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0371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docx

岳麓版高中必修二历史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学案

15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柯立芝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近4%。

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

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

但是,"柯立芝繁荣"只是一种虚假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泡沫经济基础之上的。

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及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大多数美国人由于贫困,无力购买所需的商品,使市场萎缩。

市场的萎缩,又导致许多部门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4)政策原因:

胡佛反危机措施不力:

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危机恶化,社会动荡。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4.影响

(1)经济: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实业剧增)

(2)政治:

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受到冲击。

(3)国际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

(通过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方式加紧对市场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

(2)改革呼声高涨

(3)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胜出。

2.措施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新政。

4.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5.影响

(1)经济: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

(2)政治: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国际: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自由放任政策占主导地位(看不见的手)

(2)提出:

经济危机后,英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成为“看得见”手

(3)评价:

①积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智慧拓展

一、全面认识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措施

1.政策措施

(1)危机之初,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

但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2)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2.评价:

长期以来,胡佛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指责和误解,历史教科书充斥着这位“无能总统”的惨淡形象。

有学者认为,胡佛虽然在大萧条中思想准备不足,但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主观上试图力挽狂澜,主张政府干预,而非完全地自由放任。

他在自己的经济哲学和治国经验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为控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胡佛并非一位无能、无为的总统,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代表,并且他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多方面的联系。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免其重蹈覆辙。

二、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实力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民主传统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人因素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及其新启示

新认识

新的理论

放弃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新启示

金融稳定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就业保障

“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职能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国际合作

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四、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真题演练:

1.(2019·海南高考·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

3.(2015·海南高考·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4.(2015·山东高考·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5.(2015·江苏高考·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8.(2014·海南高考·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9.(12山东卷)(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罗斯福新政参考答案

1.【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解析】据材料“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经济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答案】D

2.【考点】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署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B

3.【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答案】D

4.【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

【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

5.【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6.【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材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中,通过1935年《社会保险法》建立职工养老金制度。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故A项错误;1935年《社会保险法》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故C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故D项错误。

【答案】B

7.【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暴乱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B项错误;从“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而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答案】A

8.【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罗斯福新政保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体现了“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有缓和劳资矛盾的举措以及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现代国家福利制度,体现了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同样但不能解释“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故B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是从经济角度对自由的认识,没有涉及到政治方面,故C项错误;“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融合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同样强调了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答案】D

9.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本题以现代史上三次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为背景,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热点问题)。

考点为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1)问要求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

(2)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对罗斯福新政中不同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进行理解是关键。

第(3)问主要是结合邓小平的观点对两种运行模式进行解读。

在答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对所有制、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全球史观等史学原理,能力要求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