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才的天才学习法doc.docx
《不是天才的天才学习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是天才的天才学习法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是天才的天才学习法doc
目录
读者推荐
媒体推荐
前言
第1章成为学习高手的捷径:
练好基本功
练好学习基本功,成为学习高手
学习是一种习惯
除了学习,我还有别的出路吗
制订短期目标
克服挫折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管理好时间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等生
学习没有捷径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培训班或请家教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只要智商高就能学习好吗
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不要随便缩减睡眠时间
摆脱考试恐惧症的心理调节
迈向优等生的第一步
Tips如何选择习题集和参考书
第2章如何获得优异的内审成绩
获得优异内审成绩的4种方法
成为优等生的学习秘诀
优等生的备考秘诀
谁都能成为记忆高手
内审就是信息战
不要忽略任何一次考试
科学制定备考计划
第3章征服数学、英语和论述作文
该侧重什么
征服英语
Tips英语单词要反复浏览
征服数学
Tips如何巧用数学错题簿
征服论述作文
Tips论述作文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
第4章征服英语、社会、科学和艺术体育
没有那个科目不重要
征服语文
Tips想获得语文高分、要这样学习
征服社会科目
Tips学习历史科目时,要时刻谨记“因果关系”
征服科学
Tips最后的杀手锏:
猜题技巧
征服艺术体育
第5章迈向特高之路
以考入特高为奋斗目标
为什么要考特高
特高入学考试攻略
外语高中招生考试
科学高中招生考试
挑战民族士官高中
特高入学考试实战准备
Tips特高入学备考必须遵循的8条原则
结束语只要心中充满梦想
第1章
成为学习高手的捷径:
练好基本功
所有崇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
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语言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德)尼采
练好学习基本功,成为学习高手
一直以来我就对大学入学考试兴趣浓厚(关于韩国高校招生,韩国教育部于2004年8月公布的《2008年后大学录取制度改革试行方案》规定:
在2008年后的招生过程中,将不再依照考生高考的具体分数,而是将高考成绩分为9个等级,再综合平时成绩、日常表现等“内审”指标,最后由学校组织“论述考试”和严格的面试,综合决定考生能否入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录取方式。
——译者注)。
上初中以后,每当报纸或广播中出现相关的新闻,我都会留心。
当时,我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
“明年大学入学考试,与高考考试成绩相比,内审成绩比重将有所提高[内审成绩,可称为“学校生活的记录”,包括考生整个高中3年(初中生也有内审成绩)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老师评语、志愿者活动、读书量、竞赛成绩等诸多内容。
简言之,内审成绩就相当于我国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平时表现。
——译者注],“2004年大学入学考试内审成绩缺乏辨别力,因此将以高考成绩为判断标准。
”每当此时,就会有应试专家在舆论媒体上发表意见,分析大学入学考试新动向可能对考生备考带来的影响,学生及家长也会仔细研究新的高考政策对自己是否有利,他们为此焦头烂额。
看到这些状况,我就会想:
“内审成绩重要,还是考试成绩重要,这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两方面都做好,不就安心了吗?
”事实上,每次高考制度发生变动,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而那些名列前茅的优等生无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如何变化,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只要具备了真正的实力,任何情况下都会取得考试的成功。
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并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高,或者内审成绩好,他们事先就已经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无论公布什么样的考试政策,他们都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最优的内审成绩和最高的考试分数,从而保证顺利升入名牌大学。
因此,练好学习基本功显然比什么都重要。
不能因为考试重要而无视内审,也不能因为内审重要而疏忽考试,或者内审成绩提高了,考试成绩就下降,又或者考试分数提高了,内审成绩又不理想。
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诸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在内审和考试方面都获得优异成绩的“学习高手”。
要想成为学习高手,最重要的是练好扎实的“学习基本功”。
就像做运动,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基本功,那么无论练习多么新式的技术,也毫无起色。
学习上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一定要有成为优等生的意志和野心,而且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听课,准备考试。
除此以外,还要通过时间管理、睡眠管理、压力调节等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种习惯
经常考取全校第一名的优等生们总是拼死拼活地学习。
但是,当你静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中以“为了什么”或者“为了成为什么”这些目的而学习的却并不多。
对他们来说,努力学习取得最好的成绩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
他们似乎觉得努力学习乃天经地义,倘若成绩下降,就好像天塌下来似的,于是总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这种习惯已经渗入他们的血液。
当然,正是得益于这种学习习惯,他们才能够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
既然已经被贴上了“全校第一”“优等生”的标签,那就绝不能再错失荣誉,这是他们的普遍心理。
对他们来说,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成绩下降,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不幸,他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
只要拥有这种心态,保持优等生成绩的概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因此,获得优异成绩成为优等生,得到大家的认可无疑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旦置身于优等生行列,就不会再反复追问“学习的理由”,努力学习的意志也就会被自然而然地强化了。
我这样说,或许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只为取得好成绩,不问理由盲目地学习吗?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或许作为优等生,关于自己将来要在什么领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他们并没有制订具体的目标,但他们潜意识里都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
“我要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我要出人头地”。
虽然生活方式和未来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人生大都比普通人更加美好,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可以实现远大目标的雄厚基础。
除了学习,我还有别的出路吗
总有人问我:
单纯凭借“我要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或者“我要出人头地”这样抽象的目标,真的能获得刻苦学习的足够动力吗?
