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修改作文的方法.docx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修改作文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修改作文的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修改作文的方法
小学修改作文的方法
【篇一:
小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小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俗话说,一篇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小学生最怕写作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一篇作文,又不会修改。
告诉大家,认真修改作文非常重要。
动笔之前,对于总的方面,比如题意,中心,选材,重点,详略,结构等方面,必须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构思,并借助提纲,修改提纲拟定一个能反映自己水平的作文计划。
在写的过程中,可以改进计划,做局部更动。
但是成文以后,再要从总的方面来修改,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说明,下笔之前对构思的修改是更重要的。
在写的过程中,当然可以不断修改,写完了,就应该集中精力进行修改。
这时作文修改的内容主要是用词恰当,句子通顺,语言简洁,段落分明、连贯紧密,行款合适,标点符号适当等等。
修改作文的方法,一般是边读边改,这中间特别强调读,即轻声一字一句地读,而不是看。
因为读起来,感觉敏锐,错字容易发现,病句觉得拗口,以便修改。
读完修改完,要回头考虑上面提到的有关内容,再做一些修改,修改完了,再读一遍,直到修改满意了,才交给老师。
当然,想要写好作文平时还要多看有益的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到写作文时才会有更多词语可以组织成理想的文章。
【篇二:
小学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小学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杨云均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分析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需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甚至有的老师认为: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
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
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不计其数的好文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便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
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
一是教师疲于奔命,二是学生受益甚微。
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
“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
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甚至整段地重写。
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
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
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
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
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
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
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开始写作文就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予到作文批改中来。
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
因此,习作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
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
都应随机采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
二、批改作文的若干方式
(一)、自我圈改,激励积累
叶圣陶说:
“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
?
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的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辩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
那么,我们何不用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修改呢?
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
可安排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自己的文章。
其中最基本的自改项目就是词汇。
词汇贫乏是学生作文不生动的一个常见原因。
为了让学生作文的语言更优美,很多老师让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可学生能背以致用的却不多。
美国著名的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
只有让学生具有积极的积累词汇的心理需求,积累才更有实效。
自我圈改法就是能触及学生积累需要的一种批改方法。
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时,让学生边读边用红笔圈划出作文中用得比较好的词句。
好词用小圆圈标出,而好句则用波浪线划出。
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
一个好词的运用加一分,一个好句的出现则加两分。
老师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并整体评价。
“积累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水中月也不是镜中花,只要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稍一努力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同时“积累分”是没有上限的,所以趣味性、挑战性也就更强了。
孩子们为了能在自己作文本上圈得更多,他们找来各种各样的相关报刊杂志,每次在写作前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在优秀范文里看、想、记。
写好后不但会在自己的作文上反复地找呀、划呀,还喜欢去看看别人的作文,取他人之所长补充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谁也不愿意自己落后,渐渐地就会形成了一股“积累竞争风”,孩子们积累的心理需要被唤醒了。
自我圈改法在我班实施快一年了,家长们说,孩子爱看书了,同学们说,自己作文本越来越“红”了。
而我最想说的是,埋头苦改的老师们,试试吧,自我圈改法能为你们带来快乐!
其操作方法大致如下:
第一步,及时批改,当堂完成,一般为一课时。
每次大作文安排一课时写作、一课时批改。
这样做的好处是:
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第二步,指导方法,丰富多样,适当调整。
1、教师示范、学生自批。
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拿出批改学生作文的示范,打印好,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学生按照示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范文的榜样作用,学生批改起来就可有的放矢了。
2、教师指导学生共同批改。
限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作文的优缺点往往不能一一看出,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同一篇作文。
在批改前,教师将事先打印好的优等作文和劣等作文各一篇。
首先,请优等作文的学生谈写作经验和技巧;接着,全班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并各派代表将小组意见交流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再根据训练要求作适当的补充和强调;最后,学生根据以上的意见和要求,各自修改手头的劣等作文。
这样讲起来格外新鲜,批起来格外有味,改起来也格外有劲。
第三步,认真修改,二次作文。
批改结束后将作文本子还给作者,小作者就按照正确的要求和修改意见,进行二次作文,力求有所突破,至少要有很明显的进步。
第四步,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妙句佳段美文。
1、让作者亲自朗读,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获得写作的自信,并借此激起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
2、把每次作文中好词妙句佳段美文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并取上一个既符合学生特点又富有激励的名字,以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和竞争意识。
3、教师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认真修改,写上评语,推荐给有关报纸刊物发表。
一旦发表,就向其家长汇报,并将该报纸等资料在学校宣传栏中展出。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当然多出好作文啦。
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二)、家长参与,多元指导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说:
“杨老师,我那孩子在写作上还得多练,我们叫他写,他总不写。
你说他才听。
我知道你班里人多,每天都写改不出来,就让我们来改,你来布置好吗?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亮,如果能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岂不是两全其美?
