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一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军人刘伯承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角度地解读“军神”,全面认识堪称为“军神”的刘伯承。
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了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承元帅形象。
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把握的。
如何将课文深入浅出地教好,让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与体验,这是对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挑战。
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读课文感悟“神”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
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
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
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地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在治眼过程中的表现感悟。
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
(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
(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二、在读中感悟,领会“神”
为了表现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感悟。
通过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
在指导学生找重点词语时,一改过去把词“揪”出来独立理解,而是随学生思绪流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文中寻找答案。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思维过程的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自主,活泼的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选择了“尝试——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方式。
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用标识符号画出表现人物情绪、心理反应和神态变化的词语,从中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将军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情得到升华。
三、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体会“神”
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肯定遇到过生病或受伤的现象。
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刘伯承在医治过程中没有使用麻醉剂进行对比,学生体验到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2教学反思二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课文中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
作为三年级学生来讲,让学生初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非常难,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
为了让学生深入课文,入情入境,在教学本课前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尤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读中感悟,体会“军神”的含义。
一、精心设计课前准备和导语。
有好的开头才会有好的结尾。
在课前准备部分,我用投影为学生提供我国开国十大元帅图,并告诉学生这十位元帅为我们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这样让学生们对我国十大元帅有了初步认识。
在学生们了解以后再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与这十位元帅中的一位有关,他就是刘伯承。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我又出示有关刘伯承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刘伯承,这样对于后面课文的学习有了很好的帮助。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识字;
学习新课前应该先克服一个个拦路虎——生字。
因此,在课外我就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生字并组词。
课堂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并让他们采用开火车、指名读、猜字谜的方法充分认读生字。
因为学生较好地预习了生字,因此他们充满自信地展示识字情况,这对于后面的熟读课文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书写生字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识记生字,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三个生字分析书写。
学生们选择了“势”“药”“承”这三个难度较大的字,经过他们认真分析字的结构和笔画后,我在黑板上演示字的的书写笔画,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手书空,然后在课本上描红,学生们非常认真地书写了每个生字。
三、紧扣课题,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课文以《军神》为题,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结合课题,提出质疑。
学生们提出很多问题,如谁是军神?
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等。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很快找到答案。
当小组反馈时,学生们总结出:
1、重伤后还如此镇定;
2、做手术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3、手术中一声不吭,双手抓破新床单,还忍着剧痛,清楚地数着刀术;
4、手术后谈笑自如。
还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我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重点,通过总结出的答案,我又让学生分析:
从这里你们看出刘伯承怎样的精神?
学生们总结出刘伯承意志坚强,拥有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四、感情升华,再次走入文本。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找出表现刘伯承意志坚强的句子后,我让学生怀着对刘伯承的敬佩,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表现刘伯承意志坚强的相关句子。
学生们读得非常生动感人。
然后,我让学生读一读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的句子。
孩子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读出“了不起!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你是一位军神!
”课堂气氛再次被渲染了。
五、拓展思维,真情留露。
在课文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真情表白。
借助投影出示:
“刘伯承爷爷,我想对您说——”我让学生先写一写再交流。
学生们踊跃地举手,有的说敬佩刘伯承爷爷坚强的意志,有的说要向他学习,还有的说感谢刘伯承爷爷和其他革命先辈的付出,也有的借此机会表决心今后应该怎样做。
听到这些,我感到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已经达到了,孩子们已经深刻理解课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多为学生搭建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三
《军神》一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是“课前踌躇满志,课中心急如焚”。
应该说,我对于本文准备较充分,对课文钻研较透。
不但对于叙述顺序如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较清晰,对以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来侧面衬托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方法了熟于心,设计含从谈话“神”到“军神”到“初读谈整体印象”到“从学生质疑中提炼核心问题”,还设计了:
让学生抓住直接写刘伯承术中动作神态的语句品析,进入情境,读出层次,读出个性,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手术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带着所感所想再读文本,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自己手脚被刺破的例子,让学生对比刘伯承一刀一刀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共割72刀让学生带着此感受文本,最后还让学生闭上眼睛进入角色,老师数刀数,学生感受氛围,再把感受说出来。
