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267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docx

上海青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

上海青浦区2012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考试(一模)地理试卷

(2013-03-0207:

41:

04)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全部为必做部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

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所有考生应完成所有大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7小时59分。

1.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A.对西边铁轨磨损较重    B.对东边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2.决定该高速铁路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发展  C.科技   D.地形

3.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密度远大于西部,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流密度的差异       B.地质差异     C.气候差异             D.地形差异

(二)下图中P岛是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2010年春季,该岛的火山多次喷发,目前已进入火山喷发活跃期。

4.图中P岛……………………………………………………………………………(   )

  A.位于中纬度  B.位于北寒带  C.地跨东西半球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5.P岛多火山是由于其处于…………………………………………………………(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6.组成P岛的岩石主要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岩浆岩

(三)下表是上海市2013年1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

(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

℃)

日期

1月4

1月5日

1月6日

1月7日

天气

多云

雨夹雪

阴转多云

气温

3—3

1—2

0—7

0—6

7.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

  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月7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四)2012年8月7日夜里到8日,台风“海葵”本体对上海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

9.台风多形成于……………………………………………………………………………(   )

   ①冬春季      ②夏秋季       ③低纬度洋面       ④高纬度洋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1.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②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五)读世界某区域图。

12.关于A、B两点的正确判断是……………………………………………………(    )

    A.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A点在马来半岛上

    C.中山站位于B点附近的半岛上          D.A、B两点间有二个著名海峡

13.图中A地区西侧的气候类型和周围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荒漠化            B.地中海气候、水土流失

    C.温带海洋性气候、臭氧空洞            D.亚热带季风气候、酸雨 

(六)洋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14.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15.日本暖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16.不受洋流影响的地理环境有……………………………………………………(    )

       A.南亚东季吹北风夏季吹偏南风            B.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景观的形成

       C.纽芬兰、北海道等地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D.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港常期不冻

(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17.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8.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19.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八)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20.与上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A.                                     B. 

        C.                                     D.

  21.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九)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

 

                        

22.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23.图中信息显示,该城市的服务功能…………………………………………………(  )

     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

    C.沿环路较强                    D.在各区域内一样强

(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2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25.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十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图4—13—4

  26.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7.该地区具有地方特点文化景观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竹楼   D.喇嘛寺庙

(十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28.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    )

    A.GPS         B.RS      C.GIS        D.3S

  29.“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    )

    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0.下图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显示大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该内容属于……(    )

    A.地图        B.电子地图        C.遥感图象        D.模拟图象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第(十三)至(十九)题全为必做部分

(十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31.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

 

32.归纳图中渭河水系结构中南北支流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

33.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         (大或小),干流以7—10月流量最大,理由是            ;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情况,表现为南部                  ,北部                                  。

34.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

  

35.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

(十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

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2003年经济

总量(万亿元)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2002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6:

52.1:

41.9

4.9:

49.8:

45.3

10.0:

45.7:

44.3

12.8:

49.7:

37.5

2003年三大

产业结构比重

5.1:

54.6:

40.3

4.1:

52.4:

43.5

9.5:

47.2:

43.3

12.5:

50.4:

37.1

 材料三:

“四大经济圈中某中心城市区域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图)。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36.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37.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

  38.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                               ;②                             。

  39.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

      简要分析T5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地的空间变化趋向及其形成原因。

      趋向:

                                                                 ;

      原因:

                                                                 。

 

(十五)历史和现实都说明,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迁移,都会引起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6分)

                                    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

  40.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

  41.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

  4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

  43.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

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

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

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

(十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一:

在甲国(墨西哥)南部山区,早在公元前25世纪就有文字记载古玛雅文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

   材料二:

 如下图:

 44.描述甲国(墨西哥)的地理位置。

                                                                                

                                                                             。

 45.甲国(墨西哥)以        地形为主。

简述该国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

46.根据材料,分析古玛雅文明所在地的气候成因。

                                                                                

                                                                           。

 

 47.简述甲国发展现代石油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

 

 

(十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

国家

人口总数(百万)

农业人口(百万)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

(kg/人.年)

A

1341

910

501.0

B

310

6.4

54687

C

127

5.7

2105

D

62.96

2.2

30773

材料二:

 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小麦

玉米

大豆

中国市场价格(元/吨)

1160

1131

2198

国际市场价格(元/

吨)

1126

739

1501

中国进口数量(吨)

738898

39391

13939933

48.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49.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0.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

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

 

(十八)根据下图经纬网所示内容,回答问题:

(8分)

51.A、B、C三点位于             半球(东、西),C点在D点的             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