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520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优选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

王安石

   公讳玮,字宝臣,真定府灵寿县人。

少以荫为天平、武宁二军牙内都虞侯。

至道中,李继迁盗据河西银、夏等州,后又击诸部并其众。

当是时,公为东头供奉官,年十九。

太宗问大臣谁可使当继迁者,武惠王以公应诏。

真宗即位,移知镇戎军。

当是时,继迁虐使其众,人多怨者,公即移书言朝廷恩信、抚纳之厚以动之。

羌人得书,往往感泣。

咸平六年,继迁死,其子德明求保塞。

公上书言:

“继迁擅中国要害地,终身旅拒,使谋臣狼顾而忧。

方其国危子弱,不即捕灭,后更盛强,无以息民。

”当是时,朝廷欲以恩致德明,寝其书不用。

   大中祥符三年,已而又以为泾原路都钤辖兼知渭州。

公乃图泾原、环庆两路山川城郭、战守之要以献,真宗留其一枢密院,而以其一付本路,使诸将出兵皆按图议事。

八年,迁英州团练使,知秦州。

秦西南羌唃厮啰、宗哥立遵始大,遵献方物,求赐赞普。

公上书言:

“夷狄无厌,足其求必轻中国。

”大臣方疑其事,会得公书,遂不许,而犹以为保顺军节度使。

公曰:

“我狃遵矣,又将为寇。

吾治兵以俟尔。

”至明年,啰、遵果悉众号十万,寇三都。

公帅三将破之,追北至沙州,所俘斩以万计。

   天圣七年,换彰武军节度使。

八年正月,薨于位,年五十八。

皇帝为罢朝两日,赠侍中,谥曰武穆。

   公为将几四十年,用兵未尝败衂,尤有功于西方。

归羌杀中国人得以羊马赎死如羌法,公以谓如此非所尊中国而爱吾人,奏请不许其赎;又请补内附羌百族以为上军主,假以勋阶爵秩如王官,至今皆为成法。

陕西岁取边人为弓箭手而无所给,公以塞上废地募人为之,若干亩出一卒,若干亩出一马,至今边赖以实。

所募皆为精兵。

在渭州取陇外笼干川筑城,置兵以守,曰:

“后当有用此者。

”及李元昊叛兵数出,卒以笼干川为德顺将军,而自陇以西,公所措置,人悉以为便也。

自三都之战,威震四海。

契丹使过魏地,辄阴勒其从人,无得高语疾驱至,多惮公不敢仰视。

契丹既请盟,真宗于兵事尤重慎,即有边事,手诏诘难至十馀反。

而公每守一议,终无以夺。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1)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以荫为天平、武宁二军牙内都虞候 荫:

庇护

B.继迁擅中国要害地 擅:

占有

C.寢其书不用 寝:

搁置

D.啰、遵果悉众号十万,寇三都 寇:

侵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至道年间,李继迁割据一方,为非作歹,曹公时年19岁,任东头供奉官,被武惠王推荐给朝廷,担当抵御李继迁的重任。

B.曹玮在担任渭州知府时,将所辖地区的山川城郭、军事要隘等地理情况绘制成图册,进献给朝廷,朝廷极其重视他所献的图册。

C.宗哥立遵壮大起来后,请求朝廷封他为赞普,曹公上书反对,大臣们对曹公所行之事有所疑虑,所以没有采纳曹公的建议。

D.在契丹请求与朝廷结盟之后,真宗对于兵事尤为慎重,一件事往往经过反复斟酌才能确定,然而曹公提出的建议,都不会被改变。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当是时,继迁虐使其众,人多怨者,公即移书言朝廷恩信、抚纳之厚以动之。

②契丹使过魏地,辄阴勒其从人,无得高语疾驱至,多惮公不敢仰视。

(4)请根据文本末段,概括曹公治边的措施。

【答案】

(1)A

(2)C

(3)①当时,李继迁残暴地驱使民众,民众多有怨恨,曹玮就给这些部族发文书宣扬朝廷恩德信义、安抚接纳的待遇优厚来打动他们。

②契丹使者访问魏地,就暗中约束他的随从,不得高声说话和快速驱马抵达,多数人忌惮曹公不敢仰视他。

(4)加强法治、优抚首领、屯田募兵、修筑城寨。

【解析】【分析】

(1)A项“荫”:

