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5398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docx

自控力干货版凯利

自控力干货版

《自控力》

作者: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

王岑卉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514205039

目录导读

问题一:

什么是意志力?

问题二:

为什么意志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问题三: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问题四:

为什么我们会容忍自己做坏事?

问题五:

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当幸福?

问题六:

为什么我们会“破罐子破摔”?

问题七:

为什么我们会给未来的自己挖坑?

问题八:

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问题九: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

结语 自控力八大要点

导读

一、本书基础:

“意志力科学”课程

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这门课程即是本书的基础。

“这门课汇集了心理学、经济学、神经学、医学领域关于自控的最新洞见,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

这门课还阐述了人们为何会在诱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样才能抵挡诱惑。

此外,它还提出了理解自控局限性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意志力的最佳策略。

二、意志力的定义

凯利博士给出了意志力的定义:

“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意志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成败。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意志力很差——自控是暂时的,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经常陷入自我失控的状态而不能自拔。

三、自知之明:

自控的基础和前提

凯利博士先从一个讨论议题开始:

为了成功做到自控,我们必须从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开始。

知道自己很容易失控,但并非意味着我们是Loser。

恰恰相反,这反而可能帮助我们避开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有研究表明,自认为意志坚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

“意志力科学”指明,我们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方式抵制诱惑、癖好、干扰和拖延。

这不是个体的弱点或个人的不足,而是普遍的经验,是人们所共有的状态。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和前提。

失控是人之常情,关键是你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意志力有问题,这是提高自控力的一个好的开始。

四、如何运用本书?

这是一本几乎可以让每个人躺着中枪的书。

本书主要解决以下九大问题:

问题一:

什么是意志力?

问题二:

为什么意志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问题三: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问题四:

为什么我们会容忍自己做坏事?

问题五:

为什么我们把渴望当幸福?

问题六:

为什么我们会“破罐子破摔”?

问题七:

为什么我们会给未来的自己挖坑?

问题八:

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问题九: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在全程阅读中回忆起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诸如:

拖延症、意志力薄弱症、容易冲动、动不动就发脾气、完不成目标而愧疚、严重情绪化,你也可以边读边拍大腿,并发出与作者一样的感叹:

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艰难吗?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本书研究的主体,带着实验的眼光,试着完成书中的实验和作业,做好记录,收集数据,看看是否有效。

最后,推荐大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意志力挑战,比如:

“我要做”的:

想逃避的事(锻炼、读书、写作、储蓄……)

“我不要”的:

想改的习惯(赖床、抽烟、喝酒、打游戏、打麻将……)

“我想要”的:

长远目标(考研、干一番事业、创业……)

问题一:

什么是意志力?

一、适应需求:

意志力的重要性

人类是群居动物。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要相互配合、共享资源,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

人们能否正确地抉择,不仅影响自己,更影响着整个部落的存亡。

如果偷食物,抢别人的配偶,就可能被驱逐出部落或被杀掉。

到了现代,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我们更需要自控力。

生命的进化让我们的大脑几乎完美地适应各种需求,包括让我们拥有了意志力。

意志力能让我们抑制冲动,使我们成为万物之灵。

当然,动物也有较强的意志力,但仅限于生存和基本欲求方面。

人与动物的意志力是有区别的,人与人之间的意志力差距更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我控制与我们标榜的成功息息相关:

在自我控制的较高水平,人们有更强的自尊,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情感回应和更少的缺点。

凯利博士的说法更尖锐:

“维持婚姻的秘诀就在于学会闭嘴!

二、驾驭三种力量:

意志力长在脑门上

意志力长在我们的脑门上,由前额皮质区域所控制。

它位于额头和眼睛后面,在人脑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物种的比例大很多。

这就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它能控制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人的感觉。

同时,它又能使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能选择做更困难的事情。

前额皮质大致分成了三个区域,分管意志力的三种力量: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

 

图1-1 人脑中的意志力

我要做(左区域):

忍受不适、压力,坚持做正在做的事情。

如:

当你困到不行,它会让你继续待在电脑前写未完成的报告。

我不要(右区域):

克制一时的冲动,抵制诱惑。

如:

帮助你克制在写报告的时候想刷朋友圈的冲动。

我想要(中下区域):

牢记长远目标,不为短期诱惑所控。

如,它会让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完成一份好的报告,而不是睡懒觉。

人类非常幸运,因为大脑赋予了我们“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

三种力量的PK和协作,组成了我们的自控力。

能够施展这三种力量,也恰恰体现了人类的优越性。

意志力就是要驾驭这三种力量。

如果驾驭得好,它就能让我们少惹是非,最终帮我们实现目标。

三、两个自我的对抗:

意志力的本质

人类大脑在不断进化,但并没有发生剧变,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大脑只是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进化出了自控系统。

这就好比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有两个想法,一个是“魔鬼”(原始本能),一个是“天使”(自控系统)。

意志力本质上就是这两个想法的自我对抗,一个是任意妄为、及时行乐的自我,一个是克服冲动、深谋远虑的自我。

当然,我们也可以分判出很多个“自我”(如,饕餮君、拖延君、流氓君、评论家、自大狂、XX控等),但我们也需要一个一个和他们对弈。

我们的两个自我常常博弈,此消彼长,这对意志力提出了挑战。

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大多数时候,“魔鬼”的自己总是完爆“天使”的自己。

某些时候,天使与魔鬼也会相互协作,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只要我们学会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种本能。

三、认识你自己:

意志力第一法则

与动物不同,人类拥有自我意识,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而且,我们还知道,做什么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

没有这种自我意识,我们的自控系统将毫无用武之地。

一天之中,我们有成千上万个念头,大部分人作决策时,就像汽车开自动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作决定,也不会去认真考虑后果。

可怕的是,我们有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作了决定——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在作决定,又怎么能控制自己呢?

凯利博士强调,“在作决定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

四、自控秘籍:

人脑求知欲很强,对经验有着超乎想象的反应。

书中的研究发现:

如果你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

如果你让它忧虑,它就会越来越忧虑。

如果你让它专注,它就会越来越专注。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大脑增强自控力。

人脑在接受锻炼方面和肌肉没多大区别,它会变得更强壮、更迅速,以便应付你的需要。

秘籍1:

回忆你的决定请至少选一天,把你作的决定都记下来。

一天结束后,分析你的决定:

哪些有利于实现你的目标,哪些会消磨你的决定。

坚持记录你的决定,还有助于减少你在注意力分散时做决定,同时增强你的注意力。

秘籍2:

冥想

最简单、最无痛的大脑训练就是冥想。

冥想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要专注于最初的目标。

书中推荐的“专心呼吸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

注意呼吸,其实就是专注念头于一点上、当其他念头产生时,立刻意识到,并消灭之。

坚持冥想,不但能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还能减轻压力,并指导大脑处理内在干扰和外在诱惑。

五、凯利博士忠告:

我们有现代人的大脑结构,所以有好几个自我。

它们互相竞争,试图控制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每个意志力挑战都是一次自我博弈。

要想让更好的自己占据主导,我们就要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控力。

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选择去做“更难的事”。

问题二:

为什么意志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一、身心双修:

自控力的力量来源

花花世界,充满无限的危险和诱惑。

我们清楚自己要什么,但不确定自己能否能把持得住。

一支烟、一杯酒或是一杯拿铁,是屈服于诱惑,还是寻找内在的力量来自控?

当我们遇到真正的意志力挑战时,身体一定能感觉到,一般都会有诸如神经绷紧、全身抽搐、内心反感等症状。

这是身体内部的战斗——冲动还是理智?

必须做个了断。

没错,自控力与心理和生理两者有关。

虽然大部分欲望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产生的,但只要意识到它的存在,身心两者同时作用,我们才有力量克服冲动、赢得理智。

身心双修,自控才有可能。

二、两种威胁:

“老虎”和“奶酪蛋糕”

 

人类主要面临两种威胁:

“老虎”和“奶酪蛋糕”。

“老虎”是我们面临的外部危险,“奶酪蛋糕”则是我们内心的欲望。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我们去捕食猎物了,但我们从祖先身上遗传了一些非常有用的本能:

当我们遇到“老虎”时,本能会第一时间让身体去战斗或逃命。

科学家称之为应激反应。

好处是,应激反应可管理和集中我们的能量,无论体力还是脑力都不会浪费。

这种本能还决定了我们将如何利用有限的精力。

不好的地方就是,应激反应会让我们面对最原始的欲望而不由自主。

在生活中,诱惑常以各种方式袭来,而且是十分强有力和变态的:

吃太多,喝太多酒,抽太多烟,让莫明其妙的情绪长时间操纵自己。

面对种种诱惑,我们会生起欲望,而面对欲望,应激反应会让我们更加冲动。

这时,大脑中部就会释放出多巴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进入控制注意力、动机和行动的区域。

