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763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docx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库-----简答题

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

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

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什么是泰罗制?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6.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7.什么是五项修炼?

8.如何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9.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

10.什么是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11.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

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13.什么是道德和管理道德?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14.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是什么?

15.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16.什么是计划?

计划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17.计划有哪些表现形式?

计划的程序是什么?

18.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运用这一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19.什么是目标管理?

它有什么特点?

20.什么是战略?

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21.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22.决策的类型及其的标准是什么?

23.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有哪些区别?

24.什么是组织设计?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25.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26.简述分权与授权的关系。

27.什么是人员配备?

实行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

28.人员招聘和培训的方式有哪些?

人员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29.什么是组织变革?

管理者进行组织变革的程序是什么?

30.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31.菲德勒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什么是正式沟通?

它有哪些方式及形态?

33.什么是非正式沟通?

它有哪些类型?

34.什么是领导艺术?

它有哪些基本类型?

35.什么是控制?

举例说明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36.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37.预算的方法有哪些?

预算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38.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39.什么是绩效评价?

它有哪些种类?

40.调节有哪些手段?

监督有哪些类型?

调节与监督的关系如何?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库-----简答题(答案)

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有: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二重性。

具体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

外部环境是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其构成要素是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只是以间接作用的方式影响社会某一特定的管理组织,但是这些起间接作用的变量因素将最终决定着组织的长远发展。

具体环境由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顾客)、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构成。

它是对某一组织的目标实现产生直接影响的要素。

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它同一般环境相比,对组织的影响要更为直接和具体些。

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研究管理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各个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阐明管理对象的活动规律,探求有效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管理系统的最大目标。

从理论上来概括,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

4.什么是泰罗制?

由泰罗所创立的一种科学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

(1)制定工作定额制;

(2)实行标准化管理;(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贯彻例外原则等。

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其基本观点是:

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士气。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6.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等人,决策理论学派认为:

(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

西蒙提出的“令人满意”的准则的依据是“有限理性”。

7.什么是五项修炼?

五项修炼的核心是什么?

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要建立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与之紧密相关的五项修炼: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

8.如何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的整体性又称为系统性,通常理解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就是说,系统的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

它表明要素在有机地组织成为系统时,这个系统已具有其构成要素本身所没有的新质,其整体功能也不等于所组成要素各自的单个功能的总和。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对象的时候,不能仅研究宏观上的整体,也不能仅研究各个孤立的要素,而是应该了解整体是由那些要素组成的以及在宏观上构成整体的功能。

这就是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探求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住系统的整体效应。

9.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

用系统原理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组织的整体系统观。

(2)掌握组织的系统分析方法。

对一个组织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系统的要素;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的功能;弄清系统的历史;研究系统的改进。

(3)贯彻组织的整分合原则,即: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和组织综合。

10.什么是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

作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

人本原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动力管理;柔性管理;人才管理。

11.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

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过程。

要使这个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组织就不能停止创新。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组织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组织的创新能力,可以讲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实行创新管理是组织竞争的取胜之道。

而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则是保证创新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

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总称。

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在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13.什么是道德和管理道德?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哪些?

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有:

(1)个人特征;

(2)结构变量;(3)组织文化;(4)问题的强度。

14.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学家罗宾斯·斯蒂芬列举了两种相反的社会责任观:

古典观认为: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是职业经理,他们不具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向股东负责,其主要责任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

企业不仅仅是经济机构,除了要赚取合理的利润以外,还应为基本相关利益群体承担其应负担的社会责任。

15.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认真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有:

(1)公平竞争的责任;

(2)保护环境的责任;(3)保护员工的责任;(4)保护顾客的责任;(5)保护投资者的利益;(6)保护社区的责任。

16.什么是计划?

计划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计划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科学地预测未来,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合理地配置组织资源,并运用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方式来控制预期目标的活动。

计划的类型有:

(1)按照计划规划的期限,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照制定计划的组织在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地位,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3)按照计划所涉及的活动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项目计划。

(4)按计划的明确程度可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7.计划有哪些表现形式?

