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484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200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09-04-07)word版

 考试时间:

4月7日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夹生  挟持  皂荚  汗流浃背   B.讴歌  妆奁  怄气  呕心之作

C.绯闻  菲薄  扉页  烟雨霏霏   D.孢子  刨冰  藏袍  如法炮制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近日,有美国媒体批评前总统布什,说布什因为没读《孙子兵法》,战略战术不对头,所以被伊拉克战争弄得灰头土脸,导致美国民众对他的信任度下降。

B.一个人读书的姿态固然可以不优雅,读书的环境固然可以不宁静,读书的时间固然可以不充裕,但读书的心境永远可以超然物外,不为形役。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倒计时的独特设计、击缶而歌的巨大声势、焰火脚印把北京中轴线与鸟巢结合一体的宏大创意,至今仍让人过目不忘。

D.我们要想做成事业,要有开放的视野和进取的心态、严谨的作风和灵活的方法,要善于总结经验,切不可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不能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我们把“文学”纳入“媒体文化”的范畴进行考察时,文学作品就不只是像艺术品那样的作品,而是一种可以用金钱标价的商品。

B.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严峻,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市几家乡镇企业决定携起手来联袂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新品牌。

C.国人日常饮食,用油过量,用盐也过量,资料显示,其人均摄入量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大大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病率。

D.在秦皇岛机场、石家庄国际机场和邯郸机场陆续投入使用之后,我省又决定建设张家口民用机场,使之成为辐射“三北”的交通枢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

悲叹不等于悲观,                  。

1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体现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2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

3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4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5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6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A.456231   B.543162   C.462531   D.562314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是小米和大米的起源地。

小米是指粟、黍,主要在黄河流域起源和发展,后来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

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而小麦又是从西亚那边传过来的,不是中国原生的。

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所以中国是两种农业的起源地——北方是以小米为主的农业,南方长江流域是以大米、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起源地。

过去,研究农业起源,农学家主要根据栽培种与野生祖本的关系,也就是植物的基因库,认为基因种类多样化的地方,就应该是农业起源的中心。

所以一般都认为印度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日本学者提出过山地起源说,认为东南亚北部的山地,包括中国的云南,泰国、缅甸、越南北部,还有印度的东北部,这个区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事实上,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冬季的食物资源比较缺乏,先人就得想法子来增加食物的资源,这就是农业产生的一个社会动力。

而这两个地方又恰恰有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

粟的野生祖本,就是狗尾草,这里到处都是;黍的野生祖本在华北地区也能找到,有野生黍。

所以人们可以栽养它。

在长江流域呢,有野生稻,到现在还有,江西、湖南都还有,这些地方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

为什么许多农学家考虑野生稻从印度起源、从山地起源,还有一些农学家考虑从华南和东南亚起源?

因为这些地方野生稻非常多。

长江流域野生稻很少,是野生稻生长的边缘地带。

然而,他们就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些野生稻多的地方,其他的食物也多,人们就用不着种了。

稻谷作为食物的优势在哪里?

它的优势是易于贮藏,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

而且稻谷又是一种一年生的植物,种了以后等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收获,到第二年开春又可以下种。

要是别的植物,比如说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你把这些种子保存后播种,多少年以后才能结果,周期太长。

谷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优点。

所以在这样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背景下,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就成了两种农业起源的温床。

这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来讲极为重要。

北方旱地农业歉收了,南方的水地农业可以做补充;南方水地农业歉收了,北方旱地农业可以做补充。

中国文化的特色,就以广大的农业为基础,而且是两个农业体系,就像双子星座似的,拧在一起。

(选自2009年1月8日《光明日报》《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有删节)

5.下列对成为我国两种农业起源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 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这些地方长有少量的野生稻。

B.两流域都有漫长的冬季,冬季里食物资源比较缺乏,人们有生活压力。

C.黄河流域有野生黍和大量的狗尾草,都是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

D.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之类的植物,从播种到结果周期太长。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方种植大米,北方种植小米、小麦的农业体系,是在六七千年前形成的。

