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7445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课题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并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下来。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动画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介绍大禹:

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你他为禹。

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为大禹。

3、引入课题: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4、设疑:

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

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呢?

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

(1)相机出示生字词: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知道仍然消退

继续认为教训被农业生产恢复耕种

安居乐业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提示:

“洪、耕、仍”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

“灾难”的“难”在这里读“nàn”,理解“灾难”的意思:

灾祸造成的苦难。

它也是一个多音字,有时,它读“nán”,指名学生组词。

(相机出示课件,学生读读记记)

学生齐读生词。

(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

“洪”:

众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左边三点水,右边就是“共”;“被”:

古人将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叫做“被”,左边是衣字旁,“衣”的竖提变成竖,撇、捺变成撇、点。

(4)在交流了认字方法后,同桌间互相检查认读认字条中的生字。

出示单独的生字,同桌两人开双轨火车认读同一个字并组词。

洪毒蛇猛兽伤灾难

认继续训被恢仍退

(5)师:

同一个字,在生活中可以交许多的好朋友,咱们小朋友平时要多读多记,遇到难题积极找字典帮忙,才能真正与这些生字成为知心朋友。

咱们再来和生字词打打招呼。

出示“读一读、记一记”全班齐读

洪水防洪毒蛇毒害猛兽凶猛

灾难火灾继续连续农业农民

(6)字和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在读句子时碰到困难了吗?

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出示长句子:

①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②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③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④大家都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指名读句子,指导停顿。

齐读句子。

(5)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长句子断句。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是否朗读正确、流利,并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并相机明确(出示答案):

第一段;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第二段: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第三段: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四段: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7)那聪明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提示,适当地添加一些词句,来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呢?

指名学生回答。

(相机出示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使得人们生活痛苦极了,一个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但他用筑坝挡水的办法,也没有治好洪水。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最终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学法小结:

当我们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串联在一起,就可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今天大家又学习了一种概括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多多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好吗?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指名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2、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学生自学笔顺,同桌间互相检查。

3、开火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笔顺及其组词。

例:

hóng洪,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四笔横、五笔竖、六笔竖、七笔横,八笔撇,九笔点。

洪水的洪。

4、学生自主分析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全班交流。

5、教师重点范写指导下列生字。

洪:

左窄右宽,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共字,书写时要紧凑。

灾:

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火字,要写得上短下长。

难:

左右结构,书写时,“又“的捺笔写成点,整个字写紧凑。

被:

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左边衣字边,不能写成示字旁。

6、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四、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画出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词语。

学生画出词语,汇报。

(教师板书:

淹没冲毁伤害

痛苦)

师:

咱们来看看洪水来袭时,人们的生活现状吧。

(出示图片,感受人们的痛苦)

2、师: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课件出示句子: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指名读。

师生评价。

3、师:

能不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呢?

再指名读。

4、师生再评价。

师谈话:

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在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5、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地读读这一段。

(出示段落)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远古时代,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太弱,当洪水泛滥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

这样痛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后面的几个段落,来了解是谁解救了人们。

第二课时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洪水冲倒房屋,冲垮堤坝的视频。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面对这凶猛的洪水,治水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大禹。

齐读课题:

大禹治水。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二段)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

思考:

那个叫鲧的人是如何治水的?

成功了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鲧筑坝挡水)

2、在生活中当洪水泛滥时,咱们见过“筑坝挡水”吗?

(出示筑坝挡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并指名学生说说觉得这种治水方法如何?

相机明确: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暂时挡住凶猛的洪水,但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消退。

因此尽管治理了九年,但还是没有治理好。

但他带领乡亲们去治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谁来把描写鲧治水的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描写鲧治水的句子。

(出示相应的句子)

3、引读:

没有治理好,怎么办?

同学们齐读这段最后一句话。

出示句子: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师: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禹最后治水成功了吗?

是的,成功的背后,他也牺牲了许多,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咱们继续往下读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师: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什么事最打动你?

预设:

生:

我知道,他三次路过自己家的门口,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这个故事最感人。

师:

说得真好,想一想,一年有多少天?

