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毕业论文.docx
《汽车电子技术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技术毕业论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电子技术毕业论文
摘要
汽车电子技术.一般认为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与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
文中针对近些年来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安全化、环保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对于汽车电子逐渐的成熟化,现代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更舒适性、安全性、简便性。
关键字:
电子技术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
Abstract
Automobileelectronictechnology.Generallyconsideredanautomobileelectronicandapplicationof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andrelatedelectronictechnologyfloorboard.Thepaperinrecentyearsthemodernautomobileelectronictechnologyapplications,thepaperdiscussesthestatusquoofautomobileelectronictechnologytosecure,environmentalprotection,networkandintelligentdevelopmentwasprospected.Forautomobileelectronicgraduallymatured,hyundaihasbroughtpeoplemorecomfort,safetyandconvenience.
Keyword:
electronictechnology,safety,economy,comfort
1设计总则
1.1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途》来源于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教研室。
1.2设计背景
1.2.1电子控制技术的简介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20实际70年代中期,随着微型计算机开始在汽车上的应用,给汽车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进入微机控制的时代,且日趋成熟和可靠。
1.2.2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
汽车业与电子业是世界工业的两大金字塔。
近年来,汽车业与电子业的联系日趋密切。
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故障诊断到底盘的传动系统,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和车身与辅助装置,普遍采用了电子控制一体化,这是现代汽车的显著特点。
在汽车零部件中,最初采用的电子装置是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
通过使用硅二极管,车用发电机改直流为交流。
交流发电机结构紧凑、故障少、成本低。
1960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日本汽车公司开始采用硅二极管整流的交流发电机。
此后不久,交流发电机迅速推广到全世界。
我国适用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全部取代了直流发电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动机周围零部件的电子化显得十分活跃,尤其是电压调节器和点火装置电子化,并得到快速发展。
196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IC调节器。
IC调节器是在硅半导体的表现和部,把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封装子一起,即把固体电路集聚在半导体硅切片上制成。
这种电路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熬电少、反应敏捷、不需冷却,因而,迅速推动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并得到迅速发展。
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开始采用IC点火装置,此后逐渐普与。
随着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强烈要求增大点火能量,提高点火时刻的精度。
IC点火控制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并使维护更简单。
197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装备加大火花塞电极间隙、增强点火能量的HEI高能点火系统。
同时,在分电器装上点火线圈和电子控制电路,力图将点火系统作成一体。
1976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首创电子控制点火系统。
系统中使用了模拟计算机,根据输入的空气温度、进气温度、水温、转速和负荷,计算出最佳点火时刻。
1977年通用公司开始使用数字式点火时刻控制系统。
同年,福特公司将这种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扩展到同时控制排放再循环和二次空气喷射上。
继之,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发了自己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之后,又经过多次改进,其控制功能不断增多,性能更加先进。
此后,化油器空燃比反馈、后备电路、自诊断功能相继被开发出来。
1978年,德国的波许(Bosch)公司研制成D型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随后由开发了L型电子控制喷射系统,后来这些技术不断改进、完善。
