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33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docx

鐥呰櫕瀹崇鐞嗚鍒

 

病虫害管理计划

 

委托单位:

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总站

编制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三月

1.项目概要1

2.目前项目区病虫害管理的现状2

2.1河南省叶县的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现状2

2.2安微怀远县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现状6

2.3项目区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10

2.4水稻作物常用农药的生态环境风险11

2.5树木病虫害的发生现状17

3.我国对植物保护及病虫害治理的政策标准19

3.1病害虫综合治理19

3.2病虫害统防统治20

4PMP病虫害综合管理计划21

4.1实施目标21

4.2重点任务21

4.3实施安排22

4.4实施内容24

4.5病虫害的综合治理27

5项目区农药的使用与管理35

5.1项目区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35

5.2农药的合理使用36

5.3推荐的农药使用技术和施药器械38

5.4农药废弃物处理40

6.项目的监测与评估40

6.1监测计划的实施41

6.2监测点设置及监测作物41

6.3数据收集与取样方法41

6.4监测内容42

6.5检查内容42

6.6监测与检查计划43

6.7评估内容43

7.经费预算43

1.项目概要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和粮食安全的日趋重视,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得到了科学界的空前关注。

中国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以及种植制度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固碳减排技术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要求和效果,某些管理措施由于影响产量而难以持续推广。

小麦、水稻、玉米是中国最主要的三种粮食作物,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85%以上。

粮食主产区也面临着有机碳损失严重、固碳迫切以及氮肥施用量大、温室气体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的现实需求。

因此,推广应用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产量前提下的节能与固碳技术,并进行示范与减排效果评价,不仅可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也是中国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项目区农业生产实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力争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危害程度,减少农药污染,因此项目实施要更加重视病虫害综合管理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应用。

病虫害综合管理是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的策略,是从农业生态系整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各种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中的自然控制因素作用,将农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

只有在有害生物的危害可能会导致经济损失时才进行防治,即允许作物上存有一定数量的病菌或害虫,只要他们的种群数量不足以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IPM非常重视包括抗性品种、栽培措施、生物天敌、化学药剂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因子来控制病虫害,而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则采取慎重的态度。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逐步兴起,呈快速上升势头。

专业化防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防治服务的组织称为专业化防治组织。

专业化防治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各类经济作物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农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

按照世行规定,结合项目区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项目活动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我们制定了《PMP病虫害管理计划》。

PMP计划通过鼓励农户采用环境友好的农业做法和病虫害综合治理(IPM)技术,提供技术援助、农民培训、设备采购、监测评估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农药的使用。

主要工作重点如下:

(1)在项目区引进和推广PMP技术,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以及信息化工作,准确诊断获取田间病虫草害相关信息,发布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适期、合理、有效用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结合病虫害综合治理和统防统治的技术将病虫总量保持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

(2)在项目区开展高效、新型农药及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高活性的农药防治效果好能大幅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在药液中添加喷雾助剂,提高药液的展布性能,增加药液的粘着能力,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3)在项目区开展新型农业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通过新型植保机械的示范应用,能够解决传统农药使用作业效率低、有效利用低的问题,大幅减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作业效率,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在项目示范区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实行植保社会化服务,在项目区域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备植物保护专业技术条件的合法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农作物生长期病虫害实行安全高效的统一预防和治理;

(5)通过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普及培训,提高农户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农户掌握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技能,为项目区农民提供农药储存和使用培训,提高对农药管理和使用规定认识,为农技人员、农药经销人员、县市项目办提供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害管理计划(PMP)的认识。

2.目前项目区病虫害管理的现状

2.1河南省叶县的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现状

2.1.1小麦病虫草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河南省位于黄淮冬麦区,气候特点非常适宜于小麦生长,是全国小麦生产和调出第一大省,小麦面积500万公顷,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25%-30%,河南小麦长期保持着“三个第一”(面积第一,总产第一,提供商品粮第一)。

2013年,全省8050万亩小麦全部收获,预计夏粮总产在630亿斤以上,平均单产突破800斤大关。

据统计,2013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总面积2.9亿亩次,其中病害1.6亿亩次,虫害1.3亿亩次。

小麦穗蚜、纹枯病偏重,吸浆虫、叶锈病、麦蜘蛛、白粉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赤霉病在较大范围流行,条锈病在沙河以南局部流行,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黑穗病等在部分麦田造成较重危害。

