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928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仓顿之初作书,益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叙》中的这段文字说明:

汉字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文”的阶段和“字”的阶段。

“文”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其形成的多是独体字;“字”的造字方法是相益,即组合,其形成的是合体字。

这表明汉字构形在独体字发展到一定数量后便不再走独体发展的道路,而是以现有的独体字形为构件,采用相互组合的方式产生新字。

造字方式的这种改变本质上体现的是建立群体合作机制的思想。

后期用“字”来表示汉字,与“字”的本义有关。

《说文·子部》:

“字,乳也。

”《说文·乙部》:

“乳,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

”所以“字”最初是生子的意思。

男女结合才能孕育下一代,两个独体字结合才会产生新的合体字,因此就用“字”表示汉字后期的造字方法,也用来指称汉字。

用“字”表示汉字有重大寓意,它表明的是组合造字已成为主流,即会意、形声已成为汉字构字的主要发展方向。

就现有文献看,用“字”指称汉字最早出现在秦初的琅琊台刻石,其文曰“同书文字”,这个“文字”是“文”和“字”的意思,即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

名称的出现一般晚于观念的出现,所以,至少在战国时期汉字的造字方法已经是组合造字为主了。

组合构字的构形结构多是有层次的。

如“骑”字,其构成起始于“口”与“丁”的组合,其后是“大”与“可”的组合,再其后是“马”与“奇”的组合。

“骑”的构形过程经过三次组合而完成,形成等级性的三层结构形式。

组合构形的结构包括形体和功能两个方面,“骑”字形体上是“马”与“奇”的组合,功能是“马”表义、“奇”表音的音义组合。

由此可以看出,形体层次的升级是形体成分不断增加的过程,形体各层间是包容关系,处于各层的构字成分都可出现在单字形体中,也就是说,虽然增加了一个单字形体,但构字成分的数量并未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字构形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与形体层次间的包容关系不同,功能层次间的关系是生成关系。

所谓生成是指功能的组合不是组合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出一个内涵远远超出原组合成分的新的功能。

如“休”字,从人从木,在形体层次上是“木”与“人”相加之和;而在功能层次上,“人”“木”与“息止”却没有必然联系。

功能层次间的生成关系所形成的功能组合的特点是:

新功能一经产生。

旧功能即刻消失。

虽然有时旧功能也会部分地保留在新功能中,但由于总体关系的不相同,并不能影响新功能的新生性。

形体层次的包容关系,能够展示每个成员的存在。

而功能层次的生成关系,相当于一加一大于二,如此构形,能够发挥成员及组织结构的最大能量。

在有限成员及简单结构的前提下,创造了新成员无限发展的可能。

(摘编自王贵元《汉字构形中的思想和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文”和“字”两个阶段,其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和组合。

B.象形造字法形成的多是独体字;会意、形声是组合造字法,形成的多是合体字。

C.“字”产生之初即被用来表示“形声相益”的造字方法,这与“字”的本义有关。

D.用“字”指称造字方法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秦初琅琊台刻石碑文“同书文字”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阐述观点时,多次引用《说文》这样的权威文献来佐证,增强了说服力。

B.文章第三段举“骑”这个字例,是为了证明汉字发展后期组合造字已成为主流。

C.文章三四段从汉字形体层次间关系与功能层次间关系两方面论述,层次分明。

D.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等说法,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独体字为基础组合造字至少在战国时期已成为主流,由此推知合体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更大。

B.汉字的形体层次越多,则该汉字构字成分的数量越多,它在功能层次上创造出的新功能也越多。

C.“从”字在形体层次上是“人”与“人”相加之和,在功能层次上却创造出内涵超出原组合成分的新功能。

D.汉字兼具包容性与生成性的构形方式为新汉字产生创造了无限可能,这是汉字构形的智慧所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弹幕,是指用户在观看视频或直播时,将自己的想法或情绪以文字的方式打在屏幕

上而产生的评论性字幕。

每一条字幕犹如子弹般从屏幕的一端滑到另一端,其他用户也会

在屏幕上看到密集文字移动的幕布效果。

发弹幕这种新潮的互动方式使视频用户从“旁观

者”变成了“参与者”,弹幕甚至直接成为视频作品的重要组成要素。

通过弹幕,受众可以实

现对原始视频内容的“二次加工”,弹幕淡化了视频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

(摘编自《年轻人为何享受弹幕狂欢》,《中国青年报》2020年6月19日)

材料二:

弹幕能够让观众边看视频边把即时感受、情绪和看法用文字直接在视频上发表出来,不

仅能与相关视频细节构成图文对话关系,还能够与其他观看者进行实时讨论与交流。

在视频播放某一节点,观众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营造

出虚拟会客厅的效果。

观众借助对视频内容的参与式对话,或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

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

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聊式社交文化的虚

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

得益于参与式的社交评论文化,弹幕既向年轻一代普及历史文化,又把年轻观众熟悉的

流行文化与文化经典、主流价值相对接,打开网生代通向经典作品的新入口,推动文化和价

值的代际传承。

对影视生产和制作者而言,观众对人物设置、角色表演以及剧情合理性的即时性讨论,

可以督促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质量。

此外,弹幕还经常以集体智慧的创造力,对影视内容进

行二次阐释,使影视内容与当代流行文化、当下现实生活产生连接,从而孕育影视创新契机。

(摘编自《用好弹幕优化内容》,《人民日报》2020年7月17日)

材料三:

“弹幕”这个词形象地表明了碎片化的状态:

电光石火,只言片语,率真,机智,反讽,偶尔一两句奇思异想,还有相当一部分表态式的感叹。

碎片化状态缺乏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格地说,作品的整体理解并非弹幕的即时评论愿意考虑的问题。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但是,弹幕文化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存在巨大的鸿沟。

传统

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对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其基本

的工作方式。

尽管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

形式,但是,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弹幕评论带有

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

灼见。

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没有

理由否认另一个事实:

众声喧哗的表象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

套餐的事先设计。

(摘编自《弹幕:

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光明日报》2020年5月13日)

材料四: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对弹幕实施严厉监管,恐怕与弹幕文化兴盛及其逐渐失范有关。

当下很多视频的火爆,

依赖于弹幕发送者带来巨大流量。

对于直播,弹幕的作用更强,它为观看者带来互动感,大

大增强观影黏性。

弹幕已不再是小众事物,而是成为网络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记录着时代

变迁。

然而,日渐普及的弹幕,有时会因监管不力而成为低俗信息的传播渠道。

毫无疑问,

缺乏约束的肆意发展不利于新兴事物成长。

弹幕文化方兴未艾,其蓬勃发展的步伐不会被审核规则阻拦,而是一种相互磨合和促进。

当外部监管力度与互联网的宽松自由达到良好平衡时,才能确保短视频行业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将弹幕划人先审后播范围是一大亮点》,《人民日报》2020年2月15日)

4.下列对“弹幕”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弹幕是用户观看视频或直播时打在屏幕上的评论性字幕,具有如密集子弹飞过般的幕布效果。

B.弹幕成为视频作品的组成部分,与相关视频细节构成图文对话关系,提升了视频受众的参与度。

C.弹幕可以即时表达丰富内容,涉及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角色表演以及剧情合理性等诸多方面。

D.弹幕与评点式文学批评形式上存在某种相似,但其即时性决定了它无需对作品进行整体而深人的理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频内容是弹幕产生的基础,它能引发话题、触发感受,观众可以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即时交流。

B.网络视频与直播的涌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助力弹幕成为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弹幕的互动性特征,并从相同的角度对弹幕互动性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释。

D.有关行业组织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这是对弹幕文化长远发展的支持和保护。

6.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弹幕”这一文化现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陆蠡

秋是精修的音乐师,是绘画的素手,一天我作了这样的发现。

这平凡的发现于我成了一

个小小的秘密。

今夜,西风扑了一个满窗,听四野的秋声又起,又喜你远道来望我的厚意,并

且看你的衣衫上赍着一襟秋凉,未免有几分怀感,所以便谈起秋来了。

我爱秋,我爱音乐,也爱绘画。

倘使你不嫌我这样的说法,不嫌我用这样无奇的笔调作

故事的开头,让我告诉你一个拙于手和笔者的悲哀吧。

在一个秋天一一八年前的秋天一夜里。

旋风在平地卷起尘沙,庭院的拐角堵风的所在-学校的庭院,那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生哩一处处积着梧桐树和丹枫的广阔的黄地红斑的落叶,人走过时沙沙作响。

这是一个刮风的夜,一个萧索的夜,旦夕将死的秋虫的鸣声愈见微弱可哀了。

我们是在学校琴室里面,在教师面前复习着半周来熟练着的指定的琴课。

那天晚上我不知怎的总是注意到屋外的风声,似乎在担心着屋前“瞿瞿”叫着的秋虫的命运。

直到一个同学在我的臂上拧了一下,我才知道是轮到我复习的时候了,望着严峻的教师,心中便有几分惴惴。

第一节过后变调的地方使弄错了。

当时我就想:

