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调研报告多篇.docx
《西藏调研报告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调研报告多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调研报告多篇
西藏调研报告(多篇)
西藏地处世界最高、中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独特,以藏族为典型代表的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藏传佛教寺院以及高原雪域风光成为本区的主要特点。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雪域风光,而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切构成了西藏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使西藏极具神秘感,令无数的海内外旅游者神往。
二、调研目的了解沈阳城市学院大学教师是否愿意在假期去西藏旅游,去西藏游的考虑因素,西藏游的时间安排,花销以及目的。
三、调查范围和内容
(一)调研内容1、教师对西藏的印象,对开展西藏游的想法2、教师去西藏的主要考虑因素和旅游形式3、出游计划,花销,目的4、对旅游伙伴,旅游资源的选择
(二)调研范围西藏旅游市场四、调研方针和方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了能够真正做到从样本的结果得出总体的评价结论。
本次调查方法如下:
1、调查对象:
酒店管理学院老师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五、调研进度和经费预算
(一)调研进度第一阶段:
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的问题1天第二阶段:
进行问题论证1天第三阶段:
确定问题、进行问卷调查2天第四阶段:
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3天
(二)经费预算调查问卷打印费用2元六、调研分析1.教师对西藏的印象的选择分析西藏的旅游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因其处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交通通达度不高,但旅游资源独特,且极具魅力,令许多旅游者神往。
调查表明,大学教师对西藏的印象是神秘传奇的占100%,因为西藏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再加上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神秘的宗教文化,这些都有别于教师们自身所处的环境,西藏的旅游宣传也是针对其神秘,传奇,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西藏就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的地方。
而人们旅游就是因为其探奇心理,想要感受,体验那种神秘。
我们也就可以把神秘,传奇作为此次西藏游的主题。
2.教师对西藏游的选择分析据调查,有100%的人有假期去西藏旅游的想法,因为大学教师都有两个比较长的假期,有充足的时间去西藏旅游,再加上其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而西藏的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他们。
3.教师对西藏游的主要考虑因素的分析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交通,旅游业的发展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空间。
调查表明,西藏游的游客中选择驴友自行的占60%,因为他们觉得驴友在一起感觉更放松,目的地可以自己选择,也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和路线,对于参观的景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不必受到约束,还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花销,并且和驴友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大家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行程会更充实和愉快。
因此,驴友自行成了教师的首选。
当然也有20%的教师选择了旅行社,因为团队比较安全,并且在行程开始之前,旅行社已经确认好旅游计划,住宿,导游,游玩计划等已经安排好了,免去了奔波,排队之苦。
而且旅行社会安排导游讲解,这样既可以游玩,又能更好的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自助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人都想利用长篇2: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参加者:
陈贝贝陈聪陈智敏程春林丛茜丁胜男高玲玲高咪郭先慧姜彬蒋慧珏实践主题: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实践时间:
20XX年11月28-29日实践地点:
网络、学校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
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
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
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
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被调查者主观意向显示,过半的被调查者对西藏旅游最关注的服务要素是住宿和餐饮,还有一部分人关注交通方式、导购与娱乐方面。
西藏旅游也存一些问题,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路线表达不清楚、特色介绍不明确;同时,还存在住宿、饮食介绍不全面、超过费用预算等问题。
被调查者希望景区在游客安全及旅游指导、便民设施、旅游点的景点维护和相关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宾馆、餐厅等方面做足准备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令景区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中发现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所谓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前山南地区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建设投入渠道单一,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2.基础薄弱,观念保守:
西藏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基础薄弱,所以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相对落后,更无力去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部分地区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3.远离客源市场,受地理环境制约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是很便利,交通费占旅游费用的主要部分,西藏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虽具有独特的民俗,但路途遥远险恶,高原反应严重,成为制约其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4.旅游业投入不足,政策性依赖过强。
西藏经济在对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倾向于传统产业,且对旅游业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宣传力度不够。
四、今后的建设方向或应该采取的措施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的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日前在山南地区召开的旅游产业研讨会上,地区行署副专员普布顿珠一针见血地指出:
“山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