荫庇,古指因父祖有功,子孙得到官爵或特权。

全句翻译为:

年少时就凭借祖上的荫庇做了天平、武宁二军的牙内都虞侯。

故选A

(2)C项,张冠李戴,“大臣们对曹公所行之事有所疑虑,所以没有采纳曹公的建议”错。

原文说“大臣方疑其事,会得公书,遂不许”,意思是“大臣们正在迟疑这件事,恰好得到曹公的奏章,于是就没有答应(宗哥立遵的请求)”故C项应说“大臣们对宗哥立遵所行之事有所疑虑,所以没有采纳宗哥立遵的建议”。

故选C

(3)本题重点词语:

①虐使:

残暴地驱使;即:

就;移书:

发文书;抚纳:

安抚接纳。

②过:

访问;辄:

就;阴:

暗地;疾趋:

驱马快跑;惮:

害怕。

(4)曹公治边措施有:

加强法治。

文章说“归羌杀中国人得以羊马赎死如羌法,公以谓如此非所尊中国而爱吾人,奏请不许其赎。

”针对羌人的做法,曹公奏请皇上不允许让他们赎罪,以此加强法治。

优抚首领。

文章说“请补内附羌百族以为上军主,……,至今皆为成法。

”曹公请求补任内附于羌族的其他百族为上军主,这也是治边措施之一。

屯田募兵。

文章说“陕西岁取边人为弓箭手而无所给,公以塞上废地募人为之,若干亩出一卒,若干亩出一马,至今边赖以实。

所募皆为精兵。

”曹公用边塞上的废弃的荒地招募人来开垦,若干亩供养一个士兵,若干亩供养一匹马,体现了他“屯田募兵”的治边措施。

修筑城寨。

文章说“渭州取陇外笼干川筑城,置兵以守”。

(曹公)在渭州选取陇山外面的笼干川修筑城池,部署军队来防守,体现了他“修筑城寨”的治边措施。

故答案为:

⑴A;⑵C

⑶①当时,李继迁残暴地驱使民众,民众多有怨恨,曹玮就给这些部族发文书宣扬朝廷恩德信义、安抚接纳的待遇优厚来打动他们。

②契丹使者访问魏地,就暗中约束他的随从,不得高声说话和快速驱马抵达,多数人忌惮曹公不敢仰视他。

⑷加强法治、优抚首领、屯田募兵、修筑城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注意平时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意思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

做这道题,首先要了解文章内容,了解题干涉及到的人物做了哪些事情,然后通过这些去整合答案。

【参考译文】

   曹公名玮,字宝臣,是真定府灵寿县人。

年少时就凭借祖上的荫庇做了天平、武宁二军的牙内都虞侯。

至道年间,李继迁(反叛)强占了河西的银州、夏州等地,后来又攻击其他部落俘虏那里的百姓。

在那时候,曹公身为东头供奉官,刚十九岁,太宗问大臣:

“可以派谁抵挡李继迁呢?

”武惠王举荐曹公应诏出征。

真宗登基,移官做了镇戎军节度。

当时,李继迁残暴地驱使那里的民众,民众多有怨恨,曹公就给(这些部落)写信表明朝廷的恩德信义、抚慰接纳的(待遇)优厚来打动他们。

羌人得到书信之后,往往感动得流泪。

咸平六年,李继迁死了,他的儿子李德明要求保护要塞。

曹公上书说:

“李继迁占据着中原的关键之地,一辈子用军队(和朝廷)相抗,使得谋臣像狼一样不停地回头张望多疑而忧虑。

现在他的国家危险儿子弱小,(如果)不立即抓捕灭掉他,等以后变得强盛起来,就无法使人民安全地生活了。

”那时,朝廷想以恩惠来招纳李德明,因而把他的奏章搁置在一边而不采纳(曹公的建议)。

   大中祥符三年,不久又任命他为泾原路都钤辖兼任渭州知州。

曹玮曾绘制泾原、环庆两路的山川城郭、战守险要之处进献朝廷,真宗留一份在枢密院,把另一份交付这两路保存,让诸将出兵都按此图来商议事情。

大中祥符八年,升迁做了英州团练使,秦州知州。

秦州西南的羌族部落唃厮啰、宗哥立遵开始强大起米,宗哥立遵供奏上地方特产,要求被赐封赞普。

曹公上书说:

“夷狄之族(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要是满这次足了他的要求,一定会蔑视中原大宋王朝。

”大臣们正在迟疑这件事,恰好得到曹公的奏章,于是就没有答应(宗哥立遵的请求),但是仍然任命他担任保顺军节度使。

曹公说:

“我已经对宗哥立遵(贪婪的本性)习以为常了,他又将会成为(我们的)的敌人。

我训练军队来等待他。

”到了第二年,啰、遵二部落果然带领全部人马号称十万,入侵三都。

曹公带领三个将领击败了他们,并且向北追逐他们直到沙州,所杀和俘虏的有上万人。

   天圣七年,改任彰武军节度使。

天圣八年正月,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八岁。

皇帝为他罢朝两天,赠官侍中,谥号为武穆。

   曹公做统帅将近四十年,用兵从来没有败过,尤其在西部边境上立功很多。

归顺的羌人杀了汉人能够按照羌的法规用羊马来赎死罪,曹公说像这样做不是尊重宋朝、关爱我们的子民,上奏请皇上不允许让他们赎罪;又请求补任内附于羌族的其他百族为上军主,借用如我们官员那样给他们勋阶爵秩,到现在都已成为固定的法律。

陕西每年征调边人担任弓箭手但是没有供给,曹公就用边塞上的废弃的荒地招募人来开垦,若干亩供养一个士兵,若干亩供养一匹马,到现在边境还依赖它得以充实。

所募的人都成为精兵。

(曹公)在渭州选取陇山外面的笼干川修筑城池,部署军队来防守,并且说:

“日后应当有用得到这地方的。

”等到李元昊的叛兵多次被驱逐,(曹公)最终把笼干川作为德顺(将)军的治所,而自陇山以西,曹公所采取的措施,人们都认为很便利自从三都之战后,曹公的威名闻于天下。

契丹使者访问魏地,就暗中约束他的随从,不得高声说话和快速驱马抵达,多数人忌惮曹公不敢仰视他。

(三山注:

契丹使者经过魏州之地,就暗中约束随从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快速骑马。

到了之后,大多畏惧曹公,不敢仰视他。

)契丹请求会盟后,真宗对于用兵的事情十分重视和谨慎。

一有了边防上的问题,就亲手拟写诏书询问曹公,每每十余次,但曹公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始终也没有被皇上改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

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

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

因谓曰:

“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

”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

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

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

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

准仪注②:

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

神庆上疏曰:

“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

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

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

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

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

”则天甚然之。

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

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

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

寻卒,年七十余。

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

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

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

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

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

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

制度,仪节。

(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称:

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                                     当:

判处、判罪

C.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

确实

D.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                                     推:

推荐

(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

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

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②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4)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

请简要概括。

【答案】

(1)D

(2)C

(3)①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这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任)。

②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

(4)①事先要有预报。

②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解析】【分析】

(1)D项,“推”,结合“而竟宽其罪”分析,译为审讯。

句意:

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

故选D。

(2)C项,“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错。

结合“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

寻卒,年七十余。

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分析,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例昭雪获免,追赠崔神庆幽州都督。

故选C。

(3)①“并州,朕之枌榆”(判断句);“之”,助词,的;“枌榆”,泛指故乡;“简择”,选择、挑选;“如”,比得上。

②“数”,多次、屡次;“陈”,陈述;“利害”,弊端(偏意复词);“嘉”,赞许;“纳”,采纳、接受;“之”,代词,指建议。

(4)结合“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分析,期望每次召见太子,事先要有预报;结合“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分析,如果不是朔望朝会(礼节性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故答案为:

⑴D;⑵C;

⑶①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这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任)。

②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

⑷①事先要有预报。

②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崔神庆,是贝州武城人。

考中明经科,则天时期,几经升迁至莱州刺史。

于是入朝,在亿岁殿等待诏命,奏事符合皇上旨意。

则天认为崔神庆在历次任职中都有好的政绩,又因他父亲曾有辅佐的功劳,对他大加奖赏抚慰,提拔授为并州长史。

于是对他说:

“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并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任)。