2.1.1.1病害

主要病害是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黄花叶病、全蚀病、锈病。

白粉病

近年来发生病较轻,与栽培抗病品种有关,品种19-198、周麦22、漯麦4号、文麦6号均较抗病,当降雨量大、种植密度大的田块发病稍重。

纹枯病

发生面积大,但危害不重。

农民通常不防治。

局部严重地区采用井冈霉素、三唑酮、戊唑醇进行防治。

赤霉病

是当前小麦上最大的植物保护问题,发生严重。

与秸杆还田,病菌适应性增强。

一旦气候条件合适则大流行。

当前防治的药剂有:

多菌灵、戊唑醇,但效果一般。

在杨花前喷药,早施药效果较好。

但农民预防意识差,经常到大发生时才喷药,效果较差。

黄花叶病

是近2年发生新的土传病害,发生与播种小麦时的气候关系密切。

2012年发生严重,2013年发生较轻。

全蚀病

该病在叶县点片发生,采用全蚀净(30元/亩)或敌莠丹(5-6元/亩)拌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锈病

该病在叶县发生不严重,据当地技术人员介绍,对产量影响不大。

三唑酮和戊唑醇对小麦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1.1.2虫害

小麦主要害虫是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吸浆虫。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常年发生,主要是蛴螬和金针虫,防治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土壤处理,即用颗粒剂撒施,约占60%。

也采用药剂拌种,主要是采用辛硫磷、小麦专用拌种剂。

蚜虫

苗蚜点片发生,近年来采用拌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苗蚜的危害。

穗蚜发生危害,需要重点防治。

红蜘蛛

在返青至抽穗时发生,3-4月份,时期与苗蚜相同,一般年份发生不严重,但局部发生严重。

吸浆虫

吸浆虫在当地属常发性害虫。

采用土壤处理和穗期喷药,穗期喷药效果很好,达到80%以上,特别是要掌握好预测预报技术,适时防治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1.1.3草害

小麦田杂草有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野燕麦、黑麦草,主要采用除草剂防治。

2.1.2玉米病虫草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2.1.2.1病害

玉米病害发生不严重,主要病害有苗期根腐病,但包衣种子可控制该病害的危害。

因此,玉米叶部病害通常不防治。

2.1.2.2虫害

玉米害虫有地下害虫、粘虫和玉米螟。

地下害虫常年发生,需要防治。

粘虫在近年来大发生,需及时防治。

玉米螟是常发性害虫,通过药剂撒玉米喇叭口进行防治。

2.1.2.3草害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

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

主要采用土壤处理或苗后喷除草剂防治。

2.1.3农药使用情况

2.1.3.1小麦田农药使用情况

小麦上通常使用农药5次。

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处理或拌种一次。

药剂有辛硫磷25毫升(防治药剂成本1元)、吡虫啉25-30克(药剂成本30-40元)、立克秀10毫升(药剂成本2元)、适乐时30毫升(药剂成本2-3元)、苯醚甲环唑40-60毫升(药剂成本3-5元)等,防治对象是地下害虫、苗期蚜虫、纹枯病、全蚀病等。

第二次是施用除草剂。

冬前或年后化学除草一次,药剂有苯磺隆10克(药剂成本4-5元)、使它隆20-25毫升(药剂成本5-8元)、噻吩磺隆10-20克(药剂成本3-5元)、膘马30-50克(药剂成本12-16元)、世玛20-40克(药剂成本15-18元)等。

第三次是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期防治红蜘蛛一次(兼治苗蚜、纹枯病)。

药剂有吡虫啉20-30克(药剂成本1-2元)、高氯30-50毫升(药剂成本2元)、蚜螨双杀25-50毫升(药剂成本4-5元)、井冈霉素15克(药剂成本1-2元)、三唑酮等50-100克(药剂成本2-3元)。

第四次是小麦抽穗以后防治穗蚜一次。

药剂有吡虫啉20克(药剂成本1-2元)、啶虫脒10-20克(药剂成本2-3元)、高氯30-50毫升(药剂成本2元)、甲维盐20-30毫升(药剂成本2-4元)等。

第五次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综合防治(病虫害、干热风、增产)。

药剂配方主要是“吡虫啉等杀虫剂+戊唑醇等杀菌剂+喷施宝等叶面肥”,用药量幅度为20-30克+20-50克+10克=50-90克,价格幅度为6-10元。

2.1.3.2玉米田农药使用情况

玉米整个生育期通常使用农药4次。

第一次是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及采用撒施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

