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9491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docx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

给后进生一点关心

周妙芬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多给予些关心和爱护,因为人们往往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困难,爱是后进生的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进步的精神动力.讽刺挖苦只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回忆说:

"我小时候是个差等生.在全班40名同学中总是倒数第一.各科比较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有一次我写的作文交给语文教师,他认为我上抄袭的,并当场讽刺我,使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在他上课的我的眼神部是往外瞅,不愿和他对视.后来,换了一个王老师,他衣着俭朴,但很有学问,不歧视我,还鼓励我.讲牛顿的故事,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我从日本留学回来,第一个想见的便是王教师......"苏老生的亲体验给教师提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在小学或中学在学业上.品德上的暂时后进,并不能注定日后会无所作为.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帮助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回顾本期我的教育教学行为,今后在这方面一定下点功夫,想点办法,我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捕获闪光点。

后进生的闪光点,犹如藏在海底中的珍珠,常常被淹没在缺点`问题的波涛中,如果一旦被教师发现和利用,就会大放光泽,教师要用辫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捕获后进生的闪光点诱导他们积极向上。

二、架设起跳板。

多一个舞台,多一批人才,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舞台给每个学生提供情报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比如,组织小小运动会`书法比赛`作业展览`卡拉OK赛等。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又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消除自卑心理,重新振作自己。

并将这种自信心迁移到学习上。

三、创建合力场。

马卡连柯指出:

“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良好的教师集体和组织完善的。

转化后进生,教师除了自己的力量外,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比如:

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在安排座位时,可把他们安排在学习好的同学中间,使其同化,帮助他们转变和进步。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关心.爱护学生,就是在笨的学生也会进步的。

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是靠几个尖子生去实现的。

它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各项各业的人才。

所以,我们每一名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多给学生一点关爱,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培养有用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多鼓励和指导。

他们都需要老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即使是一句问候,甚至一个关爱的眼色,都会令他倍感鼓舞,这样的案例也很多很多。

列宁曾说过: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从而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

 

政治学习心得

鲍凌云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们普遍感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这么大的压力。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可以说,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与前途。

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都沉甸甸地压在教师的心上,身为教师越来越感到责任的重大、教育工作的艰难。

今天的孩子难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究竟难在哪儿?

大家感到,新世纪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光有爱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同,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会做学生工作,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许多新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北京一中高中数学教师增艳谈到:

今天的孩子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教育这样的孩子,特别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简单生硬的灌输毫无效果,以商量的口吻、交流式的谈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北京一中教学主任郭丽华认为,如今,越来越强调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颁布,都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约束,教师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教育行为,依法办学,依法施教。

北师大二附中夏国华老师的体会是:

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以及作为一种心理需求的创新意识与成长愿望,不论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传统教育忽视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教育必须将这些作为教育内容。

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另一方面,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

今天的教师难当,难在与家长打交道。

北京一中教导主任王利谈到,教师普遍感到与家长打交道有困难,尤其是青年教师做家长工作感到发怵。

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面临着诸多困惑与不适应,许多家长往往把一些不良情绪带到学校。

对今天的教育,家长的眼光也是十分挑剔的,教师付出许多辛苦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而且,有的家长由于对学生过度保护与溺爱,常常因一点小事与学校发生冲突。

一些教师甚至感到工作没有安全感,教师每天的工作都处于社会和家长的监督之中,过去有人不愿意当教师是因为教师待遇低,如今不愿意当教师是害怕担责任。

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真诚地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批评,可是,有些家长对学校工作干预太多,指责太多,有时往往提出一些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偶然发生一点小事,或者一个小小的闪失,就可能引起舆论的哗然,有时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失当,家长则不依不饶,把学校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教师是需要帮助和理解的,教师的工作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站在培养人才讲台上的教师常常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紧迫感,他们说,教师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如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将会大大落伍,甚至被淘汰。

郭丽华老师的话很有代表性,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过于依靠课堂、依靠教师、依靠教科书的单一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与课堂的中心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再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高中化学教师周文的感受最深:

今天,当教师太难了,学生知识面丰富,思维活跃,尤其接受新事物快,他们从网络媒体获取的知识远远超过教师,那种认为只要钻透专业知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电脑的普及与网络的发展,将引发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仅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传知固然重要,启智更是良师。

 

赞美的艺术

陈萍

作为老师,有时候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为什么会“事倍功半”呢?