1、由于课前未及时布置学生预习,多少影响了学生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当课堂一进入正轨学生就对“军神”的猜测,对“刘伯承的了解”远未达到教师的预想时,我便开始有点急。
2、引导学生抓住沃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话反复读,抓住手术中刘伯承动作的句子反复读,通过想像画面、想像声音、联系自己受伤经历,反复读,读出层次,也有点把学生带进文本情境。
再者让学生闭眼数刀数再说感受,通过句式“虽然刘伯承一声不吭,但是他……”,课堂上未曾能闪动生命的活力,擦亮着思维的火花。
最大的问题,我的心太急。
课堂不高效,虽然在努力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感悟、让学质疑,“该出手不敢出手”,加上老师的评价不到位、语言不精炼,爱重复学生的话,虽然教师满腔热情,激情满怀,并未把学生的激情点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四
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题,围绕课题质疑,学生说:
1、军神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听了同学们的答案后,我把“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锁定为重点。
即抓住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反复诵读。
这篇课文叙事思路清楚,描写细腻,可读性强。
我是这样按照“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线索引导学生走进刘伯承内心世界,感悟刘伯承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筑起一座英雄的丰碑。
术中,可从3---4自然段分析,手术时的动作,神态,体会到刘伯承痛到了极点,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这种意志强烈地震撼着孩子的心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军神的内涵,从而明白他有着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术后抓住5---6自然段,通过沃克医生称年青人是: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
感悟他具有超凡的毅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
课文分析完后,让学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学生同桌交流,展示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
1、本节课注重了问题的研究忽略了朗读训练,特别是对话部分。
2、整堂课,只是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中说出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在读中感悟文本。
3、课堂上缺乏词语积累,可设计一下,让学生用自己了解的词语来赞扬刘伯承,如:
镇定自若,坚忍不拔,坚强不屈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五
教学时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都难以让学生完全掌握这种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
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整堂课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
通读、默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而且,每一次读书,我都问:
“你们为什么这样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和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特别是语言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从中受到感染。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问题设计的还是有问题。
例如“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为什么有这种体会?
”这是一个可以使用于任何课文教学的问题。
但是,就每一篇课文来讲,还是应该设计出“个性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样,针对性会强一些。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
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会表现出预期的兴趣来,这样,情绪受到感染的指数也会高一些。
第二,过多地注重了侧面的描写,没有转到正面描写上来,因此就缺少了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再感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多是教师用激情来渲染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军神》教学反思六
上完《军神》一课,如释重负。
听课老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教学过程清晰,重难点突出。
板块教学层层推进,目标有效达成。
对教材理解深刻,对文本的处理得当,准备充分,课堂教学随机处理自如。
注重朗读,通过重点词、重点句进行训练,由句到词,再到句,螺旋上升,感情逐步升华,指导到位。
整堂课紧扣课题“军神”,并以沃克医生的“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为中心句,贯穿始终。
课堂上姿态语言丰富优美,感情投入。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还不错:
一、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到学生会对“为什么称刘伯承是男子汉,是军神,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找出带有“军神”一词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质疑。
通过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沃克医生及刘伯承在手术前、手术中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进行仔细解读,并通过抓重点词进行语言训练,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品悟军神的形象。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首先我自己特别地投入,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师说潜台词后读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次读,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
通过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动态的生成。
通过读,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
通过有层次地读,把思绪推向**,让学生受到感染。
当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熏陶时,我出示了叶剑英的诗《赞军神》,然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练笔:
刘伯承元帅,我想对你说……学生真情的流露也就水到渠成。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阅读教学中,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
在这堂课中,我特别注意了问题的设计,促使目标有效达成。
如在刚导入课题时,我先板书“神”,然后问:
在你的印象中神是怎样的?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神通广大、刀枪不入、腾云驾雾……我又板书“军”,继而又问:
那么“军神”你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军中豪杰、出类拔萃的军人、不一般的军人……)再如,当学生找到刘伯承拒绝麻醉的句子时,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从这句话中你为什么认为刘伯承是男子汉?
生:
他拒绝使用麻醉剂。
他为什么要拒绝麻醉剂呢?
生:
他需要一颗清醒的头脑。
他需要清醒的头脑干嘛?
生:
指挥打战。
生:
拯民于水火。
生:
英勇杀敌。
生:
为祖国多做贡献。
师总结:
是啊,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事实证明,刘伯承正是凭着这颗清醒的头脑,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平静地回答……
什么是平静的回答?
透过“平静”你看出了什么?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文本对话,一个坚强、镇定、爱国的刘伯承,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能不受感染吗?
当然,在这堂课中,也有令我遗憾的地方。
为了突出“军神”形象,我重点抓住了刘伯承的语言、神态的句子进行解读。
(这是正面刻画)其实文章花了大量笔墨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
(侧面烘托人物品质)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句子我只解读了几句,而沃克医生情绪的变化的句子,几乎只字未提。
其实这两条主线若能同时展开,学生的练笔以此为突破口,兴许更有实效性。
总之,教学之路漫漫兮,吾将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