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单招历史模拟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docx
《黑龙江单招历史模拟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单招历史模拟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单招历史模拟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2016年黑龙江单招历史模拟试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2: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
A、“工商皆本”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秉赋之自然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
4: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两则经典名句,与它们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
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
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
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
D、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途径
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徒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
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分)试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4分)
(3)综观上述三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4分)
7:
阅读下列材料:
(19分)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
孔子、老子、孟子是其中的三位。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
材料五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从材料一中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5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5分)
(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被统治者列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思想对古代文人人格追求的影响?
(5分)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A: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
(3分)其中A思想的核心和他的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8分)其中哪个主张对君主有警示作用?
(2分)汉武帝接受他建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分)
(4)据材料四和课本知识,“四书”指哪四本书?
(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3分)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
“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
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4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汉的影响。
(6分)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6分)
10: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4分)
11:
随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3分)
材料二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等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3分)
12: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分)
13:
(14分)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
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
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