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905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

示范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隋朝经济的繁荣。

3.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隋文帝生平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对隋朝经济繁荣的理解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

对于本课的导入,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也可用其他方法。

2.讲述法。

对于隋朝的建立等内容,可采用此法。

3.图示法。

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到隋统一的关系,可用此法。

4.分析法。

对于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等内容,可用分析法解决。

5.讨论法。

对于评价大运河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6.材料分析法。

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隋朝大运河》地图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

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在江苏扬州,有一个地名叫琼花观,据说那里是当年隋炀帝看琼花的地方。

近年,扬州著名古迹平山堂留有一株枝叶繁茂的异花,民间仍呼为琼花。

关于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的传说,在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和演义中,是一个热门话题。

宋朝人写的《海山记》《大业拾遗记》,元朝人写的《隋炀帝纤龙舟》和明朝人写的《隋炀帝艳史》《说唐》和《隋唐演义》,皆讲到隋炀帝乘龙舟到扬州看琼花的故事。

琼花是一种奇特而稀有的名贵花卉,从北宋以来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在诗文中赞颂过它。

宋代诗人王禹偁的《后土庙琼花》诗序说:

“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云。

”北宋另一名人韩琦也有诗曰: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

”因为此花天下无双,欧阳修曾在此花之侧,筑有“无双亭”以为纪念。

正因为琼花的“洁白可爱”“树大而花繁”“四海无同类”,才有隋炀帝开运河下江都之说。

那么,大运河果真是为了观赏琼花而开凿的吗?

大运河北起今北京一带,南至杭州一带,这么大的工程量,需要多少钱财?

隋朝怎么能修建这么大的工程?

怎么样来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及作用?

学过这一节课,我们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投影放大)。

这幅图是大运河扬州段。

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

传说隋炀帝为了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这种说法对吗?

如果不对,那么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

统一全国的条件又是什么?

学者为什么把隋朝称为“繁盛一时”的朝代,它的特点是什么?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他曾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发展生产?

结果怎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板书]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师讲述]578年,周武帝宇文邕病逝,宣帝宇文赟(yún)继位。

周宣帝荒淫暴虐,刑政苛酷,不得人心,次年传位静帝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于大象二年(580年)五月病死。

这时周静帝年方八岁,汉族地主郑译、刘昉等人矫诏引扬坚入总朝政,拜大丞相,督内外诸军事。

杨坚入总朝政后,首先收揽人心,实行仁政,法令清简,率先垂范,勤俭节约,不久之后,即天下悦之。

接着,杨坚消灭了北周的反抗势力,几乎将北周宗室诸将杀光。

年幼的周静帝完全孤立。

581年二月,杨坚代周自立,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

仍都长安,583年迁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即新长安城。

[教师引导]同学们,隋文帝杨坚就有志统一全国,但这时隋与北疆的突厥族关系紧张,至585年,东突厥归附隋朝,北方获得安定,隋朝的力量便转向江南。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的内容,来说明上述政权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国家的大分裂时期,北朝由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政权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和东魏又分别为北周和北齐所取代。

后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又建隋代周。

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

它们之间是前后相继关系。

[教师补充]隋建立后,南朝是陈政权统治时期,由此可知,隋朝的统一全国,主要任务是灭掉陈在南朝的统治。

[板书]2.隋的统一589年灭陈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2.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生甲:

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曾传唱着: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的歌谣,表明陈的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生乙:

隋朝的力量强大。

生丙:

隋文帝励精图治,雄心勃勃。

生丁:

隋朝建立前,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民渴望统一。

……

[教师补充]①隋朝的统一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隋朝以前的南北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

②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陈朝明显占优势。

同学们,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但由谁来完成统一,则要看实力。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隋朝的疆域比陈朝大;隋朝的人口比陈朝多,隋有人口2900万,陈只有200万;隋朝的政治清明,而陈却统治腐败。

③隋为灭陈作了充分的准备,而陈朝却依靠长江天险,大意亡国。

正如课本小字内容所言:

当隋军分路南下攻陈时,陈后主竟然说:

“王气在此,隋军又能怎样?

