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I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I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在古汉语中,“汝”一般为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的称呼,如汝亦知射乎?
“尔”表示不敬的语气,如“尔安敢轻吾射!
”
C.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流浪地球》被改编为电影,《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下列咅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酒肆 消声匿迹 潜伏(qiǎn) 面面厮觑(qù)
B.慰藉 翻来复去 澎湃(pài) 吹毛求疵(chī)
C.磐石 粗制烂造 拮据(jū) 断壁残垣(yuán)
D.凛冽 再接再厉 黝黑(yǒu) 锐不可当(dāng)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昆明的雨》一文,完成小题。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
右上角函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②“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④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⑤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⑦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茵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
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
这种东西也能吃!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这东西这么好吃?
!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⑧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雨水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
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⑨我想念昆明的雨。
3.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
4.第③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文中划线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以避邪,这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且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也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
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
“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
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
自贡川剧团。
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
“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
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
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
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
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
“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
”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
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
耐得寂寞,不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
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
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
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
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
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
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
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
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出主要观点“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
B.古今名人并举,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C.文章前部分论证“甘于寂寞”,后部分论证“不甘寂寞”。
D.选文的论述结构为:
提出问题(①)———分析问题(②③④⑤⑥)———解决问题(⑦)。
8.不能证明第5段中“耐得寂寞,不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香港歌手邓紫棋刚出道时,演出机会很少,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努力练唱歌练体能,曾因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忘我训练而大病一场,她也无怨无悔。
B.诸葛亮躬耕陇亩,淡泊名利,甘当一介农夫,在寂寞中收获富足。
C.冰心年少时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脑里尽是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她化寂寞为痴,在喧嚣尘世中扫除一方净土。
D.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书法,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习,甚至睡觉时还揣着名家书法,因为手指不停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
9.谈谈你对“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这句话的理解。
作为一名初三学生,结合本文和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
三、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
(3)伛偻提携 (_________) (4)树林阴翳 (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顺序由远及近。
B.“山水之乐”具体体现在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
C.同样是饮酒,醉翁与五柳先生同样是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怀得失。
D.文中多次写到“醉”和“乐”,“醉”是表象,“乐”才是本质。
文章通过描写滁州山间的美妙景色以及他和滁州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借游山水来排遣苦闷的特殊心理。
四、句子默写
13.默写。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2)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
(3)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一则》)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 , 。
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9)古诗词中常常含有脍炙人口的典故。
如李白《行路难》中的“ ,忽复乘舟梦日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 ”。
五、诗歌鉴赏
14.文学常识填空: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关于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课文借助于丰富
新奇的联想和_________,描绘了美丽的天街景象。
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创作特色。
六、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5.《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其中挑酒的汉子便是下图中的 (填人名),整个计策都是吴用(绰号 )主张。
(A)白胜
(B)柴进
(C)阮小七
(D)阮小二
16.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
下面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
(可写出回目,也可概述故事情节)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将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17.当时鲁智深轮两条桌脚,打将出来。
众多僧行见他来得凶了,都拖了棒,退到廊下。
智深两条桌脚,着地卷将来。
众僧早两下合拢来。
智深大怒,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只饶了两头的。
当时智深直打到法堂下,只见长老喝道:
“智深不得无礼,众僧也休动手。
”两边众人被打伤了十数个。
见长老来,各自退去。
请写出与鲁智深有关的主要情节。
七、综合性学习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海南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
明媚的阳光,zhàn()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多姿的椰林,奇异的热带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独特的lí()苗风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1)根据拼音,把上文括号中应填的汉字写出来。
(2)解释画线处“心旷神怡”的含义。
心旷神怡:
八、命题作文
19.作文。
一个人从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买下了一本书。
这本书央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谁要是在黑海边找到了这块点金石,谁就可以将任何金属点成纯金。
纸条上说,这块奇石的外观与其他石头没有区别,只是它摸起来是温的。
这个人来到黑海边,开始寻找点金石。
海边的石头很多,为了避免重复捡到他摸过的石头,他每捡到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
有一天,他捡起一块石头,是温的!
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
培根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以“习惯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有真情实感;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命题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