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01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docx

关于小斋即事的理解与赏析

一、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二、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

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道题是为了让考生更好地理解全诗主旨而作的一个铺垫。

“怜琴”一般人都是喜爱琴的音声,“爱棋”一般人都是喜欢爱用它来娱乐、角逐,但作者却不,他在第一联中明确表示,他“怜琴”是因为它的“弦直”,他“爱棋”是爱它的“局方”,即爱棋盘的方正。

第二联两句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较得失”一句是承“爱棋”句而说,因为“爱棋”是爱棋的方,所以没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一句是承“怜琴”句而说的,由于“怜琴”爱的是“弦直”,在不音声,故怎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正是有了这第二联的两句,更突出了第一联中“为弦直一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上一题的铺垫,使考生对作者的思想有了个了解,再加上注①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

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

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

在三、四两联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

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

赏析:

即事为诗,比较自由随便,不象军国大题目那么庄严。

小斋即事.当然要与小斋生活情事相关。

这首诗即从小斋常具之物琴,棋上着眼。

不过诗并没有去描写琴棋生舌,而是借琴、棋二物以写志抒怀.显得机杼独出,别开生面。

首联单刀直入,直陈本意。

但由于所言均出常情之外,便有一种新颖引入的力量。

怜,是爱的意思。

爱琴,一般说来,自然是因为喜音,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是把琴弹出声来,意在音,而不在琴,传说陶渊明抚无弦琴,不一定可靠。

即使确有其事,当其抚时,也是在意想中听到了琴声.作者则不然,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

爱棋,一般说来,自然是为了较智消闲,作者又不然,爱棋不是为了对弈娱戏,而是因其“局方”。

“局”即棋盘,方形。

二句都是在琴、棋上寻其品。

言在物“品”,意在人“品”。

“直”就是正直,不邪僻;“方”就是有棱角,不圆滑。

作者在宋徽宗宜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后,曾官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他的为官态度正好作“方”、“直”的注脚。

次联二句分承首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说。

“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因为只爱“局方”,不在对弈,所以没有用它较量胜负输赢;“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因为只爱“弦直”,不在音声,所以没去记宫商五音。

有了这两句,上两句句意更加显豁,对“为弦直”、“因局方”具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并非赘语。

以“方”、“直”自守,其结果如何呢?

便过渡到下两联。

前两联言心之所尚,后两联言行之结局。

古谣谚云: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在南北宋之交腐败现实中,方直自然更无容身之地。

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

不是诗人有意疏世,而是正直乃为浊世所疏,“拙”是与“巧”相对的。

便佞应世,自能圆转自如,所以为“巧”;直道而行,百途不通,所以为“拙”。

因此,一拙万事皆妨。

二句字字是说己,却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

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

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

方直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

联系到徽宗以来,蔡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

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尾紧密关合。

全诗主要是以陈述语说理抒慨,这样的诗最不易写好。

由于作者抓住琴棋二物生发,便饶有趣味,并赋予琴、棋的品格以鲜明的形象性,构思极巧。

吕本中、陈与义曾评沦刘一止的诗说:

“语不自人来”,大约也正是感受到了诗人标格甚高,较少俗味吧。

 

二、题李世南①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②,

隔坞闻钟觉寺深③。

[1-2]

2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瓮:

这里指水瓮。

③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2-3]

白话译文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

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1][3]

3作品鉴赏

中国的山水画到了宋代开始强调气韵,表现真实的生活,题画诗围绕画的主旨,注意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于是题画诗也就逐渐演变为画的一部分。

蔡肇这首题李世南山水画的诗,立意把静态的画面写深写活,深刻地揭示了画的内涵,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所以很有感染力。

李世南的画,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画面上是一条溪水平平地流入山涧,林中黄叶飘飞,呈现一派秋景,一个人抱着瓮在溪边汲水,远处的小山后,露出了寺庙的一角。

从画面,呈现的是乡村野外的恬静与安详的气氛。

蔡肇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画面的景象,还进一步发挥想象,探索画家的心理,联系实际生活,揭示了画外的景与趣。

他这样构思:

画面上有水泻入山涧,诗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面上林木纷披、黄叶旋落,诗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了西风瑟瑟的声音;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居民;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

这样一写,一方面给画增加了不能表现的声响,真正符合了古人所说“诗是有声画”这一特点,并通过这些声响反衬环境的幽静,让画面上静止的东西都活动起来,赋予生气;另一方面,诗通过想象,加深了画的意境,拓展了画面,如诗中的村庄、寺庙的钟声,都属于画以外的东西,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予以加入,使场面更显得丰富多彩。

[1][3]

4作者简介

蔡肇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

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

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

崇宁初张商英当国,拜中书舍人,逾月,罢为显谟阁待制,出知明州。

再夺职,提举洞霄宫,会赦卒。

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

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

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4]

 

三、鹧鸪天1·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2。

平冈3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4。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5沽酒有人家6。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7花。

[2]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1.鹧鸪天:

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4]

2.些(sā):

句末语助词。

[2]

3.平冈:

平坦的小山坡。

[2]

4.“平冈……暮鸭”句:

见王安石《题舫子》诗: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1]

5.青旗:

卖酒的招牌。

[2][5]

6.“青旗……有人家”句:

来源于白居易《杭州春望》诗:

“青旗沽酒趁梨花。

”[1]

7.荠菜:

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1]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8.教:

使,令。

[3]

9.阑干:

栏杆。

阑。

同“栏”。

[3][6]

白话译文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青旗:

卖酒的招牌。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7]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

3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二首词写于作者被弹劾解官后,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4作品赏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词中初发的桑叶芽、刚孵出的蚕宝宝、悠然吃草的小牛犊、斜日林中的归鸦以及村头风中飘扬的酒旗、溪边盛开的荠菜花,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在词人妙笔下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远近有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情致盎然的田园早春图。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

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

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

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

但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

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

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

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

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

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以及《祝英台近》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