围绕“家长参与批改的可行性”我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班52位学生家长,有40位觉得这方法很好,他们非常支持。
家长们纷纷表示,在劳作之余,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孩子的作业,尤其是习作。
言为心声,通过习作能透视孩子的心灵,摸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
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为孩子付出是快乐的。
可孩子总是不太配合,相信有了老师的安排这一切都会改善。
另外一些家长,有的是因为自身水平的原因,有的是属于托管人,虽然赞同这一做法却不能参与。
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长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让家长参与批改是完全行得通并深受欢迎的。
如果说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孩子得到的是粗线条的指导,那么让家长参与批改,辅导就有粗有细多元纷呈了。
在让家长参与批改前,我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们进行讨论,统一了认识,并作了方法上的指导。
1、赏识和批评相结合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
渴望被赏识。
”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
在家长会上,我请一位当老师的家长做了发言,让家长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它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一味地批评只会使孩子惶然无措。
但在发掘“闪光点”赏识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否则孩子会变得自大无知。
2.批改和导读相结合
导读就是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
也许老师们会说,现在是谈论如何让家长参与批改,怎么把导读扯进来了呢?
其实,导读是批改的前奏。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高低不一的,在批改时难免会提出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让孩子看一些优秀作文选,让家长做孩子看书的见证人,不但可以督促孩子看书,还可以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作文的要求,在批改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习作题目的特点,提出合理的详细的建议。
这样做不但为家长参与批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而且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解决了“课外阅读”任务检查起来比较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此外,由于家长水平的不均衡,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批改空间。
他们可以在作文本上精批细改,也可以只写上几句评语,还可以口头批改,最后签上自己的姓名表示已经看过?
?
但家长中难免有工作很忙或者没有文化的,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是辅助性的,不能作硬性规定。
(三)、学生互改,分层建构
1、学生互批。
让学生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
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
①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错别字等毛病;②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内容中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③写好评语,注意眉批与总评的结合,先写眉批再写总评。
2、小组批改:
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人作文。
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
评语内容分为“常规内容”和“特定内容”。
“常规内容”是每次作文都应有的共同性内容,如主题正确、语言通顺、层次清楚、书写整洁等。
“特定内容”指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特点所提的不同要求。
如写说明文时,就要求写上:
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特点;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说明顺序是否合理。
批改后,要签上批改者姓名,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
有时,还要填写“作文批改报告单”,报告单内容有下列几项:
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共同的优缺点;④值得老师表扬的地方;⑤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问题;⑥典型的错字、病句。
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并讲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应该在不同的年级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建构。
对于作文刚起步的孩子不妨从易到难依次提出以下五条要求:
①.格式是否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
③.错别字有几个;
④.有几处病句;
⑤.在批改时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一个优点。
第一次批改就只针对第一条要求进行,如果作文格式正确了就写上批语:
格式正确。
以后每次批改就增加一条要求。
五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这五个要求写出批语了。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批改技巧,就依次增加以下要求:
①.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②.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③.所选材料是否真实、典型;
④.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⑤.至少要找出同学作文的三个优点,提一个建议。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作文已有一定水平,也积累了较多的批改经验,可提出以下要求:
布局、过渡、照应
互相交换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学好作文。
以学生批改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法,在作文方面具有非同寻常效果,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
其二是减轻了教师负担。
教师基本上从批改作文的沉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当然,我们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问题。
比如,起初一些学生受传统批改方法的影响,不愿意自改,甚至认为这是老师偷懒;自改时,往往有学生违反纪律,也
常常发生争执,因而课堂秩序不好维持;一些学生态度不认真,自改质量较差;有的老师非议,有的学生家长也反对,等等。
但这些问题,只要积极想办法,也不是无法解决的。
(四)、教师评改
1、简评与细批相结合
由于习作的种类多,练习的次数多,因而我们不妨采取简评与细批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们的习作。
对同学们的日记和单项练习,一般采用简评,有时只写一句感受,有时只对某类型做综合分析,有时则提出一条意见,而有时我却要花大气力或较多的时问去详细批改一篇或一次作文。
改动大的,改写的字数几乎与原文对等。
通过修改比较,同学们感到收益很大。
2、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
在作文的批改与讲评中,应处处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既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也决不包办代替。
留作文时,只做纲领性的提示和点明训练要求,其余的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
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它方面以学生谈为主。
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
同学们的切身创作体会远胜于教师说教。
在每次作文教学中,同学们都争着谈自己的体会,在漫谈中明显得出两种结论:
成功之作大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构思,对主题的确立,写作的角度和对素材的选择、取舍等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写后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而不太成功的作文大多是在临交之前才仓促动笔,或是在未考虑成熟前就轻易下笔,抱着边想边写的态度。
在同学们的漫谈和讨论中,不仅对下次的写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的写作态度,激起了他们竞争的欲望。
3、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
对程度差的,一般指句子写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比较模糊混乱的学生,宜以书面批改为主。
因为对这类学生谈作文的布局、过渡、照应之类,他们难以听懂。
如果只改错别字,书面批改简单、直截了当。
总批时要指出主要缺点,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以调动其积极性,不致自暴自弃。
对程度高的,就是相对说来作文文字较通顺,错别字少,大体能正确使用标点,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修改作文能力的学生,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
因为要书面修改这类学生的作文,往往费时多、工程大,而教师的勾勾画画学生阅后又不易理解。
