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docx
《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期初考试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016.2高三假期自主学习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2016年1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 癖好 谈笑风生 B.倍受 爱好 谈笑风生
C.备受 癖好 谈笑自若D.倍受 爱好 谈笑自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西方媒体从敌视到误读,逐渐改变了对华的片面报道。
B.正是由于低俗文化的盛行,和主流文化的虚脱,当今的人们越来越难被文化打动,其原因当然不是观众的水平有限,而是我们很少推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所造成的。
C.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致辞中,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复旦的同学提出三个嘱咐,希望他们“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
D.据报道,由于麻烦不断,丰田汽车公司需要在未来一年加大促销力度、承担诉讼费用等,其全球召回行动对公司财务方面的影响总计可能超过50多亿美元。
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
“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
“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
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
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
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走,乃免。
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昪,昪起遁去。
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是得免。
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及昪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
“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
”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
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
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询以罪,以知询为右统军。
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
“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
”宗知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
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为池州刺史。
五年,昪封齐王。
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进,昪谓人望已归。
天祚三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
子景立。
(选自《新五代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奇其状貌 奇:
认为……奇特
B.伏剑士欲害之伏:
倒下
C.绐以不及及:
赶得上,追得上
D.请斩宗以谢吴人谢:
谢罪
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B.及于中途而还
C.而吴人颇已归昪D.而吾老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4分)
________________
(2)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4分)
________________
9.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
(4分)
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3分)
________
(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请联系全诗分析。
(4分)
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概括。
(4分)
________
四、11.名句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3)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6)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8)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
