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9322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扫、帚、抹、拖、桶、簸、箕、玻、璃、垃、圾”11个生字。

2.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

3.体会比喻句的特点,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4.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想养某个小动物的理由写清楚。

5.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感受某些字变成偏旁后,笔画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6.熟读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7.自主阅读短文,了解月亮的变化特点,感受短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按要求写话。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自主阅读短文,了解月亮的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表示名称的词语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识记生字。

2.能根据具体的语音情境猜测不认识的字的渎音和意思。

3.体会比喻旬的特点,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4.能按要求通顺、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小朋友们,第七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进行综合性学习。

【设计意图】谈话导人,点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2.学生互读生字,互相纠正同伴读错的字的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

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扫地擦玻璃倒垃圾摆桌椅

(2)教师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

“帚”是翘音舌;“垃”和“璃”是边音,“抹”读“ma”,不能读成“mo”。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4.读一读,想一想,第一行的词语和第二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的几个词语表示事物的名称,第二行的几个词表示用某个动作做某件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辨析词义,培养了学生识字能为和辨析词义的能力。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教学“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猜得对不对”。

(1)出示第一句话:

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师:

想一想,加点字“摸”的前后部分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生:

前面说的是一床被子。

生:

后面说的是前面所说的被子很柔软。

师:

那么,我们怎么能感觉到被子的柔软呢?

生:

被子看上去很柔软。

师:

柔软能看出来吗?

生:

看不出来,可以摸出来。

师:

那么,你们猜一猜加点的字应该读什么?

生:

读“mō”。

师:

再想一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

我觉得这个字应该是用手接触的意思。

师:

那么同学们查一查字典,看看你们猜的读音和意思对不对。

学生查字典,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猜一猜后面两句话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猜完后,同伴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测方法和猜测结果。

然后再查字典验证各自的猜测是否正确。

(3)师生共同总结猜测加点字读音和意思的方法:

根据加点字前后表达的意思和实际生活中这句话的说法猜测读音,再联系实际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2.学习“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1)出示第一句话:

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①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前面写的是一棵枫树,后面写的是太阳伞。

②想一想,“枫树”和“太阳伞”有什么联系?

指名说一说,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枫树”和“太阳伞”的形状相似。

③再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同伴互相说一说,再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这句话把“那棵大枫树”比作是“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或者说是用“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来描写“那棵大枫树”。

这种用跟某事物有相似之点的另一事物来描写或说明某事物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喻”,比喻句常常会用到“像”“好像”“就像”等比喻词。

(2)出示第二句话: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①读一读,再用分析第一句话的方法分析这句话,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

这句话是用“扇子”来描写“大象的耳朵”,因为这两者之间形状相似。

(3)学生自主分析第三句话,再同伴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朗读分析法、发现法、猜测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猜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在读句子中发现比喻句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四、学习“写话”

1.过渡: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你们是不是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

2.想一想,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你为什么喜欢它?

你想养它吗?

(1)教师引导:

这个小动物是否漂亮?

你们之间曾发生过什么值得记忆的事?

你们之间是不是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3)指名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提问,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把喜欢某个小动物的原因说清楚。

3.练习写话。

(1)把自己想养什么小动物以及想养的原因写下来,注意语句要写通顺。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完成写话后,教师指名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然盾师生共同对学生的写话进行评价。

(4)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互相点评同伴的写话,然后独立修改自己的写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谈话引导和交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练习说话、写话,初步让学生懂得写话时的注意事项、修改方法等,为中年级练习写作打好基础。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掌握了银多表示笑的词语,会表演各种笑法;能根据具体语境猜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还练习了写话,大家的收获真是不小啊!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后面三个版块,请同学们课后好好预习这几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摸→mō用手接触

比喻:

像好像就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感受某些字变成偏旁后,笔画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2.熟读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自主阅读短文,了解月亮的变化特点,感受短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园地七”前面三个板块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后面三个板块的内容。

2.导入:

同学们每天都要写字,为了让我们所写的字规范、美观,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书写提示”这一板块。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开门见山的谈话,让学生直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课件出示“劝、堆”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组成。

(1)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

“劝”是由“又”和“力”组成的,“堆”是由“土”和“隹”组成的。

(2)观察这两个宇中作为偏旁的字,找一找,作为偏旁的字单独写和作偏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又”作为偏旁时,第二笔捺写成点;“土”作为偏旁时,第三笔横写成提,“土”字写得细长。

2.教师课件出示“转、特”两个字,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两个字的方法,自主观察发现这两介字的组成,以及作为偏旁部分的字与该字单独写的不同之处。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指名汇报,并适当指导。

重点让学生明白:

“车”作为偏旁时,第三笔横写成提:

“牛”作为偏旁时,第二横写成提。

这几个字作为偏旁时,都要写得细长一点。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再规范书写这些汉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观察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菜此字变成偏旁后的变化,体会汉字的书写特点,提高汉字的书写质量。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质疑引入:

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常常利用大自然中事物的变化规律来指导农耕,时间久了,他们便创造出了很多神奇且具有科学道理的农事文化,譬如《二十四节气歌》。

2.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教师范读歌谣,同时引导学生明确“二十四节气”各自的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并引导学生与歌谣进行准确对应。

注意提醒他们一年十二月中,每月有两个节气。

3.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芒、处”两个字的读音。

4.指名朗读歌谣,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指导读好歌谣节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学生齐读歌谣。

5.学生再次练习感情朗读歌谲,并试着进行背诵,同桌间进行背诵比赛,看看谁背得最快、最好。

6.指名进行背诵展示,男女生进行背诵比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齐背歌谣。

7.教师小结:

孩子们,我们的先人们正是运用“二十四节气歌”来指导着自己播种、收获以及更多的农事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呀!

为了更好地记住它,后来还有人把它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播放歌曲《二十四节气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歌谣,有效实现传统农事文化积累,并在此过程中自然激发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四、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它有时圆有时缺,不断地变化着.你们喜欢它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短文。

2.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月亮姑娘做衣裳》,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3.同伴互读短文,互相纠正同伴读错的字音。

4.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读短文,师生共同评价,并指出学生读错的字音。

5.学生再读短文,找出描写月亮样子的语句,想一想,月亮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后,同伴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像眉毛——像镰刀——像核桃——像圆盘

6.思考:

裁缝师傅为什么说没法给月亮做衣裳了?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

指名说一说,课件出示:

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所以刭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

学生读一凑这句话,体会裁缝师傅说没法给月亮做衣裳的原因。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问题引导法和自读感悟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主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书写提示”让我们了解了有些字变成偏旁后,写法上有变化;“日积月累”让我们又积累一首指导农事的歌谣;《月亮姑娘做衣裳》让我们感受到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了解了裁缝师傅没办法给月亮做衣裳的原因。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这么多的新知识,而且同学们的表现都是棒棒的,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好

孩子!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月亮姑娘做衣裳

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

长胖了一点儿——像镰刀

又长胖了一点儿——像核桃

变得圆圆的——像圆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