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揭开了我心中的迷惑:

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

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

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赞美就失去了基础。

如果一定要赞美,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必将失去赞美的效应。

我们应学会赞美的艺术。

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所谓善于赞美学生,并不是要求我们违心地去粉饰,美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不要忘记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身尊心。

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二、赞美有巨大的力量。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因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

“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

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赞越“美”。

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

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

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棒杀”。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控制情感,遇心不激,拨亮每位学生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

 

与学生一起成长

董玉娣中学语文组陈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育人,塑造人,必须具备的良好的思想素质。

音乐教师具备的思想素质表现在: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师表,行为端正,诲人不倦,虚怀若谷,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

爱护学生。

能满腔热忱的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同时还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聪明活泼的学生人人都喜欢,但任何班集体中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孤僻或者顽皮的孩子。

前者平时少言寡语性情忧郁,后者上课不注意听讲,小动作不断,影响上课,大多不被同学们喜欢。

因此,在课堂上以爱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用执著的爱,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表演的场所和机会,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哪怕是一条简短的节奏,或者回答一些常用的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

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让他们意识到被信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是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老师虽似无心,但却留意的关心,将在孩子的心灵上产生极大的作用,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唤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老师的话语像一股甘甜的山泉,老师的关心是一缕柔柔的春风,每个孩子得到老师适当的表扬,他就学会自尊,得到适当的鼓励,他就学会自信。

在铸造“灵魂”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既要有满腔热忱,又要有慈母的温情,深刻含蓄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对于那些聪明好动的孩子,如果总是采用批评的办法,有时能起些作用,但只能当时见效,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于是,我注意用目光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召唤他们的注意力。

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关心我。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师生情感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明显的效果。

让我们的孩子在温暖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在宽容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在平等中生活。

让孩子感觉到心理流露着的是最纯真的爱。

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这种建设者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

愿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康成长,准备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增强敬业精神加强师德修养

江一波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应当学为人师,行为规范。

当前提倡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加强师德教育,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重任。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全国化日益明显,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日见端倪。

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

要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关键是根本。

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传播与应的主要基地,也是造就才培养创新环境的重要基地。

如何有效发挥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关键作用,就特别依赖于教育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教育的发展、广大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

教师不应该只看作是谋生的职业,它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把它看成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事业。

教师应自觉主动地而非外在力量强加的积极主动提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

因为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会有高质量的学生。

教师要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传统教育中,把学生仅视为“塑造”的对象,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是人具,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别人尊重与理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关注。

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

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以我们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去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

 

给学生一个尊重的平台

――政治学习心得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得尊敬老师,他们经常在背地里议论老师,说老师的坏话,有些话还说得很难听,见面也不跟老师打招呼,冷冷的,行同路人。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深感现在的师生关系很是淡漠。

学生为什么不尊敬老师?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如,物欲横流、人情浇薄的世风以及在此风渐染下人际关系的普遍庸俗化和功利化,教师自身言行的有失检点,从学校到家庭惟“智”是图,“应试”至上,很少(也多是流于形式主义)甚至完全放弃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懂得去尊重学生也从来没有教学生学会尊敬。

尊敬之心源于爱心,爱心源于人性,人性源于人之处境。

在自然界中,人是一种极其可怜的生物,强烈的自我意识造成了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诸如痛苦、恐惧、孤独、焦虑、悔恨、烦恼、羞愧等等情绪,它们常常袭击一个人的灵魂,使他倍受煎熬,所以在人类进化中,人性中的各种本能没有比人道的本能有更大的发展的。

摩耳说:

“凡人都是同胞。

我们都来自相同的生命的源泉,我们都同样的易感受苦痛,同样的有弱点,走入同样的最后命运。

我们应当互相挽着手,我们应当结伴。

现在的世界是一灰色的世界,我们就算不互相为难,也还有不少的忧虑——如饥饿、火灾、地震、风浪、疾病、死亡等等。

我们应当互相信托,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恕。

人为什么要学会尊敬?

道理就在这里。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对人性缺乏深刻体认的文化,一个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过早发达也过于发达的文化,一个缺乏自由、平等的深厚传统的文化。

尽管中华民族被认为是礼仪之邦,我们也十分强调孝敬长辈、忠君事亲、尊师爱生、父严母慈等等,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天地君亲师”的等级观念的基础之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尊敬。

年龄、身份、地位、权势、金钱等等都不能成为尊敬的理由,因为真正的尊敬必须以人性为基础、以平等为前提、以自由为保证。

我们说尊重一个人,意思是把他当人看,他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最重要的,生命自身就是目的。

但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眼里,学生,作为生命最高形态的人,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欲望、要求、想法等等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年级排名等等,他们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是升学率上的一个数字、光荣榜上的一个符号。

如果一个班主任听说自己班上的某个学生犯了错误被“请”进了学校政教处或当地派出所,他会怎么想呢?