(《礼记》)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月亮的音乐
李 舟
(1)音乐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之中,疲劳了苦累了,于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哼起了歌谣。
这最原始最古老的歌谣慢慢变成音乐,不但伴着天上的月亮照耀郁闷和神情,而且让人记忆增强、性格顽强,内心得到挥之不去的鸟鸣流水之声。
一曲音乐拉开了帷幕,人们自然而然地在高级享受中变得温柔文雅,烦闷苦恼在歌厅里的玉兰花的灯光中飘飞得无影无踪了。
香气四溢,美妙醇芳的音乐从那纤纤细手之下、充满诱惑的节拍之中展示一片月光。
那百花争妍的春天,一叶一瓣的芬芳轻盈地抚摸耳朵,月亮的呼吸吐纳富于节奏气息,小提琴的弦音沿着清澈的小溪,立即将枫叶缓缓送进人们的心里。
(2)梦幻一般的缥缈、神话一般的神奇,皎洁的月亮刹那间凝成花蕾的光晕,和无与伦比的歌音潜入湖泊,而钢琴二胡载着月亮,一声一声柔曼,一曲一曲委婉,淡淡如一幅粉墨,开在如灵空的水画中了,开在中外音乐相思的人类情愫中了。
(3)据医学专家研究表明,烦闷苦恼缭绕似雾的心情,只要放声轻唱或引吭高歌,一会儿就觉得心情鸟鸣花香,因为哼一曲歌会沉浸于优美的艺术月亮,灵验地体现音乐涌上的歌声美感,并促使和激活免疫球蛋白以及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产生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从而达到大脑的玉兰花飘香、增加体内免疫功能的目的了。
(4)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像一片轻柔缥缈的婚纱,让钢琴曲抚摸人的肌肤,抑或让月光泼洒岩石和树根,浮动着小草、野花和鸟鸣。
琴声隔着云雾,婉转反复,把人类的肺腑浸透出光亮的思绪和情感。
贝多芬把爱情和痛苦交给了音乐,而遗憾的是他得不到美满甜蜜的幸福。
白头偕老飘成了一场梦想,月亮的肤色抚摸豆蔻年华的女孩之心。
他的钢琴温情脉脉地流逝在凝重的岁月里。
皎洁的月光飘入大厅,贝多芬和钢琴淋浴在落寞和无奈之中。
那抖音、滑音、颤音的迷醉,挥挥洒洒,摇摇晃晃,弥漫在贝多芬伟大的生命深处。
不难想象,感情的复杂、爱情的温柔,化作钢琴永恒的一尘不染。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国古代诗人苏轼的诗句,通融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或低婉轻回,或如泣如诉,轻载音乐飞上天空离开人间,弹奏着贝多芬心底无限无奈的悲凉和感憾。
于是,透过旋律节拍,人类闻到十里以内的花香,听见了十里以外的闪电。
一串串优美的音符让指尖按住,融洽了愤怒绝望和快乐忧虑,由此能够拍击耳膜进入心里,唤醒对宇宙大自然的无限回忆,让思绪也伴随音乐的叶子飘飞而去。
(6)贝多芬的钢琴指法流畅,是一种温情脉脉的月亮,或哀怨或缠绵,轻快处似松叶漫扫光石,忧伤处似芭蕉细雨,抚不尽的一腔情愫。
然而,他不向命运低头、不回避抗争,一曲《命运交响曲》裹着狂风、挟着暴雨,以坚贞不屈搏击闪电雷鸣,继而瞬间音乐从胸宣泄,让泪珠弹奏成细玉、头发弹奏成乌云,一支抗争不息的撼世之曲,让人陶醉于激越的节拍当中了。
那时而急促时而舒缓的光芒,就像在沙漠中跋涉,当遇到一场海市蜃楼,就像悬挂在天边的彩虹星光。
一旦陷入失聪的耳朵和失明的眼睛,然而你钟爱的命运仍汹涌在不可预测的风雷里。
倘若有悲观或徘徊,最终还是奋进不止,因为泪是血液的雪花,凭借着音符重叠音符,命运在自然的洁白中飘飞。
狂风过后,暴雨开始停止,只见时空的阳光在静静流淌,它浸透了所有的音乐和听觉,而命运不屈,勇敢不死。
大师,你是颗巨星,已让我们平凡地仰望,香如玫瑰,涌如泉水。
(7)灵动的音符漾开月亮的传说,从波光的凝思浸润在阿炳的灵魂深处。
中国无锡艺人以他卓越的才艺惊动芸芸众生的红尘,使这朵不朽的花、悲伤的蕊绽放出终极。
(8)音乐细如竹丝,又似甘露醇酒,一缕缕一团团缠绕心间。
从阿炳瘦弱的手指到淡淡的眉毛,为人间展现出绿草茵茵而又枯叶黄黄。
只要是音乐轻柔曼妙地响起,无论是哀伤的冲击或缠绵的敲打,也无论是在静夜里纯净清澈的触动或是市井嘈杂中余音袅袅,那娓娓动听的魅力以月亮的幻影,都会隐隐约约勾引深刻的心灵,令人在月的灵魂深处春来秋去。
因此,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一曲音乐要跪下欣赏。
诚然,跪拜才是虔诚的寄托,才是艺术之魅力吸引,引起相融相汇,荡起遐思的波纹。
(9)神话一样的钟情,月光的音乐风一样地飘飞,已经浸润到最深切的清澈的心湖中去了。
流离颠沛的沧桑、一生一世的凄惨岁月,让音乐的月亮托在晶莹的荷叶上,润润盈盈地渗透人生的辛酸苦辣和情缘。
阿炳的思想、意志和情绪,似月亮的光华波动,永恒地无限地长流。
一唱三叹的二胡,流浪在回家的路上。
(10)贝多芬和阿炳的音乐,披着银色的树叶,铸造中外云浮意托的月亮象征,洒下歌舞的轻盈,把人类现实社会的真谛表达得酣畅淋漓。
有赏月的古风,有思乡的真情,絮云缠绕人生不屈的风范。
而今,我们的浮躁需要月华的宁静温馨,我们的勤奋需要音乐的演绎开启。
(11)背井离乡,月华像春风吹羽毛;失落痛苦,音乐像钟声摇椰叶。
爱情缠绵,月华像细雨泼洒酒千里;痛惜伊人,音乐像纱布包伤口。
于是,那个悠悠月亮坠入人生的梦中,感染大地的委婉和真诚,熏陶出江河的深沉与舒缓。
纤纤音乐融汇生活的酸甜,迸发草木的自由自在,长出生死交错的真理。
时光流逝,或许漫漫人生路走到尽头,背驼了腰弯了,但在历史的光环中留下坚强的背影,依然有清澈的月光闪亮,依然有音乐随鸟羽飞翔……
12.简析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
________
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小提琴的弦音沿着清澈的小溪,立即将枫叶缓缓送进人们的心里。
________
________
14.文章举贝多芬、苏轼、阿炳为例,与文章的中心有什么联系?
