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410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docx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说明…………………………………………………。

.3

第二节工程概况…………………………………………………。

4

第三节支架设计与施工…………………………………………5

一、支架设计…………………………………………………5

二、荷载计算…………………………………………………5

三、组合荷载…………………………………………………5

四、强度验算…………………………………………………6

五、支架强度验算……………………………………………6

六、支架搭设…………………………………………………8

七、楼层梁板加强支架………………………………………9

第四节钢筋工程施工……………………………………………11

第五节模板工程施工……………………………………………13

第六节砼工程施工与养护………………………………………16

第七节施工部署…………………………………………………18

附表:

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数量一览表…………………………20

第一节:

编制说明

一、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

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

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施工,确保构件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正确,楞角顺直,砼里实外光,避免质量缺陷.原材料抽检合格符合设计和规范抗震要求方可使用。

施工流程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严格“三检制”,质检员专检,监理监督抽查复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一次验收合格。

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及保障措施,技术措施、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措施,均适用于本分项工程,严格遵守贯彻执行.在此不再重述。

三、本分项工程除严格遵守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施工措施外,为搞好本分项施工,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分项施工难点、特点,具体增加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力争把工程质量作得更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四、本方案模板、支架经计算与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相结合,力争施工工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五、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1m×2.2m每米自重达5。

5t,这样巨大的荷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必须经过计算设计,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特编制本专项方案,指导施工.

第二节:

工程概况

一、面积:

1、建筑面积:

约60万㎡

2、1-1栋、1—2栋、1-3栋、1-4栋、1-5栋:

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

864㎡;

3、1—8栋、1—9栋、1-10栋、1—11栋:

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

864㎡;

4、1—14栋、1—15栋:

长32m,宽27m,转换层面积:

864㎡;

5、2—10栋、2—11、2—12栋:

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

6、2—1栋、2-2栋、2-3栋:

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

7、2-4栋、2—5栋、2-6栋、2-7栋、2—8栋、2-9栋:

长32m,宽28m,转换层面积896㎡;

二、层高及工程量:

1、层高5。

6m;

2、砼强度:

C50;

3、工程量:

A:

柱、墙砼量:

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

B:

梁、板砼量:

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

C:

本层砼总量:

每栋楼m3;每栋号楼m3;

4、每栋楼钢筋t;每栋号楼钢筋t.

三、转换层大梁情况:

最大梁1000×2200,最大跨度8.4m,最小跨度3.6m

序号

梁(宽×高)

号楼

号楼

1

1000×2200

1跨

2跨

2

700×1900

1跨

2跨

3

800×1800

6跨

6跨

4

800×1600

4跨

5

650×1800

—-

2跨

6

600×1900

3跨

—-

7

600×1800

6跨

2跨

8

600×1700

9跨

10跨

9

600×1600

8跨

—-

四、板厚180㎜。

第三节:

支架设计与施工

一、模板、支架设计计算

1、模板及其支架设计按GB50204-92第二节进行计算;

2、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效应组合按表GB50204-92规范表2。

2.3取用;

A:

平板模板及支架为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施工荷载;

B:

梁底模板及支架为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砼自重+振动砼产生的荷载。

二、荷载计算

1、模板自重:

按GB50204—92附表1。

1取值:

A:

平板模板取0。

5KN/m2;

B:

带梁模板取1.1KN/m2;

2、新浇砼自重按25KN/m³

3、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0KN/m2;

4、施工及设备荷载按附表一取1。

0KN/m2。

三、组合荷载:

按GB50204-92表2.2.3取值.

1、梁:

1+2+3三项之和

2、板:

1+2+4三项之和

四、支架设计

1、支架梁板立柱间距700mm,纵横连通成为整体满堂脚手架,水平步距不大于0.8m,扫地杆离地300mm。

2、梁两侧立柱距梁边250mm;

3、梁底模附加顶撑数量根据梁宽、高计算确定,详附表.

五、支架强度验算:

支架按规范JGJ130—2001第五章进行验算

1、立柱验算:

A:

立杆强度及稳定性按下列公式验算:

F=N/ΨA〔f〕

B:

立杆最大承载力为N=ΨA〔f〕

〔f〕=205KN/mm²

Ф48×3.5,截面面积为489mm²,回转半径ί为15.8mm;

计算长度按规范5.3.3条公式计算

L0=Kμh

K=1。

155,μ按表5。

5。

3选用取1。

5,h为步距1800,则L0=1。

155×1.5×1.8=3。

12m;

长细比计算λ=L0/ί=3120mm/15。

8mm=197;

查附表C,λ=197,Ψ=0.186;

