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2090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01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docx

国学与企业管理培训教材

第1章国学概述

第1节何谓“国学”?

“国学”即中国固有之学,系指中国传统时期的学术和文化,亦即“中国学”。

这一释义,是针对“外国学”而言的。

 

《四库全书》将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

经部、子部的文献多是传统中国各思想流派学者的著作。

其内含传统国人对哲学、管理、政治、历史、宗教、文学、礼俗、伦理、数术、军事等方面的丰富思考。

四库全书:

经:

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群总、四书、乐、小学、石经、汇编等12类。

多为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史:

正、编年、纪事本末、别、杂、诏令奏议、传、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汇编等16类

子:

儒、兵、法、农、医、天算、术数、艺术、谱录、杂、类书、丛书、汇编、小说家、释道、耶、回、西学格致等19类

集:

楚辞、别集、总集、词曲、闺阁等5类。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等

第二节国学与管理

企业管理是由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根据企业环境、企业特性及其生产经营规律,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高效地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职能活动。

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在管理过程中,为了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团结同事和下属朝着企业目标奋进,并协调各种关系、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来完成企业任务,管理者需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丰富的领导智慧、妥善言行艺术和一定的战略眼光。

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这些智慧中的很多内容可以超越时空界限抽象地被后人继承,以便指导今人的管理活动。

在对现代企业及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审视和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和学习中国传统管理智慧中有利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成分,可以丰厚管理者的素养,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领导艺术。

管理者应对中西管理文化中适应于现实的内容兼容并蓄,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第2章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第1节儒家管理思想简介

儒家是产生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中国二千年的政治、管理、文化、经济活动。

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人。

儒家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征:

1.运用仁爱思想指导组织伦理建设;2.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3.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

4.宽猛相济的控制手段;5.任贤使能:

用人之道;6.三才配合:

组织协作管理;7.重视权变管理。

第二节孔子的管理智慧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于公元前551—479年。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宗师,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管理和文化。

他一生主要从事四方面活动:

1.教育;2.对西周典籍进行整理;3.提出自己的理论;4.利用合适的机会从政,推行自己的政治和管理理念。

一、孔子的仁学与企业伦理建设

(一)企业伦理概述

1.何谓伦理、道德?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般来说,伦理与道德在词源涵义上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

它外化为风俗习惯,内化为品性、品德。

管理和伦理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

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效率”,其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的目的。

伦理的核心概念是“善”或“正当”,其功能在于倡导合乎道德的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

两者的联系在于,“效率”也是一种“善”或“正当”,管理着重于作为一种“善”的“效率”,而企业伦理则偏重于作为另一种“善”的“公平”,还要研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伦理道德和科学管理,一软一硬,殊途而同归,都是协调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手段。

2.企业伦理的概念、特点

企业伦理(businessethics)是企业在处理内外部人与人关系时所应自觉遵守的道德方面的行为规范。

企业伦理是企业及其成员处理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与活动方式。

如果说谋利是企业的天性的话,那么,在这个谋利的过程中须遵循一定的道义,这就构成了企业德性。

企业伦理是研究企业如何追求义利统一之道的学问。

3.企业伦理建设的内容

伦理建设:

通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制定组织希望达到的道德目标,并尽可能地以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实现道德目标的过程。

伦理建设就是要企业全体成员明确以下对各种关系的规范理念:

1)关于道德与企业发展关系的看法(把讲道德看作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东西,看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2)关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的看法(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获取利益;讲道德能带来利益,道德与利益是统一体);

3)关于道德和管理关系的看法(道德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它可以管理而且应该通过管理来提升企业及员工的道德水平,各层次管理者,尤其是最高层管理者不仅自身要讲道德,而且对下属是否讲道德负有责任);

4)关于讲道德对象的看法(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讲道德);

5)关于讲道德条件的看法(讲道德是出于自身要求,而不是外部环境的要求)

(2)孔子的仁爱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道德范畴。

仁就是指关爱、关心他人。

在孔子思想中,仁有丰富的道德内涵:

首先,在处理不同的关系、居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时,仁之价值范畴可具体化为以下美德:

良、爱己、孝、悌、友、忠、恕、义、谦、刚毅、信、慎、宽、惠、中庸与节俭等。

1.良(爱心)

孔子认为,仁之活动由内向外而发。

人首先要保持一颗善良之心。

2.爱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的基础是“仁者自爱”,不懂自爱的人,很难去真心爱别人。