采用的药剂有辛硫磷、毒死蜱等。

第二次是玉米播种后,通常采用土壤处理剂或苗后除草剂防治玉米田杂草。

第三次是在玉米3-6叶期防治粘虫,防治药剂有:

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阿维菌素、除虫脲等。

第四次是防治玉米螟,主要采用颗粒剂撒施,采用的药剂有辛硫磷、甲基异硫磷颗粒剂。

2.1.3.3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表1-1河南省叶县地区常见病虫种类及常规防治药剂

常见病虫草害

常用防治药剂

玉米

地下害虫、粘虫、玉米螟

辛硫磷(II)、毒死蜱(II)、阿维菌素(III)、除虫脲(III)

根腐病

甲基托布津(U)、多菌灵(U)

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

乙草胺(III)、莠去津(III)、异丙甲草胺(III)、硝磺草酮

小麦

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吸浆虫

辛硫磷(II)、吡虫啉(II)、高氯(II)、蚜螨双杀、啶虫脒、甲维盐(III)

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黄花叶病、全蚀病、

锈病

戊唑醇(II)、井冈霉素(U)、三唑酮(II)

猪殃殃、播娘蒿、荠菜、野燕麦、黑麦草

苯磺隆(U)、使它隆(U)、噻吩磺隆(U)、精恶唑禾草灵(O)、甲基二磺隆(U)

注:

毒性分级(WHO2009),分级标准见表2-4-1,其中O类代表已淘汰使用。

在河南叶县项目示范区农药的使用中仍然发现有使用中毒(II类)和已经淘汰的农药品种(O类)的现象,如采用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中毒类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和蚜虫、采用戊唑醇、三唑酮中毒类农药防治白粉、锈病的发生、以及精恶唑禾草灵(O类)防治麦田禾本科杂草。

在项目的后期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应逐步采用III类和U类农药替代II类和O类农药的使用。

2.2安微怀远县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现状

安徽省稻作制度主要有沿淮麦/稻、江淮油(麦)/稻,山区一季稻,沿江、江南双季稻,水稻种植面积约230万公顷,其中以中稻生产为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水稻生产的66.43%和71.65%。

2.2.1水稻病虫草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2.2.1.1病害

当地水稻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稻曲病是当地水稻常发性病害,重发频率较高;稻瘟病近年来在粳糯稻上也发生较重。

水稻穗期主要发生稻曲病和稻穗颈瘟病,预防稻曲病于破口前7-10天,预防穗颈瘟于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再补治一遍。

防治稻穗颈瘟病选用的药剂有75%三环唑、40%稻瘟灵、2%春雷霉素等;防治稻曲病选用43%戊唑醇、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等。

药剂浸种和拌种技术在当地水稻种植上也有应用。

种子带菌的病害主要是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其次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等。

为了有效控制种传病害的发生,种子处理除在播种前晒种、筛选外,重点要抓好药剂浸种预防工作。

采用的浸种药剂有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可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采用25%咪鲜胺乳油浸种处理可预防恶苗病和苗瘟。

结合种子处理采用35%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可以用于防治灰飞虱和稻蓟马。

2.2.1.2虫害

主要虫害稻飞虱、水稻螟虫。

当地危害水稻主要螟虫为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3-4代,并且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打药时期很关键,一般要控制在3龄幼虫前进行防治。

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的药剂有:

40%福戈,或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或3.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稻飞虱选用的药剂有50%吡蚜酮或25%噻嗪酮+20%仲丁威或40%福戈(可兼治稻纵卷叶螟),或25%噻嗪酮+48%毒死蜱。

2.2.1.3草害

草害的发生情况与水稻的种植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万福镇水稻种植总面积约80万亩,采用机插秧种植的面积不到10万亩,大部分的水稻种植都是以直播水稻为主。

主要危害的杂草有马唐、稗草、莎草、千金子、空心莲子草、鸭舌草等单子叶和阔叶杂草。

由于机插秧苗小,不能随便使用除草剂,一般要选用机插秧的小苗除草剂,避免产生药害,可采用53%苄嘧+苯噻酰机插秧专用除草剂拌细潮土或尿素于机插秧后5-7天全田撒施。

