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016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docx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中考古诗文复习课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课件:

中考古诗文复习课

中考古诗文复习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实词的意义

 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2、理解重要语句、段的含义。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4、恰当地评析人物及思想内容。

 5、初步鉴赏浅显的诗歌。

 考试范围:

诗词:

新课标推荐的必背诗词34首。

 课内:

新课标推荐的必背19篇。

 课外: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人物故事

 2009年中考古诗文考试要求

 【中考卷】

 请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7-24题。

(一)(12分)(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2分)中考题

 1、解释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找出加点词解释错误或不同的一项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4、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分析。

 5、联系实际谈主观感受。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例题】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A.甚矣,汝之不惠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惠”通“慧”聪明

 “乡”通“向”从前

 “畔”通“叛”背叛

 “说”通“悦”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2.古今异义辨析

 【例题】下面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今: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古: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

案件今:

监禁犯人的地方D古今:

繁多交杂的样子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2.古今异义辨析

 3.一词多义辨析

 【例题】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既克,公问其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BCD

 巩固顽固D所以缘故

 说仁政背背字不离句,联系语境

 一、文言实词辨析

 1.通假字辨析

 2.古今异义辨析

 3.一词多义辨析

 4.词类活用辨析

 【例题】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亲贤臣,远小人。

 吾妻之美我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二、文言虚词辨析

 【例题】下列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多助之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笑而止之曰

呼尔而与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BCD

 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它(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之助词不译汝心之固

 音节助词,无实义怅恨久之

 动词相当于“到”、“往”辍耕之垄上

 “拿”.“用”.“把”必以分人

 “凭”.“根据”.“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因为”.“由于”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用来”.“以便”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表结果,相当于“以致”以塞忠谏之路

 动词与为结合,相当于“认为”愚以为营中之事

 二、文言虚词辨析

 表顺承,相当于“就”、“然后”、也可不译

 表并列,相当于“并且”,也可不译

 而表修饰,相当于“着”、“地”,也可不译

 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但是”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

 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相当于

 “在”、“到”。

 于: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

 “对”、“对于”、“给”

 用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

 “比”、“胜过”

 二、文言虚词辨析

 【例题】下列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策之不以其道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笑而止之曰

夫环而攻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BCD

 修饰关系修饰关系C凭借因为给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指千里马

 理解或翻译文言句子是每年中考语文必考的题型。

命题的着眼点主要有:

(1)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2)结构上有判断、被动、省略、倒装等特殊性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现象的句子。

如: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者,…也、…者,…、…,…也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

 莲,花之君子者也。

 甚矣,汝之不惠!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例题】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文言句式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2、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C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3.文言语句翻译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信(忠于原文)达(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留、例:

庆历四年春,滕

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补、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删、例: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换、例:

吾与汝

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调、例: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选、例: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表承接就、便、那幺

 则表转折却、可是

   表假设如果

   表判断语气,是、就是译、例: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译、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做巴陵郡太守。

 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减弱,第三次击

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译文:

打仗,靠的是勇气。

 译文:

我和你们全力铲平这座险峻的大山。

 译文:

愁什幺挖不平呢?

 译文: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国外

患,这个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

 译文:

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译文:

学习了知识按时复习它,不也是愉快的事情吗?

 直译:

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

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2.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

 应对策略

 1、翻译以直译为主。

 2、翻译要字字句句落实,注意文言文中的

 特殊字词的意义。

 3、翻译要译出文言句式的特点。

 4、翻译还要补充省略成分。

 ——句子翻译

 四、内容理解和欣赏评价

 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对主题、语言、写作特色、背景材料、人物、事物

等的赏析。

 【例题】

 ①曹刿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课文加以评价。

 ②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

抒发,现实生活中,有人却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

样看待的?

简述理由。

 “读懂”是理解的基础“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初中课外文言

文复习

 以“内”养“外”

 1)、“迁移法”

 2)一词多义,联系语境选其一

 3)揣摩法——联系上下文

 第一步,粗读古文,捕捉大意,以求了解。

这一步只是统览全文(段),不

追究难词难句,只图明白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品质。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达理解。

所谓“死”字,即不需译的

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边一一

标出。

分析“关系”以达加深理解。

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

的关系,理清主次,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

文段的中心思想。

  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

可重温课文中学过的类似的字词的用法

和句式;可借助狭义语境,瞻前顾后,疏通“文气”;可借助题目答案(四个选

项),进行比较,验证选优;可借助“注释”(有的文段后边附有),解决相关文

化常识和写作背景;甚至还可以大胆猜测推断。

 小犬复仇

 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

忽为虎噬,五呼邻里数壮夫

持矛逐之。

虎捷驰不可及,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

稚犬为棘刺挂罥,

皮毛殆尽,终不肯脱。

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注释:

(1.)龟生村:

村庄名。

(2).噬:

咬(3).棘:

有刺草木

的通称

 1、解释加点的词:

(1)虎带之以走

(2)持矛逐之

 (3)忽为虎噬(4)稚犬为棘刺挂罥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3、这则故事歌颂了小犬的什幺精神?

 联想推断:

当试卷上给出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

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语境推断:

就是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实词的

意思

 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位置,推断其词性和意义

 推断的方法

(一)主仆对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

“此鸣者何物?

”主

人曰:

“蝉也。

”仆曰:

“蝉食何物?

”主人曰:

“吸风饮露耳。

”仆曰:

“蝉着衣

否?

”主人曰:

“不用。

”仆曰:

“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1、捕捉大意

 2、排除死字-----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

 3、筛选答题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

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

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

 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

 文意分析和欣赏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