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护理本科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本科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本科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使用)
I前言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国际上整体护理、护理程序等现代护理理念、技术、方法不断发展。
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素质、综合能力的通用型护理专业人才,采用了供护理类专业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本大纲在第一版教材基础上编写,适应于普通高等医药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1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5:
1。
四、教材:
《生物化学》,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国全主编,2006年8月。
II正文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生物化学概念、发展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知识介绍,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
(三)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生物化学与医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在认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大分子的基础上,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蛋白质元素组成及特点、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肽键、多肽链的概念。
(二)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稳定因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形式;
(三)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掌握蛋白质的等电点和两性解离性质、蛋白质沉淀与变性、紫外吸收及呈色反应等性质。
(五)熟悉亚基的概念。
(六)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分类、模序、结构域及分子伴侣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与多肽、蛋白质的分类。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检测技术: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复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在学习核酸的化学组成、一级结构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核酸的理化性质基础上,了解DNA与RNA的差异。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核苷酸的分类,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相互间的连接方式。
(二)掌握核酸一级结构的定义、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区别、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连接方式、方向性。
(三)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特点及DNA的功能。
(四)掌握RNA的种类及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五)掌握DNA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的定义及原理;掌握Tm及核酸增色效应的概念。
(六)熟悉核苷酸的结构及命名,核酸的书写方式。
(七)熟悉DNA超螺旋结构、核蛋白体的组成,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八)熟悉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九)了解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tRNA三级结构的特点及rRNA的结构特点。
(十)了解核酸酶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
戊糖、碱基、核苷、核苷酸与多核苷酸。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DNA的功能。
(三)RNA的结构与功能:
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DNA的变性、DNA的复性、分子杂交与探针技术。
第三章酶与维生素
一、教学目的
在认识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基础上,学习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酶的调节、命名与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以及维生素的分类及功能、维生素在调节物质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酶、单纯酶、全酶、辅酶、酶的必需基团及活性中心的概念、酶的组成。
(二)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掌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及米-曼氏方程的表达式,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各种可逆性抑制的酶促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特点;Km值的含义及意义。
(四)掌握酶活性的调节的主要方式,同工酶的概念。
(五)熟悉单体酶和多酶体系概念、酶的分子组成。
(六)熟悉酶含量的调节。
(七)了解酶促反应的机制、米-曼氏方程的推导过程;
(八)了解酶的命名、分类、酶活性测定及酶活力单位、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关系及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九)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和生化作用。
(一十)了解维生素主要生理功用和缺乏导致的维生素缺乏症。
三、教学内容
(一)酶分子的结构与催化功能:
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二)维生素与辅酶/辅基: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三)酶的命名与分类:
酶的命名、酶的分类。
(四)酶促反应的特性与催化机制:
酶促反应的特点、酶催化作用机制。
(五)酶促反应动力学:
底物浓度、抑制剂、酶浓度、温度、pH、激动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
(六)酶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同工酶。
(七)酶与医学的关系:
酶与疾病的发生、酶与疾病的诊断、酶与疾病的治疗。
第四章糖代谢
一、教学目的
学习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糖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糖酵解的定义、生理意义。
(二)掌握糖有氧氧化的定义、三羧酸循环的定义、特点,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三)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及生理意义。
(四)掌握血糖的定义、来源及去路及影响血糖浓度的激素。
(五)熟悉糖的生理功能。
(六)熟悉糖酵解的主要反应过程和能量生成的部位、限速酶及调节、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
(七)熟悉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反应过程和能量生成的部位、限速酶及调节。
(八)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及限速酶,熟悉肝、肌糖原分解的异同。
(九)熟悉糖异生的反应过程、限速酶,乳酸循环的基本过程。
(一十)熟悉几种主要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机理及血糖水平异常的定义。
(十一)了解糖的消化吸收及糖的代谢概况。
(十二)了解巴斯德效应的基本概念。
(十三)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十四)了解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和糖原累积病。
(十五)了解糖蛋白、蛋白聚糖概念。
三、教学内容
(一)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的反应过程、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糖酵解的调节。
(二)糖的有氧氧化: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
(三)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分解代谢、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糖原累积病。
(五)糖异生:
糖异生途径、乳酸循环与糖异生作用、生理意义、调节、。
(六)血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糖代谢异常。
(七)糖复合物:
糖蛋白、蛋白聚糖。
第五章脂类代谢
一、教学目的
学习脂类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脂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甘油三酯合成原料。
(二)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脂肪酸的β-氧化反应过程及能量的生成;掌握酮体生成与利用的反应过程及意义。
(三)掌握脂肪酸合成的细胞定位、原料。
(四)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限速酶;掌握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产物。
