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题四.docx
《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题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题四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四)
第一卷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1~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遐(xiá)想 蓬蒿(hāo) 吝啬(sâ) 百舸(gě)争流
B、倩(qiàn)影 干涸( hã) 洗涤(dí) 豁(huò)然开朗
C、譬(pì)如 联袂(mèi) 大厦(xià) 直言不讳(wěi)
D、跬(kuǐ)步 简陋(lòu) 寥廓(kuò) 相濡(rú)以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涵养 教诲 柳暗花明
B.智惠 机敏 克尽职守
C. 氛围 报歉 攻艰克难
D. 淹饰 导向 众志成城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众人忙都______解释,方略略止住。
(2)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______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3)这种鱼天生要吃海里的一切鱼,尽管那些鱼游得那么快,战斗的武器那么好,______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宽慰 刻薄 以致 B.宽心 鄙薄 以至
C.宽心 刻薄 以致 D.宽慰 鄙薄 以至
4.依次填人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即日便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 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德群君的。
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然而 便 而且 因为 B.但是 就 并且 因此
C.但是 便 而且 因此 D.然而 就 并且 因为
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势头强劲,网络写手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
有人扬言,网络文学使文学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有可能是未来文学的主流样式;有人则对网络文学不赞一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文学的大众游戏,很容易出现大众迷失;有人慎言网络文学尚在襁褓,还没有形成独立成熟的文本样式„„对于网络文学,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A. 方兴未艾 B. 不赞一词
C. 襁褓 D.各执一词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容可以删去的一项是
暑期过后,新学期开学。
某校新生报到时,高一
(1)班新生明要找自己的班主任,向老师询问。
老师对该生说:
你们的班主任在学校会议室开会①,那位穿蓝格衬衫②、中等身材③、戴眼镜④、留络腮胡子⑤的男教师⑥就是。
A.③⑥ B.①⑤
C.②⑥ D.①④
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B.年轻人都优点就是不会因世俗的约束而畏缩不前,这种约束大多数成年人很难超越。
C.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的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以使心理保持平衡。
D.本来雌凤蝶生了很多的后代,可是这些后代,能够长大的少之又少,真是如数家珍。
8.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所、护身符等物。
B.“可是这怎么行?
”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
“您在说什么呀?
”
C.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D.儒家讲“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强调道义重于一切。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B.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2万多倍,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须的。
C.临到这样一个荒凉的季节,一般弱不禁风大蝴蝶成虫,哪能敢于跟这寒冷的气候对抗呢?
D.我曾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的悠闲而醉。
10.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按能催没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比喻 反问 设问 B.夸 比喻 设问
C.夸 反问 比喻 D.比喻 拟人 比喻
11.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下列作品、作者、人物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雪芹——贾宝玉、林黛玉
B.《家》——巴金——高觉慧、鸣凤
C.《边城》——从文——天保大老、翠翠
D.《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夏洛克、鲍西娅
12.下列名句与课文、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轼
B.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白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杜甫
13.下列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腾王阁序》)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
(密《情表》)
14.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逢望夜,_______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① 上下空蒙,一碧数顷 ② 一轮明月当空,月亮闪耀于碧波之上 ③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5.对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4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影视字幕中,不能使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如NBA、GDP、WTO、CPI等,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
对此“屏蔽令”,众说纷纭,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卫部主任、高级编辑傅振国认为,新规定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习惯,但只是暂时的,“如果在NBA刚来到中国时,我们就把它翻译过来并简化,比方叫‘美篮联’,现在应该也习惯了”,对于翻译名词太长或没有对应的汉语词汇的问题,可以通过创造新词来解决,如激光、电脑、手机等,都是简单易懂的翻译,而著名语词收集人黄集伟认为语言的形成是一个自动筛选的过程,对于已经形成的语言习惯,这样的硬性规定是逆潮流而动的。
A.媒体不能随意使用外语及外语减缩词的规定只是暂时的。
B.国家广电总局规定媒体不能随意使用外语及外语减缩词。
C.媒体不能随意使用外语及外语减缩词的规定众说纷纭。
D.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外语及其缩略词的“屏蔽令”引发不同意见。
16.下面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在照应上存在不当,调整正确的一项是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释放被强制的情感;面对暴风雨,④会平息烦躁的心情。
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
它的萧瑟,⑤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成熟,⑥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⑦会带来寂寞和感伤。
A.①和②对调,③和④对调 B.①和②对调,⑤和⑥对调
C.③和④对调,⑤和⑦对调 D.②和③对调,④和⑤对调
二.阅读与鉴赏(17~35题,每小题3分,共57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于是余又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之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 夷:
平坦
B.而又不随以怠 怠:
怠慢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
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道:
说、讲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之焉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④.其熟能讥之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9.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结果。
B.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缘故。
C.这不能不通过以前治学的人来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
D.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依靠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择的结果。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用“叹”字领起下文,转入议论,写游褒禅山之后的心得。
B.作者认为,要达到“险远”的地方,外屋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
C.作者强调只要尽“吾志”,即使达不到目的,也没有什么后悔的。
D.文章以“力”为议论中心,阐明“志”“力”“物”之间的联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3题。
夜缒而出,见伯,曰:
“、晋围,既知亡矣。
若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以为东道主,行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又欲肆其西封,不阙,将焉取之?