B.水稻、谷子等谷类作物,共同的优点就是易于贮藏,能够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

C.日本学者提出稻作农业山地起源说,是因为那里野生稻多,基因类型多样化。

D.有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对我国极为重要,一方遇到自然灾害,另一方可以做补充。

7.下列根据文中的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经历了自然与历史的检验,这种农业种植传统将不会改变。

B.水稻之所以没有起源于印度或我国的华南一带,主要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自然资源丰富,食物充足。

C.农业起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地理、气候的背景之外,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类的聪明与智慧。

D.水稻和谷子的成功培育证明了越是自然条件差的高寒地区,越能培育出生长期短,易于贮藏的粮食作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郝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搜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欲攻匈奴。

李斯谏曰:

“不可。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

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

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

其势不可也。

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

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故兵法曰:

“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

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

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

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

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

故《周书》曰: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 谏伐匈奴书》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   诛:

惩罚。

B.兵革不备哉             备:

准备。

C.夫务战胜穷武事者       穷:

用尽。

D.事苦则虑易             易:

改变。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作为主父偃不主张攻打匈奴的依据的一项是

(1)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2)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   (3)轻兵深入;粮食必绝

(4)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   (5)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

(6)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A.

(1)(3)(5)  B.

(1)(4)(6)  C.

(2)(4)(5)  D.

(2)(3)(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明主的治国之道,是主父偃在进谏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他企图以此说服皇上,并希望皇上能因此免除他的死罪。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听从自己的意见。

C.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D. 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也不看重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2)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上太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

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陆游《书愤》)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

(秦观《鹊桥仙》)

(2)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鞋   说

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

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

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

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

鞋面也是“土”。

它真正是一路风尘。

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

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

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

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

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

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

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

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

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

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

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

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

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

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

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

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

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

抽一截刺啦一声响。

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

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

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

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

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身后推搡。

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

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

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

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

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

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

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

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

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

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

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双草鞋。

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

就很跟脚、养脚了。

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

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鞋陪伴人的一生。

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

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

“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

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

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2008年10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14.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鞋除了实用意外的哪些意义?

(4分)

15.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1)作者为什么把鞋说成是“人生的容器”?

(2)“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

应当怎样处理与“无形的鞋”的关系?

16.文章第五段写到了母亲在等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

(6分)

17.作者在文末引用谢灵运的话并抒发了一番感慨,对此应如何理解?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六、(15分)

18.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4分)

我常想,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肯定有其合理性,    正如《五人墓碑记》中提到的许多读书人,在阉党高压下不照样易志变节?

而五人    “素不闻诗书之训”,不照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我认为我们青年人     要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但更要学会做人。

     我写下了不足为外人道的《自诫书》:

正直善良,温和谦逊,以为立身之本;自强不息,即使是最飘渺的梦想,也绝不放弃……

19.阅读下面网页上的一则新闻,写一组对偶句加以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用语文明规范,每句9--15字。

(6分)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拍卖当年法国侵略者从我国圆明园盗窃的国宝——铜鼠首、铜兔首。

华人买家蔡铭超以2800万拍得,但随即表示绝对不为铜兽付款,要以这种“技术流拍”来抵制法国对中国战争文物的拍卖行为。

20.仿照划线的句子,将下面两组语句补充完整,使内容和谐统一,构成排比句。

(结构不必完全相同)(5分)

有人说:

“读书有时,亦须有地;读书有境,亦须有情。

”秋窗日午,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1)         ,         ,        ,           ,宜读陶渊明诗;

(2)        ,         ,           ,          ,宜读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多变的图案

叠翠的波浪冲上沙滩

岸边留下条条迷人的曲线

 

每次潮水总要变换美丽的图案

涨潮退潮永不会有相同的瞬间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B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jiā   xié  jiá   jiā;  B ōu  lián òu ǒu;

Cfēi  fěi  fēi  fēi;     D bāo  bào bāo  páo)

2.C(过目不忘: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应改为“历历在目”或“记忆犹新”。

灰头土脸:

头上蒙着灰,脸上粘满土。

形容面容污秽,也形容神情沮丧。

超然物外:

超脱于尘世之外。

不撞南墙不回头:

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

3.D(A.关联词使用错误,应为“不只是┅┅而且是”B语意重复,“携起手来”与“联袂”重复C.代词指代不明,“其”可以指代“用油量”,也可以指代“用盐量”。

4.C

二、(9分,每小题3分)

5.D (本句只解释了水果或干果没有成为主要作物的原因,不是两种农业起源的原因)

6.A(无中生有,小麦成为北方主要农作物的具体时间文中没有涉及。

7.B(A项推断绝对化,“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证明了本推断的错误;C项过于强调了人的聪明与智慧,最主要的条件应该是“植物的基因库”;D“条件越差越能培育”不符合文意。

三、(9分,每小题3分)

8.B(备:

完备)

9.D(①④不是依据)

10.A(主父偃并没有死罪)

四、(23分)

11.

(1)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或者:

匈奴(既)没有城池可守,也没有财物可守,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居:

守;委积:

积蓄,财物;鸟,像鸟一样;制:

控制。

 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或在)外国(打仗或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

(虚:

使动用法,使┅┅空虚;敝:

使动用法,使┅┅疲惫;甘心:

以┅┅为称心如意的事;完:

完美   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12.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

(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

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

(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2分)

13.

(1)人生得意须尽欢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2)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勿以恶小而为之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五、(22分)

14.①祝福生命,②承载母爱亲情。

③检测人的善与恶、痛苦与幸福。

④启迪人们思考束缚与保护的关系。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

(1)①鞋负载着“形而下”的肢体。

人的一生除开睡眠,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

(2分)②鞋还负载着许多(“形而上”)的精神,能给人生命的感动和启迪。

(2分)

(2)“无形的鞋”指人生中的限制、束缚、规矩等,它对人而言既是束缚,也是保护。

(意思对即可)(2分)

处理方法:

①选择“合脚的鞋”,即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

(1分)②要给自己一个适应规矩、制度等的时间,逐渐磨合、适应。

(1分)

16.①多角度描写。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母亲纳鞋底的情景,表现出母亲的勤劳、灵巧。

(2分)

②细节描写。

通过母亲深夜纳鞋底的细节,表现鞋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敬仰、感激和缅怀之情。

(2分)

③“顶过”“夹住”“拔出”“拉”“抽”等动词使用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

(2分)

17.谢灵运的话原意是:

人生苦短,一辈子能穿几双鞋呢?

劝导人们及时行乐,寄情山水。

(1分)作者借用来警戒人生,表达了珍惜时间、珍惜生活、珍惜生命,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

(2分,意思对即可,只照抄“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酌情扣分)

起到了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1分)。

六、(15分)

18.①但是(可是,然而) ②尽管(虽然)③固然   ④因此(所以,于是)(每空1分)

19. 示例:

(1)昔日抢今日卖强盗如此无耻  今日购明日退国人这般聪明

          

(2)卖贼赃理直气壮真无赖      护国宝义正节高好男儿

          (对偶2分,内容3分,共5分。

内容不全面可酌情扣分)

20.

(1)菊花满前,案有旨酒,开怀爽饮,了无尘念,

 

(2)大雪漫天,炉灯小坐,人缩如猬,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章。

(第一组2分,第二组3分)

七、(60分)

21.立意提示:

  

(1)美的多样性

(2)变化  (3)充实的人生才会美

    材料的立意角度很多,不只限于以上提示。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恳切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重罪,而不敢直言进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而功业流传百世。

现在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加考虑。

   《司马法》中说:

“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也会灭亡。

”天下已经平定,天子快乐,春秋狩猎,诸侯春秋练兵,以此来不忘记战争。

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即是凶器,争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

只顾战胜而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竟想攻打匈奴。

李斯劝谏说:

“不可以攻匈奴。

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如果派轻骑部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

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

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

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计策。

”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辟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

让军队在风吹日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