计划的程序是什么?

计划的表现形式有:

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计划的程序是: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订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

18.什么是滚动计划法?

运用这一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它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的计划,然后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19.什么是目标管理?

它有什么特点?

目标管理是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定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成果,制订出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该工作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特点有:

(1)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系统整体管理。

(2)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的管理。

(3)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的管理。

(4)注重管理成效,是一种成果的管理。

(5)重视职工培训,是一种提高职工能力的管理。

20.什么是战略?

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战略是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以及为实现总体目标而作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

其构成要素有:

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战略管理是一个关于战略从形成到贯彻的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确定。

(2)环境分析;(3)战略制定;(4)战略实施。

21.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预测是对一定事物的动态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探索,并事先作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就是为解决面临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与选择活动方案的过程。

预测与决策的联系:

预测对管理决策的直接作用在于它一方面通过揭示事物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创造出实现决策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作准备;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决策提供多种方案或方法,扩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为最后选择满意方案作准备。

预测与决策的区别:

一是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的科学选择。

二是预测要提供多种可能的方案,决策则主要是从多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三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

22.决策的类型及其的标准是什么?

按决策的层次不同,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的主体不同,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按决策者的思维特点,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按决策重复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按决策的可靠性程度,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

23.简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正式组织,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

非正式组织,不是经官方规定,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两点:

(1)标准不同。

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为重要标准的,在非正式组织中则是以感情为重要标准的。

(2)组织的结构和稳定性存在差异。

在正式组织中有完备的组织章程和制度,有明确的组织原则,有固定的组织成员,且组织成员有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其结构严密和稳定。

而非正式组织由于具有很大的自发性,非正式组织的内聚力主要依赖于情趣相投和心理相容,一旦成员间发生兴趣变化、观念相异、意见相左、利益相背或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都能引起非正式组织的聚散或重新组合。

因而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结构、活动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

24.什么是组织设计?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组织设计,就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组织设计是组织实体的建构过程,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和安排上。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

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权力体制。

25.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组织设计的工作,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组织进行调整。

要对组织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遵循组织设计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

(1)有效性原则;

(2)部门化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

26.简述分权与授权的关系。

所谓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

而授权则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为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两者的联系是:

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都属于权力的分散化,其结果是使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

两者的区别是:

(1)制度分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2)制度分权将权力分配给某一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3)制度分权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

(4)制度分权是一项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艺术。

27.什么是人员配备?

实行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

人员配备就是把适当的人员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的过程。

实行人员配备,需要二个基本的条件:

(1)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要求明确具体的各种职位。

(2)有可供选择的、适应不同职位需要的各类人员。

实行人员配备的原则有:

(1)因事择人原则。

(2)选贤任能原则。

(3)因材使用原则。

(4)群体相容原则。

(5)动态平衡原则

28.人员招聘和培训的方式有哪些?

人员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招聘是指管理层根据职务分析的情况,为组织中空缺的职位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的活动。

组织进行人员招聘,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两种方式选择所需要的人员。

而人员培训的方式有:

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仿照培训。

人员调整的内容有:

(1)人员调配;

(2)人员提升;(3)人员降职;(4)人员辞职;(5)人员解聘。

29.什么是组织变革?

管理者进行组织变革的程序是什么?

组织变革是组织管理人员为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目标、结构、制度和文化等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活动。

组织变革的程序是:

(1)发现问题的征兆,认识改革的必要。

(2)诊断问题。

诊断问题,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

组织目标;领导模式;组织结构;权力关系;集权与分权;控制的有效性。

(3)选择变革的方法:

改革结构;改善行为和改进技术。

(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

一般来讲,变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领导者或上级机关的态度;组织的原有模式;组织中多数人的观念。

(5)分析与克服变革的阻力

(6)实施变革的策略

30.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1)领导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的重点则集中在制定大针方针上面,进行战略指导的综合性工作;管理是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战术运行的职能性工作,实施具体的计划、组织、控制。

