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374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II.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I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I)

说明: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应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2.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神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3.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

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

①朱熹理学的主旨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

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钱穆先生把汉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

“汉高祖以来是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独尊儒术B.郡国并行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5.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題

6.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书中说:

“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

同样18世纪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

”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是指

A.文艺复兴汉代儒学B.文艺复兴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D.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7.下表为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年代

科技发明

(泮)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6?

%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A.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拥B.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8.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

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

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9.法国学者莱昂指出:

“智者派的运动,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努力的总和。

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D.参与城邦事务是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0.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

“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

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源

11.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

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

“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D.人文精神增强

12.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3.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义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率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其兄弟更年轻。

三人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A.科学发展以杏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14.“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竒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材料中的“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

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迫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16.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民政”,(注:

“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等部门和官职负责),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

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17.钱穆先生在《民族与文化》中说: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

破坏旧的,人尽同意。

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各有理想,各有图案。

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作者强调进行

社会变革应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B.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C.理性变革,尊重传统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18.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

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拿提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19.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厢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

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20.美国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于1962年,书中的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歌唱”、“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

可是只不过二十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

2015年入冬以来大范围的重度雾霾反复困扰中国,环境间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B.中国进行工业化弊大于利

C.唯有依靠科技人类才能克服环境污染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21.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

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22.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评价道: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

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的努力是

A.建立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療原》一文中提出:

“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減是帮助城市斗争、腿革命雛高涵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4.1949年12月,,中共明确提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

“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S5年重申: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商向坻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计

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缺乏连续性

25.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干支纪年,其中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辛、壬、癸”,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乙未年(1895年),那么,2016年应该是

A.乙未年B.丙申年C.丁酉年D.戊戌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O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即郡国申送18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在宫廷充皇帝恃卫,乙等回归本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