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438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用)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学教研室

二00五年一月

 

课程简介

健康评估(health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

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课程的内容广泛,从如何与患者交流,到体格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通过教学,学生应能独立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

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以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健康评估》为主要教材。

本课程于第4学期开始,总时数为126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绪论

1

0

1

健康评估方法

2

0

2

常见症状评估

14

0

14

体格检查

23

24

47

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

18

0

18

心电图

10

6

16

实验室检查

19

0

19

护理诊断

4

3

9

护理病历书写

2

合计

93

33

126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方法与要求。

理解:

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并能运用在护理实践中。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和类型;掌握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

理解

健康评估方法与资料类型的关系,能够区分主观资料与客观资料。

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第二节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问诊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内容;体格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检查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问诊

识记

1.问诊的目的,影响问诊的主要因素与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

理解

1.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作为收集资料和组织信息,得出护理诊断的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体格检查

识记

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常见异常气味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

体格检查的目的、方法及其临床适用范围。

叩诊部位与叩诊音的关系。

运用

1.能将视、触、叩、听、嗅诊的方法正确运用于各系统体格检查中。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示教及技能训练。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发热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正常人体温和生理变异。

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及与发热相关的护理诊断。

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发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理解

发热的发生机制。

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运用

能识别异常体温,区分发热的临床分度。

2.能根据发热的临床表现特点确认其所处阶段,列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二节水肿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熟悉水肿的分类,全身性水肿中的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原因引起水肿的临床表现,局部性水肿的临床表现。

掌握水肿的定义,全身性水肿中的心源性、肾源性和肝源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以及相关护理诊断。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水肿的定义。

2.水肿的分类。

理解

1.水肿的发生机制。

2.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原因引起水肿)的临床表现。

3.局部性水肿的临床表现。

4.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

5.水肿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运用

1.对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的水肿患者作护理评估,并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列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咳嗽与咳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咳嗽与咳痰的主要病因与发生机制。

熟悉与咳嗽与咳痰相关的护理诊断。

掌握咳嗽与咳痰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咳嗽与咳痰的病因。

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

咳嗽的性质、时间与节律、音色等。

咳痰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

理解

1.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

2.严重咳嗽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运用

能正确评估咳嗽与咳痰与咳痰的性质,咳痰的性质、量、颜色、气味。

2.能根据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找出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四节咯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咯血的病因。

熟悉咯血的发生机制。

掌握咯血前、大咯血和咯血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咯血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咯血的病因。

咯血的临床表现。

咯血的评估要点。

理解

1.咯血的发生机制。

运用

根据评估要点,能正确评估咯血前的临床表现和大咯血的临床表现。

能识别咯血与非气管、支气管疾病所致的出血。

能识别咯血常见并发症。

能根据咯血临床表现,列出与咯血有关的护理诊断,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五节发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发绀的定义。

熟悉发绀的发生机制。

掌握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以及发绀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发绀的定义。

2.发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的分类及临床表现、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发生原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理解

1.发绀的发生机制。

2.发绀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运用

正确区分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的各类发绀。

2.识别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及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引起的发绀。

能根据发绀的病因找出与之相关的护理诊断,列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六节呼吸困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

熟悉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掌握呼吸困难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呼吸困难的病因。

2.肺源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心源性及其他原因(血液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所致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理解

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2.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运用

能根据不同类型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识别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能根据呼吸困难引起的临床表现,找出有关护理诊断,列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七节心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悸的发生机制。

熟悉心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掌握心悸的定义,护理评估要点以及相关的护理诊断。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心悸的定义。

理解

1.心悸的发生机制。

2.心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3.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

4.心悸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运用

1.能对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心悸患者作护理评估,并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列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八节恶心与呕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

熟悉恶心与呕吐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不同呕吐的特点以及恶心与呕吐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恶心与呕吐的概念。

2.呕吐的类型与病因。

3.呕吐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1.呕吐的发生机制。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

3.不同病因恶心呕吐的特点。

运用

1.能根据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九节呕血与黑粪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呕血与黑粪的病因。

熟悉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呕血与黑粪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呕血与黑粪的概念。

呕血与黑粪的病因。

呕血与黑粪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

运用

能根据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特点估计出血量。

2.能根据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节便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便血的病因。

熟悉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便血的概念。

2.便血的病因。

3.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1.便血的临床表现。

2.不同病因便血的特点。

运用

1.能根据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估计出血量。

2.能根据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一节腹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腹泻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熟悉腹泻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腹泻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腹泻的概念与类型。