N=Ψ·A=0。

186×489×205=18.64KN;(单杆立柱承载力)=1。

864t。

C:

梁板支柱及梁下顶撑取值要求每根小于18。

64KN,强度及稳定足够,方可符合规范安全要求。

2、支撑底模横杆强度验算:

按规范5。

2节计算。

A、水平杆的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

Б=M/W<〔f〕

钢管Ф40×3.5,W=5。

08cm³=5080mm³,钢材〔f〕=205KN/mm²

B、Ф40×3。

5抵抗弯矩最大值为M=W〔f〕即5080×208=1.04KN—m=0。

1t—m

C、弯矩计算,按公式M=ql2/8;

D、梁板下横杆计算按附表中各立杆间距横杆弯矩计算取值均小于钢管承载力,1。

04KN-m,稳定、安全。

3、扣件抗滑验算:

A、根据JGJ130-2001表5.1。

7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8KN,考虑到扣件质量的缺陷及锈蚀,按70%考虑计算,立杆扣件按5.5KN左右考虑,立杆承载力超时6KN者,必须采用双扣件加强,立杆对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如果使用旋转扣件,则需搭长1m,三个扣件连接.

B、根据计算,附表中之杆件扣件抗滑力平均值小于6KN,符合规范及安全要求,安全可靠。

4、钢管支承于楼面板上,抗冲切计算

A、抗冲切力N=fCF

B、fc按GB50010—2002表4.1。

4取值,C30,fc=1。

43MPa

C、F=Φh,Φ钢管周长45Π=140mm,h楼板厚100

D、则N=1。

43N/mm²×140mm×100mm=20020N=2t

E、钢管每根最大荷载1.86t,小于2t抗冲切力.

F、钢管不会造成楼面板损坏,安全。

5、立柱、扣件布置:

A、板180mm至200mm以内,立杆间距750,板厚大于120mm,则立杆横杆扣件为双扣件;板厚在160以内,立柱间距1000。

B、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按附表选用。

六、支架搭设:

1、转换层下层砼浇筑完毕后,测量放线,除放出轴线、柱墙中线、框线、检查线外,还必须放出转换层的所有KZL梁、KL梁和ZL(L)梁中线、边线,并对照标准层设计图放出标准层短肢柱和筒体暗柱各线,复核检查标准层柱、墙是否在转换层之梁、柱、墙上,是否有短肢柱悬空,若发现有误,及时通知设计更改解决。

2、沿各梁框线外250,间距750,按常规搭设梁底板支承立柱和楼板立柱,纵横连通成为满堂脚手架(一方向每根连通,另一方向隔两主柱连通,即水平杆排距为2m左右),并设扫地杆,扫地杆离地200~300,纵横步距水平杆连通步距小于1。

8米。

3、抄水平,确定梁底标高,梁跨度大于4米,梁起拱1~3%,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10mm,以利于确保楼层板面砼平整度,按梁标高搭设梁底板水平抬横杆,铺板后,及时按梁高、宽查附表加齐附加顶撑根数,一并加齐搭设.

4、按设计梁型号、规格、梁底标高、宽度铺设梁底板,校正标高及平直,固定并于支撑于楼层砼地上,与事前放出的梁框线基本重合.

5、检查各根梁轴线、标高、宽度、位置无误后,按常规方法搭设梁板满堂支架。

6、立杆与楼层砼楼板贴紧、立稳,不得悬空,上部顶牢,扣件扣紧,上下顶撑牢固。

7、梁底板加强顶撑采用螺杆调节顶托为佳,若采用扣件搭接接头则需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的三个扣件连接扣紧。

8、设计梁高大于1000时,粱下支架必须增加斜撑,呈八字型,根数按梁宽500加一根计算,梁宽不足500加一道,500-1000宽加两道,将KZL大梁部分荷载分减传至梁根部。

七、楼层梁板加强

1、转换层砼浇注时楼层梁板受力分析评估:

A、车库设计荷载4。

0KN/㎡,商铺3.5KN/㎡

B、按常规施工,保留一层支架,即转换层砼浇注施工时传下来的砼及其他施工荷载由下面两层梁板承受。

C、两层车库及商铺楼板可承受8。

0KN/㎡~7。

0KN/㎡加上综合安全系数1.4,极限荷载可承受10N/㎡,即转换层板厚400mm以内砼浇注时,下面两层楼板均可承受,本工程板厚180mm小于400,安全。

D、连梁(ZL、L)截面尺寸一般情况在1。

0m³左右,本工程最大连梁为600×1800,则每米1.08m³,重27KN/m。

E、车库及商铺次梁间距2m左右,承载力q为10KN/m左右,两层可承受20KN/m。

通过支架传递及整体楼层板受力后应力再分布,20KN/m即每米0。

8m³的转换层楼层梁的重量通过两层板及梁均可承受,不需加固。

F、车库及商铺两层KL梁承载力,可承受转换层400mm以内的楼板及0。

8m³/m的梁的全部荷载,超出部分需增加下一层楼层梁板。

G、车库KL承载力:

车库商铺一般最小跨度6m左右,本工程最小跨度5。

5m,则承载力q=5.5m×4。

0KN/㎡=22KN/m,极限荷载可达25KN/m。

2.、结论

A、转换层板厚400mm以内,保留一层满堂架。

楼层板不另加固。

B、转换层KLZ、KL、ZL、L各种梁每米体积不超过0.8m³之梁,两层受力不加固。

C、转换层梁每米体积超过0.8m³,则需加固楼层,大梁每增加1.0m³/m,即25KN/m,则加固车库商铺KL梁增加一层。

D、本工程如

600×1600=0.96m³,大于0。

8m³则需加固增加一层梁,将力传至第三层。

最大梁800×1800=1.44m³,超过0.8m³<1。

44m³<1。

8m³,即每米未超过1。

0m³/m,则仅需加固增加一层,将力传至第三层.

依此类推.

3、具体加固措施:

A、本工程转换层距地三层,施工转换层时,砼浇筑后保留下一层楼层全部支架,即负一层支架不能挠动与拆除。

B、下一层梁板竖向立柱支架不得松动,转换层砼浇注荷载传至下面两层梁板,两层共同承担转换层砼浇筑的全部荷载。

C、根据2。

D条要求,对于局部梁即大于0.8m³/m仅需加固车库KL梁,即表列KZL梁位置对应处,加固立柱间距3m左右,三~四根成束。

用短钢管步距不大于0。

8m,超过1.8m³/m在加固一层,以此类推。

D、根据多次类似工程经验,强度、稳定绝对安全。

4、支架拆除时间限定:

A、保留支架层及以下加固各层支架,待转换层砼强度达25MPa时即转换层强度足以支撑自重,即可拆除保留和加固支架。

砼自重大部分荷载通过梁自身传递给柱承担.

B、转换层砼强度达设计强度75%时,转换层自重靠梁自身强度承担,即可拆除转换层支架模板,梁跨大于8m时,临时加固加强。

C、转换层支架拆除以拆模试件抗压强度为准。

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达设计强度75%时方可拆除全部支架。

第四节钢筋工程施工

一、钢筋原材料质量控制与加工详施工组织设计,按规范见证抽检,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一、二级抗震要求,方可投入工程施工。

二、柱、墙主筋接头,主筋直径大于等于Φ22为Ⅱ级机械连接,其余采用对焊和搭接焊,分布构造筋Φ14及以下直径钢筋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错开50%。

三、钢筋品种、规格、型号、数量符合设计要求,绑扎质量符合规范GB50204-2002第5部分,按钢筋分项工程各项规定要求组织施工,黑体字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主控项目完全遵守执行.合格率100%。

一般项目达90%。

四、钢筋锚固长度严格按设计图总说明和03G101图集图示长度,严格按标准图和设计图计算下料长度,按图集图示要求进行加工,绑扎、边柱、边梁、柱梁互锚,梁上插柱及钢筋弯钩等与标图有差异者,必须提前与设计沟通,办理文字资料,按核定单执行,严禁按个人认识理解施工,避免理解不正确造成返工。

五、框支梁边结点锚固,看清、读懂标准图,下料、加工、绑扎应避免差错,返工或造成隐患。

六、梁筋规格型号、数量多,相互穿插,绑扎前事先考虑好各种型号钢筋穿料,绑扎顺序,避免造成梁内某些部位无法绑扎,特别是梁节点和梁柱节点处.多层筋,锚固加弯钩等。

施工难度大,绑扎困难,希望施工员及操作工人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返工,甚至造成隐患,确实绑扎无法进行,施工必须提前与设计沟通,办理文字资料,按商定办法处理。

七、加强检查,各构件钢筋品种、规格、形状、数量、间距、锚固、位置符合设计,避免漏扎和超规范。

八、转换层大梁自重很大,禁止梁底板保护层用细石砼和砂浆垫块,也不得使用塑料垫块和粗钢筋垫在模板上,粗钢筋可用于大梁主筋分层间距使用,贴模垫块采用20~25厚花岗石碎块支垫.

