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715校企合作座谈会资料.docx
《精品715校企合作座谈会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715校企合作座谈会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715校企合作座谈会资料
7.15校企合作座谈会资料
汇报材料
2014.7.15
第一部分学校简况
学校创办于1984年,2006年9月由嵊州市人民政府异地建成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占地面积147.6亩,建筑面积71428平方米,有53个教学班,注册学生3159名,183名教职员工,实训设备价值2500万元。
通过几年努力,学校于2012年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同年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是嵊州市人民政府的对外宣传窗口单位。
今年,我校通过了省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评审。
自办学来,学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职教中心一期工程投资5116万元,二期工程投资4310万元,合计总投资9500万元。
取得上级专项资金5885.23万元。
其中,国家助学金3442万元,中央财政支持180万元,用于服装实训基地;省财政395万元,用于服装实训基地150万元,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200万元,工艺木雕特色专业45万元;市财政投入858万元。
嵊州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先后被命名为二乡二都二基地(“中国领带之乡”、“中国根艺之乡”、“中国电声零件之都”、“中国厨具之都”、“中国丝针织生产基地”、“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从业人员达25万人,年产值250亿元以上,年总需技能型人才8000人以上。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立足嵊州支柱产业和文化产业开设专业,形成了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与木雕、电子技术应用三大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和建筑工程技术两大新兴专业,学前教育和工艺木雕两大特色专业,其中三大主干专业均为省级示范专业(2007.11服装设计与工艺,2008.11工艺美术与木雕,2010.11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为省骨干专业(2013.12),工艺美术与木雕为省特色专业(2012.10),学校还拥有两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服装实训基地(2008.12)、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2010.9),其中服装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012.3)。
努力实现学校规模化、专门化、特色化发展。
第二部分校企合作的办学成效
一、集团化办学引领专业发展
学校遵照“为地方经济做贡献,为改善民生做贡献”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巩固现有多层次办学模式,实现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规模化、集团化。
1.多元化办学。
多元化办学就是进一步拓宽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的渠道,做好高校的合作办学高职3+2、五年一贯制、大专函授、网络教育等。
2.规模化办学。
规模化办学就是指根据嵊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职教资源,充分发挥嵊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职教资源。
近年来,我校每年全日制招生规模基本保持1000人,在校生在3000人以上。
为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失业工人、失土农民等社会培训每年在4000人次以上,成为区域支柱产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提供者和当地人民群众提升就业技能和生活质量优先选择的职业学校。
3.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学校要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共同组建职教集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组织嵊州市领带服装职教集团、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汽修职教集团。
通过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地加以组合,以增强办学活力与职教的吸引力。
学校于2012年牵头组建了嵊州市领带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上联高校: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服装学院;中联部门、研究所、协会:
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嵊州市领带协会、嵊州市服装协会、嵊州市针织服装协会;下联企业:
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学校设立集团办公室,定期开展活动。
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集团资源共享、职业人才培养、职业信息沟通、职业教学改革为一体,构建了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链,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订单培养推动就业质量提升
实现从单纯的学到学做合一和连续学习到分阶段培养的转变,积极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1.加强“订单班”培养。
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今年学校与雅戈尔盛泰色织科技有限公司举办3个冠名班,目前三个班的招生全满,(染整技术2班、针织工艺1班)企业提供了价值100多万的实训设备,还出资25万元设立了奖助学基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切实搞好顶岗实习。
按照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和就业的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72个,推荐相关学生集体实习,双向选择就业,到稳定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占实习生的81%,努力保证顶岗实习岗位和所学专业一致,灵活处理“工”与“学”的关系,建立健全了顶岗实习一年的相关制度,努力保证学生安全。
三、举办教学工厂,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1.办好教学工厂。
学校在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应用、工艺美术与木雕三大主干专业中开设教学工厂,开展职业能力实践活动。
教学工厂,就是以三大主干专业为抓手,在学校塑造一个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设置工业项目。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师生紧密配合,携手解决企业日常面对的成本、质量及产品性能等问题,如雅戈尔集团在服装实训楼一楼设置一条1000㎡的生产线,配置高速平车100台,能容纳80位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学校与雅戈尔集团联合设办公室管理。
“教学工厂”做到了实训设备和企业生产设备、学生技能水平和企业工艺水平、实践活动劳动强度和企业就业的劳动强度的有效衔接。
2.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学校主干专业都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
学校将联合雅戈尔集团,在服装实训基地成立了针织研发中心。
由企业派遣研发人员和我校服装专业师生共同承担项目研发和实践,服装专业师生既接触了先进设备,又熟悉了新产品研发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也使我校和雅戈尔集团走向深度的校企合作。
工艺木雕专业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联合体建设。
从学生的实训作品,到门市部的产品,依托工艺木雕研究所和教学工厂的实践,学校打通了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之路。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
1.建立师资队伍的交流机制。
首先是建立了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
规定了每位专业教师必须每2年2个月下企业锻炼。
近几年,每年暑期学校都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这些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企业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是建立了企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像建筑工程专业我校引进华汇集团骨干技术人员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服装专业引进盛泰公司技术人员等,兼职教师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训技能提升。
2.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课程建设机制。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
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课程新模式。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参与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于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在教材基础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做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实习就业一体化,努力将“教师传授中的学生的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做”,强调教师的职业技能,双师结构,双师素质。
学校要通过精选课程内容,实行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要求层次化,解决好教学时间短缺问题,不断探索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改革,教学制度从“学年制度”逐步向“学分制度”转变。
到2015年,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研发《领带制作工职业技能等级国家标准》。
3.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
充分联系行业企业,围绕需求评估学校办学,促进学校办学适应国家好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建立长效评价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这两个平台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对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毕业生质量、人才培养等开展多方面评价;建立毕业生、实习生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项目,企业参与评价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了学校毕业生质量的逐年提高;积极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充分利用好家校平台,家长对学生和学校,尤其是技能教学、德育评价积极主动。
第三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观念问题。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视为额外负担,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合作,或在有利可图时才合作,等等。
2.政策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多次以召开会议和颁发文件的形式鼓励开展校企合作,但仍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企业方面,既无强制性政策,又无鼓励性措施,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短期化、阶段化,不能持续合作。
等等。
3.学生情绪动摇不定的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于条件限制,还不能普及所有学生、所有专业享有。
这样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接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学生就会相互影响,再加上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某些地方还处于试验阶段,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相差较大,导致以校企合作模式接受教育的学生情绪动摇不定,不能长期坚持。
第四部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有关对策
1.教育部门与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目前我市职教界行业协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嵊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意见》(嵊政[2007]51号),尽管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支持行业协会工作,但法律保障措施完全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因此,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还有进一步拓展。
2.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要努力创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机制。
应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及教师实践期间权益保护、对接受实习实践的企业所给予的税收优惠或补贴。
3.校企合作中师傅对接师资的机制尚末建立。
目前,专业教师师资总量不足。
各行业崭露头角的优秀技术人才,及时吸纳到行业指导委员会或招聘到职业学校任教,体制上、程序上有待进一步提速。
4.奖惩措施、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校企的评价标准不同,仍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职校推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企业与学校怎样能形成培养与使用一条龙。
即行业企业的工艺标准与职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机的结合,努力达到技能强、用得上、留得住的愿景。
因此,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结合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更具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当地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案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还有待我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