2.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病因。

3.腹泻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1.腹泻的发生机制。

2.腹泻的临床表现。

运用

1.能分析腹泻的特点判断腹泻类型。

2.能根据腹泻的临床表现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二节便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便秘的发生机制与类型。

熟悉便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便秘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1.正常排便过程。

2.便秘的发生机制。

3.便秘的类型与病因。

4.便秘的临床表现。

运用

能评估便秘原因,确认便秘类型。

能根据便秘的临床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三节黄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熟悉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及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黄疸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黄疸的概念。

2.黄疸的类型。

3.黄疸的护理评估要点。

理解

1.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2.不同类型黄疸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3.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表现。

运用

1.能区分黄疸和非黄疸性的皮肤黄染。

2.能根据黄疸的临床表现评估其严重度。

能根据黄疸的临床特点,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四节抽搐与惊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与抽搐与惊厥相关的护理诊断。

掌握抽搐与惊厥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抽搐与惊厥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理解

1.抽搐与惊厥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运用

1.能根据抽搐与惊厥的临床表现特征区分全身性抽搐与局限性抽搐,列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十五节意识障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与意识障碍相关的护理诊断。

掌握意识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理解

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

意识障碍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运用

1.能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和昏迷评分量表测评,确定意识障碍的类型,列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并找出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

第四章身体评估

全身状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全身状态的评估内容,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与各异常表现相关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性别

识记

1.与异常性征有关的病因。

运用

能识别异常性征。

年龄

识记

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生命征

识记

生命征的内容。

理解

1.生命征评估的重要意义。

运用

能评估患者的生命征,并区分其正常与否。

发育与体型

识记

影响发育的因素;成人正常发育的指标。

成人体型的类型。

理解

病态发育与内分泌疾病的关系。

运用

能正确判断患者体型,识别病态发育病态发育。

营养状态

识记

营养状态的评估方法(重点是综合判断法)。

异常营养状态的类型、判断标准和常见原因。

理解

1.异常营养状态的常见病因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2.能正确判断异常营养状态。

面容与表情

识记

常见典型面容的临床意义。

运用

能识别常见典型面容。

体位

识记

常见体位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运用

能识别常见体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皮肤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皮肤检查的内容。

掌握皮肤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影响皮肤颜色的因素;皮肤颜色异常的临床意义。

影响皮肤湿度的因素;皮肤湿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皮肤温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影响皮肤弹性的因素;皮肤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皮疹的种类、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压疮的定义、好发部位、临床分期及相应表现。

瘀点、紫癜、瘀斑、血肿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蜘蛛痣的定义、分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水肿的临床表现特点。

运用

1.能正确、规范实施各项皮肤检查,识别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和弹性改变,不同类型的皮疹、压疮、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并能判断压疮的分期及水肿的严重程度。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浅表淋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触诊浅表淋巴结的注意事项。

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运用

能正确、规范实施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并区分正常与异常。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头部、面部与颈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头部、面部与颈部的检查面容。

掌握头部、面部与颈部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头部

识记

头发、头皮与头颅的评估内容。

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

运用

1.能正确辨认头部大小、外形及运动异常。

面部

识记

眼、耳、鼻、口的检查内容、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能正确实施面部检查,辨认面部异常体征。

颈部

识记

颈部检查的内容、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1.能正确实施颈部检查,辨认颈部异常体征,尤其是颈静脉怒张和气管移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胸部检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胸部的体表标志熟悉胸部常用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

胸壁、胸廓和乳房了解异常胸壁、胸廓的临床特征,熟悉其发生原因。

肺和胸膜

(1)视诊:

要求了解呼吸运动的类型、各类呼吸困难的特征、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变及意义。

(2)触诊:

熟悉肺部触诊内容。

掌握肺部触诊的检查方法,胸廓扩张度改变和触觉语颤异常的临床意义。

(3)叩诊:

了解直接和间接叩诊法的检查方法与应用、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熟悉胸部叩诊音的分类,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方法。

掌握肺部叩诊音和肺下界移动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4)听诊:

了解胸膜摩擦音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熟悉正常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

啰音的发生机制、分类和听诊特点,语音共振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

掌握病理性呼吸音听诊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干、湿啰音产生的临床意义。

心脏

(1)视诊:

熟悉视诊的三个内容。

掌握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和强弱的变化。

(2)触诊:

熟悉触诊的三个内容,震颤的定义。

掌握触诊的方法,心尖搏动突起的临床意义,抬举样搏动的临床意义,震颤的临床意义。

(3)叩诊:

掌握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正常心浊音界,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4)听诊:

了解心音性质改变的原因和特点,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杂音的强度、传导和影响因素;熟悉杂音的部位、时期和性质。

掌握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的内容,正常的和异常的心率和心律,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意义与听诊特点,心音强度的改变的原因和特点,额外心音中奔马律的原因和特点,杂音的临床意义。

(5)掌握心脏功能分级。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胸部体表标志

识记

1.骨骼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

胸壁、胸廓与乳房

识记

1.正常胸壁和胸廓。

2.异常胸壁、胸廓的特征及发生原因。

理解

1.胸壁静脉显露的血流方向和意义。

肺和胸膜

识记

1.视诊

(1)呼吸运动的类型。

(2)呼吸困难的临床类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4)异常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5)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触诊

(1)一侧或双侧胸廓扩张度降低的临床意义。

(2)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

(3)语音震颤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3.叩诊

(1)叩诊音的分类:

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

(2)胸部病理性叩诊音(浊音、鼓音、实音及过清音)及其临床意义。

(3)正常肺下界。

(4)肺下界上升和下移的临床意义。

4.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

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延长,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和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3)啰音的分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

1.触诊

(1)语音震颤的形成机制。

(2)语音震颤的生理变异。

叩诊

(1)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听诊

(1)啰音的发生机制。

(2)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

运用

1.触诊

(1)胸部扩张度的检查方法。

(2)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

2.叩诊

(1)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手法及应用。

(2)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3.听诊

(1)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心脏

识记

1.视诊

(1)心脏视诊的3个内容。

(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2.触诊

(1)心脏触诊的3个内容。

(2)震颤的定义。

3.叩诊

(1)正常心浊音界。

听诊

(1)心脏听诊的内容。

(2)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理解

1.视诊

(1)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和强弱的变化。

2.触诊

(1)触诊方法。

(2)心尖搏动突起的临床意义。

(3)抬举样搏动的临床意义。

(4)震颤的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

(2)心脏浊音界改变的病因和特点。

4.听诊

(1)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

(2)异常的心率和心律。

(3)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意义和听诊特点。

(4)心音强度和性质改变;额外心音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5)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杂音的听诊要点(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和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

5.心脏功能分级。

运用

1.根据心脏检查视、触、叩、听诊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系统地为患者作相应体格检查,发现异常体征。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第六节周围血管检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皮肤颜色和温度检查的方法,正常的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掌握脉搏检查的方法、正常脉搏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识记

1.正常的皮肤颜色和温度

2.正常的脉搏

理解

1.皮肤颜色和温度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

2.脉搏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运用

能为患者作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脉搏的检查,发现异常体征。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第七节腹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分区及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

掌握腹部检查各项目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识记

1.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理解

1.腹部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

视诊

识记

腹部视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腹部平坦、膨隆与凹陷的判断标准。

腹壁静脉曲张的概念。

理解

1.腹部视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腹部膨隆、腹部凹陷、腹式呼吸异常、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和蠕动波。

2.不同病因全腹膨隆的特点。

3.不同病因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

4.腹壁肿块和腹腔内肿块引起的腹部局部膨隆的鉴别。

运用

1.正确视诊腹部:

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正确检查并判断腹壁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

听诊

识记

腹部听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肠鸣音的概念。

肠鸣音活跃、亢进、减弱和消失的判断标准。

理解

1.腹部听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肠鸣音改变、振水音和腹部血管杂音。

2.动脉性杂音与静脉性杂音的区别。

运用

1.正确听诊腹部:

肠鸣音、振水音和血管杂音。

叩诊

识记

1.腹部叩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2.移动性浊音的概念。

理解

1.腹部叩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

腹部鼓音区范围改变、肝上下界位置改变、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异常。

2.膀胱充盈与妊娠子宫的浊音区鉴别。

运用

1.正确叩诊腹部:

肝上下界、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触诊

识记

腹部触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腹部触诊的注意点。

压痛与反跳痛的概念。

4.常见腹部压痛点及位置。

5.腹膜刺激征的概念。

6.脾脏肿大的分度。

理解

腹壁紧张度增加和减弱的临床意义。

腹部触诊板状腹与揉面感的区别。

压痛与反跳痛的临床意义。

肝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改变及压痛的临床意义。

脾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改变及压痛的临床意义。

Murphy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膀胱触诊的临床意义。

运用

1.正确触诊腹部:

全腹触诊、压痛与反跳痛以及肝、脾、胆和膀胱触诊。

正确测量和记录脾脏大小。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第九节脊柱与四肢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脊柱和四肢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内容。

掌握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脊柱

识记

脊柱后凸、前凸和侧凸的多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