事实上对我来讲,“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值得花精力思考的问题。
因为除了学习,我真的不会做别的事情。
人生对于任何人来讲只有一次。
在人生旅途中,不仅要独立自主地追求成功,好好生活,还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而在能够助我实现这些目标的武器当中,我既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天赋,也没有像歌手徐太治那样主动退学、追求理想的勇气,我最有自信的就是“学习”了。
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一旦我成绩优秀,未来我能从事的职业就会变得丰富多样。
我可以做医生,可以做律师,还可以做基金经理。
因为明确了学习越优秀,今后我可以选择的职业就会越多这个道理,所以刻苦学习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
“可是我对学习没有信心,我真是太讨厌学习了!
”这样说的学生大有人在。
我想问他们:
“那么除了学习以外,可以让你从事一生的,你喜欢的或者擅长的,或者让你有自信心的领域到底有没有呢?
”如果答案是“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说:
你们还是好好学习吧。
更现实一点说,在“学习”这个领域也没必要一定做到最好,因为通过学习,未来可以选择很多职业,而且每个职业的需求量也很大。
换句话说,想要成为律师,并不一定必须在司法考试中考取高分或者在司法进修学院中考取第一名。
但是,如果你选择学习以外的其他出路,比如音乐、美术之类的艺术领域,或者把从事体育当做你未来的前途,那就必须力争上游,否则很难生存下去。
艺术、体育界不但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失败的概率也非常大。
流血流汗的努力自不必说,还需具备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
因此单从概率上比较,相对于其他领域,学习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也就是说,与努力学习而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相比,艺术、体育领域的择业范围实在太狭窄了。
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机遇,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
但如果等到梦想临近时才开始做准备,那绝不会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你必须努力构筑人际关系,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所有知识;可能还需要随时充电学习。
而通过勤奋学习积累下来的知识和机构的人脉等也一定会适时发出它们耀眼的光芒。
而那些学生时代讨厌学习、只喜欢玩乐的人,他们将来的机会可就少之又少了。
如果还是找不到刻苦学习的理由,那就把学习看做是给前途上保险吧。
最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一旦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要学习”这种苦闷反而会莫名地消失。
制订短期目标
我们常常会说优等生只会学习,对将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这里所说的目标仅指他们认定的理想、榜样或者好的职业。
然而实际上,他们的短期目标比任何人都要明确。
而且为了提高学习热情,太遥远烦的长期目标反而显得不那么切实有效了。
因为,如果不是切身的、迫在眉睫的目标,我们的行动往往很容易发生变化。
假如你现在只是一名中学生,那么“将来我要当一名法官”的目标,倒不如“我要考入科学高中”这个短期目标会对你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总之,设定迫在眉睫的“短期目标”非常重要。
在学生时代我经常制订短期目标,所以才能总以急切心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目标是在中考中取得第一名,为此我做了十多本习题集来准备考试。
初中时,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考取全校第一名。
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还有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市数学竞赛并获奖,努力考出260分以上的TOEFL成绩,争取考入民族士官高中等。
如果当初我决定考取一所普通高中,或许初中时我就不必那么勤奋刻苦了。
我在韩国科学英才高中求学期间也是如此。
为了实现考入普林斯顿大学的目标,无论是学校的内审成绩、SAT[即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cholasticAssessmentTest),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
——译者注]、论文、竞赛,还是特别活动、服务活动等,我都做了精心准备。
可以说,当时已经到了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的疯狂境地。
每一时期的短期目标都是鞭策我时刻努力学习的动力。
所以,为了保持学习的热情,希望大家也制订可控的短期目标。
克服挫折
我的第一本书《再难也不能难倒梦想》出版以后,在全国巡回售书的过程中,我举行了很多次“与读者对话及研讨”活动。
当时,学生们向我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学习期间陷入低谷时,你是如何克服的?