(6分)
________
________
15.文章以“月亮的音乐”为题有什么妙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________
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化之争
王小波
自从近代以来,就有一种关于传统文化的争论。
争论中有一方总在暗示着传统学术统治的魔力,并且说,在中国这个地方,离开了这种魔力是不行的。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其一是说,作为儒学传统嫡系子孙的那些人离开了这种魔力就不成。
其二是说,整个中国的芸芸众生离开了这种魔力就不行。
儒学的嫡系子孙们丧失了统治的魔力之后,就沦为雇员,就算当了教授、研究员,地位也不可与祖先相比。
对于这种状况,罗素先生有个说明:
“知识分子发现他们的威信因自己的活动而丧失,就对当代世界感到不满。
”他说的是西方的情形。
在中国,这句话应该改为:
某些中国知识分子发现自己的权威因为西方知识分子的活动而丧失,所以仇恨西洋学术和外国人。
我们知道,优秀的统帅总是选择于己有利的战场来决战。
军事家有谋略是件好事,学者有谋略好不好就值得怀疑。
赞成传统文化的人现在有一种说法,以为任何民族都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否则就没有前途。
晚生以为,这种说法有选择战场的嫌疑。
在传统这个战场上,儒士比别人有利。
不是儒士的人有理由拒绝这种挑战。
罗素先生曾说,他赞成人人平等。
但很遗憾的是,事实远不是这样。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
这就提示说,由知识的差异可以产生权力。
让我们假设世界上的人都很无知,唯有某个人全知全能,那么此人就可能掌握权力。
中国古代的圣贤和现代的科学家相比,寻求知识的热情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圣贤中,特别要提出朱熹,就我所知,他的求知热情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科学家和圣贤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寻求知识,还寻求知识的证明。
不幸的是,证明使知识人人可懂,他们就因此丧失了权力。
相比之下,圣贤就要高明很多。
因此,他们很快就达到了全知全觉的水平,换言之,达到了“内圣”的境界;只是这些知和觉可靠不可靠却大成问题。
我们知道,内圣和外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假如我们说,圣贤急于内圣,是为了外王,就犯了无凭据地猜度别人内心世界的错误。
好在还有朱熹的话来作为佐证:
他也承认,自己格物致知,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假如我说儒家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是全然错误的,也没有凭据。
不过,这些知识里的确有令人羞愧的成分,因为这种知识的追随者,的确用它攫取了僧侣的权力。
至于这种知识的发明人,我是指孔子、孟子,不包括朱熹,他们是无辜的。
因为他们没有想获得、更没有享受到这种权力。
倘若今日仍有人试图通过复兴这种知识来获得这种权力,就可以用孟子的话来说他们:
“无耻之耻,无耻矣。
”当然,有人会说,我要复兴国学,只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振兴民族的自尊心。
这就等于说,他在道德上高人一等,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我只能说,这样赤裸裸地宣扬自己过于直露,不是我的风格;同时感到,僧侣的权力又在叩门。
僧侣的权力比赤裸裸的暴虐要好得多,这我是承认的。
虚伪从来就比暴力好得多。
但我又想,生活在二十世纪末,我们有理由盼望好一点的东西。
当然,对我这种盼望,又可以反驳说,身为一个中国人,你也配!
——此后我除了向隅而泣,就想不到别的了。
(选自《王小波杂文集》,有删改)
16.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作者批评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存在有着怎样的现实背景?
(6分)
________
________
17.请梳理本文的思路结构。
(6分)
________
________
18.请结合文本阐述孟子的话“无耻之耻,无耻矣”的含义。
(6分)
________
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退路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就像老鼠在嘲笑猫的时候,它身边一定要有个鼠洞; 否则,它就会一败涂地,甚至惨死猫口。
有人说,没有退路,自断退路,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例如,项羽当年破釜沉舟,自断退路,一鼓作气,取得了钜鹿之战的伟大胜利。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016.2高三假期自主学习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答卷纸)
一、
选择题(每题3分,总共2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8.文言翻译(8分)
⑴
⑵
9.(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1)(3分)
(2)(4分)
(3)(4分)
四、11.名句默写(8分)
(1)
(2)
(3)(4)
(5)(6)
(7)(8)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2.(4分)
13.(4分)
14.(6分)
15.(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6.(6分)
17.(6分)
18.(6分)
七、作文(70分)
19.请将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2016年春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备受”指各方面都受到;“倍受”指加倍受到。
“癖好”指很深的爱好,略带贬义;“爱好”是中性词,指一般的喜欢。
“谈笑自若”指还是像没事一样谈笑;“谈笑风生”指谈笑的兴趣很高,声音很大。
2.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项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社会”之前加“随着”,或在“西方媒体”之前加“使”。
B项句式杂糅,“原因”与“所造成的”杂糅,删除“所造成的”。
D项不合逻辑,应改为“可能超过50亿美元”。
3.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知识的认知能力。
其他三项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而C项用盛在玉壶的冰比喻内心的洁白透明。
4.A解析:
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
“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
“为什么要插上柳条?