假如我有一支画笔,安知我不能描出这人间的歌曲,这万籍的声音,悲壮的,凄凉的,急骤的,幽静的,夏午静睡着的山谷里生物的嘘息,秋宵月光下烟般奴散着大自然的低吟,于是遂生了畏难之心。

等到后来每逢听到珠般圆润的琴声而妒美着如风般滑过黑白相错的键盘的手时,我是失去我的机会了。

于是又在另一个秋天-四年前的秋天,我已经在一个没落的古城中的一所学校里做一群孩子的导师了-我从城里乘车到离城三四十里外的分校去,是早晨,天色是蒙暗的,没太阳。

啊!

我在溪岸望见一片芦花!

在灰色的天空下摇摆着啊摇摆着!

回来的时候我便在一张中国纸上涂了一层模拟天色的极淡的花青,用淡墨撤出长剑似的芦叶,赭黄的勾竖算是穗和梗,点点的白粉代表一片芦花……水天相接的远处,三三两两地投下一些白点,并且还想在上边加上一笔山影……

但是,我笔底所撇的只是一堆乱草,毫无道劲之致。

而芦穗则是硬挺挺的像柄扫帚,更

不消说有在西风里偃俯的样子。

我生气了,我掷下笔,撕碎了纸,泼翻了花青,我感到一阵悲

哀。

我抱怨天赋我的这双笨拙的手。

不然,生活便增添了多少的点缀呢!

但是幻想并不能消灭。

昨晚,友人持来一枝芦花,插在我的花瓶里,说:

“送你一个秋。

真的,当灯光把芦花的影放大映在壁上,现出幢幢的黑影时,我感到四壁皆秋了。

夜里,我梦

见芦花摇落了一床,像童话中的公主,睡在厚厚的天鹅绒的茵褥上,我是睡在芦花的茵褥上,

绵软而舒适,并且还闻着新刈的干草的香。

似乎有一颗幻想的豆大的东西透过厚软的褥子,

抵住我的脊心……

“那你是一位真正的皇子了…….”

我又继续着晚秋的梦……这回我是到我所熟识的溪畔来了。

头上的天好像穿了许多小

孔的蓝水晶的盖,漏下粒粒的小星,溪中显出的是蓝水晶的底,铺满了粒粒的小星,我在这底

和盖的中间,好像嵌在水晶球里的人物。

我疑心脚步重点便会把它蹴破了,所以我便静静地

望着,静静地听,听啊,谁在吹起芦获来了。

我的眼光随着歌声望去。

心想:

谁在吹这芦获呢?

但是星光底下甚为朦胧。

我仿佛看

到一个人影,靠坐在芦叶编成的吊床上随风摇摆着身躯哩。

我“啊哈!

”呛咳一声,人影消失

了。

睁眼一看,乃是一片芦花!

我惘然。

我悟及所听到的是我从前哼过的一支短歌,是孩提

时唱的短歌,适才不留神脱口而出了。

“我倒乐意听你的无稽之梦,且让我提起一句古话:

说“痴人说……'什么的啊!

你皱起

眉头来么?

我也不难告诉你一些不是梦的东西。

但是你相信那些都是真实的么?

不过我所谈的殊

不值得一哂。

风劲了,倘不想睡,你得多添一件夹衣。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精巧,由今日之秋想到八年前、四年前之事,又想到昨夜之梦,最后回到现在,思绪上虽有跳转,但层次清晰,结构圆融。

B.文中关于秋和芦花的梦,也是关于童话和童年的梦,这梦境充满无限诗意,实则是作者延续上文,借以表达对心中之秋的情愫。

C.本文以“我”向“你”谈论关于秋的故事与梦境为主线,且其中穿插了“你”的两次笑评,使文章读来更加真实、亲切,富有生趣。

D.本文与郁达夫《故都的秋》,都选取了秋虫、秋花等具有秋日特征的典型意象,并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营造出特点鲜明的秋日意境。

8.请简要分析文章首段的作用及其语言表达技巧。

(6分)

9.作者笔下的三个秋天各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

“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今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

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

“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乙)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丹之私计愚丹不忍以己之私

B.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臣愿得谒之

C.窥以重利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诚得劫秦王诚能得樊将军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B.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C.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D.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席,古人席地而坐,当对人表示尊敬时,则起立离开席位。

