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25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1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docx

幼儿游戏与玩具题目复习资料doc

试卷代号 :

1314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E 

幼儿游戏与玩具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

每小题 分,共 15 分} 

1. (C )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A.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B.经典的游戏理论 

c.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D.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以(A )为基本活动"。

 A. 游戏 B. 教学 c.运动 D. 生活 

3. 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且相互交谈,但没 有建立一致的游戏目标,也没有集体组织游戏的进行。

这种情况表示幼儿的游戏处在(C)。

A. 独自游戏阶段 B. 平行游戏阶段 c.联合游戏阶段 D. 合作游戏阶段 

4. 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或者玩一些"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 时,教师可以使用(C )。

 

A. 平行式介入法 B.交叉式介入法 c.垂直介入法 D.情感性鼓励 

5. 我们在选择玩具时,要注意选择的玩具都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幼儿某一个方面如身 体、智力或情感上的发展。

这体现了玩具选择的(D )原则。

 A. 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B. 符合艺术、卫生和安全的要求 c.应经济适用 D. 具有教育性

6、游戏的兴趣性特点使游戏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又使游戏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

7、幼儿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扮演的游戏,这是 (表演游戏)

8、当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

在这里,教师用了(垂直介入法)

9、(中班)幼儿能够对游戏中的角色、情节、材料、动作和对白等进行协商,但表演目的性还不强,更注重游戏中的快乐体验。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6. 简要说一说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贡献。

 

答案:

(1)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2) 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情 感发展的重要价值 ;(3) 引发一系列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刊的引领学前教育实践走 

向游戏与认知发展的融合。

(以上四点各 2.5 分)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 (2 分)、主动性 (2 分)、创造性 (2 分)的特点。

 9. 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答案: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

幼儿游戏的 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5 分)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

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 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 的。

 (5 分)  

7. 在哪些情况下,教师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答案:

(1)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

(2) 当幼儿在游 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3)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川的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 

为时刊 5)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以上五点各 分)

 8. 简答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与特点。

答案:

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即幼儿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西部表情和 言语等来塑造某一特定的人物。

 (4 分) 

幼儿角色游戏具有假想性 (2 分)、主动性 (2 分)、创造性 (2 分)的特点。

 9. 如何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得分|评卷人| 

|答案: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游戏,其特点是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

幼儿游戏的 实质在于通过扮演特定角色产生游戏性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性优先于表演性。

 (5 分) 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和表演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统一的。

游戏性贯穿并体现在 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幼儿在游戏性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 的。

 (5 分)  

 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20 分) 

10. 论述幼儿象征性游戏的价值,以及象征性游戏从认知的角度所包含的几个要素。

 |得分|

答案如下:

象征性游戏的价值 

象征性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它能够重现幼儿的 生活情景,让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并能够呈现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情绪 

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5 分〉 

象征性游戏所包含的几个要素:

 

(1)情景转变。

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一 般地讲,情景转变可作为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它也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得以进行的前提。

情景转变在 1-1. 岁的婴儿期最早出现。

到幼儿阶段发生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 广,反映出此时幼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5 分〉 

(2) 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 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在 2-3 岁之间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但此时幼儿的以物代物 

对具体情境的依赖性太强。

到幼儿阶段,以物代物的象征性活动处于稳定的频发状态,幼儿开 始使用不定型的游戏材料来代替他物,并且能够用一种材料来创造性地代替多种物品。

幼儿 年龄越大,使用替代物的范围也越大。

 (3 分) 

幼儿晚期 (6-7 岁)思维逐渐向抽象性、概括性过渡,对事物的关系、意义有了更深的理 解,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也进一步发展,在游戏中表现出可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

 (2 分〉 

(3) 以人代人。

以人代人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 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物征,即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心理结 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扮演意识、角色认识等。

从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循着角色行为一一角色意识一一角色认识的途径发展的。

到幼儿中期,角色意识成为游 戏的中心,幼儿首先是确定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来组织动作、语言等,角色扮演 的目的性和同伴间的协作性增强,标志着角色扮演的发展进入成熟的阶段。

 (5 分〉

 四、案例分析题 (25 分} 

1.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从中班幼儿的社会经验角度看,为什么爸爸和服务员之间会出现不愉快的分歧?