”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
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
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
“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
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5.D
6.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伏:
埋伏。
7.B 解析:
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
A、C、D三项中的“而”表转折;B项中的“而”表承接,译为“就”。
8.
(1)徐知训当权,曾经欺凌杨氏并且傲视侮辱将士们,于是最终被杀了。
(2)(李昪)曾经暗中派人视察民间办婚丧大事缺钱的,常常周济他们。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注意第
(1)句“用事”“骄侮”“以”“见”,第
(2)句“阴”“匮乏”“往往”“赒给”。
9.①李昪为人谦恭,有感恩之心。
②李昪擅长收揽人心,推行恩义。
③李昪能够广收人才,并量才录用。
10.
(1)“衔”“喷”二字,写黑云挟带着猛雨,往山前喷洒,好像在撒泼、顽皮,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黑云以生命,形象生动,富有力度,充满猛烈的动感和浇注感。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
注意字的词性、有无使用修辞手法,以及答题套路。
(2)比喻,用翻墨比喻黑云的来势,用跳珠比喻雨点飞溅的情态,既形象逼真又有声有色;对比,“黑云”和“白雨”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动静结合,前三句写云、写雨、写风,突出其动态,第四句写水,突出其静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
注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考虑。
(3)①苏诗仅从景物的角度描绘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崔诗除从景物的角度外,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②苏诗重点强调景色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而崔诗则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上的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写景的角度和手法的比较。
从景情和时空两方面加以比较。
11.名句默写:
(1)沧海月明珠有泪
(2)扈江离与辟芷兮(3)青鸟殷勤为探看(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别有幽愁暗恨生(7)陟罚臧否(8)则孤陋而寡闻
12.从医学研究的角度说明了音乐的作用,说明了人们喜爱音乐的原因。
承上启下,承上上文对音乐的描绘,引起下文对音乐更广泛意义的叙写。
13.运用比拟(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形象化地说明了音乐给人带来的沁人心脾的感受。
14.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音乐的典范,月光是其描写的主要对象;苏轼的诗句是以月光为主要意象的,而诗句又有着音乐的节奏;阿炳的《二泉映月》也是音乐的杰作,月光也是重要的意象。
它们铸造了中外月亮的象征,把人类现实社会真谛表达得淋漓尽致。
15.体现了月亮与音乐的内在联系,引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富有诗意美,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引起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中心,凸显其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16.作者批评的现象:
一些人打着维护传统文化之名,借以获取自身的权力。
背景:
中国人对权力的魔力有一种膜拜,某些知识分子对学术权力的丧失有一种依赖;很多人借助文化的炒作来提升自己。
同时,西方文化的渐入,让某些知识分子担心自己的知识权威的缺失,因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
综观全文,整体把握作者批评的观点,在梳理文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观点表达的语句,并加以整合。
17.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由对文化之争引入,说明争论的实质在于传统学术统治的魔力;其次,说明知识的本身差异性容易产生权力之争;最后,揭示出这种行为的丑恶本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先综观全文,思考文章是围绕什么而展开的;然后,对文章的层次进行切分,要从抓每段的关键句入手进行归纳。
18.有人试图通过复兴知识来获取某种权力,这是无耻的,这比单纯追求权力的行为更无耻,因为他打着复兴知识的幌子,这种行径是可耻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的理解。
这句话是引用的孟子的名句,首先要对这句话本身准确理解,后一个“无耻”显然比前一个“无耻”更进一层,再结合文本语境,分析两个“无耻”所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