他治水一去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又是多少天?

你们知道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一年是365天,十三年就是十三个365天。

一共有四千七百多天啊!

师:

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且三次是从家门口经过,他都没进去看一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却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家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

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顾大家,(出示课件:

“三过家门而不入”!

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人!

)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段吧!

3、读到这里,你们想对大禹说什么?

你们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无私)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他一天到晚奔忙,又想出了哪些方法来治理洪水呢?

结果又如何?

我想邀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老师刚提出的问题。

(出示第4自然段)

指名读第4自然段,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2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师:

第一句话中有一个生字词(标示蓝色字体)聪明的你们,从第二句话的描述中猜出“疏导”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明确:

疏通和引导)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禹治水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并总结:

第①句是说治水的方法,第②句是讲治水的具体行动。

2、思考: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带领着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说明大禹怎么样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说明禹聪明,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寻找到成功的办法。

(出示课件)

3、洪水终于治好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

读最后两句话。

(相机出示句子)(教师板书:

百姓安居乐业)

齐读最后两句话,体会百姓们喜悦的心情。

4、师:

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禹说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

生:

我想对大禹说:

“大禹,你真了不起!

生:

我想对大禹说:

“大禹,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蛮荒的时代,走近了大禹,知道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

2、课件出示大禹像:

人们为了纪念禹,就把中国叫作禹域,表示这里是大禹曾经治水的地方。

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雕刻了一尊像。

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距城3公里,相传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出示图片)大禹陵本身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两千七百多平方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有个地方就叫禹州。

传说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此名。

面对大禹高大的塑像: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大禹。

 

板书设计

筑坝挡水

  15.大禹治水

没有成功

安居乐业

智慧

无私

大禹

百姓

疏导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疏通河道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8个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不料”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分角色朗读。

难点:

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从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生:

搜集查阅朱德及红军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吗?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位革命领袖呀?

(毛主席)

师:

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出示朱德的图片。

   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出示“朱德”两个字,帮助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

朱德)

提问:

关于朱德,你们搜集了哪些资料?

请先和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朱德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3.课件出示扁担的图片

   师:

这是扁担(相机出示“扁担”两个字)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老师示范在田字格中书写“扁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

学生描红并练写两遍,老师巡视指导。

4、朱德这位伟大的总司令,却和扁担之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

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几项预习。

(1)集体回顾(相机出示):

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标音序,标疑点(即自己不懂的地方)。

(2)同桌检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轻声读一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填空题降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

______,在_______上,_______带领战士们______,,战士们心疼他,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出示自编绕口令: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

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

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生齐读。

3、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出示并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思考: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指名学生介绍“井冈山”。

老师相机补充: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

师:

咱们走进井冈山,来欣赏一下革命根据地的风采吧。

(出示图片)

2、理解“会师”:

(1)(课件出示会师图)看,两支部队见面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

这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相机出示“会师”两个字)

师:

(出示田字格里的“师”字)这个“师”字,对小朋们而言,应该是非常熟悉,现在你们面前就站着一个老师呢。

咱们读一读这个字和词吧。

师点击组词。

(生:

师,老师,师傅)

师:

请跟老师写师字。

师范写在田字格中,学生举起手指书空,并读笔顺。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左旁第一笔是短竖,第二笔竖撇。

右旁一笔是横,下部是一个巾字。

(2)(出示“队伍”这个词)让学生观察一下“伍”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左窄右宽)请跟着老师将这个字送回田字格中去吧,师范写“伍”字,并适时提示学生“五”字的斜竖压在竖中线,横折要横在横中线。

(3)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呢?

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师:

我们来认识一下会师的两位军事领袖吧。

(出示朱德和毛泽东的图片及名字:

朱德同志、毛泽东同志)指名读,齐读名字。

看来名字中的两个生字一点儿也没难住你们呀,咱们再单独认识一下它们吧。

(出示“志”和“泽”字)指名读并组词。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组词法、加一加:

士+心;换一换:

择--泽......)