我们便会失去理智,而不由自己所控制。

这次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我们没法真的消灭欲望,欲望也不会自动消失。

好消息是,诱惑和危害会引起我们内在的冲突,刺激我们的自控系统发挥作用。

但是,作为凡人,我们会发现与原始冲动本能的战斗实在是太频繁了,自我控制经常会屈服于冲动。

而且,我们会本能地将问题归罪于外部世界,总觉得诱惑和麻烦是外部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比如美食、香烟、网络、游戏、广告等。

但真相是,问题的确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的思想、欲望、情绪和冲动出了问题。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内省,我们要清楚意识到自己是怎么作的决定。

因此,当你受到诱惑的时候,请试着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三思而后行:

意志力的本能

大脑中的警报系统时时监测和记录我们身体的想法、感觉和情绪。

这套系统会随时探测我们思想、感觉和情绪中的警报信号,以避免我们吃“后悔药”。

一旦大脑发现警报信号,我们的前额皮质就会帮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当我们试图自控时,大脑和身体内部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以帮助抵抗诱惑,并克服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

这项生理指标,研究人员称为“三思而后行”反应。

“三思而后行”反应并不会立即向身体肌肉输送能量,它只是调整大脑状态。

当我们开始自控时,大脑的能量供应会增加,意志力进入开启模式。

应激反应和“三思而后行”完全不一样。

前者对付外在的威胁,后者则对付内心的冲突。

应激反应让你加速,“三思而后行”反应让你放慢,抑制冲动,让身体进入了更平静的状态,但不是完全按兵不动。

 

四、“心率变异度”:

意志力的生理储备

“心率变异度”是“三思而后行”反应的最佳生理学测量指标,反映身体的压力状态。

当感到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控制身体,让你准备战斗或者逃跑,这时“心率变异度”指标降低。

成功自控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发挥作用,缓解压力,控制冲动,注意力集中,保持平静。

这时,“心率变异度”指标升高。

心率变异度是和意志力直接相关的生理指标。

心率升高,心率变异度就会降低;反之,心率降低,心率变异度便会升高。

心率变异度能很好地反映意志力的程度。

“心率变异度”较高的人,身体的意志力“储备”更高。

研究发现,压力是自控力的最大敌人,因为压力会影响自控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而长期慢性疾病则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储备。

如何提高意志力储备?

锻炼是提高自控力最好的方法。

任何锻炼身体的运动,都能提高意志力储备。

运动的定义?

两个条件:

只要不是坐着、站着不动或是躺着;只要不一边做一边吃垃圾食品。

另外,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人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制于欲望,而且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或是无力应对意志力挑战。

如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就要当心了,你的意志力会严重不足!

如果你想获得更强的意志力,那就早点休息吧。

因此,要“储备”意志力很简单:

多锻炼,睡眠足,少吃垃圾食品。

五、长时间自控=慢性压力

自控是有代价的,需要消耗能量。

自控需要大脑辛勤工作,需要身体积极配合。

除非你是超人,否则长时间自控,也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大患病的概率。

适度的压力是有意义的,适当的自控也是必需的。

压力让我们关注即时的、短期的目标和结果,自控则需要大脑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

压力和意志力是对抗的,施压提高效率只是短期内有效,长远来说意志力会消耗殆尽。

如果我们试图控制自己所有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那也是一种毒药,身体也会出现问题。

为了幸福和健康,我们不能总是做“霸道总裁”。

即使你意志力坚如磐石,你又能完全严格控制自己想什么、感觉什么、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吗?

我们的“自我”永远都在设法确定自己的存在,这显示出“自我”的基本不稳定性。

强行长时间完美自控,徒劳而已。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失控的时候,原谅自己吧,我们需要更智慧地使用意志力的能量。

六、自控秘籍:

秘籍3:

放松

放松能让身体调整到修复和自愈状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压力荷尔蒙分泌。

研究表明,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同时增强意志力储备。

但是你真的会“放松”吗?

“放松”不是对着电视机充当“沙发土豆”,也不是大吃一顿,放松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身心休整。

类似“瑜伽休息术”这种古老的放松艺术就会激发这种“生理学放松反应”。

真正放松时,大脑不会去规划未来,也不会去分析过去。

七、凯利博士忠告:

当我们面对的意志力挑战过于强大时,我们很容易给自己下这样的结论——我是个软弱、懒惰、毫无意志力的废物。

但通常的情形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并未处于自控状态。

当我们处在慢性压力中时,迎接意志力挑战的是最冲动的自己。

想要赢得意志力挑战,我们需要调整到正确的身心状态,用能量去自控,而不是自卫。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从压力中恢复过来,保证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问题三: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一、“肌肉”模式:

自控力也有极限

如果运动员不让自己的肌肉休息,就会筋疲力尽。

基于这个假设,自控力也被证明会疲劳,如同我们的肌肉一样,也有它的极限。

我们越自控,就越消耗能量,也就越有可能会导致失控。

比如,当我们饥饿或饱足时,同样的事情,我们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同样,肌肉模式也告诉我们,自控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有所提高的。

二、“能量预算”:

为什么自控力会有极限?