所以,给个笼统的评语倒不如阅后就主要问题对学生当面谈(阅后可记下修改要点),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或重写。
这样省时、有效。
对中等生,两种方式可交替使用,或结合使用。
要注意的是,无论对哪类学生,面批时都应先肯定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使其消除紧张感,充满自信心。
每次面批也不要讲得过多,以便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例如讲“这一段用得好,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不错,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意境”等等,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一些写作知识或文学常识。
4、直接批改与间接批改
作文本收上来之后,教师可就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习作批改若干本,小结出此次作文同学们的一般思路和写法,找出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怎样创设新颖的构思,避免泛泛而谈,或提供一个范例及评分标准。
然后,面对全体学生讲述后再由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同学之间互改也行,并写出
【篇三: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广西灵山县第四小学刘芳秀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就使学生认为,批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
其结果是:
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
“大功告成,让老师改去吧!
”教师精批细改了,学生并不完全理解教师的用意,即使学生能看懂教师的批改说明,未必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师还得这样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必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修改作文,只有学会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文章的质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语文课程标准、自主修改、教师指导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
“教两班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
老师们说,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两座山搬去又搬来,真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
”作文批改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困扰着语文教师们。
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
我认为,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师一起搬动作文修改这座大山。
一、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⒈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
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
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推敲”的由来?
?
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
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也曾先后修改过多遍。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也说:
“我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近二百遍才最后付印。
”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标准》还说: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由此可以看出,修改作文,不仅是老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提高修改作文能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才能写好作文,提高语文能力。
二、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修改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
作文素质。
1.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任务
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把文章改得切题
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
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
如果写《我的同学》,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同学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同学特征或品质的。
(2)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确
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虽然,新课标并没有“中心明确”的说法,但写一篇文章,总要让人明白你想说的意思吧,你要说的是高兴的事还是伤心的事,是郁闷的事还是愤怒的事?
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
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
(3)把文章改得条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
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修改时检查:
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
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
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技巧有:
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
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顺,标点、格式正确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
一般地说,人们思维的速度快,而书写的速
度慢,书写赶不上思维。
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
这就是思维和书写的矛盾更大了。
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
特别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以,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这是“求顺”,在求顺的基础上,还可“求美”,即在语句流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语句形象生动。
2.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
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
(2)删除:
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
(3)调整:
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连接:
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改正:
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教给学生修改符号:
(1)删除号
(2)换位号(表示句子、词语的左右互换)
(表示词语左右互换而中间词语不动)
(3)移位号(表词语、句子、段落移到指定处)
(4)增补号(表增补的字词句标点)
(5)复原号(表原来删错改错,现需保留恢复,用在字词句下面)
(6)右移号(表向右移两格)
3.教给学生修改的方式与步骤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一般可分为二种:
一种是单一性修改,另一种是综合性修改。
单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字词句、标点和书写格式是否有病,逐项修改,一次只从一个方面修改。
好处是:
目标单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上考虑得细致,不易漏掉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比较麻烦。
但对初学修改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易学,也很有必要。
单一性修改,一般地说,是先从大的方面着手,然后再看字词句。
如果从字词句入手,改后才发现在选材、结构方面有大问题,那么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
也就是说:
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
①考查、深化立意。
古人曾把文章的立意比作军中领兵的将帅,没有将帅的军队称之为乌合之众。
因此修改文章,首先应抓住这个“意”字。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评改立意,看“意”是否立得对,立得明。
有位学生在《我的爸爸》中写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单元考试,“我”只得了五十分,爸爸愤怒地用竹枝抽了“我”一顿。
文章只注重描写爸爸如何打“我”,虽然写出了爸爸严厉的性格特点,但没什么意义。
经指点,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习作“意”在反映一种特殊的爱——“打是疼,骂是爱”。
据此修改作文,对爸爸打“我”之后的表情、语言、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文章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