到1979年,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在除发动机以外的其它汽车零部件上,最先应用电子技术的是福特公司。
1970年,福特公司开始应用电子防滑(防抱死)装置,随后有了电控变速器。
1982年以后,微型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成熟,主要是数字或电子控制。
近年来,车用装置越来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是提高电子微处理器的级别,同时,驾驶辅助装置、警报安全装置、提高舒适性的装置、通信娱乐装置等等,相继采用了电子技术装置。
这些装置的采用,对环保、节能、提高运行安全性和汽车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课题讨论目的
深入了解国外电子技术的发展,找出我国汽车电子技术于国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差距。
汽车电子化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1.4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汽车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接连不断的石油危机,迫使对汽车进行严格的排放控制和节能要求。
每天都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的交通肇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这不但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更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汽车的改善提供了条件,在人们对提高汽车综合性能的渴望中,各种车用电控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为微机集中控制系统。
(一)由单独控制到集中控制系统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汽车电控系统多采用模拟电路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单独对汽车某一系统,如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等进行控制。
由于在采用模拟电路的ECU控制系统中,如果要增加控制功能,必须增加与实现该项功能控制逻辑相应的电路,这样必然会使ECU的尺寸增加很大,对于安装空间有限的汽车来讲很不适用。
所以这一时期的汽车电控系统多采用一个ECU控制汽车的一个系统的单独控制方式。
采用单独控制系统很难实现对汽车全面的综合控制,并且结构线路复杂、成本高。
多个系统用多个ECU,而同一种信号几个控制系统ECU都需要时,则必须同时配备几个一样的传感器,这必然造成结构、线路复杂、成本高,并且维修困难,控制效果差。
(二)集中控制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在现在汽车中,集中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不同的车型上,其组合形式和控制项目各有异同。
如有的车型将发动机控制系统与自动变速控制系统共用一个ECU控制,有的车型则各自用一个ECU控制;大多数车型点火控制均由发动机ECU控制,但有的车型则将定速、怠速、加速部分共同由一个ECU来控制;不同车型上的控制项目也各有取舍。
发动机ECU往往集中了许多的控制功能,故又称为ECU。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汽车的各个系统上竞相采用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且各有特点,而且就某一厂家的某一车型来说,过去和现在也有较大的差别,即使是同时期生产的某一车型,销售地区不同,采用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数量也肯能不一样。
1.发动机部分
最佳点火提前角(ESA)。
该系统可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进气量等因素下,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使发动机能发出最大的功率和转矩,而油耗和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
该系统分开环和闭环两种控制。
闭环是在开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爆震传感器进行反馈控制,其点火时刻的精确度比开环高,但排气净化稍差些。
最佳空燃比。
空燃比的控制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一项主要容。
它能有效地控制混合气空燃比,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与有关因素的影响下,空燃比达到最佳值,从而实现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等功效。
该系统可分为开环与闭环两种控制。
闭环控制是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有微机根据氧传感器输出的混合气(空燃比)信号,修正燃油供应量,使混合气空燃比保持在理想状态。
该系统分电子反馈式化油器系统和电子燃油喷油系统两种,其中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显得更优越,化油器式已趋于淘汰。
排气再循环(EGR)。
该系统是将一部分排放废气引入到进气侧的新鲜混合气中,以抑制发动机有害气体(氮氧化物NOX)的生成。
该系统能根据发动机的工况,适时地调节排气再循环的流量,以减少排气中的有害气体NOX。
它是一种排气净化的有效手段。
怠速控制(ISC)。
该系统能根据发动机冷却水温与其它有关参数,如空调开关信号、动力转向开关信号等,使发动机的怠速转速处于最佳状态。
除以上控制装置外,在发动机部分进行控制的容还有:
电动燃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气蒸发与系统自我诊断等功能,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汽车上或多或少地被采用。