”大臣们也认为长江自古天险,难以飞渡。

陈朝君臣照样饮酒作乐,歌舞升平。

结果在589年正月初一被隋军攻灭。

[教师提问]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

生甲: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乙: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奠定了基础。

生丙:

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发展。

生丁:

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教师补充]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

“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隋文帝对于统一国家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

[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同学们,投影打出的是隋朝的疆域图。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

在这种安定的环境中,人民辛勤劳作,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二个大问题:

隋朝经济的发展。

[板书]隋朝经济的发展

[教师引导]我们先看两组投影

[投影显示]

(一)

(1)

(二)隋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初年,国家财政出现了空前富裕的情况。

隋政府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官仓,储备粟帛。

开皇年间,在卫州(今河南汲县)置黎阳仓,洛州(今河南洛阳东)置河阳仓,陕州(今河南陕县)置常平仓,华州(今陕西华县)置广通仓。

大业初年,在洛阳附近建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兴洛仓)、回洛仓等。

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杜佑《通典》称:

“隋氏资储遍于天下。

……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京都及并州(今山西太原)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唐太宗估计,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故元朝人马端临说: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清初王夫之也说:

“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投影所提供的材料来看,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板书)。

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生乙:

政府的重视、支持。

生丙:

人民的辛勤劳动。

生丁:

……

[教师小结]同学们,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条主要的:

一是政策,二是科技。

具体到隋朝,主要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生产两条。

(板书)

[教师过渡]同学们,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以外,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

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

[板书]隋朝大运河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投影打出的材料,找出关于大运河的有效信息。

[投影显示]

(一)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

(二)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四)隋朝大运河图

注:

江都:

今江苏扬州

[教师提问]看了上面材料后,同学们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大家可以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不对。

如果仅从隋炀帝追求享乐上来考虑问题,有失公允。

生乙:

从大运河的构成来看,洛阳到江都并不需要通过永济渠段,也不需要通过江南河段。

这就说明,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是不对的。

生丙: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巡游江都,追求享乐的意图,但更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生丁: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把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因为当时江南的经济已经发展起来。

……

[教师讲解]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仗江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另外,学者郭志坤认为:

“将‘想游玩江都’视作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唯一动机,那是失之偏颇的。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

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

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隋炀帝大传》)这和课本上所表述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基本上是相同的。

[板书](详见板书设计)

[教师提问]大运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凿的?

其规模怎样?

[学生回答]大运河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及余杭,全长二千多公里。

[教师引导]同学们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课本上哪一句话能体现出这一点?

[学生回答]这句话是“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看出,隋炀帝时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学生回答]是建立在隋朝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富强的基础上的。

[教师讲解](投影再次打出《大运河图》)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100余万,自洛阳引谷、洛二水到达黄河,再引黄河水入于淮河,到达淮河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

通济渠是隋代运河的主体部分。

2.邗沟。

与开通济渠同年,隋炀帝征发民工10余万,疏通邗沟。

自山阳起,引淮河水经扬子(今江苏仪征县东南)入长江。

这一段又称山阳渎。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民工100余万,开凿了永济渠。

自洛口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至涿郡(今北京西南)。

4.江南河。

610年,开凿了江南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入于钱塘江。

同学们,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长2000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

[投影显示]

[教师引导]同学们,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

[投影显示]

问题一: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

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在下面这些地方去寻找依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思考[动脑筋]2的问题;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

生乙: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运河两岸,一些城市兴起和逐渐走向繁荣。

生丙:

从《开凿大运河想象图》可以看出,开河时监督的官吏很凶,令河工白天黑夜地干活。

谁做慢了,就用棍子毒打。

十分之四五的河工,都因饥饿劳累而死。

开凿运河成了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大运河开凿以后,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中国主要的天然水道都是东西流向,大运河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疆域有了一条方便的水道,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

唐人皮日休《汴河铭》说:

“今自九河外,复有其汴(即运河),北通涿郡(今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有“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之说。

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它和长城一样,享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图画。

