度:

(1)了解科普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

严谨准确,明晰平实,朴素自然(常见手法:

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列图表)

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情感(常用修辞)

通俗,口语化

常用俗语:

概括,具体,精炼详尽,雅致通俗,风雅幽默,朴素自然,平时客观,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2)了解常用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双关等(记住各自修辞效果)

(3)熟悉表现手法:

对比,烘托,衬托,渲染,想象联想,虚实,比较等

(4)语体色彩:

口语与书面语(背会各自特征)

(5)用词特点:

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

(6)句式特点:

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感情强烈的语句等

2.答题模式:

特征(语言特征术语)+效果+内容分析+作用目的

3.【参考答案】“惨淡经营”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

“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

【总结】此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语言和结构两大方面,作答时常常要联系科普文的文体特点(三)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

【题型示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请简析(4分)(2010年福建卷第14题)

其他提问方式有“为什么……”“……如何理解……”。

1.思考角度

(1)联系语境(小语境:

上下文,大语境:

联系主题)

(2)关注句子本身(①结构层次,②关键词)

即:

①弄清说明对象;②勾画关键词语;③连缀归纳要点的顺序来整理答案。

2.答题模式

关键语句(语境义)+关键语句(本身义)

3.【参考答案】因为《内经》“天人合一”理论讲到,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

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

所以,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

(四)段落作用

【题型示例】默契合作的黑牡丹(于丽萍)5.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1.知识储备(段落的作用)

①篇首:

统领全文,揭示题目,引出说明对象等

②篇中: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等

③篇尾:

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等

2.思考角度

①内容上

②结构上

3.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段落内容,抓关键句)

②形式上(有针对性地明确不同段落作用)

4.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

紧扣文题,抓住黑鹳特点;②结构上;概括本文写作重点,统领下文。

(五)除介绍主体事物外,引入介绍其他事物的作用

【题型示例】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2012山东高考题)

1. 思考角度(内容上。

形式上)

①某事物的特点

②目的(与主体事物的关系:

对比,衬托,构成悬念激发好奇,引出下文)

③结合主题明确写作意图

2.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

某类事物特点

②形式上:

作用意图

3.答案:

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

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六)筛选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题型示例】20.请从文中概括出重水的主要用途。

(4分)(出处同上)

1.思考角度:

①找到对应的区域②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③画出关键句④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用三个词语概括

即:

定位+提取+整合

2.答题模式:

提取要点,分点作答

3.答案:

①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②重水能生产出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氘

(七)表现手法

1.知识储备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

①衬托:

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②象征(托物言志):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③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

突出本体的××特征。

④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

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⑤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⑥伏笔和铺垫:

作用: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⑦照应:

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2。

思考角度

①说明手法

②表现手法

③修辞手法

2.答题模式:

3.手法+内容(语境和语句本身)+作用效果

(八)方法探究型(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

1.【题型示例】文章最后说“《内经》‘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6分)(2010年福建卷第15题)

1.思考角度

①作者观点

②找到文中关键句

③联系现实

2.答题模式

①作者观点(赞成或反对)

②答出文中事实材料

③联系实际

3.【参考答案】①《内经》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到启迪。

我们要认真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②《内经》这样的经典文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四。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文后(1----8)题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

孝文

  ①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

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②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

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

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

  ③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

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

  ④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

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

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击。

这是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正值冬季,蛇正在冬眠。

蛇洞外的温度低于0℃,冒险离开蛇洞对这些冷血动物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行为。

  ⑤然而,无论是爬行动物从冬眠中苏醒,两栖动物逃离池塘还是深海鱼类游到海面,都只是个别现象。

由于大地震较为罕见,即使对动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其行为变化预测大地震也很难做到。

这也正是拉奎拉蟾蜍的特殊性所在。

作为博2-项目的一部分,身为开放大学生物学家的格兰特当时一直对蟾蜍群落进行监视。

她回忆说:

“这非常具有戏剧性。

所监视的96只蟾蜍几乎在短短3天内变成0。

在此之后,美国宇航局与我取得了联系。

  ⑥宇航局科学家当时一直对岩石受到强大压力时的化学变化进行着研究。

他们希望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蟾蜍大批撤离有关。

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蟾蜍的撤离确与化学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地壳能够直接影响蟾蜍生活和繁殖后代的池塘的化学特征。

  ⑦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弗伦德指出,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例如地震发生前的巨大构造力),岩石会释放出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进入周围的岩石,在抵达地表时,它们与空气发生反应,将空气中的分子转变成带电粒子——离子。

他说:

“空气中带正电的离子会导致人出现头疼和恶心、反胃症状,同时也会导致动物血液中的应激激素5—羟色胺水平升高。

”此外,离子也会与水发生反应,将水变成过氧化氢。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影响了溶解在池塘中的有机物,将无害的有机物变成对水生动物具有毒性的物质。

  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科学家指出,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

格兰特表示,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潜在地震预测机制,水生、半水生和穴居动物可能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并作出反应。

她说:

“岩层在地震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果动物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那才是怪事。

”弗伦德指出,可以预测地震的现象很多,动物出现的怪异行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号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如果发现几个信号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们便可以得出将会发生地震的结论。

’’

(选自《科学之友》2012年2月)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

2.文章题目是“动物预测地震之谜”,这里的“谜”指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4分)

4.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

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

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他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再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哪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

主要是二氧化碳。

;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换的荒漠。

  火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也抱有敌意。

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是个酷热的地狱。

今天的进行地表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火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核算小时,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的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的星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

“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

”——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眼睛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

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的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民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欢迎。

,要比选在做的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5.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4分)

  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7.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4分)

  8.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

 

 

参考答案:

1.内容上,介绍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4分,每点2分)   

2.动物能够预测地震;(1分)但是动物预测地震的机制仍需要全面彻底的测试和研究。

(3分,意思对即可)   

3.岩石受到压力释放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与空气反应产生离子,离子对动物产生影响,动物产生异常反应。

(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4.

(1)语言准确、严谨;

(2)平实(通俗)、质朴。

(6分;每点3分,其中要点1分,分析2分举例分析略)

5.

(1)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

(2)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

6.

(1)运用了拟人(或“比拟”)手法,将金星比拟成对人类抱有敌意的生命体,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金星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情况。

  

(2)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小飞船喻地球,用触礁、漏水喻地球灾变,强调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