 (8 分) 

(2) 从爸爸和服务员两个角色的具体表现中,分析两个幼儿的行为特点。

 (8 分) 

(3) 对这个角色游戏中老师(新顾客)的介入时机、方式、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9 分) 

中班游戏观察记录:

阳光餐厅 

伟伟和佳佳在中一班都是语言能力发展很好的幼儿,而且个性都比较强,有时候会产生针 锋相对的现象。

 

伟伟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他发现"阳光餐厅"推出了新品种的饼干,于是兴致勃勃地从 ATM 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今天恰好是阳光餐厅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

请问你需要 买什么呀?

" 伟伟说"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小羊饼干。

" 佳佳问"你要买多少呢?

" 1125  

伟伟.,我要买四块"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饼干递给伟伟。

伟伟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俨"佳佳犹豫了 -一 下回答‘"吨‘80 块!

 

"行的,我说 块就是 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

"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不行不行,太贵了!

" "行的,就是 80 块" …"你个臭佳佳……" 

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

 

这时又来了一位新顾客(老师扮演) ,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新顾客说"你好。

我也要四块,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

请问需妥多少钱呢?

" "嗯…… 块钱。

"服务员佳佳思考了一 回答。

 

"6 元就可以了吗?

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 80 元呢!

为 什么呀?

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

"新顾客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蒋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 新顾客对服务员给出的答案很意外"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

看来服务员是有他的理由,新顾客便开始与伟伟扮演的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饼干是买 给谁也的呀?

爸爸委屈地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还有妈妈和阿姨一人一块。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

"老师努力调节伟伟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饼干的理 由告诉服务员呢?

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伟伟显然认同了新顾客的说法,马 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吃的, 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新顾客,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 块!

"这时 伟伟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

 答案如下:

 

(1)从中班幼儿的社会经验角度看,为什么爸爸和服务员之间会出现不愉快的分歧?

 (8 分〉 中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钱、物品价格、购物等社会生活经验,但是对物品的价值没 有统一的认识,所以对一样东西的定价不准确。

同时,由于幼儿社会生活经验的差异,也导致 对同一物品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

 (8 分〉 

(2) 从爸爸和服务员两个角色的具体表现中,分析两个幼儿的行为特点。

 (8 分) 

两个幼儿的认知语言发展都很突出,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运用语言扮演 角色,模拟生活中的实际交往。

但是由于实际生活中两人的关系存在隐性的竞争,所以服务员对爸爸定价很高,而爸爸因不接受高价出现非角色语言从而产生摩擦,这也正体现了中班幼儿 角色游戏的行为特点。

 (8 分〉 

(3) 对这个角色游戏中老师〈新顾客)的介入时机、方式、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

 (9 分) 

中班幼儿角色意识不稳固,往往出现在角色沟通交流中出现问题从而脱离角色出现非角 色言行的情况,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幼儿角色扮演交往中出现困境,严重影响了游戏进程和幼 

儿游戏体验的时机,选择以新角色的身份交叉式介入,并以适宜的角色语言指导幼儿化解冲 突,引导幼儿重新回到游戏角色中,并自主地以角色身份解决问题,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时机得当,方式巧妙,取得了引导游戏进程,增强游戏体验,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效果。

 (9 分〉 

一、单项选择题(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他认为幼儿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C感觉运动游戏)

2.一般认为,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从而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家是(B欧文)

3.在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B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4.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的教育学家是(C德可乐利)

5.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

6.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A贝特鲁斯)

7.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其核心概念是(C觉醒)

8.19世纪初,从培养幼儿审美感受力入手,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使其在观察、欣赏、感受美的存在的同时获得关于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相关概念的是(B福禄贝尔)

9.提出借助游戏来增加幼儿学习天分的“游戏—询问—再游戏”课程建构模式的是(A瓦瑟纳)

10.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一组是(B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1.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是(A平行游戏)

12.幼儿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是在(D2~3岁)

13.从认知发展的侧面考察幼儿游戏发展的心理学家是(D皮亚杰)

14.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D象征性游戏)

15.我国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不低于(A2个小时)

16.冒险性游戏场地起始于(C丹麦)

17.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B福禄贝尔的“恩物”)

18.17世纪时,尝试制作帮做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把玩具变成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的是(B洛克)