(2)领导对管理有统率性,要为管理指明战略性的方向、目标和路线;管理对领导具有执行性,注重系统内人、财、物的配置,要为领导落实已经提出的战术性的方式、途径和措施。

(3)领导强调总揽全局,协调整个组织的统一;管理侧重于内部秩序的维持和完善。

(4)领导致力于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益;管理侧重于具体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5)领导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

(6)领导具有导向性,注重思想、威信、榜样的力量,主要依靠领导者的影响力、感染力与感召力,使被领导者自愿服从;管理具有强制性,注重权力、法律、制度的力量,主要依靠约束力和人们的被迫服从。

31.菲德勒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菲德勒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菲德勒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根据这三种因素情况,三个条件齐备是领导者最有利的环境,三者都缺乏是最不利的环境。

领导环境决定了领导方式,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以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较好;在环境中等的情况下,采用人际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32.什么是正式沟通?

它有哪些方式及形态?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按照信息的流向,正式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与斜向沟通。

正式沟通的形态有:

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沟通

33.什么是非正式沟通?

它有哪些类型?

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正式途径以外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其类型有:

(1)集群连锁;

(2)密语连锁;(3)随机连锁;(4)单线连锁。

34.什么是领导艺术?

它有哪些基本类型?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领导艺术的类型有:

(1)多谋善断的艺术;

(2)善于用人的艺术;(3)人际协调的艺术;(4)解决冲突的艺术。

35.什么是控制?

举例说明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控制就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预先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为了使未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相符合,而在事先所采取的控制活动形式。

现场控制是管理人员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要求,以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控制活动。

事后控制是控制系统根据目标实施所获得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来进行的控制方式。

(结合例证加以说明)

36.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管理者要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把握住控制过程:

首先,明确标准。

标准分为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其中有形标准包括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和时间标准。

在确定标准时应注意:

标准要有合理的稳定性;标准要有普遍的适应性;标准要明确和具体。

标准要具有可行性。

其次,衡量成效。

管理者应搜集反映实际成效的信息;比较实际成效与标准,找出差距。

再次,纠正偏差。

管理者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评价,即:

分析偏差的原因;查明偏差的结果;弄清偏差的范围。

另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纠正,应注意提高纠偏的效率,加强纠偏的措施。

37.预算的方法有哪些?

预算工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预算的方法有:

固定预算、可变预算、移动预算、规划预算和零基预算。

预算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预算过繁过简。

(2)预算依据不足。

(3)错把手段当目标。

38.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组织中的全体员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中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以确保用最有效的手段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作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一是管理内容的多重性。

因为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质量是广义的,不仅要管好产品的质量,而且要管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二是管理范围的全面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预防为主,以提高产品适用性为目标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它把质量控制的重点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转到事先控制上来。

三是管理工作的全员性。

就是调动组织中的全体成员都参加管理,都对质量负责。

四是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情况和影响因素,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39.什么是绩效评价?

它有哪些种类?

绩效评价是定期考察和评价组织、管理者、员工等的行为状态和行为结果的活动或过程。

绩效评价的种类有:

(1)以评价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为组织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评价。

(2)以评价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1度绩效评价、90度绩效评价、180度绩效评价和360度评价。

(3)以评价目的与内容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业绩评价、能力评价、态度评价、潜力评价和适应性评价等。

(4)以评价方法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40.调节有哪些手段?

监督有哪些类型?

调节与监督的关系如何?

调节的手段有: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监督的类型有:

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调节与监督是管理者实施有效控制的手段。

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其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在取得实际管理活动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偏差原因,督促有关部门或人员纠正管理活动的偏差,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但区别在于:

一方面,监督侧重于管理的社会方面,包括外部监督,具有相当的广泛性;调节侧重于管理的技术方面,主要针对组织内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另一方面,调节主要体现上级或调节机构对下级或业务活动的单向纠偏作用,而监督则体现着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能及领导和领导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多向的相互纠偏作用。

 

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0206.cc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