”我的答案是: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没遇到过挫折和低谷。
”听了我的回答,人们似乎总会把我想象成一个厉害的人物。
我个人却认为:
面对困难,当事人的态度决定了它是挫折,还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一路坦途。
有时候熬了一整晚,作业还是没有做完。
还有很多时候,解答考题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惊慌失措。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填报升学志愿书、应付学校考试、准备论文等事情接踵而至,任务堆积如山,每天忙到了洗不了脸、吃不上饭的境地,但是我并不把这些当做挫折。
对于目标明确的人,绝不会存在挫折。
考入世界最好的大学,这是我当时最大的目标。
作为知识的殿堂,大学对我来说有比学历更高的价值。
我的目标十分明确,所以哪怕再艰难的时刻,我也决不会将目标与“放弃”或“挫折”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挫折并不在学习本身,而是由很多其他原因引起的。
所以很多时候,学习效率不自觉地显著下降,或者内心开始产生“我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疑问,从而渐渐患上了“厌学症”。
在初、高中求学时期,除了学习,我根本没时间在其他事情上费神。
上初中时,我只想着考上一所好高中;上高中时,更是一心想着考进一所好大学,什么别的念头都没有。
因为心里有许多目标,它们在不停地鞭策着我,所以即便对学习偶有厌烦,我也总是努力地坚持下去。
正是自己制订的这些“目标”支撑着我挺过了一个又一个苦楚难耐的时刻。
以上所述或许过于笼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但我坚信一点,克服挫折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明确的目标——那种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有时候,你感觉学习吃力,度过这一低谷时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地赋予动力”和“不停地自我激励”。
我经常通过书籍获得学习动力,鞭策自己。
比起小说,我更喜欢成功励志书。
因为那些克服艰难困苦的环境,以钢铁般的意志获得成功的前辈令人钦佩,我想以他们为榜样。
那些比我穷苦,比我所处环境恶劣低下,却凭借巨大的热情努力学习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前辈的故事,时刻鞭策着我,让我丝毫不敢懈怠。
上高中时,我看了十几本成功励志书。
当然,看书时体会到的感动并不能时刻伴随着我。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坚持阅读这类书的过程中,不容懒惰的意志已经深深植入我的意识。
成功励志书是一剂良药,不仅会激励我,也会激励很多考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成功欲望。
因为近距离地接触别人的人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榜样,可以养成不断完善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良好习惯。
但是在阅读他人成功故事的时候,总有人喜欢寻找成功人士和自己的差异之处,说出“这个人条件好嘛”“因为这个人比别人脑子好用啊”这样的话。
如果一定要这样说的话,那根本找不到可以作为榜样的人选了。
因此无论如何,一定要端正心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对自己有益的长处,吸取这些长处并为己所用。
上面介绍的都是我个人寻找学习动力的方法。
其实每个人寻找学习动力的方法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保持积极、肯定的心态去成就某件事情,这种经验一定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成功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
品尝过一次成功喜悦的人就会不自觉地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积极、肯定的成功心理机制,并将其深深植入潜意识中。
他们的挑战意识会不断被激发,促使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获取更大的成就。
管理好时间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等生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具备的能力都有差异,因此学习也应该因人而异。
但无论环境有多不同,每个人一天都拥有24个小时。
只有那些把时间管理好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
世界教育心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郑美玲教授谈到把孩子培养成英才的有效时间管理准则时,提到以下几点:
第一,今日事今日毕。
因为无论什么事情,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由此所导致的压力更是不容小觑。
第二,制订时间计划。
与其为了眼前一时的快乐而浪费时间,不如切实地制订明天、这一周、下一周、一个月后、一个学期后的目标,养成按照时间计划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三,认为不应该做的事情要勇敢说“No”。
第四,集中精力做事胜于边玩边做。
第五,要分清事情的主次和先后。
第六,管理好时间。
制订一张时间目录表,详细记录自己
所做的事情、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所需时间等。
了解自己将时间浪费在了什么地方,并努力去改正。
——选自郑美玲《将10岁平凡儿童培养成英才》
郑美玲教授提到的有效时间管理准则与之前我在学习过程中一直运用的时间管理法惊人地相似。
我在不经意间一直成功运用类似的时间管理法。
这个方法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拥有明确目标、忙于生活的人都在使用的方法。
这里我再补充几条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时间管理准则。
时间管理准则1:
早早起床。
当然,对那些在普通中学上学的学生来讲,早早起床早已习以为常。
科学英才高中像大学一样,每个学生的课程都不一样,每星期的时间表也各不相同,因此,偶尔哪一天晚点起床也没有关系。