”这严重阻碍了山南旅游业发展,因此,要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改善和提升旅游发展条件放在首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所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对西藏旅游的宣传促销,以增加游客数量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改进。
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
西藏也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督促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把宣传工作做好。
对主要客源地,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因为不同的客源地有不同的爱好,西藏对客源地则可以“文化古迹、民族特色、宗教圣地”等为宣传侧重点。
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问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进行宣传。
2、加强西藏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
西藏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入比较少,设施不全,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比如,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客运能力差,在旅游旺季长期处于紧张运营状态。
可见便利的交通对西藏旅游业的贡献非同小可。
另外,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卫生条件差、公交车秩序比较乱,关于这一点,很多被调查者都曾提出意见。
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这一点在西藏也不例外,旅游商品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
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
西藏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在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
3、加强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创新围绕西藏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将西藏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世界五大旅游时尚产品分别为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沙漠旅游,而西藏在这五中里占了三种,这是先天优势,应该充分利用。
比如在西藏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名人或探险家走过的路线,利用西藏的民族节日,利用处在边境的条件,设计专题、专项旅游项目:
文成公主路线游、唐蕃古道游、体验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游等4、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
因此,西藏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重视旅游旺季、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问题,关注可能影响游客生命的环境因素,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和检查,注重提高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努力帮助游客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让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起应有的责任。
5、充分利用西藏文化条件,加强对西藏古老文化的保护知识除来自课堂书本外,更多的来自于实践活动中,这也是中国古人追求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
旅游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历史、地理、文学、民俗风情、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民族文化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源泉。
与此同时,在旅游活动开放性的允许下,在西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给西藏带来丰厚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对西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给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甚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影响,特别是原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外来游客的冲击下发生异化,传统习俗、服饰、生活方式、举止行为等会在不经意中发生改变甚至消亡。
6、加强核心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推动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必须把打造旅游品牌作为重要突破口。
山南各县、各级旅游部门在景区打造、包装推介上应学习兄弟地市的成功经验,围绕雍布拉康、桑耶寺、藏王墓、拉姆拉错神湖和羊湖做文章,推出叫得响、名气大的核心旅游景区。
发展山南旅游,精品路线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游客,提起山南,知道的仅仅是几个“第一”,来山南旅游基本上当天到当天回,没有像样的特色路线。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推动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上水平。
山南要依托藏源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利用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建设高原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以勒布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山南一流红色旅游板块;依托雍布拉康、桑耶寺宗教文化资源,建设国际知名宗教文化旅游板块;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设沃卡温泉等休闲旅游板块;依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湿地、峡谷、民俗等地质构造和文化资源,建设雅鲁藏布江风情旅游板块。
20XX年11月30日14酒店b第一小组篇3: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及拉萨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文化立市”战略实施,5月16日—20日,xx率领xx一行xx人赴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先后考察了拉萨、纳木错、林芝等地,重点了解了西藏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做法和成效
(一)文化和区位优势独具特色1、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西藏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原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立体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冰川、珍稀动植物,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藏传佛教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众多。