19.下列玩具中不属于形象玩具的是(C华容道)

二、名词解释

1.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

主要观点是:

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

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主要观点是:

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

又称生活预备说。

代表人物是格鲁斯。

主要观点是:

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霍尔。

主要观点是:

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

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

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游戏:

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9.感觉运动游戏:

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

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10.象征性游戏:

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1.表演游戏:

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

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

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12.教育家欧文通过游戏在学前公共教育中的实施,使游戏开始进入学前教育领域。

13.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基础教育的教育家。

14.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是经典游戏理论中松弛说的代表人物。

15.德可乐利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的儿童,并为学前儿童制作了一套专门发展感知觉的游戏体系。

16.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理论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17.贝特森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

18.游戏觉醒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19.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驱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觉醒”。

20.平行游戏是幼儿社会性游戏的初级形式。

21.幼儿在2—3岁时出现真正的“以物代物”。

22.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是象征性游戏。

23.我国对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明确规定应不低于2个小时。

对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不少于3个小时。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玩具是孩子第一部无文字的教科书”?

答: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2.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

主要观点: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3)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3.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答: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4.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答:

主动性。

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虚构性。

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

通过象征与转换,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

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

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

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

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

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5.简述幼儿游戏的情景的特征?

答:

(1)游戏环境的多样性。

(2)游戏内容的丰富性(3)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6.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答:

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7.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简述按认知发展的游戏分类?

)答: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把儿童游戏分为:

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8.简述”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

答:

剩余经理说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游戏就产生了。

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

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9.简答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游戏是儿童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是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3)游戏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4)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10.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的游戏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贝特森,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是一种意识与信息的意义交流和理解过程,是一种发展儿童进入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必须技能的重要途径.

11.教师应该从幼儿哪些外部动作上去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从外部动作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

)答:

表情;动作(探索动作;象征动作;嬉戏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游戏材料。

1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

答:

游戏的可观察的外部行为表现;幼儿的内部心理体验;游戏发生的情景(外部条件因素)

13.游戏性体验的主要成份?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体验(4)幽默感(5)驱力愉快

14.幼儿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答:

主动性。

指幼儿游戏的动机主要自源于主体的内在需要。

虚构性。

即幼儿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日常意义被忽略,而取代以游戏中新的意义。

通过象征与转换,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从心理现实到社会现实的对接。

兴趣性。

幼儿的游戏活动和行为受情绪化的兴趣支配。

游戏的兴趣性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形象性。

游戏的形象性体现在声、形、动、情之中。

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着社会各阶层人物,充分创造人物的形象,仿佛真实生活一样。

游戏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强烈地吸引着幼儿,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15.为什么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答:

(1)游戏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游戏发展幼儿审美情趣和情感;(4)游戏可以消除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16.如何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游戏的课程价值?

答:

游戏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价值。

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而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

没有游戏,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无法实现幼儿园课程价值。

同时,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

缺乏了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完美的,没有游戏的幼儿园课程是不合理的。

只有有机地以游戏组织的幼儿园,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基本地位。

17.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基本路径是什么?

答:

(1)游戏教学化。

“游戏教学化”是指教育者参与、控制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影响,以取得幼儿更好发展的一种策略。

即游戏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形式,在幼儿园游戏中自然地融入教育的因素,使幼儿在获得游戏体验,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实现预设的教育目标。

但是游戏教学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游戏与教学累加,而是在游戏中引入教学的因素,同时保证游戏的主体地位。

(2)教学游戏化。

“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

即教师突破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情景,恰如其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使幼儿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教学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完全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教学应秉持游戏的精神。

18.简述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答:

玩具逼真的造型便于幼儿理解和认识,对玩具的操作可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玩具的各种特征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得到各种感官训练,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增进感性认识;玩具有利于发展幼儿好奇心,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有的玩具专门用于思维训练,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并心灵手巧。

19.美国学者帕顿按照幼儿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依据参与游戏的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游戏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

将2—6岁幼儿的游戏行为分为六种类型,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

(2)旁观(游戏的旁观者);(3)独自游戏(单独的游戏);(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

其中真正属于游戏行为的是后面四种。

20.按照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如何进行游戏分类?

答:

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两类。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指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活动。

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