前后任长史的,都是由尚书担任,因为职位重要,所以委任于你。

”因而亲自为他选定行走路线,选择日子遣发。

   崔神庆到了并州,有个富豪伪造了皇上有关钱币的诏令,文书下到州里,谷麦价钱飞涨,百姓恐慌担忧。

崔神庆上奏皇上,认为不妥,则天下诏表彰赏赐他。

在这之前,并州有东西两个城,中问隔有汾水,崔神庆开始筑城相接,每年可节省防御兵几千人,边州人认为很便利。

   不久他哥哥崔神基被投进监狱论处死罪,崔神庆飞速到京都求情,得到召见。

则天拿出崔神基的审问状子给他看,崔神庆根据状子申辩,崔神基最终得以减免死罪,崔神庆也为此受牵连获罪贬授歙州司马。

   长安年间,多次转任礼部侍郎,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

调任太子右庶子。

   当时有突厥使臣入朝,按礼仪制度,太子应当参预朝见,先颁下诏书。

崔神庆上疏说:

“我认为五品以上官员之所以佩戴玉龟,是由于皇上另外下达诏令,害怕有欺诈,拿出的玉龟相合,然后才会接受命令。

况且太子是国家的根本,被天下所敬慕,古来征召都用玉契,这的确是慎重之极,是从防范来考虑的。

昨天因为有突厥使臣朝见,太子一起参加朝见,只有文书下达东宫,不曾颁布诏书。

然而古人(总是)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考虑事情,(这是)时常没有令人后悔过错的原因。

况且太子至关重要,不能不深加慎重。

以臣愚见,太子既然和陛下不在同一个宫殿,期望每次召见太子,事先要有预报,如果不是朔望朝会(礼节性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则天很赞同。

不久令崔神庆和詹事祝钦明每天轮换到东宫侍读。

   不久历任司刑、司礼二职。

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而竟然宽免了他的罪,神龙初年,张昌宗等被杀,崔神庆为此获罪流放到钦州。

不久去世,终年七十多岁。

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例昭雪获免,追赠崔神庆幽州都督。

   开元年间,崔神庆的儿子崔琳等都当了大官,堂兄弟辈有数十人,在朝廷任职。

每年的家宴,组带及玉佩(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相互辉映,用一榻放置笏板,重叠在上面。

开元、天宝年间,内外亲属都不用细麻布制作孝服,其福禄昌盛到了这般地步。

东都私宅门前,崔琳和弟弟太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都做了大官,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崔琳官位终于太子少保。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

“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

“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师孟曰:

“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

”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

“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一直沿用到清朝。

B.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

秦汉时期,“河东”指河东郡地,唐朝以后泛指山西。

C.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源于东胡,北魏时自号“契丹”。

唐朝末年,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建立辽国。

D.日昃,亦称“日仄”“日侧”等,为天色纪时法。

“昃”意为太阳偏向西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有担当重实干,讲求功效。

任职夔州时为了便于治理,提出搬迁治所,设置常平仓的建议,并坚持立即开仓发粮赈灾。

B.程师孟重视水利建设,造福百姓。

在任所根据地貌特点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使百姓不再受洪水祸害。

C.程师孟捍卫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他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面对契丹的指责和傲慢无礼,他义正辞严地进行有力回击。

D.程师孟为官能力突出,政绩卓著。

历任各种职务,他都能注重实际,结合实情,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政绩在同列中堪称第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②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答案】

(1)B

(2)D

(3)D

(4)①白沟地区应当属于两国,现在宋朝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难道合理吗?

②州城被贼寇毁坏,后来有警报,百姓惊惶逃窜,地方官相继来到,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不可以筑城。

【解析】【分析】

(1)“渝”是“渝州”的意思,作“于”的宾语,所以在“渝”后断句;“建请置仓”是完整的动宾结构,所以在“建”前断句,在“仓”后断句;“凶岁”是“适”的宾语,所以在“岁”后断句;“即”是“就”的意思,一般表承接,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所以在“即”前断句;“他储”是“其他储粮”的意思,作“发”的宾语,所以在“他储”后断句;“吏惧”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在“惧”后断句。

译文:

程师孟上奏把治所迁移到渝州。

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他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立即假托命令发放其他储粮,不等待回复。

官吏害怕,告诉他不可以这样。

故选B。

(2)D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错误,“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二时前后。

故选D。

(3)D项,曲解文意,“政绩在同列中堪称第一”错误,依据原文“治行最东南”可知,程师孟任福州知州时,政绩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并非在同列中堪称第一。

故选D。

(4)赋分点:

①“两属”:

属于两国;“渔”:

动词,捕鱼;“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