西藏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对外开放山峰5座,自然保护区13处,景点100多处,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和鲜明藏传佛教特色。
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品味高、精品多。
历史、宗教、文化完整保存于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等古迹。
有众多顶级旅游资源,哲蚌寺、色拉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风情独特的藏传佛教民俗旅游资源。
藏族文化、民俗、习俗与宗教密切相关。
藏族服饰、器物用具、民间工艺、竞技、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剧歌舞、传召大法会、沐浴节、望果节;藏族饮食、民居、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等,使游客心驰神往。
2、文化优势独具特色。
文化旅游为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主要客源。
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庞大,思想哲理深邃,境界取向玄远,文化底蕴深厚。
藏传佛教古朴厚重的神秘价值取向。
辉煌古刹、奇丽河流湖泊、俊俏冰川雪峰、神秘雪域神山圣湖、灵童转世等形成独特文化体系,具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吸引朝圣者祈求助德。
真诚善良的伦理规范。
佛教是传统藏族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心理特质的基石。
山川河湖崇拜。
藏传佛教崇拜山川河湖,与自然和谐相处。
圣山、圣湖观念和绕转习俗强化了藏民的环保意识。
寺院及其内部陈设。
建筑师和艺术家将藏传佛教精深思想和藏族历史物化在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壁画、唐卡艺术中,通过观察、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和求知欲的满足。
佛学院及宗教研究。
作为佛学最高学府,佛学院讲经缜密,治学严谨,教学体系完备,学者辈出,著作丰富。
3、区位条件独具特色。
地理优势。
西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多数产业发展,吸引渴望回归自然的游客体验。
区位优势。
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毗邻,客源跨国交流得天独厚。
(二)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1、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支柱。
西藏将旅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开发旅游资源中宗教旅游地位突出。
国家向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旅游打破地区封闭,产生大量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为其它产业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培育经济增长点。
相比工业、农业,旅游服务地区差异小,制约着其它产业发展的封闭环境构成西藏旅游业的特色,西藏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2、藏传佛教旅游是西藏文化旅游核心。
西藏藏传佛教对养生和心灵平静有吸引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藏传佛教渗透到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对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伦理观和审美观产生深刻影响,物化在建筑、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赋予藏区文化旅游资源以人文内涵,是藏区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藏传佛教旅游开发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发展保护宗教圣地,宗教与旅游相互促进。
发掘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可使游客直接视听、亲身体验,遵从藏传佛教仪轨,学习藏传佛教礼仪,参与藏传佛教活动,购买藏传佛教纪念品,感受浓郁的藏族独特文化和藏传佛教精神世界,追求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和文化审美,保护和传承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三)藏传佛教旅游的开发机遇1、国家政策优势明显。
1979年,中央拨款7亿多元对寺庙、灵塔、祭奠等宗教场所进行维修,包括拉萨三大寺和很多中小寺庙得到修复;1989—1994年国家拨款5500多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重点维修;20XX年布达拉宫、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总投资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为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客源优势明显。
宗教旅游生命周期长。
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独特,规模大,需求稳定,是优质旅游市场,无特殊事件发生,不易衰落。
国内外对西藏的关注持续升温。
因历史、民族、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原因,藏传佛教文化旅游长期处于国际热点领域,国内外人士对该神奇地域情有独钟,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持续存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拉萨“文化兴市”战略机遇。
“文化兴市”战略是拉萨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西藏自治区发展规划和拉萨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动拉萨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
借此,拉萨市启动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
园区位于距拉萨主城区2公里的次角林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后随行人员的聚居地。
规划用时3年把这里建设成为“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度假地”,打造具有西藏特色、西藏风格、西藏气派的先进文化旅游品牌。
二、关于我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力推进“文化立市大规划”。
强化规划是政府第一资源、第一职责的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文化立市大规划”。
按照国际化、高标准的原则,选择顶级设计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的规划设计,下决心做文化立市的精品工程。
按照宁慢不错、宁留不占的原则,确保概念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强力建设“大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轮驱动”。
强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打造“东坡宋城”、“两宋荣光”景观大道和苏轼、苏洵、苏辙、苏母四大名人公园,提前开展文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对接,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强化文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抓好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文化品牌打造三项工作。
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大胆探索“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弘扬独特的东坡文化。