(五)掌握血脂、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的概念;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化学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六)熟悉脂类的概念、种类及生理功能。
(七)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部位、过程、调节、脂肪酸的合成酶系。
(八)熟悉脂解激素及抗脂解激素的作用;熟悉甘油的氧化途径。
(九)熟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的名称。
(一十)熟悉甘油磷脂的名称、组成、合成所需的原料;熟悉胆固醇结构特点。
(十一)了解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十二)了解脂类消化吸收过程。
(十三)了解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了解酮体生成的调节。
(十四)了解脂肪酸合成的反应过程、脂肪酸碳链的加长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功能。
(十五)了解甘油磷脂的合成过程和降解;了解鞘磷脂的分类及代谢。
(十六)了解体内胆固醇合成步骤及其调节。
(十七)了解载脂蛋白的类型及功能;各种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和代谢途径及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三、教学内容
(一)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运输:
(二)甘油三脂的代谢: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用。
(三)磷脂的代谢:
甘油磷脂的代谢、鞘磷脂的代谢。
(四)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的合成、胆汁酸的生成与代谢、胆固醇其它转化途径。
(五)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第六章生物氧化
一、教学目的
学习生物体内ATP生成的氧化体系,了解氧化磷酸化是细胞内ATP形成的主要方式。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生物氧化的定义。
(二)掌握呼吸链的定义、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各复合体组成及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掌握胞液中NADH进入线粒体的两种方式和NADH的氧化。
(三)熟悉ATP在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四)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
(五)了解其他高能化合物的种类、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六)了解其他氧化酶体系。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ATP与能量代谢:
ATP、ATP的生成方式、ATP循环、高能键的转移和贮存。
(三)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的组成、呼吸链中电子传递体的排列顺序、主要的呼吸链、胞液中NADH的氧化、ATP偶联生成(氧化磷酸化)。
(四)细胞生物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微粒体加氧酶类。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一、教学目的
学习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氨基酸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氮总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二)掌握腐败作用的概念、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
(三)掌握血氨的来源和去路及转运形式、鸟氨酸循环途径和生理意义。
(四)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运载体及其生理功用。
(五)熟悉蛋白质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熟悉氨基酸代谢概况、α-酮酸的代谢。
(六)熟悉尿素合成的调节及肝昏迷中毒学说的基础。
(七)熟悉氨基酸脱羧基作用及产物的生理活性、活性甲基供体(S-腺苷蛋氨酸)的生成及功用、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的来源与功用。
(八)了解人体蛋白质的重要功能;了解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过程。
(九)了解糖、脂、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十)了解其他氨基酸代谢。
三、教学内容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氮平衡的概念、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营养价值。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蛋白质的消化、氨基酸的吸收、氨基酸在肠中的腐败。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氨基酸代谢的概况、组织蛋白质的降解、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
(四)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的脱羧基反应、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其他氨基酸的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一、教学目的
学习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了解核苷酸代谢异常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核苷酸从头合成、补救合成的概念、脱氧核苷酸的生成方式。
(二)掌握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及代谢异常引起的痛风病。
(三)掌握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补救合成的概念。
(四)掌握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产物。
(五)熟悉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六)了解核酸的消化吸收及核酸代谢动态。
(七)了解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及其调控。
(八)了解嘧啶核苷酸合成过程及抗代谢物。
三、教学内容
(一)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三)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第九章DNA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目的
学习DNA的生物合成,了解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及DNA突变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二)掌握DNA复制的特点和半保留复制、岗崎片段的概念;复制反应体系:
底物,模板,参与DNA复制的酶,包括DNA聚合酶,解螺旋酶,拓扑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连接酶在复制中的作用。
(三)掌握逆转录的概念。
(四)熟悉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复制全过程,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复制的主要区别,端粒酶的概念。
熟悉逆转录酶的作用特点。
(五)了解引发DNA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类型,DNA损伤的修复,包括光修复、切除修复等方式。
(六)了解逆转录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
三、教学内容
(一)DNA复制的基本特性:
DNA复制方向和方式、半不连续复制。
(二)DNA复制的反应体系:
DNA聚合酶、DNA解螺旋酶、DNA拓扑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和引发体、DNA连接酶。
(三)DNA复制过程: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过程、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滚环复制、端粒DNA的合成。
。
(四)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引起DNA损伤的因素、基因突变类型、DNA损伤的修复。
(五)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
第十章RNA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目的
学习RNA的生物合成,了解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的区别。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转录的定义、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二)掌握转录的特点,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征。
(三)掌握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修饰方式,掌握断裂基因、内含子及外显子的概念。
(四)熟悉原核生物RNA转录过程。
(五)熟悉模板与酶的辩认结合方式,了解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特征。
(六)了解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的主要区别。
(七)了解tRNA、r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
(八)了解核酶的结构及作用。
三、教学内容
(一)转录的反应体系:
转录模板、RNA聚合酶。
(二)转录过程:
转录起始、转录延长、转录终止。
(三)真核RNA的转录后加工:
mRNA的转录后加工、tRNA的转录后加工、rRNA的转录后加工。
(四)核酶:
核酶的类型、rRNA前体的自我剪接作用、核酶的锤头结构。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目的