课件演示志字的笔顺,学生跟读笔顺。

师范写“志”在田字格中,重点提醒:

“志”字上部是“士”字,一横长,二横短。

千万别写成“土”字。

(4)介绍背景:

会师后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出示红军、军长两个词及“军”字),齐读两个词,提示学生军字的部首是秃宝盖,千万别认成宝盖头。

师:

秃宝盖的家族中还有哪些成员呢?

大家回忆一下。

指名说(相机出示:

农、冠、写、冤等)

课件演示“军”的书写,学生观察笔顺、间架结构和笔划位置。

师在田格中范写“军”字,学生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书空,记一记部首和结构,记一记压线笔。

(5)练习书写、规范写字

学生在书上将“志、伍、师、军”描红并书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纠正:

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进行点评。

(6)师出示句子“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出示“敌人”一词,学生读读记记,提示学生“敌”字左边一个舌字,区别“故”字。

(出示形近字及组词)

师:

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战士们住在井冈山,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们过着艰苦的日子。

他们的处境真不容易啊!

来,咱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山下到处是敌人,红军们的处境很艰难,那山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咱们下节课再去井冈山上瞧瞧吧。

第二课时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参与故事的人物。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师:

(出示第二段)山下是敌人,山上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帮助我们了解一下。

指名读。

课件出示:

“井冈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读一读,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师相机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要挑粮上山。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

“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出示操场与六十里相比,200米的操场,大约等于150个操场的长)

路程远,而且路还不好走,文中讲到了“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见山势险峻、山路艰难。

(出示图片和词语)

(3)出示想象练习:

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_______;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________;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十_________......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________(引读:

“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相机出示句子)

师: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

(红军战士团结、不怕吃苦)

师:

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从“大家都争着去”中的“争”可以看出。

(出示圈画的“争”)

3、出示本段的生字:

抽、陡、难,

师:

回过头,咱们再来和这几个生字打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并组词。

咱们又和这个“难”字见面了,在《大禹治水》中它是“灾难”的“难”,这次它又变成了“难走”的“难”字,这个多音字,咱们再读一读、记一记吧。

(出示难字的不同组词)将生字送回句子,咱们再来读一读吧。

齐读多音字及组词。

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

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学生交流)

出示填空:

他()草鞋,()斗笠,()粮食,跟大家()()。

(齐读句子)

师: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是的,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得好一点,也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摆官架子,他也挑着粮食;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完成句式练习: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粮食),一样(爬山)。

师总结:

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

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我们可用词语”同甘共苦”来概括(板书:

同甘共苦)

2、白天这么辛苦,那到了晚上,作为首长的他应该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

然而事实是(出示“他不仅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齐读句子,着重读出“整夜整夜”,感受朱德军长的异常辛苦。

3、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请你们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再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课件)

5、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师生明确:

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们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军长。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6、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

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

(没想到)指名读。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7、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学生自由讨论,师生明确:

朱德是为了在扁担上作记号,表明这是朱德的扁担。

为了不让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师:

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8、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课件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9、出示生字词:

仗疼料

师:

咱们再来和这个自然段中的三个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

指名读并组词。

出示与这三个字相关的形近字组词填空,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形近字。

出示词语:

打仗、心疼、不料

师:

生字邀来课内的好朋友,请你再来打打招呼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

把字、词都送到句子里,咱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段吧。

10、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出示问题)

是呀,这样一位身先士卒、平易近人、不怕吃苦的军长,让大家对他越发——生回答(敬爱)了。

出示“敬爱”这个词。

师:

敬是一个后鼻音,千万要发准呀。

师带读两遍。

指名组词(尊敬、敬意、孝敬等)

师:

而大家对朱德同志是既有敬意更多了一份爱戴,咱们把这个词放进文中,再来读一读。

出示第四段: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齐读。

4、总结拓展,感悟深情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朱德总司令和扁担之间的故事。

2、看(课件出示图片),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3、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

4、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5、指导书写。

 1、出示“战士”两个字。

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

教师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占位情况,并说说书写注意点。

4、课件演示两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

“士”注意与“土”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