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如果前一天通宵学习,早上睡懒觉,落掉一顿饭不吃的话,那么一整天我都会烦躁不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因为比别人起得晚,这种相对的压迫感会让我丧失努力学习的欲望。
相反,如果我比别人起床早,心情豁朗地迎接清晨,我心里就会莫名燃起一种激情——想精力充沛地好好度过这一整天。
时间管理准则2:
远离那些蚕食时间的事物。
据我观察,近来吞噬学生大量时间的就是电脑和手机。
用电脑进行网络冲浪,时间会恐怖地飞速流逝;用手机和朋友不停地互发短信息,耗费的时间也相当惊人。
实际上,单纯地耗费时间还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因此所导致的精力分散、注意力下降等问题才更为严重。
所以,网络应该只在检索必要信息的时候才使用;而对于手机,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形,否则还是不用为好。
时间管理准则3:
充分利用那些零散的时间。
有很多人会想,那些零散的时间能做什么呀?
但恰恰是在这些短短的瞬间,人的注意力反而会更加集中,因为他们会产生时间不多的压迫感。
我经常会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去背诵英语单词,心情放松地去解答我喜爱的科目的问题。
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自己喜爱的、简单的科目,比学习自己讨厌的、难学的科目会更加有效。
我一般利用这些时间去复习自己已学过的内容,而很少去学习新的内容。
时间管理准则4:
睡醒以后要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学习。
即使醒来很长时间,但如果一直在打瞌睡或者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则没有丝毫用处。
醒来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中午或者下午,如果感觉疲倦,小睡一下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我吃过午饭后,如果有了睡意,一般会睡30分钟至1个小时,然后一直学习到凌晨。
时间管理准则5:
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要定量而不要定时。
比如,制订学习计划不要说“今天我要学习2小时语文、2小时数学、2小时英语”,而要采取这种方式:
“今天我要做20页语文习题,3单元数学基础习题,20页英语阅读理解”。
前面所说的时间管理不是以减少时间浪费为目标吗?
在这里为什么要计划量而非计划时间呢?
按照学习量而非学习时间的长短来管理时间的确是减少时间浪费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据学习者当天的状态或者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时间可能会用得多一些,也可能会用得少一些。
因此,如果按照时间标准来计划学习,学习量就会变得多少不等,注意力也有可能会下降。
以学习量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还有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则,那就是“实际学习量绝不能少于最初定好的学习量”。
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大家每天一定要完成自己计划的学习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最好)。
因为有时学习的内容非常难,所以一定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每天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就变得不那么容易。
因此,3天或4天,定好这样的时间单位,制订“4天之内要完成大约多少学习量”的计划,并且保证在4天之内一定完成,这才是最有效的。
假设我计划4天之内学完4个单元的数学内容,那我首先要把这几个单元的内容大略地看一遍,初步把握一下各单元的难易程度。
如果所有单元的难易度相似的话,那就平均分配学习时间。
但如果第1、2单元的内容相对容易,第3、4单元的内容相对较难,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学习量就都要稍多于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这样,第三天和第四天学习相对较难的单元时,就可以慢慢地、仔细认真地学习这分量虽少、难度却稍大的学习内容。
这样就会在计划的4天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学习目标。
学习没有捷径
学习没有特殊的要领或秘诀,唯一的也是绝对的硬道理就是要勤奋努力。
坚定决心,持之以恒努力学习,向着目标奋力前行,这是一条不言自明的成功途径。
希望大家不要说怨天尤人的话,比如自己没有上补习班,或者没有请家教,实际上每年考入首尔大学的学生当中,几乎没有几个学生真正上过很多补习班,听过很多家教课程。
仅仅上一两个自己需要的补习班,或者干脆全部自学的学生大有人在。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给自己制订的目标是考取美国最好的大学,其后我也曾对自己生于釜山的事实自怨自艾,而且十分羡慕教育机会众多的首尔及首尔圈地区,甚至深陷于生活在地方而非首都的病态意识中而无法自拔。
经常看到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上得到大奖的学生大都集中在首尔,我就会想:
“要是我也在首尔出生、学习的话,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个想法在初中3年里一直困扰、折磨着我,尤其是在我民族士官高中落榜以后就变得更加强烈了。
将我从这种折磨人的想法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恰恰是我参加了科学英才高中第3次入学考试科学营。
在那以前,我一直认为首尔的学生全都接受费用昂贵的家教教育,听最好的老师讲授课程。
直到在科学营偶遇一位首尔地区的学生家长,听了她的话,我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想错了。
那位家长对我说:
“说首尔的学生大部分都请家教的报道有95%都是虚构的。
真正需要家教的学生连5%都不到。
”
在参加科学营的同学当中,有一位来自首尔江南区的同学。
从前我对首尔江南区充满了好奇,因此我向他咨询是否江南区的家教和培训班真的像舆论报道的那样如火如荼。
他肯定地回答:
“不是!