九、转换层各种梁高度不一致,但顶面标高一致,为了绑扎箍筋整齐,避免节点重叠多层,梁间交叉,上下穿主筋,绑扎前确定一个方向在上,另一个方向在下,先绑扎在下方的主筋,再绑扎另一方向上方主筋。

事前征得设计或监理同意。

十、转换层各梁扎制完毕后,自检合格后,必须请监理、业主和设计对梁筋检查认可后方可关梁侧模.不得将板筋扎完后造成梁筋无法检查,质量无法认定的局面。

十一、标准层柱插筋的绑扎

1、在已完工的转换层大梁钢筋面将标准层的柱、墙轴线、框线进行全面测量放线,并将各柱、墙框线、角点用石笔或油漆作好标记,并对照各柱、墙大样进行检查、复核、校对无误后进行墙、柱插筋施工。

(包括砌体构造柱)

2、在每个墙、柱构件位置,按设计图大样在梁面点焊固定一个定位箍筋。

3、对照每个构件按设计大样设计的钢筋根数、直径、品种按设计和11G101规范图集进行绑扎插筋。

按梁上柱大样进行预埋,深度设计文件为准。

4、墙柱插筋与定位箍筋与梁筋点焊固定牢固。

5、在各预埋构件插筋上,转换层梁、板以上300~600高范围再扎1~2道构件水平箍筋稳固插筋位置。

第五节模板工程

一、模板制作、安装及技术要求详施工组织设计。

二、模板采用九夹板,背枋采用45×100间距不大于300左右。

三、模板预先制作成型大块,侧梁模板及底板尺寸,形状按平面大样长度、高度加工,侧模按1%和10mm起拱加工。

大梁底板大样尺寸详转换层下层砼面上所放轴线大样.

四、模板对拉拉杆和内撑采用Φ20硬塑料管,内穿对拉螺栓,选用Φ12粗牙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

五、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压力计算:

按GB50204—92附录一

1、F=0.22rctβ1β2V1/2

rc=25KN/m3……砼密度

t0=16小时……砼初凝时间

β1=1.2……外加剂影响系数

β2=1。

2……坍落度修正系数

V=1m/h……砼浇筑速度

F=126.7KN/m2

2、F=rh=25KN/m3×2。

0m=50。

0KN/m2。

(本工程梁最大高2。

0m)

3、新浇筑砼作用于侧面模板的最大压力取上二式计算中之较小值为F=50.0KN/m2。

六、对拉螺栓验算

1、对拉螺栓间距600,每根螺栓承受压力为F=50.0×0.6×0。

6=18。

0KN。

2、Φ12最大抗拉设计强度为:

N=A0[G]=113×205=23165KN=23.17KN>18。

00KN。

3、2.5m梁高以内,侧模对拉螺杆间距600;梁高每增高600,靠底模第一排拉杆间距相应收缩100,即间距为500、400、300,距底板300拉第一道。

4、模板测压力均应小于螺杆承受拉力23。

17KN,方可安全。

七、模板支撑

1、梁柱内控尺寸依靠螺栓上塑料套管作内撑控制尺寸。

2、模板外侧利用背枋和对拉螺栓固定,间距600。

梁高大于2.5m,超高部分拉杆加密。

3、模板垂直度利用满堂支架用钢管支撑,校正垂直。

4、梁上口和板下口处必须设一道梁锁口拉杆。

5、柱边长及梁高小于600者可用钢管扣件支撑固定,抱箍扣紧。

八、模板制作要求

1、模板尺寸必须保证构件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模板制作成大块拼装,考虑梁起拱1/1000~3/1000,但不大于10mm.

3、模板拼缝紧密不漏浆,要求拼缝用手提木刨刨平直,阴、阳角接缝采用碰角或搭缝均可,缝内夹双面胶条,确保接缝紧密不漏浆。

4、接缝处应有背枋,不能造成九夹板悬空相接.

5、模板成型后发现拼缝不严密,必须用双面胶带或贴胶纸带。

6、柱模底边与楼层砼面接缝必须为平放木枋贴泡沫胶条或用砂浆事先将缝堵塞密实,防止漏浆烂根.

