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小学部分.docx
《课题开题报告小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开题报告小学部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开题报告小学部分
201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实验研究
学校(单位)
开题报告
实验学校(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
课题名称:
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研究
项目编号:
课题负责人:
联系电话:
开题日期: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二○一一年五月
一、开题会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参与人员、评议专家等)
二、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详见附页)
201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重点研究课题
《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黄向阳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校《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的整合》课题,是201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
经领导批准,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精心准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理论界定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没有公民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宪法才确认“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我国公民的历史还不到五十年,公民意识淡薄、公民素质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主人翁意识。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但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权利,更不知道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对领导之言行听之任之,以做“服从”的顺民为荣,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
还有不遵守社会公德,破坏公共财物,逃避社会责任等现象。
所以,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把培养下一代的公民意识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
(二)理论界定:
1、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
根据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把公民教育理解为三个方面:
“有关公民的教育”:
强调对国家历史、政体结构和政治生活过程的理;“通过公民的教育”: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获得公民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
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能够真正行使公民的职责。
2、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是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是我国公民意识中的核心理念。
具体而言,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应包括:
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
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
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
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
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
3、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德育整合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索在中小学德育活动过程中更好的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让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同时也对学校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德育作为道德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担负着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的重任,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标、意义
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人在国家社会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学校德育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二)理论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中小学公民意识教育与德育整合为研究内容,并制定活动方案:
1、小学部各年级阶段性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中体验博爱互助。
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国家与世界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2、学校大队部每年举办一次大队委竞选、参与学校常规管理与检查,增强少先队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队员充分发展民主、参政的意识。
3、每周召开各年级统一主题的主题班会,在学生“养成教育”中增强“独立”、“自由”、“尊重”、“平等”、“博爱”、“互助”、“民主”、“法制”、“热爱和平”等公民意识。
在学生参与自主教育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关爱与宽容,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共享,懂得文明礼仪与交际;了解身边的公共道德与秩序的准则与规范,并能自觉地遵守。
能明确遵守规则的权利与责任,学会通过行动来维持规则执行的技能。
4、生活指导教师每周一堂班会课,旨在培养健全人格,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危急时刻正确的自防自护自救的逃生能力等基本的技能。
在实践中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得以良好培养,并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劳动观。
5、学校大队部协同年级组主题活动建设,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少先队走进敬老院”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尊老、敬老、爱老。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做到主动关爱他人,爱护弱小,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6、第二课堂广泛开展,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特长。
充分体现学生以“独立自由”为核心的公民人格。
五、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1月——3月)
研究调查资料,开展论证与申报,拟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力量,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完善课题管理办法,举行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0月)
制定研究计划,进入实质性研究。
开展实践活动,开出公民教育观摩课、活动观摩,全面开展研究。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中期论证,交流研究论文,进行公民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展示,接受专家中期评估验收,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
开展学科特色研究,加强专题研究,初步达到课题研究的各项指标。
第三阶段:
得出结论研究结题(2012年11月-2013年3月)
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编写论文集,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活动案例集。
召开结题鉴定会:
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接受专家评审。
第四阶段:
推广研究成果,在开发区各中小学启动实施方案(2013年3月以后)
(二)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培育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相对于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而言,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团队活动、社区服务、学生干部的竞争和选举、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更能增强人的亲身体验,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达到知行统一。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和爱国精神。
当前,公民意识教育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把实践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三)把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
校内生活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他们今后适应大社会即公民社会的生活。
(四)把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
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校园文化。
如通过培育学生精神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则、学习研风气、教师榜样、教育者的态度、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专题讲座和大型集会等各种校园氛围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再如通过设立校史陈列馆等弘扬民族精神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使学生接受无形的公民意识教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阐述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
所以,学校在德育活动中强化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成熟的过程,使其具备作为未来公民社会基本单位的资格与条件,应该成为我国各级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分工
七、预期成果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