阙以利晋,惟君图之。
”伯说,与人盟。
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 鄙:
边邑,用作动词
B.若舍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
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C.行之往来 行:
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惟君图之 图:
考虑
22.下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若亡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伯曰
C.阙以利晋 以其无礼于晋
D.使杞子、逢、戍之,乃还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23.烛之武摆了三方面的理由来说退师,下列不属于理由的一项是
A.亡只对晋国有利,对国有害无益
B.保存国,对国只有好处
C.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贪得无厌
D.国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4~25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丑奴儿,词牌名,即采桑子的别名。
这首词是词人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游博山所作。
24.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的“层楼”指高楼,“强说愁”是说没有愁硬说愁,即无病呻吟。
B.“而今”指作者被弹劾去职,退居带湖的时候;“识尽”,尝尽、识透的意思。
C.“欲说还休”是说有难言之苦却不想开口,写出了作者心的矛盾和苦闷。
D.“道”在句中是“道理”的意思,紧承上句,把愁苦的原因直接揭示出来。
25.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但又有苦难言的心情。
B.词上下片所言的“愁”的意思是相同,都是秋天的萧瑟给诗人带来的愁绪。
C.这首词主要抒写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用语平淡而含深意。
D.全词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感情率真而又委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
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东吴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授时(某些天文台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用无线电信号报告最精确的时间,这种工作叫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现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
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图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南北朝的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焯用等间距二次差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
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詹代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
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
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
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
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26.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岌、隋朝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28.根据原文的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三国演义》为我国家喻户晓之古典小说名著,然其成书过程,却经历唐、宋、元数代,历五百余年。
晚唐商隐《娇儿》诗云:
“或谑飞胡,或笑邓艾吃。
”可见晚唐已有说“三国”之“说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有“说三分”之专题,霍四究即是当时说三分之专家。
到元至治年间,虞氏《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就开始有“说话”的刻本,即“话本”了。
所谓“全相”者,即是有全部图像也。
即是说,到了此时,已经有三国故事之人物画了。
另一方面,在金代已经盛行三国戏,如“襄阳会”、“赤壁鏖兵”等就是当时的剧目。
而三国戏到元代便更盛。
著名的剧目有“关大王单刀会”、“隔江斗智”、“连环计”、“诸亮博望烧屯”、“关双赴西蜀梦”等。
这又说明三国故事人物已经在舞台上出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人物插图是上图下文,图的位置只占三分之一的版面,到明代万历年间雕虫馆《元曲选》,就用整幅的插图了,而且刻工精良,构图严整。
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三国故事从口头到书面,又从书面到图绘,诚所谓踵事增华。
应该说,明代的木刻插图从艺术角度看,也是高水平的,应该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三国演义》的人物画始终没有像老莲的《水浒叶子》一样风靡于艺林。
现在一提起老莲的《水浒叶子》,可以说在艺术圈无人不知。
在老莲当时,估计不仅仅是艺术圈,当是社会的普遍喜爱,因为“叶子”(纸牌)本身就是群众性的娱乐工具。
可惜《三国演义》在人物绘画造型上,始终没有出现像老莲的《水浒叶子》这样的高峰,这是历史留下来的空白。
吾友汪观清先生,近作《三国演义》绣像五十幅,故事十幅,结构精严、形象生动,于三国群英,个个赋予个性,即使小儿观之,亦可辨其为、关、、、马、黄或孔明、周瑜、权、操也。
其所绘战争场面,或舳舻千里,或骏马嘶鸣,如见当阳之尘土,如观赤壁之烈火,如闻西城之琴韵。
咦!
昔年三国之纷争:
茅庐之擘划,三分之筹策,隔江之用计,六出之忠贞,五丈之遗恨,吾一一于纸上得矣。
于是乎益信吾友汪观清先生之妙笔神技,能致神于千载之上也。
《三国演义》得此妙绘,则千年之历史空白至是而得补,从此,老莲亦不得专美于前矣。
29.下列对文中专有名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说话”,相当于今之“说书”,是艺人在群众中表演的口头艺术。
B.“话本”,“说话”艺术的稿本。
C.“全相”,全用图像而不用文字来表现故事情节。
D.“叶子”,画有一定图案的纸牌,是当时一种群众性的娱乐工具。
30.对文中划线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说明《新全相三国志平话》的故事人物插图十分精美,深受群众喜爱。
B.旨在说明拥有高度艺术性的《三国演义》人物画未见流传,令人奇怪。
C.旨在说明老莲的《水浒叶子》风靡于艺林的原因是其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D.旨在说明三国故事的绘画不如水浒故事绘画精良。
31.以下各项对文中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商隐《娇儿》诗,说明了至迟在晚唐时期,三国故事已经有较为广泛的流传。
B.“说三分”亦即“说三国”,霍四究是宋时擅长说三国的著名“说话”艺人。
C.老莲因为创造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工具“叶子”,并用其来传播《水浒》故事,所以在当时不仅知名于艺林,也闻名于民间社会。
D.通过汪观清的绘画,我们可以清晰了解部分三国故事和三国人物。
32.以下根据文意进行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出现,表明三国故事不仅由口头流传走向了文字记载,并且由书面走向了绘画。
B.金代大量上演的三国戏,为元代戏曲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一定的素材基础。
如“关大王单刀会”就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单刀会》提供了借鉴。
C.《三国演义》的人物绘画未能像《水浒叶子》一样风靡于艺林,流传于后代,作者深以为可惜。
D.汪观清先生的《三国演义》绘画,画人则形象鲜明,绘事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将弥补《三国演义》绘画没有妙笔流传的历史空白。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3~35题
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 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 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是在的,所以还应 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 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⑤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33.第①段的中心意思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拿来主义”。
D.主“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留点礼品。
34.第②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35.第③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