学习借鉴拉萨市建设“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园区机制,建议我市将东坡岛建设成为“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手工艺品产销、演艺娱乐、酒店休闲、商贸观光、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
由大集团、大企业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
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坡文化的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篇4:
西藏调研策划书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协会雄鹰之队三下乡调研活动策划书赴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调研活动介绍与执行方案(初级)一.项目背景二.活动内容及意义三.预期成果形式四.项目可行性论证五.操作流程一)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二)物资准备三)行程安排四)中期准备(具体调研安排)五)六.财务预算附录一:
调研注意事项附录二:
成员工作明细安排附录三:
管理制度一.项目背景20XX年,中央号召广大大学生援助西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行了“西部计划”等一系列西部偏远地区援助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藏区教育也发生的重大积极变化。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正是为响应国家号召,以调研的方式了解西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此外,在自身能力允许范围内,立足本职,传播先进文化,使藏区学生了解内地,开阔视野;同时,我们将积极联络林芝地区政府的相关部门,尝试建立长效教育援助合作体系,为林芝地区乃至其他藏区带来更多的公益资源本团队借此契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出征西藏,前往林芝,进行关于藏区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并带我们的爱心。
支教学校概况1.学校地址:
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中学;2.学校位置:
该学校位于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八一镇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治安良好,保障了队员安全。
3.学校面临的困难:
a.建校33年来,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的相对办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跨越,在长期艰苦的办学环境里形成了“勤奋+奉献”的精神,但也形成一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的氛围,缺乏超越自我,赶人为先的信心和勇气。
相当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而不是进行教学研究和认真反思,主要凭经验教学,缺乏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b..现有的教师当中第一学历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处于较底水平,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而对新课程的改革,学校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矛盾更加突出;c..虽然近两年来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校绿化和硬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现代化教学设施比如校园网络系统仍是空白,各实验室的设备齐全,但药物严重不足。
体育课上用的学生健身器材、测量仪器还源源不够,学校发展急需补充以上设施,但有大量的资金缺口;d..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学校发展;c..学生辍学问题仍然很严峻;e..农牧区学校卫生、安全隐患多,解决起来受家长、社会的负面影响一时很难治根。
4.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学校校长-普布次旦联系电话:
二、活动内容及意义1.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给当地的学生筹集并送去一些文体用具,并建立一个地质大学图书角,建立长期联系,持续不断得提供新的有针对性的书籍。
2.联系在林芝地区的援藏工作者或大学生支教团,以采访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基本工作及工作条件,现在仍存在的问题与期望。
3.在拉萨,林芝两地,联系当地学生,以家访的形式,了解两地中学生的就学情况,了解他们的基本课程,接受汉语教育程度,有无接触过援藏工作者的教育及毕业后规划打算等各项基本资料。
4.拜访林芝中学,向老师了解教学情况,师资力量,生源等问题,援藏教育工作者对该学校的影响。
5.组织汉语兴趣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深入地域文化,与藏族中学生进行互动,提高他们对汉语言学习的热情,对内地的了解程度等。
6.建立“中国地质大学阳光图书角”,捐赠一定量图书,并捐赠一定数量的体育用品。
7.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及学校,了解对教育的需求,如果可行,能否建立长效教育援助机制,以支教或者物品援助为纽带,建立志愿友谊,长期促进当地教育发展。
8.了解支教援助条件及计划,为以后希望前往藏区的支教志愿者搜集更多信息。
9.总结汇总资料,评估藏区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宣传,呼吁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藏区教育发展。
10.创造一次愉快的暑期生活体验,活动参与者从西藏之行中获得启示,从精神上的互助中受益,改变生活态度,并向身边朋友传递这种快乐精神,让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推动公益事业发展;11.从活动经验中提炼出效果好、可推广的模式,供后人借鉴。
三、预期成果形式1、整理出小组成员的调研心得及调研日记,录像资料及图片文字记录,通过校内校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2、相关新闻报道;3、在回校后,将所有的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在学校人员流动最大处做一个大型图片展;以志愿者协会官方名义开展后续活动,捐书和体育用品等。
扩大宣传,以海报宣传片的形式,在校内引起反响。
4、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顺利完成调研。
通过参加答辩的形式,扩大影响力。
四、项目可行性论证1.本次活动希望以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为领导,帮助团队完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依托,促进与当地政府及学校的联络。
2.本次活动所选地区为西藏拉萨周边及林芝(八一镇)地区,地区海拔大多低于3000米,适合队员前往。
3.本次调研活动前期以联系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态度热情,且林芝地区八一镇为解放军援建地区,减少了团队行动阻力;4.本次活动全程有藏族同学(部分为本校学生)做向导,帮助队员沟通交流,同时,已联系当地部分援藏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军人,和队员家属亲朋)愿意帮助团队实施活动。
5.本次活动以联络cupf,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等其他国内知名网络媒体,cupf已承诺为本次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并积极帮助团队寻找联络其他组织或基金,提供其他形式的援助。
五、操作流程
(一)、团队建设前期准备(出发前)1、预计各种情况,需保证个人安全和资金到位,并经家庭和时间允许,确定参与人数。
2、落实每人的具体任务,做好前期宣传与联系工作,确保活动正常进行,各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
队长:
副队长:
宣传组:
文字策划组:
联络实践组:
不强调各司其职,但各个部门之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