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138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docx

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四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1.《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答案:

D

2.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其根源有(  )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②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重武轻文,地方割据严重 ④经济停滞不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③④与北宋历史发展的事实不符,宋初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了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发展。

答案:

A

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解析: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材料只是反映了宋辽之间边境的安定繁荣,与北宋、辽的军事力量无关。

答案:

B

4.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

”材料中,范仲淹认为(  )

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 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

从题干“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与②不符合,排除;④科举制的弊端才是导致天下危困的原因之一,排除。

答案:

C

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措施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所以流传此民谣,A、B、C三项与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D。

答案:

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维,等级相轧,虽有暴戾恣睢,无所厝(安置)于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据材料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

解析:

第一小问主要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等信息,概括即得。

第二小问动机,材料一中北宋初期军事改革“惩累朝藩镇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

特点:

“强干弱枝”、“兵将分离”、“内外相制”。

动机:

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一、选择题

1.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

南宋史尧弼写道:

“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

”此现象使得宋代(  )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行政效率提高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D.官僚队伍膨胀

解析:

材料反映宋代通过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材料与“地方势力得到增强”无关,故C项错误;“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虚设其官”等信息反映了宋代官僚队伍的膨胀,故D项正确。

答案:

D

2.吴泰先生所著《宋朝史话》,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书中第五章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运动”,书中所介绍的“社会危机”可能是指(  )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北宋初年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果导致了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积贫积弱;统治者“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并导致农民反抗不断发生;边境烽烟四起,辽、西夏的威胁。

答案:

D

3.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B.冗兵

C.积贫D.积弱

解析:

材料意指北宋军队纪律涣散、腐朽。

B主要指军队数量巨大,与材料意思不符;A、C在材料中亦无体现;D是指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经常战败,故选D。

答案:

D

4.北宋中期,“三冗”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宋初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④和“三冗”局面的出现无直接联系,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D

5.《宋史·食货志》载:

“(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

”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北宋王朝,纵容兼并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不多,而且成为兼并对象,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农。

地主还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

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故此题选C。

答案:

C

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经济衰退B.官僚机构膨胀

C.兵力不足D.起义频繁

解析:

由材料可知,国家财政收入有明显的增长,故“经济衰退”的说法不合理;“起义频繁”是统治危机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兵力不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北宋官僚机构膨胀导致财政入不敷出,所以出现题干局面。

答案:

B

7.宋太祖曾说: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鉴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太祖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由“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等可见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答案:

C

8.(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

“兵在精不在众,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

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

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

……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

”对此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

材料主要论述冗兵、冗费的问题,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而B项中的“冗官”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等上奏宋仁宗)“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为大用之备。

……两府两省子弟亲戚,不以贤不肖,辄自陈乞馆阁职事者,亦得进补。

材料二 (庆历三年十一月,宋仁宗)诏:

“自今见任、前任两府及大两省以上官,不得陈乞子弟亲戚馆职并读书之类。

材料三 (庆历五年三月,宋仁宗就补荫选人问题下诏)“其庆历三年十一月条制勿行。

(1)材料一中范仲淹等所言涉及北宋哪方面的弊政?

(2)据材料二回答,庆历三年的诏令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3)据材料三回答,庆历五年的诏令意味着什么?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中“延天下英才”“陈乞……亦得进补”即可得出。

(2)问实际上考查改革科举制度。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选拔官吏只看门第,不看才学。

(2)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知识分子,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

(3)庆历新政终告失败。

根本原因:

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材料一的关系。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2)问,由“其后荐辟之广……祠禄之多,日增月益”可知官吏泛滥,由“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可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其与材料一的关系。

答案: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2)问题:

官吏泛滥,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

关系:

正是由于北宋初期过度地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北宋中期“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才出现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