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215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docx

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选择题满分冲刺训练(2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Fe56Zn65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B.用水稻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过滤即可

C.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鉴别某株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

【答案】D

【解析】

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用水稻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后研磨、过滤,B错误;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鉴别某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方法是自交,其操作步骤依次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D正确。

2.如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关

B.甲过程和丙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但前者进行了两次后者进行了一次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

【答案】C

【解析】

A.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中的2个Y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个细胞所致,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无关,A错误;B.甲过程为减数分裂、丙过程为有丝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都进行了着丝粒的分裂,B错误;C.乙为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识别即细胞膜的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丁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转录出不同的mRNA,控制合成出不同蛋白质,决定细胞功能不同,C正确;D.丙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其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其中来自于卵原细胞的DNA占一半,即23个,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做题的前提是要把图中甲乙丙丁过程理清:

甲为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过程;乙为受精作用,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及细胞膜的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丙为细胞的有丝分裂,通过细胞分裂,可以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到子代;丁为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了一些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细胞,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囊性纤维化(CF)是美国白人中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者。

下图是该病的家系图,如果Ⅲ-3号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子女囊性纤维化的概率约是

A.1/2500B.1/150C.1/200D.1/10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系谱图显示:

Ⅱ-4和Ⅱ-5均正常,其儿子Ⅲ-2患病,据此可推知:

囊性纤维化为隐性遗传病,又依据“Ⅱ-2为女性患者,其儿子Ⅲ-1正常”可进一步推知:

囊性纤维化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Ⅱ-4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依题意可知:

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500,由此推知,a的基因频率=1/50,A的基因频率=49/50,在表现正常的人群中AA:

Aa=(49/50×49/50):

(2×49/50×1/50)=49:

2,即Aa的个体占2/51。

Ⅲ-3号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子女囊性纤维化的概率约是2/3×2/51×1/4≈1/150,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则这个人就不会患遗传病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分别为:

AAaXb、aXb、Y、Y的精子,这是由于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出现了异常所导致的

C.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并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

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就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B

【解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如果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则该人还可能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项错误;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该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携带A基因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没有分开而是进入了同一个精细胞中所致,这样由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aXb和aXb,与该次级精母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Y,当减数分裂结束时,含有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子为Y和Y,所以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分别为:

AAaXb、aXb、Y、Y的精子,这是由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异常所致,B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在接触到农药之前,其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的个体,农药的使用对该抗药性的个体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并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C项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授粉,三倍体植株上结出的是三倍体无子西瓜,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分析,分析的关键在于抓住问题情境中的有效信息:

①“基因型为AaXbY精原细胞”,据此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②“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据此联系减数分裂的过程、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选项逐一分析。

5.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

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

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组织液)和⑤(淋巴)的成分最相似,B错误;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渗透,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和结构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

【答案】B

【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太阳能的总量,A错误;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能最少,D错误。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

B.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利用了维生素C的酸性

C.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10-6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D.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源自汽油中含氮化合物与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A.单糖不能水解,选项A错误;B.利用的是维生素C的还原性,选项B错误;C.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2.5μm=2.5×10-6m,选项C正确;D.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源自氮气与氧气高温化合,选项D错误。

8.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可用作食盐添加剂,一种制备黄血盐的工艺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溶液有剧毒,含CN-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

B.“系列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C.“试剂X”可能是K2CO3

D.“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l2

【答案】B

【解析】A.CN-水解产生HCN,故含CN-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选项A正确;

B.产品为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故“系列操作”应该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选项B错误;

C.“脱钙”应加入可与Ca2+反应同时补充K+的物质,故所用的“试剂X”可能是K2CO3,选项C正确;

D.加入KCl是为了交换Ca2+,故“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l2,选项D正确。

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A

B.2.24LCO2与足量的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C.常温下,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5.6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8NA

【答案】D

【解析】A.HSO

不能完全电离,选项A错误;

B.未讲明气体的状况,选项B错误;

C.铝片遇到冷的浓硫酸会钝化,选项C错误;

D.两种物质的最简式均为CH2,则有0.4molCH2,故C—H键数目为0.8NA,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弱电解质分析判断,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和化学键的方法,注意利用气体体积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标准状况,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10.下列实验操作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加热装置略)()