爱己就是要敬身。

“敬也者,敬身为大。

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

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支从而亡。

”(《孔子家语·大婚》)

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责任重大,其爱已与否关系着被管理者的命运,因此,爱已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爱已敬身之法不仅教人怎样健康长寿,还要人注重以德修身,在管理对象面前树立良好的管理者形象。

3.孝

在孔子看来,子事父母、尊敬长辈,是人伦之本,也是管理之本。

孝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4.悌(弟)

尊敬长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

5.友

友道是悌道的推广。

友,一方面可以指要善待兄弟姊妹和族人;另一方面指要善待同僚、同事和同学。

孔子交友的原则是“乐多贤友”(《论语·季氏》)、“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

6.忠

忠是孔子的事人之道,为人谋事之道。

孔子强调,君子事人、为人谋事要做到尽心尽意。

《论语》里,“与人忠”的“人”:

一是指上级;二是泛指一般人。

忠的要求:

其一,言必有信。

其二,敢于纠正他人的错误。

“昔者明王千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

”(《孔子家语•三恕》)

其三,不要“以德报怨”,而要“以直报怨”和“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其四,与人谋事,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心力。

7.恕

恕是将心比心。

恕的要求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不教而杀谓之虐。

”(《论语》)

孔子曰:

“君子有三恕。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

”(《孔子家语•三恕》)“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

”(《孔子家语•颜回》)

8.义

义字当“宜”讲,即人觉得应该怎么做,是一种道德自律。

与礼(规章制度)不同,礼是外部对人行为的规范,义则是内心对自己的约束。

在孔子看来,无论是礼,还是义,都是仁的体现。

礼对人言行的约束过于死板,有时使人不能根据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言行;由于礼的较为稳定,无法因事物的发展来随时更改,因此,无法展现“仁”,因而,需要由义来弥补礼的不足。

9.刚毅(勇)

孔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其中,刚是指人的意志力坚强,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因外在的诱惑而改变。

要做到刚,就需“无欲”,因为人多嗜欲,则屈意徇物,无法持有刚强的意志。

毅是指意志坚强,而且行事果断、勇敢。

“毅,强而能断也。

”在孔子看来,人不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对自身正当理念的坚持和追求。

孔子曰: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鸷虫攫搏不程其勇,引重鼎不程其力。

往者不悔,来者不豫。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孔子家语·儒行解》)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为政》)

孔子反对乡愿,他说:

“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就是一乡之内的好好先生。

(《论语·阳货》)

10.信

说话算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言而有信”。

“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

儒家重信义,唯恐说了做不到,宁肯少说不说,先干后说,干完了再说。

“以约失之者鲜矣”,“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言寡可行,其信乎。

儒家认为,管理者不可无信。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执政者使民,必先取信于民。

(《论语》)

11.谦逊

孔子认为,谦逊是儒者的美德,他一生保持着十分谦逊的态度。

谦逊,一方面,人要知道敬重他人,这样,自己自然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以补己之不足,这是追求进步心态,而傲慢会使人止步不前。

“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

孔子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无所争。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论语》)

不过,在孔子看来,让有个限度,“当仁不让”,即开展仁行义行时,人应保持一种积极的态

12.慎

慎,谨也。

孔子反对人行事鲁莽,认为此会害仁。

他要求人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

具体来说,孔子“慎”的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A.言语要谨慎。

言语不慎会伤人,遭人怨,也会使自己失信于人。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为政》)

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

B.行动要谨慎。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3.宽

宽就是指原谅和容纳别人。

孔子曰:

“宽则得众”。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

不过,孔子所指的宽容并非无限,在管理上,孔子首先倡导德教,认为不教而罚是非正当的,这是宽的表现,但同时,孔子认为,对屡教不改之人,则不应在宽恕。

14.恭敬

良是人开展仁行时应具备的心态。

恭敬指君子独处和事奉他人时应具有的仪态。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和敬的主要区别是:

恭和自己有关,与自己的外貌和仪态有关;敬是指事奉鬼神、他人时的仪态。

孔子曰:

“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

孔子赞美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论语·公冶长》)

15.惠

君子管理者要根据管理对象的好恶给予治众各种恩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论语·尧曰》)