防除杂草是直播稻高产栽培的关键,草苗同期,直播稻杂草旺长,易造成严重草荒,引起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在播种后出苗前,一般采用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在秧苗3叶期以后,杂草2-4叶期,如前期除草效果差,可再用茎叶处理剂补喷1次,基本可以根除田间杂草。

2.2.2小麦病虫草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安徽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产粮大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10万公顷左右,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9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8%,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2.1病害

当地小麦种植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为危害当地小麦生长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生于4月上旬至5月下旬。

小麦赤霉病属典型气候型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低温阴雨或多雾天气,将呈中等偏重发生。

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不抗病,小麦品种主要有烟农19、烟农5158、偃展4110等,均不抗赤霉病。

一般于小麦扬花初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的药剂有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

白粉病一般发生于3月底至5月初期,主要存在于稻茬免耕田和少部分播种的稻茬耕种麦田中,当白粉病病株率20%时,要立即普治,一般选用的化学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12.5%烯唑醇乳油、30%丙环唑乳油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使用。

小麦纹枯病一般为中等发生,一般采用20%井冈霉素粉剂或12.5%纹霉清水剂或用24%噻呋酰胺兑水40公斤对准小麦根茎部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2.2.2.2虫害

小麦上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其中蚜虫危害较为严重,在小麦穗期和灌浆期进行危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防治适期,选用的防治药剂有24%抗蚜威+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等,对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2.2.2.3草害

由于当地种植水稻品种生育期较长,一般为150天左右,至使小麦种植相对较迟,一般在小麦返青期进行田间杂草的防除工作。

发生的草害主要有猪殃殃、播娘蒿、萹蓄、繁缕、看麦娘、菵草、硬草等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防除时间一般是在2月上中旬,杂草3-4叶期进行防治。

防除阔叶杂草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或36%奔腾可湿性粉剂;防除稻田禾本科杂草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乳油或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药剂每亩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2.2.3农药使用情况

2.2.3.1水稻田农药使用情况

除草剂的使用情况:

直播水稻田采用33%二甲戊灵乳油每亩200mL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进行封闭处理,采用15%氰氟草酯乳油每亩80~100mL、10%韩秋好乳油每亩100mL或48%灭草松水剂每亩100~150mL进行茎叶处理。

机插秧水稻采用60%丁·恶乳油每亩150mL或15%氰氟草酯乳油每亩100mL处理一次即可。

杀虫剂的使用情况:

防治稻纵卷叶螟四代、五代、六代的发生一般用药4~5次,主要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150mL或48%毒死蜱乳油每亩100mL或康宽每亩10克进行防治;稻飞虱四代、五代、六代的发生一般用药4~5次,主要采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或48%毒死蜱乳油每亩100mL或25%吡蚜酮悬浮剂每亩25克或80%敌敌畏乳油每亩100mL进行防治;水稻苗期蓟马的防治采用48%毒死蜱乳油每亩10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进行防治,其中48%毒死蜱乳油有兼治稻水象甲的作用。

杀菌剂的使用情况:

采用12.5%井冈.蜡芽菌水剂每亩200mL或5%己唑醇悬浮剂每亩80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采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或40%稻瘟灵乳油每亩100mL防治稻瘟病的发生;采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每亩20mL或25%戊唑醇水乳剂或5%己唑醇悬浮剂每亩80mL防治稻曲病的发生。

2.2.3.2小麦田农药使用情况

除草剂的使用情况:

采用1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每亩80~100mL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采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12~15克防治阔叶类杂草。

杀虫剂的使用情况:

主要是小麦蚜虫的防治,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或25%吡蚜酮悬浮剂每亩20克进行防治。

杀菌剂的使用情况:

采用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mL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采用20%水溶性粉剂每亩200mL或12.5%井冈.蜡芽菌水剂每亩150mL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采用40%多菌灵悬浮剂每亩150mL、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mL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2.3.3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表1-2安徽省怀远县地区常见病虫种类及常规防治药剂

常见病虫草害

常用防治药剂

水稻

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蛀螟、

福戈(III)、氯虫苯甲酰胺(III)、甲维盐(III)、阿维菌素(III)、吡蚜酮、噻嗪酮(III)、毒死蜱(II)、仲丁威(III)