九、模板拆除

1、砼强度达设计砼强度75%,梁净跨大于8m时,砼强度达100%时方可拆除。

2、必须留置拆模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资料达到拆模强度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发拆模令,方可拆除。

3、拆模时间宜为7天以后。

第六节砼工程施工与养护

一、砼工程施工一般方法和要求详施工组织设计。

二、砼强度等级C50

三、大体积砼的判别与计算

1、计算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条文说明4。

1。

23条砼结构最高温升值:

Tmax=T’×K1×K2×K3×K4

2、框支梁计算按最大梁计算800×1800

①壁厚为800;T’=8℃

②水泥为42。

5级;K1=1。

13

③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K2取1。

2

④水泥用量450Kg/m3;K3=450/275=1.64(C60水泥用量)

⑤模板为九夹板;K4取1.4

3、Tmax=8。

0×1.13×1.2×1。

64×1.4=24。

9℃

4、最大温升计算值达24。

9℃小于25℃,按一般砼施工及养护处理。

四、砼楼层作两次浇筑成型

1、第一次柱、墙(筒体)浇筑高度至梁下口加一个锚固深度。

2、梁板砼一次浇筑成型

五、浇筑时间及试件留置

1、第一次墙、柱浇筑时间计划一天一夜24小时完成,试件按台班和部位留置。

2、第二次浇梁、板,计划两天一夜,36小时完成,试件按规范留置.

3、组织协调好砼搅拌站,保障砼供应,应在计划时间范围内浇筑完毕,避免超时增加居民噪声干扰.

六、砼配合比

1、配合比应符合大体积砼质量要求。

2、为减缓砼水化热,降低收缩裂纹,砼配合比应掺足够的粉煤灰和磨细的渣粉,替代水泥用量。

3、砼掺缓凝型减水剂,缓凝时间16小时.

4、坍落度小于180mm宜为160mm,±30,最大不得超过200mm。

5、砂石洁净、粗细符合规范要求。

6、设计配合比提前送有资质的实验室配制,浇注前一周送达监理。

七、砼养护

1、经计算,最大温升值小于25℃,不作温度观测。

考虑到最大温升值接近25℃,需作复盖保湿养护。

2、提高砼环境温度,(提高砼表面温度)采用带模养护保温措施。

砼终凝时侧模拆除后放于原位,遮挡砼表面.避免室内空气对流,带走梁面热量,加大内外温度。

若冬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应用彩条布周边遮挡,避免空气对流,增高室内环境温度。

3、代模养护:

利用木模板保温,保湿。

3天后砼温度达到峰值(约80~90℃)时逐渐由控制的揭开部分模板,逐渐加大散热,达到温差小于25℃时方可全部拆出模板.

4、板面关水覆盖养护:

周边砌100高挡水砖,关水60~80厚,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彩条布.

5、每天必须安排专人养护,保证砼充分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

6、砼浇筑凝固后,及进组织测量放线,待标准层墙墨线放完,检查无误后,方可关水养护,否则影响上升有效时间.

八、浇筑砼注意事项

1、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充分润湿模板。

2、浇筑时,安排专人在梁下观察支架模板情况,如架子、模板发生异常如:

位移、炸响、爆模、漏浆等及时加固处理,消除隐患。

3、砼表面一定二次收浆、收光,柱梁、墙梁、梁梁节点必须二次振捣,并安排钢筋工及时对柱、墙插筋扶正、校正。

值班钢筋工发现钢筋踩踏现象,及时制止和修复和复位。

4、砼按规范JGJ/T10—95规范95。

6.3。

4条执行,为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室,振捣深度超过界面伸入下层100左右,快进慢出,插点均匀,排完气泡,细致振捣,严禁漏振。

5、钢筋密集节点处,安排专人敲击模板检查,辅助用锤敲击,振捣密室,避免出现空洞、蜂窝、麻面。

6、其他事宜按照规范常规操作,未尽事宜,发现后及时报告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及时处理解决。

第七节施工部署及其他

一、浇筑砼期间,项目经理及施工负责人亲自指挥,轮流值班,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二、砼浇筑前作好机械、水电的检修,作到机具、设备齐备完好,运作正常。

三、办好环保夜间施工手续。

四、作好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组织砼浇筑人员班组作专门的技术交底后方可上岗。

五、与砼搅拌站协调:

1、砼质量及缓凝时间符合现场要求.

2、作好机械设备事前检修,避免机械故障而停工。

3、机械运输、供料事前协调、交底,保障供应,按时或提前浇完砼。

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按施工组织设计中专项章节执行。

严格遵守政府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规定措施。

严禁违章施工、野蛮施工,确保工程安全、文明、质量可靠顺利完成任务。

梁模横杆附加顶撑数量一览表(立杆纵距750)附表

梁高

(mm)

组合荷载

KN/m2

梁宽(mm)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500

11.6

1

600

13.3

1

1

1

700

15。

1

1

1

1

1

1

800

17。

1

1

1

1

1

1

2

2

900

18.9

1

1

1

1

1

1

2

2

2

1000

20.8

1

1

1

1

1

1

2

2

2

3

3

1100

22。

7

1

1

1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1200

24.6

1

1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