B.驽下是指资质驽钝、才能低下,与文中的“足下”一样都是谦词。

C.顿首,指磕头,古时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邑是指古代君主赐给诸侯、功臣的封地或诸侯赐给卿大夫的封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丹心忧国运,寻求纾难之法。

面对秦王贪利和各诸侯国惧怕秦国而不敢合纵的情况,他计划招募勇士,劫持或刺杀秦王,以解燕国之患。

B.荆轲积极谋划,力求计划周密。

在秦军压境、太子丹求计的危急时刻,荆轲仍思虑周全,提出以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

C.荆轲果敢勇决,抓住问题关键。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取樊於期的首级交给秦王,于是私下会见樊於期,抓住他想复仇的心理,切中要害地进行游说。

D.樊於期慷慨激愤,舍命成全大计。

他因秦国刻毒对待自己和父母宗族而恨入骨髓,却无复仇良策,为了成全燕太子丹的救国大计,他甘于献出首级。

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3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3分)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

师》)(5分)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酬李穆见寄①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②。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注】①李穆:

刘长卿的女婿。

李穆当时从桐江(今浙江杭州)逆水行舟到新安郡(今安徽歙县)看望岳父。

②赊:

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作此诗时李穆将至而未至,一、二句是从行者角度想象李穆前来路上的情景。

B.“天涯”“万转”“云山”运用夸张手法,既突出了行程之遥远,也体现了旅途之艰辛。

C.诗人选取“青苔”“黄叶”这些典型意象,着以鲜明色彩,表达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

D.三、四句特意倒装,末句以诗人“贫家”遍地苔藓、黄叶纷飞的景象作结,饶有余味。

16.本诗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两句,作者回忆了自己和

同学们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并写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的往事。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自述婚后昼夜不息地操劳、任劳任怨地承受家庭重担的句子

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表

达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4)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类渺小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为响应党中央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

切实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学校拟开展如下三项活动。

活动一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学校校报拟开展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下面是校报编辑部收到

的一篇稿件的部分内容,其在遣词造句及标点使用方面需要修改,请你帮助编辑部的同学审

稿并作出恰当选择。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口粮约98%以上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

但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量惊人。

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丰收来之不易。

所以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弘扬节俭美德必须走在路上。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①朱柏庐也曾在《朱子家训》中提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可见,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新时代,我们更要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

当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粮食平衡问题,依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决定了我们的国家根本经不起铺张浪费的折腾,决定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

更何况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世界上相当多人口的粮食安全,我们更要有“节约粮食,从我做起”③的意识。

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牢记的责任和使命。

节约,反对浪费,刻不容缓!

只要大家形成共识,齐心发力,勤俭节约必定会蔚然成风。

浪费不以量小而为之,节约不以微小而不为。

借此机会,我倡议-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约粮食的实践者和示范者。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口粮约98%以上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

B.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口粮98%以上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

C.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口粮98%以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

D.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的口粮约98%以上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生产容不得一丝放松。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限制空前绝后突如其来例行

B.制约百年不遇不期而遇例行

C.限制空前绝后不期而遇厉行

D.制约百年不遇突如其来厉行

20.文中①②③④四处标点符号有一处使用有误,下列判断和修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处的分号应改成逗号。

B.②处的句号应放到引号里面。

C.③处的引号应删除。

D.④处的破折号应改成冒号。

活动二征集标语和拟写对联

校团委决定在学校食堂大门口张贴对联,食堂内悬挂标语,以提醒就餐的同学们节约粮

食、杜绝浪费。

21.下面是校团委征集来的标语,你认为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节约达人。

B.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

C.让减肥不是口号,少吃节约粮食。

D.拒绝“剩”宴,从我做起。

22.对联的上联已经拟定,请帮忙拟写合适的下联。

(3分)

秉持节俭,当念四时稼穑苦;

活动三设计主题板报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校高一年级根据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学用结合,开

展“读《论语》,话节俭”主题板报设计活动。

23.高一某班拟在板报中设置“知古论今”版块,摘录《论语》中关于“节俭”的经典语句并配上解读文字。

作为板报组成员,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概括孔子关于“节俭”的看法,并写

出其对当代高中生的启示。

字数不超过90字。

(5分)

①子曰:

“奢则不孙①,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

②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注】①孙:

同“逊”,恭顺,谦恭。

②固:

固陋,浅薄。

此处指寒碜。

③林放,春秋时著名学者,以知礼著称。

四、作文(50分)

24.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