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三环唑(II)、戊唑醇(II)、苯醚甲环唑(U)、甲基托布津(U)、多菌灵(U)、春雷霉素(U)、井岗霉素(U)、蜡质芽孢杆菌(U)

马唐、稗草、莎草、千金子、空心莲子草、鸭舌草

苄嘧磺隆(U)、氰氟草酯(U)、灭草松(II)、丁草胺(III)、丙草胺(U)

小麦

蚜虫、红蜘蛛

抗蚜威(II)、吡虫啉(II)、吡蚜酮、啶虫脒(III)

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

氰烯菌酯、多菌灵(U)、三唑酮(II)、烯唑醇(II)、丙环唑(II)、井冈霉素(U)、纹霉清(U)、噻呋酰胺(U)

猪殃殃、播娘蒿、萹蓄、繁缕、看麦娘、菵草、硬草

氯氟吡氧乙酸(U)、精噁唑禾草灵(O)、苯磺隆(U)、奔腾(U)、炔草酯

注:

毒性分级(WHO2009),分级标准见表2-4-1,其中O类代表已淘汰使用。

在安徽怀远县项目示范区农药的使用中也发现有使用中毒(II类)和已经淘汰的农药品种(O类)的现象,如杀虫剂毒死蜱、抗蚜威、吡虫啉,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三环唑、丙环唑等中毒类农药,以及除草剂已经淘汰使用产品精恶唑禾草灵。

在项目的后期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应逐步采用III类和U类农药替代II类和O类农药的使用。

2.3项目区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3.1当前防治技术评价

从河南省叶县、安徽怀远县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来看,主要采用的技术是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

所选用的药剂均为高效低毒药剂,使用方法正确。

但两地均反映赤霉病发生严重,难以防治。

在用药的次数上,基本没有削减的空间。

通常一次施药,防治或兼治数种病虫害,很难再进一步削减病虫害的防治次数。

如果引进抗病品种,则有可能削减杀菌剂的使用。

2.3.2适合当地的植物保护节能减排的技术

2.3.2.1采用统防统治技术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由于缺乏病虫害诊断和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用药主要靠经销商的推荐。

由于农药经营者众多,销售手段百出,至使许多农户在具体选用农药的过程也比较茫然,一般都是道听途说。

在农药的具体使用上也存在较多的误区,如随意加大农药使用量、增加打药的次数、见虫就打等现象。

据安徽省怀远县技术人员介绍一般在水稻种植期,病虫害打药一般3-4次,除草一般1-2次,生育期总的用药成本在200元/亩左右,如果当年病虫害发生比较轻,还能适当的减少打药的次数。

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经销商也不能确诊病虫害,经常要农民加大用药量,或几种农药混合使用。

加之农民无准确的预测预报的能力,一般等到病虫害大发生时才进行施药,造成施药量加大并且防治效果不佳,并且病虫害抗药性增强的趋势。

因此,准确地诊断病虫草害,并发布预测预报、改进施药器械,推广统一防治技术,避免病虫害有庇护所,一次集中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2.3.2.2示范应用新农药、新技术

在农药的选择应用上,示范推广高效、新型农药、多功能混剂、新型植物源农药和高效使用技术。

2.3.2.3示范应用新型植保机械

农业机械化不仅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改善农作物品质。

通过新型植保机械的使用,能够解决传统农药使用作业效率低、有效利用低等问题,大幅减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作业效率,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3.3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

对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可以主要通过加强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示范推广三个方面来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3.3.1建立示范区病虫害综合监控体系

加强病虫监测和田间调查,做好病虫害的兼治工作,实行分类指导,科学防治。

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防治对象田和防治适期,分类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

目前项目区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仪器设备基本齐全,但缺少田间移动观测设备,如:

小气候快速测定仪、移动式孢子捕捉仪、测报工具箱等。

分析当地历史资料,建立病虫害发生的数据库,从气候等条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

2.3.3.2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

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培训采用先培训农技人员,然后由农技人员培训农民的作法,进而覆盖所有示范区的农民。

培训农技人员利用秋冬农闲时节进行集中讲课的方法,而培训农民采用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为主。

培训前编辑培训资料,进行系统地讲解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