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88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材.docx

《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材.docx

校本教材

政治校本教材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谁对我负责:

自己对自己负责。

3.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有合理合法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4.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5.承担责任的回报:

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

要让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6.自愿选择责任的态度:

应该有勇气和信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但是,一旦我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7.承担责任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有利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的存在。

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间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4.为什么关爱集体: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5.承担关爱集体责任的表现:

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6.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我们青少年应该铸造民族辉煌,通过我们的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7.参加公益的意义: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8.参加公益的影响:

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也许你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但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响应。

慢慢地,你种下的花开遍大地,你会发现,有千万人在与你同行!

9.如何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

10.如何理解守信:

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

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1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12.如何做:

自觉的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1.我国最大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4.社会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三个代表含义: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7.三个代表的意义:

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我国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9.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以人为本(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其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4.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含义: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

15.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地位):

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

16.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7.改革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8.为什么改革: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不足抑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通过改革完善了各种体制,给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解放了生产力,使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9.为什么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如何坚持基本路线: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统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2.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主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3.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5.港澳回归说了什么: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制定实施的意义:

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26.《反国家分裂法》制定的意义:

是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

27.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任何旨在分裂国家的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青少年: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2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为什么对外开放:

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之中,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借鉴和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我国环境的基本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环境问题原因:

人口压力大;中国工业化起步晚,面临快速发展经济的重任,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5.如何保护环境:

国家:

制定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青少年: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

(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

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

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

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

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

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

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

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

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

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

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

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

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

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

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

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

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增强自身实力

 

历史校本材料

单元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先秦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BC、770年——BC、221年)

BC、770年东迁洛阳,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商鞅变法

3、先秦文化

文字:

商朝的甲骨文是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叫铭文。

历法: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医学:

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创立四诊法

文学: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创制“楚辞”,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4.百家争鸣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后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他创办私学,发展教育,其言行由弟子编成《论语》。

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具有辩证法思想,其学说记录在《老子》一书中

墨家:

由墨子创立,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之战

儒家:

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实行“仁政”,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道家:

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学说对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兵家:

春秋末年孙武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单元二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汉时期

1、秦朝的兴亡(BC、221——BC、207年)

建立:

自BC230年至BC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政治上: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

思想上:

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

命蒙恬北拒匈奴。

2、两汉政治和经济

西汉建立:

BC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都长安

文景之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徭役兵役赋税,发展农业,提倡节俭,使得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

政治上:

允许诸王分封,削弱侯国势力

思想上:

纳董仲舒之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史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结果:

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秦汉文化

造纸术:

世界上最早的纸发明于西汉早期,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数学:

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医学: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了“五禽戏”

史学: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