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31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极学设计: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咏柳》。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

村居。

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

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

为什么?

5.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品读前两句,引导学生感受春光之美。

(2)品读后两句,感受儿童的快乐。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体会春光的美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儿童放风筝时的快乐。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2.板书课题:

咏柳。

二、初读感知。

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

1.组织学生交流:

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

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2.找春天

极学设计: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本导学案设计时注重“朗读、想象、表达、实践”的融合,通过文本语言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让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思维“屏幕”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记生字,朗读课文,通过文字初步感知春天的美。

2.感悟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制作生字词卡片。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早春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2.导入: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

板书课题:

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通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字形: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探”;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触”“鹊”。

字义: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或查字典,理解“羞”“嫩”“触”。

(2)教师再次出示含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读后评议,并且说说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分段朗读,感受找春天的心情

1.读第1、2自然段,思考:

“我们”几个孩子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

2.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第1自然段中两个“!

”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情;从“脱掉、冲出、奔向”三个词语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体会其快乐、兴奋的心情。

4.尝试背诵第1、2自然段。

四、朗读练习

1.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

2.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识字和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强化指导,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情”“文”“声”三者融汇贯通,碰撞结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文学气息。

通过朗读与想象,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体察到语言的意蕴和质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体会春天的美

1.出示朗读任务。

自主阅读第3-8自然段,思考:

在春天里“我们”看到、听到、闻到、触到了什么?

2.帮助学生从语句中提炼要点,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

3.教师:

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当成小姑娘来写,“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说明春天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将她找到。

第二句中的“仔细”一词表明春天只有仔细用心地去寻找才能找到。

“找哇”“找哇”反复地出现,表明我们找了很多的地方,也找了很久。

4.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思考:

第4-7自然段,每段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5.教师出示第8自然段,学生齐读。

6.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

7.教师指导背诵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并指导学生扩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来了》,指导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要求学生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想象或联想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文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春天里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活脱脱地展现在了学生思维的屏幕上,营造了课文描写的意境,也使学生获得了如临其境的体验。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句子让学生得到了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3.开满鲜花的小路

极学设计: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后来还意外把里面的颗粒漏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却不曾想到春天来了,原来洒满颗粒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看到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丧”、“鲜”。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故事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欣赏美好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学会感受快乐,传递快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说说什么是最好的礼物,引入课题。

2.出示教材插图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内容。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会出现?

(3)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二段写的是什么?

(2)第三至第五段是讲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弄破的事,那么课文的第六段至第十一段讲的是什么呢?

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

四、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

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

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

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

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

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包裹,寄来了什么东西?

2.学习第二部分。

(第四至第十一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鲜花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

(3)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学习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4)鼹鼠先生当初愿意把花籽撒在路上吗?

从哪个词可以了解到呢?

(5)哪些动物的门前开满了鲜花?

(6)这些动物看到的鲜花是什么样的?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第十二自然段,并请同学根据课文中松鼠太太的话说说自己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1.总结全文。

2.想一想:

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吗?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

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长颈鹿大叔到底给鼹鼠先生寄了什么东西呢?

这些鲜花是什么样的呢?

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鲜花是美好的礼物,并加以引申。

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并且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

增强了学生主动分享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4.邓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教学设计注重引领学生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从而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会写会认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搜集邓小平画像及相关资料。

(教师)

2.自学字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植树节的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说一说自己对植树节的了解。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畅谈:

通过题目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内容?

3.出示邓小平画像,简介邓小平,教师相机补充。

4.指导学生再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读准字音。

3.指导学生分小组自学生字。

4.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将生字请回到课文中,引导学生再认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启发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在做什么?

2.组织全班汇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

3.根据书写做重点强调和指导。

4.组织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5.展示写得好的作品。

教学反思:

当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后,我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

然后是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分层次出示生字,首先是带拼音的字词,指名小老师领读;其次是去掉拼音读字词,然后是单独出示生字。

这样生字反复与学生见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开火车认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课文的第1自然段,启发思考:

1987年的植树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2.指导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画出来。

指导学生概括邓爷爷植树的步骤。

(2)组织同桌合作表演。

3.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2、3自然段,感悟人物品质。

根据学生的感情,课件出示相关关键语句。

4.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小柏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找一找:

第4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这棵小柏树的?

(2)引导学生体会邓爷爷此时的心情。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5自然段。

重点理解:

“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邓爷爷那么大年纪了,工作又非常忙还参加植树活动,我们该怎样做?

三、熟读课文。

1.指导学生整体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

2.检查读文情况。

3.配乐齐读课文。

四、词语积累。

1.课件出示词语:

亲手节日爷爷不行

2.投影展示,组织全班评价。

3.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可以向家长询问了解,可以翻阅有关邓小平爷爷的书籍杂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

2.参加植树节活动的实践。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让学生紧扣文本的重点语句自主阅读,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愫,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的阅读方法。

我还通过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邓小平高大光辉的形象,同时激发学生植树绿化的强烈兴趣,自然地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口语交际

(一)

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时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教学目标:

说话时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教学重点:

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

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注意说话的语气

交际指导: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各自认真思考,然后结合例句中的情境进行表演,归纳出合适的说话语气:

1.注意语调,用商量的口气,要使用礼貌用语。

2.说话时注意自己的表情,态度要诚恳,要正视对方。

3.请求的内容要说得清楚、明白。

4.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二、读句子,注意语气,体会表达的效果。

(一)1.我不是故意的!

2.我不是故意的。

(二)1.阿姨,请您让一下。

2.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

三、如果遇到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说?

同学们讨论:

试试,注意说话的语气。

1.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

我会跟妈妈说……

2.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我。

下课后我对老师说……

3.看到同学们洗手后忘记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

四、总结。

说话时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积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

5.阅读《笋芽儿》,能绘声绘色地描述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

去公园游览时,在公园入口处一般会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亭、咨、询、剧、管、理、宝、塔、餐、厅

湖心亭咨询处管理处宝塔餐厅露天剧场

3.教师引导:

如何看导览图。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导览图说说你想去那个地方游玩?

怎么走?

二、字词句运用

1.字词运用。

(1)老师出示春景图,让学生说说在春天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2)课件展示词语,让学生补充合适的词语。

(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碧绿)的田野

(和煦)的微风(细长)的柳条(嫩绿)的草坪

(3)让学生自由讨论春景。

2.词句运用

(1)教师引导:

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哪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根据老师导读,体会重音不同,所表达的重点不同。

(2)让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

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生字。

(1)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找出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特点。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好生字。

2.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时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2)写字时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怎样的?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四、小结归纳,拓展延伸

1.学生间交流学生字词心得,看谁说得好。

2.给出同样的一段话,让学生体会重音不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教师采用谜语导入:

青青的,绿绿的;软软的,香香的;要问是什么?

羊儿最爱它。

2.按要求自由读古诗并圈画生字。

3.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停顿。

4.讲解重点词语。

离离:

草木茂盛的样子。

原:

草原、原野

岁:

枯:

干枯、枯萎。

荣:

茂盛。

野火:

原野焚烧枯草时所放的火。

尽:

完。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一句:

茂盛的野草生长在原野上,秋天枯萎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又长得十分繁茂。

第二句: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6.教师总结:

这首诗显示了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表现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7.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

二、我爱阅读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自主描述笋芽儿的样子。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生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并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老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朗读课文。

(1)在文中画出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儿的句子。

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画出笋芽儿苏醒时动作、语言的句子。

(3)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4)描述笋芽儿自豪之情的段落是第几段?

5.教师总结:

由笋芽儿的成长联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6.布置作业:

课后朗读课文,并熟练书写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