A

B

C

D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制硝基苯

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制乙烯

中和热的测定

蒸馏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物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与浓硝酸均易挥发,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60℃,控制水浴温度,选项A正确;

B.混合液反应温度应迅速升温至170℃,故温度计水银球应没入溶液中,选项B错误;

C.中和热测定应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且两烧杯口平齐,选项C错误;

D.乙醇和水无法通过蒸馏分离,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与支管口平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室制备物质必须首先明确该物质的性质,以及选择试剂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一般应操作简单、安全,验证物质的生成还应考虑干扰气体的除杂等。

11.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COOHOCOCH3),可以用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CH3CO)2O]为原料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乙酰水杨酸最多消耗2molNaOH

B.已知HCHO为平面形分子,则乙酸酐中最多8个原子共平面

C.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

D.服用阿司匹林时若出现水杨酸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酰水杨酸中的羧基和酚酯基都能与NaOH反应,因每1mol酚酯基可消耗2molNaOH,故最多可消耗3molNaOH,选项A错误;

B.HCHO为平面形分子且单键可以旋转,因此碳氧双键周围的原子都可处于同一平面,甲基上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每个甲基上有2个氢原子不能共平面,所以乙酸酐中最多有9个原子共平面,选项B错误;

C.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酰水杨酸不易被氧化,选项C正确;

D.阿司匹林为感冒用药,服用过量会造成水杨酸中毒,出现水杨酸反应应静脉注射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Na2CO3溶液碱性太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X与Y可形成一种淡黄色物质P,常温下将0.05molP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中c(H+)/c(OH-)=1×10-12;Z为金属元素,且Z可在W的一种氧化物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物质和一种黑色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X>Y>Z

B.化合物P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氢化物的沸点:

W

D.W、X、Y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X与Y可形成一种淡黄色物质P,常温下将0.05molP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中c(H+)/c(OH-)=1×10-12,则P为过氧化钠,X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Z为金属元素,且Z可在W的一种氧化物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物质和一种黑色的物质,由此可知Z为镁,在碳的一种氧化物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W为碳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X与Y可形成一种淡黄色物质P,常温下将0.05molP溶于水,配成1L溶液,其中c(H+)/c(OH-)=1×10-12,则P为过氧化钠,X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Z为金属元素,且Z可在W的一种氧化物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物质和一种黑色的物质,由此可知Z为镁,在碳的一种氧化物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故W为碳元素,故有:

A、元素W、X、Y、Z分别为C、O、Na、Mg,故有离子半径O2->Na+>Mg2+,选项A正确;

B、P为Na2O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选项B正确;

C、碳的氢化物有多种,其沸点可能高于氧的氢化物,选项C错误;

D、W、X、Y三种元素形成的物质为Na2CO3或Na2C2O4,其水溶液显碱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易错点为Z为金属且能与W的一种氧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物质的一种黑色物质,推出元素是关键。

13.常温下,用0.10mol·L-1的氨水滴定20.00mLamol·L-1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氨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上四点对应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

B.若N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H3·H2O),则N点为滴定反应的恰好反应点

C.若N点为恰好反应点,则M点溶液中存在c(Cl-)=2c(NH3·H2O)+2c(NH

D.图上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为N>P>M>Q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均存在:

H+、OH-、NH

、Cl-,选项A正确;

B、若N点溶液中存在c(H+)=c(OH-)+c(NH3·H2O),该式为NH4Cl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说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铵,则N点为滴定反应的恰好反应点,选项B正确;

C、若N点为恰好反应点,则M点溶液中c(NH4Cl)=c(HCl),根据氯原子和氮原子守恒,M点溶液中存在c(Cl-)=2c(NH3·H2O)+2c(NH4+),选项C正确;

D、因不能确定N点是否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所以无法比较N点和P点水电离的程度,选项D错误。

二、选择题(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9~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班级清扫卫生的劳动中,某同学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同学推桌子的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同学推桌子的力与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A、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桌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C、同学推桌子的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都作用在桌子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同学推桌子的力受力物体是桌子;同学受到的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15.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量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

C.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

D.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

【答案】D

【解析】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0.2eV,照射金属锌板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故A错误;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根据