心理学家马修·加略特(MatthewGailliot)对自控力的极限问题的猜测:

体内的能量(尤其是葡萄糖)会影响我们意志力的状态。

他的实验结果:

被试者在完成任务后血糖含量降得越多,他们在下一个任务中的表现就越差,而被试者提供葡萄糖水之后,他们得到了更强的意志力。

血糖量与意志力的相关测试证实了我们的意志力会耗费大量的身体能量。

行为经济学家X.T.王(X.T.Wang)和心理学家罗伯特·德沃夏克(RobertDvorak)提出了自控的“能量预算”模型。

他们认为,对大脑来说,能量就是金钱。

资源丰富的时候,大脑会支出能量;当资源减少时,它就会保存能量。

大脑的首要任务是获得更多能量。

身体能量充足时,大脑会选择长期的投资。

而当身体能量降低、资源不足时,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会转向满足当下的需求,不愿意给你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

我们大脑中的思想斗争,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也就是说,理性思维是要占用大脑很多“CPU”的。

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费能量最高的(当然,远远低于身体运动所需的能量)。

所以,自控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消耗又会削弱意志力。

三、虚假疲惫:

自控力真的有极限吗?

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员的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疲惫迹象,但他们的大脑却会告诉肌肉停下来。

事实上,当感觉到了身体不断升高的心跳速度和快速减少的能量供应时,大脑的过度保护性的监控机制就会开始发挥作用。

许多运动员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证明:

其实疲惫是一种预先警报系统,它只不过是大脑产生的某种反应,好让他们停下来。

运动员们都知道,第一波的疲惫感绝不是自己真正的极限,只要找到足够的动力,他们就能挺过去。

所以说,疲惫不是一种身体反应,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

所以,当你感觉到“我坚持不下去了!

”其实是大脑在骗你呢。

因为,大脑会发挥银行的本能,未雨绸缪,保存能量。

正如大脑担心体能枯竭时会告诉肌肉暂停一样,我们的大脑也会对大量消耗前额皮质中能量的活动喊“停”。

所以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用光意志力,我们只是需要积攒使用意志力的动力罢了。

放弃OR坚持?

取决于我们对自身能力的清楚认知。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控力研究领域内独树—帜的观点:

虽然自控力有极限,但我们的意志力往往比想象中多得多,只要你再坚持一下,挺过第一波疲惫感,你就赢了。

当然了,凡事勿过度。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意志力源泉。

如:

正确的激励:

书中有一个实验发现,给学生金钱或其他正向奖励会让学生继续坚持下去,表明“意志力肌肉”可以在正确的激励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长远的目标:

在我们意志力极尽枯竭时,我们会犹豫或者做出明知错误的选择。

而在这时,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因为长远的目标可以帮助个体在认为意志力枯竭的情况下坚持下去,积攒更多的意志力。

“我想要”的动力:

有时候,我们最强的动力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也不是我们觉得“应该是”的那样。

你可以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我想要”的力量能让你坚持下去。

四、日常消耗和文明的毁灭

意志力很容易被耗尽,我们又需要耗费大量的自控力来作决定,那么一些“高大上”的,事关人类文明生存的事情,如经济增长、医疗保障、人权保障、气候变化这样的国内或国际危机,又是怎么作决定呢?

研究人员通过对“复活节岛上的树林离奇消亡”的历史分析,和“树林游戏”的模拟研究,最终证明:

虽然,所有人都认为人类相互合作至关重要,同时,也希望能获得长期的收益,但是,人类的天性就是关注眼前利益,很难改变。

我们都希望社会能给予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机会,但是能够自由选择的人往往选择了与自己长期利益不符的东西。

科学家为此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选择架构”(choicearchitecture)。

此方案号称可以让人们愉快地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作抉择,但有人又认为这限制了个体的自由,或是忽视了个人的责任。

因此,该方案一直备受争议。

五、自控秘籍:

秘籍4:

训练“意志力肌肉”

健身可以增强身体肌肉,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训练“意志力肌肉”来增强我们的自控能力,甚至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也会提高整体意志力。

我们可以试试下面几个“自控力肌肉”锻炼模式:

A.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不随便发誓、坐下的时候不翘腿、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

B.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都做一件新鲜的事,用来养成新的习惯。

C.增强自我监控的能力:

认真记录你平常不关注的事情,可以是支出、饮食或者是你看电视花费的时间。

总之,关注自己的行为,并且认真做好记录。

自控力肌肉模式会告诉我们,即使每天用看似最愚蠢、最简单的方式锻炼意志力,也能为你的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

秘籍5:

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

书中列举了一位嗜糖如命的糖果瘾君子所做的实验。

这位瘾君子设定了一个不吃“视线内的糖”的小小目标(注意,视线外的不算)以抵抗诱惑。

当然,他的目标不是“完全戒掉吃糖”,而只是“不吃罐子里的糖”,并以此来锻炼他的“自控力肌肉”。

仅仅一周,他觉得拒绝诱惑变得容易多了,而他所做的不过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小的挑战目标而己。

实验证明,如果想彻底改变旧习惯,你最好先找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训练自控力、提高意志力,而不是事先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六、凯利博士忠告:

自控力的局限性带来了一个悖论:

我们不能控制所有的事,但提高自控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升我们的极限。

和肌肉一样,我们的意志力也遵守“要么使用,要么消失”的法则。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成为“意志力宅男宅女”来保存能量,就会失去自己本来拥有的力量。

但如果我们想每天都跑“意志力马拉松”,又会把自己搞垮。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像聪明的运动员那样去训练,去提升我们的极限,但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当我们虚弱的时候,我们能从动力中汲取能量。

同样,我们也能让疲惫的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

问题四:

为什么我们会容忍自己做坏事?

一、道德许可:

“好人”怎么变成“坏人”的?

深入思考你会发现:

自控力失效,不代表就一定失去了控制,我们有时候是有意识地选择了向诱惑屈服。

有些时候,人们反而会成为“成功自控”的受害者。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努瓦·莫林(BenoitMonin)和黛尔·米勒(DaleMiller)做了一个有趣的态度命题研究实验:

 

我们往往会信誓旦旦地声明自己表里如一,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说”的和“做”的是一致的,但实验研究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表里如一”大多是我们的渴望而已。

当评论是非时,谁都可以大言不惭地作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这会让我们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道德许可证”。

实际上,当我们说出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后,感觉良好时,就意味着自己的冲动合法化了。

我们的“三思而后行”系统因此会放松警惕,更容易允许冲动去干坏事,从而失去做“好事”的机会。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觉得自己人品爆发时,都不会去质疑自己的冲动。

“道德名人”所从事的职业恰恰总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人品高尚。

事实上从“好人到坏人”,跟血糖含量低或缺乏意志力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只要我们“道德化”某样东西,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

换句话说,我们都有分别心,都会本能地判断好与坏,但是请注意,我们“好”的行为总是会纵容我们做一点“坏”事。

如果健身是“好”,大吃大喝是“坏”,你可能就会在健身后去大吃一顿。

更有意思的是,当纵容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没有失控,也没有罪恶感,相反,我们还会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奖励。

“好人”就是这么变成“坏人”的。

二、“许可”陷阱:

什么是真正的道德问题?

“道德许可”没有什么逻辑。

但是,事情一通过我们的大脑来办就显得有些诡异了。

诡异1:

哪怕大脑仅仅是想想做过的善事,都会获得许可。

诡异2:

只要事情不让我们产生强烈负罪感或巨大的焦虑感、不恶心,那就不是错误的,就会获得许可。

诡异3:

人们认为主观的道德判断具有驱动力,能获得我们想要的,避开我们不想要的。

对所有的事物进行道德判断,主要动因是我们对美德的追求太理想化了。

如果将自己的行为道德化,人们就会陷入一种更加矛盾的内心冲突中。

要避免“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道德问题。

杀盗、偷情、偷税等固然是道德缺陷行为,但缺乏恒心、熬夜、拖延等这些事就没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了,因为,不是所有的自控都是对我们的道德测试。

比如,我们都知道锻炼对减肥很有效,但有很多人锻炼后可能变胖。

他们通常在锻炼之后会觉得自己已经减肥了,所以允许自己可以吃得更多。

有的甚至仅仅只做了一个锻炼计划,就产生了已经锻炼过的虚幻感觉,又开始放纵自己的增肥行为。

这就是一个“许可”的陷阱。

要避免陷阱就要记住,你真正的目标是成功减肥。

锻炼只是完成目标的必要手段,而健康的饮食也是完成目标的一个手段,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是两码事,它们不能互相交换。

所以,凯利博士忠告:

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