这是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南下游扬州图,是一幅想象画,作者李惠乔。

画面描绘了隋炀帝为了享乐和炫耀武功,多次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

龙舟长200尺,高45尺,有四层楼,一百多个房间。

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

中间二层都装饰着金、玉等珍宝。

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等,分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用来拉纤的壮丁有八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前后长达二百多里。

隋炀帝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

珍贵的食品吃不完,就挖坑埋掉。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百姓倾家荡产,怨声载道。

隋炀帝的暴虐,终于引发了人民的反抗,隋朝二世而亡。

[课堂小结]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节课的内容就学习完了,现在,我们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的小结。

[投影显示]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

C.杨坚D.杨业

答案:

C

2.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是指

A.江都B.长安

C.涿郡D.洛阳

答案:

D

二、填空题

公元589年,隋灭_______________,重新统一全国。

答案:

三、简答题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参考答案:

①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作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路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活动与探究

评价隋文帝

资料一: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

资料二:

隋文帝后期经济的繁荣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耕地面积大量增加,隋初为一千九百多万顷,二十多年以后,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万顷。

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

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库空虚。

十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

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用尽。

正如《贞观政要·辩兴亡》里所说: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

隋文帝提倡节俭

历代封建皇帝中,隋文帝是特别重视节俭者之一。

他即位之初,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

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氈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斥责。

《资治通鉴》中称他:

“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之衣。

资料三:

隋文帝统治后期,刑罚越发严酷。

他喜怒无常,理狱往往不依科律办事。

上行下效,地方官吏“以残暴为干能,以守法为懦弱”。

隋文帝规定:

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处死,家口没官;盗一钱以上者皆弃市;四人共盗一榱桶,三人共同窃一瓜,事发即处决。

结果“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然”。

隋文帝统治后期,任用大奸似忠的杨素专掌朝政,杨素滥用刑罚,制造冤狱,任人唯亲,陷害异己。

于是,比较清明的政治被黑暗的政治所代替,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604年,隋文帝被他自己处心积虑易立的皇位继承人杨广和他长期重用的杨素杀死,落了一个可悲的下场。

过程:

步骤一:

先把材料理解透彻

步骤二: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步骤三:

评价

参考观点:

对于隋文帝的评价,以往的著作中肯定者居多,《隋书》中以魏征对隋文帝评价最高,说他“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

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近年一些史著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隋文帝晚年的奢费和政治的失误,如诛废功臣、听信谗言、用法严峻,认为隋朝的“乱亡之兆”虽然成于炀帝,但在文帝时已开其端。

●备课资料

隋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

(一)它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隋统一后,在政治上首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对以后历代王朝影响深远。

(三)隋朝开凿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

(四)隋朝加强了对西域和台湾的联系和管理,为唐朝民族关系发展作了一些准备。

隋朝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的增长、垦田面积的扩大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

据《通典》记载,北周大象三年(581年),隋夺取北周政权时,仅有3599604户。

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

到了大业二年(606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口。

在二十六七年时间内,增长了4807932户。

虽然这一记载不完全可信,但隋代户口增长迅速当属历史事实,户口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检括出许多逃亡农民,并从地方豪强隐占下夺得许多荫庇的户口;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较为安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高。

人口的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批劳动力,人们披荆斩棘,开垦了很多荒地,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

据《通典》记载,开皇九年(589年),全国的垦田数19404176顷。

至大业年间,增至55854040顷。

20来年增长了两倍多。

这一记载虽不一定确切,但垦田面积扩大这个事实,是可以肯定的。

隋代农业发展,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分不开的。

隋以前有不少水利工程因战乱割据而年久失修,隋统一后,遂有条件进行修复改造。

杨希尚任蒲州(山西永济)刺史时,颇有惠政,督导人民“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

寿州(安徽寿县)的“芍陂旧在五门堰,芜秽不修”,总管赵轧“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有的地区农民改造了盐碱地、沼泽地,如怀州(河南沁阳)刺史卢贲引导农民决沁水东注,修筑“利民渠”和“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

兖州地区因沂水、泗水泛滥成泽,刺史薛胄引导农民“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