可知,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错误;C、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小于12.09eV,不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要正好等于12.09eV才能跃迁,故C错误;D、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的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小为E大=-1.51+13.6=12.09eV,因锌的逸出功是3.34ev,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12.09-3.34=8.75eV,故D正确;

16.2019年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整,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同步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

“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HorizonTelescope)发布了位于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黑洞照片。

此次发布的黑洞图象揭示了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引起了全球对黑洞的关注。

若宇宙中有一半径约45km的黑洞,其质量M和半径R的关系满足2GM=c2R(其中G为引力常量;c为光速,大小为3×108m/s),则该黑洞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  )

A.108m/s2B.1010m/s2C.1012m/s2D.1014m/s2

【答案】C

【解析】黑洞实际为一天体,天体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该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对黑洞表面的某一质量为m物体有:

又有

联立解得

代入数据得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1012m/s2,故C正确。

17.如图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绝缘细线水平悬挂,处于垂直纸面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有由M到N的恒定电流,细线中拉力不为零,两细线竖直。

保持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方向缓慢地转过90°变为竖直向下,在这个过程中

A.细线向纸面内偏转,其中的拉力一直增大

B.细线向纸面外偏转,其中的拉力一直增大

C.细线向纸面内偏转,其中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细线向纸面外偏转,其中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开始时,金属棒的重力和安培力大小相等。

当磁场方向由垂直纸面向里缓慢地转过90°变为竖直向下,知安培力的大小FA=BIL不变,方向由竖直向上向里变为垂直纸面向里。

根据共点力平衡知,细线向纸面内偏转,因为金属棒受重力、拉力和安培力平衡,重力和安培力的合力于拉力大小等值方向,重力和安培力的大小不变,之间的夹角由180°变为90°,知两个力的合力一直增大,所以拉力一直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所以本题选A。

考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

18.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的圆形管道竖直固定,左侧管道的半径大于右侧管道半径。

两个小球A、B分别位于左、右管道上的最高点,A球的质量小于B球质量,两球的半径都略小于管道横截面的半径。

由于微小的扰动,两个小球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当它们通过各自管道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的速率一定等于B球的速率

B.A球的动能一定等于B球的动能

C.A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等于B球的向心加速度

D.A球对轨道的压力一定等于B球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C

【解析】AB项:

对于任意一球,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解得

,所以A球的速率大于B球的速率,故AB错误。

C项:

在最低点做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

,故C正确;

D项:

球受的压力为F:

F﹣mg=ma,即F=5mg,因质量不等,则F不等,则对轨道的压力不等,故D错误。

19.如图甲所示,两个点电荷Q1、Q2固定在z轴上,其中Qi位于原点O,a、b是它们连线延长线上的两点。

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q以一定的初速度沿z轴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设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速度随坐标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b连线的中点电势最低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C.x=3L处场强一定为零

D.Q2带负电且电荷量小于Q1

【答案】CD

【解析】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由图可知,在a、b连线的中点3L处,动能最大,电势能最小,因为粒子带负电荷,所以a、b连线的中点3L处电势最高,故A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a点动能比b点小,电势能比b点大,所以a点的电势比b点低,故B错误;C.在3L点前做加速运动,3L点后做减速运动,可见3L点的加速度为0,则x=3L处场强为零,故C正确;D.由于在x=3L点前做加速运动,所以Q2带负电,3L点的加速度为0,则有

,故Q2带正电且电荷量小于Q1,故D正确。

20.如图所示,两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地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为d,左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

两导轨处在一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一个直径也为d、质量为m的导体圆环放在两导轨上。

圆环与两导轨始终接触良好,不计圆环和导轨的电阻。

圆环在与导轨平行的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距离s后速度达到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环速度达到v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U=Bdv

B.圆环速度达到v时,圆环受到的安培力

C.整个过程中通过R的电荷量

D.整个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ACD

【解析】A、圆环运动过程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d,圆环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

E=Bdv,电阻R两端电压:

U=E=Bdv,故A正确;B、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

,圆环受到的安培力:

,故B错误;C、通过R的电荷量:

,故C正确;D、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电路产生的热量:

,故D正确。

21.在冰壶比赛中,球员手持毛刷擦刷冰面,可以改变冰壶滑行时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