另外,随着危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机将会在现代汽车上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如控制燃烧室的容积和形状,控制压缩比,见车汽车零件逐渐增加的机械磨损等。
值得说明的是:
现在发动机的各个电子控制系统或装置,一般都不是单独控制,而是实行集中控制的办法,即对上述容。
统一由一个电子控制其进行综合控制。
2.底盘部分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该系统能在各种路面上,防止汽车制动时导致车轮抱死。
该系统可以提高制动效能,防止汽车在制动和转弯时产生侧滑,它是保证行车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这种系统利用电子电路自动控制车轮制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和缩短制动距离,并能有效提高车辆制动的稳定性,防止车辆侧滑和甩尾,减少车祸,因此被认为是当前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外高级轿车和客车上已广泛使用。
电控自动变速器(EAT)。
该装置有多种型式。
它能根据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车速等行驶条件,按照换挡特性,精确地控制变速比,使汽车处于最佳档位。
该装置具有提高传动效率,降低油耗,改善换挡舒适性、汽车的行驶平稳性以与延长变速器使用寿命等优点。
电控动力转向。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的型式较多,目前有电子控制前轮、后轮与前后四轮转向系统。
它们分别显出不同的优越性,如有的可获的最优化的转向作用力特性、最优化的转向回正特性,改善行驶的稳定性以与节能降低成本的作用;有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转向能力和转向响应性;有的主要又来改善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目前电控前轮动力转向较普与,通过控制转向力,保证汽车停驶或低俗行驶时转向较轻便,而高速行驶时又确保安全。
小轿车的动力转向发展动向是四轮转向系统,其特点是汽车在转向上只作轻微操作与缓慢转变时,或在改变行驶路线而又高速行驶时,后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基本一致,这样行车摆动小,稳定性好。
在车轮出入车库、左右转弯行驶与大转弯或做U型掉头时,后轮与转向盘制动方向相反,可使汽车轻易转弯,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
电子控制在这里多是根据驾驶工况,调整后轮转向角的大小,达到提高转向特性和转向响应性,以与改善高速行的稳定性等目的。
电控悬挂。
该系统能根据不同路面状况和驾驶工况,控制车辆高度,调整悬挂的阻尼特性与弹性刚度,改善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作性和乘座的舒适性,使汽车的有关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巡航控制系统(CCS)。
该系统一般叫恒速行驶系统。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时,打开该系统的自动操纵开关后,恒速行驶装置将根据行车阻力自动增减节气
门开度,使汽车行驶保持一定。
该系统可以减轻驾驶员长途疲劳,提高燃油的经济性,保持稳定的行驶速度。
3.行驶安全方面
安全气囊系统(SRS)。
该系统是汽车上的一种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
在车辆正面相撞时,由电控元件用电流引爆安置在转向盘中央或其他部分气囊中的氮化合物,象“火药”似的迅速燃烧产生氮气,瞬间充满气囊,所在动作在0.03S完成。
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在驾驶员与转向盘之间、前座乘员与仪表板间形成已个缓冲软垫,避免硬性撞击而受伤。
这种装置一定要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否则效果大为减小。
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和乘员座位上也装有安全气囊系统。
防撞系统。
该系统有多种形式。
有的在汽车行驶中,当两车间的距离小到某一距离时,即自动报警,若继续行驶,则会在即将相撞的瞬间,自动控制器将汽车停住;有的是在汽车倒车时,会显示车后障碍物的距离,有效的防止倒车事故发生。
驱动防滑系统。
该装置是在制动防抱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亮系统有许多共用组件。
该装置利用驱动轮上轮速传感器,当感受到驱动轮打滑时,控制元件硬通过制动或通过油门降低转速,使之不再打滑,实质上是一种速度调节器。
它可以在起步和弯道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时,改善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提高其安全性。
该装置在雪地或湿滑路面上,较能发挥其特性。
安全带控制。
该装置在汽车发生任何撞击情况下,可瞬间束紧安全带。
有的汽车上则装有当微机确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带使用宫阙无误时,发动机才能被发动。
前照灯控制。
该照明系统可在前照灯照明围,随着转向盘的转动而转动,并能在会车时自动启闭和防眩。
除上述装置外,人们还开发出其他的安全装置,如自动门窗装置、防盗装置、车钥匙忘拔报警装置、语言开门(无钥匙)装置等,分别在不同的汽车上使用。
4.信息方面
随着电子化的发展,汽车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远远超出了车速、里程、水温、油压等的围。
逐渐向全面反映工况和行驶动态等功能发展,名目繁多的信息装置正在源源不断地送如汽车领域。
信息显示与报警。
该系统可将发动机的工况和其他信息参数,通过微机处理后,输出对驾驶员更有用的信息,并可数字、线条显示或声光报警。
显示的信息除水温、油压、车速、发动机转速等常见的容外,还有瞬间耗油量、平均耗油量、平均车速、行驶里程、车外温度等。
这些信息都可根据驾驶员的需要,随时调出显示。
监视和报警的信息主要有:
燃油温度、水温、油压、充电、尾灯、前照灯、排气温度、制动器液量、手制动、车门未关严等。
当出现不正常现象或自诊断系统测出有故障时,立即有声光报警。
语音信息。
过去一般信息显示都是靠驾驶员察看仪表,用视觉感知,容易造成遗漏,现在出现了语音信息,极方便了驾驶员。
语音信息包括语音警告和语音控制两类。