”他说自己一直在江南区生活、学习,也见过很多学习好的同学,但靠上培训班、接受家教辅导而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却并不多见。
据他讲,优等生大都独立学习,最多也只在觉得有必要补充学习或是为了参加各种竞赛需要超前学习、深化提高学习的时候,才会上一两个培训班。
首尔的几所有名的培训学校,每年都会以自己学校的学生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升学率高为骄傲,并对此大肆宣传,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即便不上培训班,照样可以金榜题名。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培训班、请家教反而会妨碍自在学习习惯的形成,因为它们会使学习者把学习当做“别人的事情”。
如今早期教育之风愈演愈烈,据说小学生比高中生学习还要努力。
请家教、往返于众多培训班,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这不仅是首尔江南区而且是蔓延到全国的普遍现象。
正是朝气蓬勃、尽情嬉戏的年龄,却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被卷入请家教和上补习班的洪流。
但是这样的孩子真的能取得家长们所期待的成果吗?
与家长们的期待恰恰相反,据说在那些年龄过小就开始请家教或上培训班的孩子中,真正学习能力增强、成绩提高的例子可谓少之又少。
听说很多学生精力充沛地听完一个接一个的家教课程,到了傍晚奔向培训班后干脆就直接进入梦乡。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长期下去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要想在学业上取得成绩,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培训班只能单纯地学到解答问题的技巧,而学习能力并不会因此提高。
何况不论是从家教课程还是在培训班里学到的知识,也都需要熟练的运用才能把它们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一味依赖培训班教育,或许能在小学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越往后学习就会越难,保持优异成绩。
因为通过培训班或者家教课程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会使这些学生最终丧失支撑其独立学习的意志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我个人来说,我当初没有参加内审成绩管理培训班的最大理由,与其说是因为家境贫寒,还不如说是因为我觉得根本没有那个必要。
内审成绩管理培训班教授的全都是学校里学习的科目。
倘若为了上述这类培训班而把时间全都搭进去,那不但大大减弱自己在学校课堂上的注意力,而且会占用本应在学校独立思考的时间。
中学课程制定的标准是,所学内容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便全都可以充分消化。
也就是说,中学课程中需要额外上培训班或者请家教才能理解的、难懂的内容并不多。
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他们当年求学时都没有上过培训班或是请过家教,但仍然被现今独立学习的学生奉作榜样,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定要记住:
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主学习”!
如果自己确实有非常欠缺的科目或者完全不能理解的内容,而一定需要别人的指导帮助以弥补不足时,选择上培训班或是请家教,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从那些上过培训班或请过家教的同学的实际例子来看,很多时候这些努力对改善那些他们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当然,依靠一己之力去征服那些有所欠缺的科目,遇到艰涩内容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但这看上去仿佛浪费时间的努力,与上培训班或者请家教而产生的学习效果却截然不同。
独立学习的学生对自己到底哪些地方不理解大都心里有数,如果这些学生去上培训班,那么他们在培训班课程中一定会抱着明确具体的目标去听课。
没有经历事先独立思考的过程而盲目去上培训班,只能是连自己在学什么都搞不清楚,虚度时间而已。
决定一个人的学业最终能达到何种境界的因素并不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