16.中庸

执两用中。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有矣。

”“狭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夫回能信而不能反,反谓反信也,君子言不必信唯义所在耳,赐能敏而不能诎,言人虽辨敏亦宜有屈折时也,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言人虽矜庄亦当有和同时也。

”(《孔子家语·六本》)

17.俭

孔子把节俭作为管理者的美德。

他说:

“俭,吾从众。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俭是管理者修养自己时必须坚持的。

人养成奢侈的习惯不仅会影响企业资本的积累,还会影响到企业财产的安全。

其次,仁之成就,始于主观之情感,终于客观之行动。

在儒家看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实为表现仁的行动之发扬光大。

管理者先要培养自己主观的仁心,然后再按其能力所逮由近及远以推广其客观之仁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发展)而达人。

”(《论语·雍也》)就修养言,仁为管理者的私人道德。

就实践言,仁又为管理的原则。

再次,仁爱的原则落实到管理方式,表现为重视员工的福利和管理以教育员工遵守组织规章为主、惩罚为辅的措施。

最后,在管理者的修养上,仁爱要求管理者时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待下属要以关爱为主,并以此时常“自戒”、“自讼”、“自省”和“自责”等。

“独居思仁”。

(《大戴礼记·原善》)

案例1

日本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重视人的作用,重视集体作用”这种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

著名文化学者米切尔·莫里西认为:

“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儒家价值观念决定了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确立。

儒教重视社会和谐与社会道德,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秩序关系的形成。

”日本企业贯彻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企业家充分运用儒家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理念,把“得人心”作为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前提,使得职工能批命为企业工作,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不断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

(3)仁者爱人:

管理者要以员工为本

孔子强调仁爱原则,提倡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

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

以事业吸引员工,以真情感化员工,从而达到增强团结、提高效益的目标。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认为:

“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

 

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

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三大法宝之一的“终身雇用制”即体现了上述仁爱理念。

为了确保大部分企业骨干、职工将整个职业生涯稳定在一个企业中,企业一般不轻易裁员,而且在职工的智力投资、能力开发、思想教育、培训管理等方面不惜耗巨资,下大工夫,使得人才培养处于良性循环。

这正如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所说的,“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

而日本为了建立相爱和相互信赖的家庭式劳资关系,日企还把把家庭伦理中的忠诚、孝梯、仁慈观念深植于企业管理中。

对家庭道德的培养,是现代企业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在著名的旅游胜地琵琶湖畔建立一所“松下电器商业学院”,用儒家仁学思想培养公司的管理人员。

松下强调,培养仁行从《孝经》开始。

父母兄长是一个人道德接触的最亲近的人,父母是对自己最有恩德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怎能谈得上仁爱之心。

松下公司始终抓住“孝者,德之本也”这一思想,培养人的仁德之心,从细微处下功夫,把孝梯之心用于爱企业、爱国家、体现松下公司“仁富合一”的精神。

企业的这种人本主义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案例2

中国近代实业家刘国钧曾创办过上海大成纱厂,树立“公司大家庭”的思想,以忠信笃敬作为“厂训”,宣传“工厂工厂,乃工人之厂,只有大家努力,才能办好工厂”。

我们厂就是社会,进了厂就要“安心在工厂,食于斯,生活于斯,老于斯,葬于斯”。

刘国钧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工人以厂为家,以厂为荣的思想,如建造宿舍,办食堂、商店、保健店、小学,组办青年集体婚礼,甚至购地搞公墓、建功德堂,为亡故职工举行追悼会,将企业有功之臣立碑入堂。

在这里,仁爱思想己跨越了爱家人的狭隘范围,推而广之为爱员工、爱企业,是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弘扬和运用。

案例3

在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中,华商在当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华商将中国儒家传统伦理和组织、经营结合起来,创建了许多著名家族企业,如颜云年、吴尊贤、丁熊照、包玉刚等著名实业家创办的企业集团是子承父业,实行家庭式管理。

吴尊贤在其《人生七十》中,将“尊老敬贤”、“敦亲睦邻”、“修身齐家”等13条原则奉为自己为人处世之道,处处体现儒家的“仁爱”之道。

吴尊贤成功之后能够维持节俭的生活习惯和谦敬的人生哲理,捐巨款“贡献社会”,“兄友弟孝”,“妻贤子孝”,“与社会各方面相处和乐融融。

”这些家庭式企业尽管有一些管理上的弊端,但以家族、同乡等纽带所维系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内部关系十分紧密,经营者十分关注企业的成败,工作异常勤奋,把家庭中的情感因素广泛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

信息社会促进了知识的转化和交换,却冷落了情感的沟通与温存。

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

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

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

这种“吃文化”是企业管理者体察“民情”、交流思想的很好方式。

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

仁爱管理还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赢得员工的尊敬和爱戴。

某造船厂被兼并之后,原厂一位老工人突然病危,急需住院治疗,老工人的家人要求原厂厂长开一张支票治病,但厂里无钱,新合并后的厂长得知后,流着眼泪说:

“老工人为我们干了几十年,如今有了病却不能治,这不是太绝情了吗?