是不是首先想到:

这个可恶的东西,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乱子,专门给我添麻烦,丢了我的面子,损害了班级的荣誉,班级量化管理要扣分了,唉,摊上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看来“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没指望了……他肯花一点心思为那个学生自身想想吗?

他犯了什么错?

为什么会犯错?

他的家庭、他的生活道路、他的性格、人生、未来……一个人为什么会做坏事?

如果说是出于一种邪恶的品性,那么这种品性是天生的吗?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是都有吗?

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把它变成行为去危害他人,我们究竟高明多少呢?

如果不是天生的,它又是怎样在后天形成的呢?

我们的社会乃至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呢?

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摩耳的话吧,“倘若一个人的胸怀之大足以辨认人性的弱点,就不会刻薄的评论人,而用哀怜之情看待这个世界上失误的孩子的。

尽管爱心深植于人性之中,但是在一种错误的教育下,人性会扭曲,爱心会泯灭,而这种扭曲和泯灭常常是一种永久性创伤,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懂得尊敬也不被尊敬的环境中,他们人学以后,我们的教育只是告诉他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而不是让他们去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和同学,爱身边的没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乡,爱花草树木,爱小动物……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别人的真正的尊敬,也无从知道什么是尊敬,当然就不懂得去尊敬别人。

明白这一点,身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尊重的平台。

我读到过前贤的文章:

“教师是事业,不是职业”。

身为教师要具备的特质有:

愛与智慧。

愛是对学生有愛心与耐心,以愛心包容、寬恕学生的錯誤;以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長,不要求立竿见影式的速成教育。

智慧則包括专业的智慧及生活的智慧,专业的智慧使我们成为优良的教师;生活的智慧令我们成为可贵的『导师』。

愛与智慧是教师终身的修养,也是教学的目标。

尊重学生应该把握这样的原则:

一、每一位学生都是宝,不以智育或操行成绩衡量学生的价值。

──这是愛。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放下身段,以同理心对待学生,不但不以暴力处罚学生,连尖酸刻薄的语言暴力都不可以。

以真诚的态度及理性的沟通,面对学生。

──这是愛。

三、要学习避开冲突点。

有过几次师生冲突的经验后,教师当可以归纳出冲突发生的因果,尤其要技巧的化解冲突点,创造双赢。

──这是智慧。

四、不可只“管”而不“教”。

许多师生冲突源自于老师一味的強力“管理”,忽略了生活智慧的“教导”,未从观念上去告诉学生,为什么他应该这么做,不可以那么做。

所以,我主张三分“管”,七分“教”。

──这是智慧。

五、爱学生而不是溺愛;给学生合理的空间自我成长,而不是放纵学生。

──这是愛与智慧。

李妙婷

 

暑期师德教育体会

任世辉

一年一次的暑期政治学习已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安排很紧凑,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

这次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德治教,依法治教的原则,以师德、法治培训为重点,还学习讨论了“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特别是通过《教师法治读本》和《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中小学教师读本)》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权力和义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即确定了教师职业的内涵,也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的职责与地位作了原则概括,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法律保证。

《教师法》还规定了我国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育教学权、进行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和培训权等。

此外《教师法》对教师应尽的义务也作了规定: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5)“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业务。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即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应有权利,也要履行应尽的业务,这样才无愧于人民的期望。

新的学期又将开始了,我一定勤勉工作,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素养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这是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适应”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个健全的现代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更需要人格、道德和精神生活。

一个健全的社会更需要这些。

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

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

教师常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不同于常人的更高的素养和境界。

我们常常对学生说你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应该如何去努力如何去拼搏,然而,当我们教育学生时,我们又做的如何呢?

我们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怠惰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

曾有一位学者说过:

“教师的示范性正如它是站在一面镜子面前,学生时时处处不在看这你。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故此要求学生作到的,你作为教师更应责无旁怠的做到。

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理论知识,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播放一些有价值取向明确的、生动形象的故事资料、实况录像、人物传记,让学生耳闻目睹一些中华民族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子:

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守信义等。

身教重于言教,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启迪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我们教师作为领航人,应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风霜雪雨中成长的,没有挫折与失败,就不会懂得成功的艰难、奋斗的可贵,不会明白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

让学生把人生的风雨化作进取的动力,努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里有一篇文章谈到了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说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说实话,有思想,有创造性,童心未泯。

在走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每一个教师是不是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呢?

(张朝升20040830)

 

教书育人的几点体会

董玉娣中学张艳荣

一、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