语音警告是在汽车出现不正常情况,如水温、水位、油位不正常,制动液不足和蓄电池充电值偏低等情况时,微机会经过逻辑判断,输出信息至扬声器,发出模拟人的声音向驾驶员报警,如“请停车,水温不正常”、“请加油”等,多数还同时灯光报警。
语音控制是用驾驶员的声音来指挥和控制汽车的某个部件、设备进行动作。
目前,该装置一般都是为伤残人提供方便而设立。
车用导航(APS)。
该系统是近几年猜发展起来的。
它通过设置在汽车的显示器显示地图,可在城市或公路围,定向选择最佳行驶路线,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地图,表示汽车行驶中的位置,以与到达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
这实质上是汽车行驶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的一种体质,进一步发展可成为无人驾驶汽车。
通信。
这方面真正实用且采用最多的是车载,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较普与。
目前车载的水平在不断提高,除车与路之间,车与车之间,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之间的通话外,还可通过卫星与国际网相连,实现在行驶过程中的。
5.舒适性方面
全自动空调。
该装置突破单一的空气温度调节功能,可根据设置在车外的各种温度传感器(车温度、大气温度、蒸发器温度、发动机水温等)输入的信号,由微机对进气转换风扇、送气转换风门、混合风门、水阀、加热集电器、压缩机、鼓风机等进行控制,根据乘客要求,保持车的温度、湿度等小气候处于最佳值(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状态)。
自动座椅。
该装置是人体工程技术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使座椅适应乘客的不同体形,满足乘客乘座的舒适性要求。
音响、音像。
车装有立体音响,激光唱机。
放音系统可实现立体声补偿、立体声音响自动选台,电视机可实现数码选台。
6.中央控制电动门锁
现代汽车越来越多采用中央控制电动门锁系统,以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汽车的安全性。
中央控制电动门锁通常具有如下几个功能:
中央功能。
当驾驶员锁住他的车门时,其它三个车门也同时锁住,驾驶员可通过门锁开关同时打开各个车门,也可单独打开某个车门。
速度控制。
当行车速度达到一定时,各个车门能自行锁定,防止乘员误操作车门把手而导致车门打开。
单独控制。
在除驾驶员车门以外的三个门设置有单独的弹簧锁开关,可独立地控制一个车门的打开和锁住。
目前已装车使用的中央控制电动门锁的种类繁多,但其组织的主要部件是门锁开关、门锁控制电路与门锁执行机构。
由以上可以看出,汽车电子化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在世界围已形成热潮,更新、更先进、更实用的电子控制装置将会不断涌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将呈现出一片辉煌的局面。
2国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国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2.1.1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1)汽油机电子控制
汽油机采用电子燃油喷射技术(EFI)是现代汽车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EFI技术是一种高级的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
由传感器将汽油机的工作运行状况,如负荷大小、转速快慢、进气温度等数据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由控制执行元件来确定供油量,从而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当今的EFI已由单一控制发展到多项集中控制,根据汽车速度、环境温度和发动机转速等参数,自动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空燃比、点火时间、怠速转速和废气再循环(EGR)等进行综合控制。
其效果为:
输出功率提高10%,油耗下降10%,尾气排放降低90%,起动时间缩短50%,加速时间缩短50%(0~100km/h)。
2)柴油机电控技术
柴油机电控技术当前主要应用于柴油喷射、废气再循环、尾气催化转化等方面。
目前先进的柴油机电子技术是共轨式电控喷油系统。
它由电磁阀、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单元组成。
与传统喷射系统不同,在共轨系统中,压力的产生和喷射互不关联。
在一定限度,喷射压力的选择不受发动机转速和喷油量的影响。
2.1.2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一种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动力传动路径和多个摩擦接合部件,通过有选择地接合所述摩擦接合部件中的一个而控制其变速操作并形成一速比,所述摩擦接合部件中的一个响应于驱动条件而选择所述动力传动路径中的相应一个路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确定目标速比的装置,其响应变速命令来决定目标速比;压力供给控制装置,其控制提供给所述摩擦接合部件中的一个的接合控制压力,所述摩擦接合部件中的一个对应于由当前速比向所述目标速比的变速,所述目标速比通过所述确定目标速比的装置来决定;变速进展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变速操作由当前速比向所述目标速比的进展;可变性确定装置,通过将由所述变速进展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变速操作进展与预定阈值相比,确定是否能够响应新命令而改变所述目标速比,所述新命令是在正执行由所述当前速比向所述目标速比进行所述变速的同时、为变速到另一调低速档而发出的;目标变化允许装置,如果所述可变性确定装置判断允许所述目标速比变化,则允许通过所述新变速命令引起所述目标速比改变;温度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温度;阈值修改装置,其修改所述阈值而使其对应于由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其中:
如果所述目标变化允许装置允许所述目标速比的变化,则中断已经通过最初变速命令引起的调低速档操作,并执行实现该已改变目标速比的另一调低速档操作;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较低时,所述阈值修改装置修改所述阈值,使得确定不允许所述目标速比向所述调低速档的变化,除非正在执行的所述调低速档操作的进展更接近其初始阶段。
2.2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汽车电子工业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了汽车收音机等直接从家用电器移植过来的产品以外。
几乎没有汽车电子工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和国外的汽车电子化潮流,我国的汽车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CCID统计。
我国涉与汽车电子生产的企业有1000多家,但其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
且技术含量低。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特别是轿车产业.我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的技术、硬件、以与产能上的保障,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
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从2004年开始我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当前,汽车由单纯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一种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着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车)和智能汽车的方向。
使汽车电子市场进入了一个稳定且快速增长阶段;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清数字电视、卫星导航、移动网络等越来越多的IT技术被逐步移植到汽车上,电子装置占整车的价值比显著提高,汽车电子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2.2.1汽车发展第一阶段
量价双增,市场规模增长较大、结构相对稳定。
2003年我国市场上共销售汽车电子产品2488万套,销售金额达到30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3.7%和41.5%,高于同一时期29.2%的全国汽车总销量增长率。
汽车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近两年的高速发展。
继2002年汽车产业的井喷之势后,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依然保持着高速发展全年汽车产量突破了430万辆。
而在汽车价值构成中,轿车电子产品所占比例约为30%~40%,卡车电子产品所占比例约为10%~20%。
另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使得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加速以与动力总成方面性能提高,网络在车辆中的高速发展以与消费者消费标准与档次的提高(如对安全、先进性要求的提高)等使得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中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从支出费用来看,2003年,平均每辆新车的汽车电子产品支出从2002年的1854美元提升至2025美元,增幅创出近几年来的新高,达到9.2%;从应用比例上看,1989~2000年,汽车电子产品的成本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已由16%增至23%,而到了2003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6.2%。
从市场结构上看,高附加值汽车电子产品在整体汽车电子产品中所占比重乃至汽车整车中的应用比重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这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业供给还极为有限,多类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导致这部分产品的价格在一段时期以持续看涨。
2003年汽车电子产品呈现出“量价双增”的增长特征,这是不同与于汽车市场的。
从市场结构细分来看,近两年市场增长较快的产品依次为GPS导航系统、其他信息娱乐系统(主要是车载电视)、防盗系统、自动变速控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它们的销售额增长率均高于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平均增长水平。
而且,虽然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气囊、汽车音响以与中控锁等产品的销售额增长率均略低于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平均增长水平,但仍高于34%的全国汽车销量的平均增长水平。
此外,与2002年相比,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2003年,整车消费侧重于中低端市场,汽车电子产品自身的结构升级要求在短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
部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在汽车电子产品整体中的比重有所下滑。
但诸如GPS导航系统以与其他信息娱乐系统(主要是车载电视)等新兴汽车电子产品的比重2003年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0.7%和0.5%。
2.2.2汽车发展第二阶段
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略有下降,产业结构快速升级。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