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062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第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弗、辩”4个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4.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1.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2.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

学奕

奕:

读作yì。

它是什么意思?

(下棋,学奕就是学下棋。

)古时候,有两个孩子和善于下棋的大师弈秋学棋,两个人条件一样,可是两个人结果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今天,我们走近课《学奕》,从中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yuánjùfú

援、俱、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弈:

下棋。

弈秋:

“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全国。

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诲。

鸿鹄: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

引,拉。

缴:

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弗若:

不如。

然:

这样。

与: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4.翻译重点句子。

(1)使弈秋诲二人弈。

(人们)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着引弓箭去射天鹅。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以为(说)是这个(人)的智力比不上(那个人)吗?

5.“之”字在文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的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了。

说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说:

不是这样的。

7.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他肯定了人性本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带着问题读课文:

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一样吗?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在学习中两个人的态度一样吗?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

(2)还可用哪些词来形容两人的学习?

一个人: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一心一意另一个人:

心不在焉一心二用心神不宁

(3)产生结果一样吗?

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获得了成功,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获得了失败。

(4)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援、俱、弗、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

游戏:

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

援、俱、

单一结构:

(2)加一加:

熟字加偏旁

扌+爰=援亻+具=俱

(3)换一换:

熟字换偏旁

援-+女=媛俱-亻+忄=惧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援、俱、弗、”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

援:

右边是“爰”,不要写成“爱”。

组词、造句出示生字:

俱:

右边有三横。

组词、造句出示生字:

弗:

“弗”要舒展、大方。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_

他继承并发展了的_儒家思想。

2.相似字组词。

射()惧()援()

村()俱()媛()

五、课堂小结《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学奕》七、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学习要专心致志

一人→开小差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奕》,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的意思?

弈:

诲:

善:

援:

俱:

若:

然:

2.回顾一下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孔子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但是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然难倒了孔子。

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两小儿辩日》

出示课题:

两小儿辩日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biàn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辩斗:

辩论争论。

以:

认为。

日中:

正午。

车盖:

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及:

到,到了。

盘盂:

盛物的器具。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沧沧凉凉:

寒凉探汤: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汤,热水。

孰:

为:

同“谓”,说。

汝:

你。

4.翻译重点句子。

(1)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

(2)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3)一儿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的就像车盖,等到中午时就(小的)像盘子,这难道不是远处小而近处大吗?

(4)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5)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6)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6.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

2.简介《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

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

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

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等。

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

(1):

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故事的起因)

第二层(2-5):

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

(故事的经过)第三层:

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

(故事的结果)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为日出离人近还是日中离人近辩论无果,于是

问孔子,孔子也不能决断。

(3)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5)文中“两小儿笑曰”,“笑”有什么含义?

A.嘲讽的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

B.骄傲的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的人。

C.痛苦的笑,孔子都不知道,那谁还能知道答案呢?

(6)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7)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A.

我们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要不断学习。

B.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四、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生字归类游戏:

送字宝宝回家左右结构:

(2)加一加:

熟字加偏旁

辛+讠+辛=辩

(3)换一换:

熟字换偏旁

辩-讠+纟=辫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辩”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

辩:

“讠”要小,第一个“辛”竖变撇,舒展有活力。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五、课堂练习

1.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2.相似字组词。

辩()盖()凉()

辫()善()掠()

六、课堂小结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小儿辩日》。

八、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起因:

两小儿辩日

经过:

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结果:

孔子不能决——实事求是大胆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