”他立即开了张支票送到老人家里,共支付十多万元的医药费。

由此及彼,新厂长想到了其他500名离退休职工,把他们几年来未报销的医药费几十万元全部报帐,这件事在全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厂长如此心疼职工,职工怎能偷赖,怎能离开企业!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当年工效比合厂前一年提高了6倍,产品合格率从50%上升到99.8%。

新厂长在谈及成功的奥秘时,曾指出“以仁义服天下,用儒家思想治厂”

现代企业中流行的“人即资本”口号,是“仁者爱人”思想的引伸。

当今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而且是企业整体的服务竞争,企业文化竞争。

企业即人,企业的一切决定因素是人,对现代企业而言,尊重、信任、关心、理解员工,依靠群体的智慧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是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

“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目的也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和价值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海尔把人当作主体,一切以人为中心,确立“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的理念,创造“人人是人才”的文化氛围,是海尔集团向世界五百强挺进的最有力的武器。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潜在回报率的资本,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高度重视。

尤其体现在企业文化精神方面。

例如,万科提出的“人才是企业之本”;麦当劳的“勤奋的员工乃公司之宝”;联想的“办公司就是办人”;格兰仕的“人气,是企业的最大的财富”;荣事达的“营造人文环境,规范员工行为”;TCL的“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理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建立一个好企业,首先是练就一支好队伍”等等。

这些成功企业的“大赢”,关键在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尊重人的精神,对人的管理“以指导和激励为主,控制为辅”,采用合乎人性的管理,用“正道”来育人而非用“邪术”来管人,善待员工,用“心”经营。

管理者树立“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对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强化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结企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如五羊—本田公司坚持把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首先公司十分关注员工的生活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筹资近亿元为员工购买家属宿舍,每年四月给员工加薪,员工生日时总经理送贺卡和慰问金,还兴建娱乐中心和健身场所,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体现“公司为大家,大家为公司”的精神。

其次,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还注重对员工精神情操、道德规范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再次,公司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每年招聘大量大学生,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99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利润1.5亿元,综合效益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前列。

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企业。

(4)恕道:

处理企业内外人际关系的准则

恕道是孔子运用仁爱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范畴。

儒家恕道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即自己所希望的,所欲求的,所要达到的某个目标,也要让别人去追求和实现。

3.絜矩之道。

就是要经常保持推己以度他人他物,使人人的行为都符合恕道。

总之,恕道是从人性本善这个人性假设出发的,它要求每个人要用自己的仁心去推度别人之心,以此去处理人与人的情感和物质利益关系。

在企业管理和企业与其他组织的交往中,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本企业与其他组织,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以及各种物质利益趋向不同,各种所要达到目标的不同等,因而,对一些问题或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评价也就不同,由此而采取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不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不断解决不断发生的各种矛盾。

儒家恕道对协调各种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个人之间带有感情色彩的纠纷发生时,更是如此。

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情况,各自多从自己方面反省,就可以求得共识,互相理解,互相让步。

如果管理人员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员工之间有什么思想隔阂没有解开,有什么问题没有求得共识,感情不能沟通,就会削弱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影响组织内部的协调一致。

如果自上而下大家都共同用恕道来协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

实行恕道,看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如果看问题极端、偏颇,在处理人际关系是,就可能产生不正确的行为,不能起到调节和化解冲突,解决矛盾的作用。

所以,恕道要求,在解决矛盾冲突时,不能只看到矛盾或冲突的一方,而应该全面看到矛盾或冲突双方,消解他们之间的对立因素,找出能够沟通的途径,从而达到和谐。

儒家强调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理解,来求得人际的和合。

相反,如果不寻找人与人之间相通因素,不再差别、冲突和矛盾中求同,人人之间就不可能讲恕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