学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主要区别、及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的医学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翻译的定义。
(二)掌握遗传密码概念、特点。
(三)掌握多聚核蛋白体概念;三类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四)掌握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及作用特点、掌握核蛋白体循环(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五)熟悉氨基酰-tRNA表示方法。
(六)熟悉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
(七)熟悉翻译后加工的概念及加工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八)了解翻译的起始、延长及合成终止的全过程及参与因子。
(九)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主要区别。
(十)了解信号肽、分泌性蛋白质、靶向输送概念、信号假说。
(十一)了解抗生素、白喉毒素、干扰素作用的机理。
三、教学内容
(一)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翻译模板mRNA及遗传密码、tRNA与氨基酰tRNA、氨基酸在核糖体缩合成肽。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多肽合成概况、翻译的起始、多肽链合成延长、多肽合成的终止。
(三)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新生肽链的折叠、一级结构的修饰、高级结构的修饰、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
(四)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
抗生素类、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第十二章基因表达调控
一、教学目的
学习遗传信息的调控规律,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基因表达的概念,基因表达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二)掌握以下概念:
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
(三)熟悉增强子、沉默子、基本转录因子、特异转录因子概念。
(二)熟悉乳糖操纵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
(三)了解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
(四)了解乳糖操纵子调节机制(包括阻遏蛋白负性调节、CAP正性调节及协调调节三个概念。
(五)了解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及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
(六)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
(七)了解其他转录调节机制。
了解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基因表达调控基本原理:
概述、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因素。
(二)原核基因转录的调节系统:
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其他转录调控方式。
(三)真核基因转录的调节系统:
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特点、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特点、真核基因转录激活调节。
第十三章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一、教学目的
学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以下概念:
DNA克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基因重组技术。
(二)熟悉以下概念:
接合作用、转化、转导、转座、转座子。
(三)了解重组DNA技术基本步骤。
(四)了解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接合作用、转化作用、转导作用、转座、基因重组。
(二)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主要步骤、工具酶、基因载体。
(三)基因重组基本过程:
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载体的选择和构建、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重组体筛选、克隆基因表达
第十五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一、教学目的
学习血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成熟红细胞代谢的特点,了解血液的生物化学代谢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非蛋白氮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与功能;掌握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特点。
(二)熟悉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及调节。
(三)了解成熟红细胞的脂代谢特点。
(四)了解白细胞的代谢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一)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性质、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二)血细胞代谢: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白细胞的代谢
第十六章肝的生物化学
一、教学目的
学习生物转化、胆汁与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作用特点。
(二)掌握胆汁酸的种类、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
(三)掌握胆红素的生成、转运,在肝中的代谢转变,以及在肠道中的转变和排泄。
(四)熟悉胆汁的成分和胆汁酸代谢及其功能。
(五)熟悉胆色素所包含的化合物。
(六)了解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七)了解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八)了解胆色素的肠肝循环及胆红素代谢和黄疸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在糖、脂、蛋白质、维生素、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三)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胆汁、胆汁酸的代谢。
(四)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胆红素的生成和转运、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第十七章肿瘤的生化基础
一、教学目的
学习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了解肿瘤发生的临床机制。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
(二)了解癌基因活化的机制、癌基因产物的功能。
(三)了解Rb基因、P53基因产物的抑癌机理。
(四)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分子机制。
三、教学内容
(一)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细胞癌基因产物功能、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
(二)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的概念、常见抑癌基因的主要生化功能、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
III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
由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执行。
二、组织内容:
教材的讨论和选定、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改革和应用,问卷征求学生意见。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交换式课堂教学方式,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少量传统教学手段。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
实验分组(28-30人/实验室),学生独立操作。
3.辅导形式:
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等。
四、考核办法: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
理论考试占70%,实验考试占30%。
IV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时数
实验内容
时数
类型
绪论
CAI
1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4
验证型
蛋白质的化学
CAI
6
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4
综合型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CAI
3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4
验证型
酶与维生素
CAI
8
糖代谢
CAI
5
脂类代谢
CAI
6
生物氧化
CAI
4
氨基酸代谢
CAI
5
核苷酸代谢
CAI
2
DNA的生物合成
CAI
4
RNA的生物合成
CAI
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AI
4
基因表达调控
CAI
2
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CAI
2
血液的生化
CAI
2
肝胆的生化
CAI
2
肿瘤的生化基础
CAI
1
合计
6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