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8683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语文之古诗.docx

中国语文之古诗

第三讲:

中国语文之诗歌

本讲重点提示:

1)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

2)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3)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4)文选:

先秦诗歌\汉乐诗与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新诗。

 

导言:

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

可以把最初的文学分为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和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一、口头文学:

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叙事性文学(小说和戏剧)的源头。

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谣。

文选:

神农时期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中《中孚·六三》: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阅读提示:

上古歌谣内容:

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二、书面文学:

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的出现。

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

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

第一章:

中国语文之古诗

第一节 先秦诗歌

本节概说:

《诗经》与《楚辞》:

诗歌奠基之作的出现。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为四言诗;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杂言诗。

“诗”、“骚”并称,“风”、“骚”并称。

文学创作的两大源流。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到了汉代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书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

《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

1、《诗经》内容:

1)反应爱情和婚姻的诗篇。

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俟我于城偶,爱而不见”的《静女》,《卫风·木瓜》写男女青年互赠爱情礼物,反映了婚姻与家庭的不幸如《氓》。

2)反应劳动生活的诗篇如《伐檀》、《七月》。

3)反应战争和徭役的诗篇。

《采薇》,思妇诗。

4)周民族的史诗。

《生民》、《公刘》。

2、文选:

秦风·蒹葭

蒹葭(芦苇)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上升,攀登。

指道路陡峭难行,要攀登而上),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蒹葭采采(茂盛),白露未己。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迂回弯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í水中的小洲)。

3、《诗经》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应用,隔句押韵的节奏掌握;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

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

其“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如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

后世“比兴”和“风雅”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的;《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二、《离骚》

楚辞: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

其创作标志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

骚体形式,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而来;打破了四言的形式,代之以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内容上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如神话传说和方言习俗等,创作方法上大胆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1、《离骚》文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离骚》的艺术特点:

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拓了我国古典诗歌史上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创造了一种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的新诗体;结构形式上,抒情和叙事结合,幻想和现实交织,气势磅礴,浑然一体;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三、本节思考题:

谈谈“诗骚传统”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 两汉诗歌

本节概说:

两汉王朝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汉代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乐府、东观(洛阳)、鸿门都学(洛阳皇家学校)的设立、游学游宦风气的兴盛,都给汉代诗歌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乐府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民歌,是继《诗经》“国风”之后的又一重要收获;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新兴的五言诗,不仅在《诗经》的四言时代之后,开创了新的诗体,而且将日益成熟的文人的趣味和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

一、汉乐府:

汉乐府:

原为汉代音乐机构,后转变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

有二言、五言、杂言,其中五言居多。

汉乐府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

主要是来自民间的口头创作,其思想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社会性和叙事性、现实性。

在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在艺术上多是“刚健清新”的特色,以叙事为主。

汉乐府民歌同时又孕育了我国的五、七言诗。

宋人郭茂倩曾把历代乐府诗分类编成《乐府诗集》一书。

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战城南》等。

文选: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想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稀,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系汉末文人所作,代表着五言诗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最早载于《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从此成了专称。

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大体创作于东汉末年至建安之前。

表现与文士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和生命感受等。

《古诗十九首》在风格上以抒怀见长。

诗中多用比兴手法,情景交融,含蓄婉曲,真挚动人。

多为五言,梁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标志着五言诗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古诗十九首》作品无题,都以诗的第一句为题。

文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

三、本节思考题: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

本节概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新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宫体诗、田园诗,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七古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建安体:

三曹七子,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诗歌风貌。

正始体: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为代表。

田园诗:

陶渊明。

永明新体诗

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三国东吴,分为“吴声歌曲”、“西曲歌”;北朝民歌,以《敕勒歌》、《木兰诗》为代表。

文选:

三曹诗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

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本节思考题:

谈谈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唐诗

本节概说:

唐诗:

古代诗歌繁盛时期。

文化背景:

强盛的国力、立国者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唐代士人较为开阔的人生道路和更多的入仕机会,漫游、读书山林、入幕和贬谪的文人生活风气和状态,以及佛道二家对文学的影响。

唐文学尤其是诗歌繁荣的条件:

1)客观条件:

唐代的大繁荣与大破坏。

唐代曾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时期,盛唐气象;安史之乱的空前浩劫,乱世悲鸣的激烈反省。

1)主观条件:

历史发展的必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趋势使然,文学的自觉导致文学的审美。

唐诗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

最初的九十年,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

形式主义的创作,宫体诗流行。

初唐四杰。

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塞漠,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开始初步成型。

陈子昂从理论上提倡建安风骨,掘弃绮靡的诗风,为盛唐诗指明了方向。

代表人物:

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

文选: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阅读提示:

后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

  ——王夫之《唐诗评选》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

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王闿运《湘绮楼说诗》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压全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美的历程》

二、盛唐诗歌:

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涌现出众多集结天地精华的杰出诗人。

盛唐诗歌意境及其艺术风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阔大、外展,具有雄浑与明朗之美。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格高气畅,乃是“盛唐气象”的风骨所在。

其中所蕴含的,乃是盛唐人昂扬奋发、健康向上的风采,具有恢弘豪宕的气质和雄浑外展的境界。

另外一个方面,“盛唐气象”还表现为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与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山水田园诗:

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

李白与杜甫

1、文选: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李白:

(701一762),字太白。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其先世隋末移居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李白即出生于此。

五岁时随父迁于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开元十三年(725)出蜀漫游,踪迹遍及半个中国。

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便被赐金放还,再度开始漫游生活。

安史乱中,隐居庐山屏风叠,后应邀入永王李磷幕府,李磷事败,受累被判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

晚年依族人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安徽当涂县)。

李白的思想兼有儒、道、侠、纵横等多家成分而以儒、道为主。

李白的诗歌集中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多方面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现实和精神风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李白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在形式上能够成功地驾驭多种诗体而以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最为出色。

今存诗一千馀首,有《李太白集》。

1)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

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诸如《襄阳歌》、《江上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在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奔放无羁。

文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2)李白的绝句:

李白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3、杜甫:

北宋李纲《重校正杜子美集序》:

“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

南宋文天祥《集杜诗序》曰:

“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1)杜甫生平大概:

35岁以前(712-746):

承盛唐之余韵

长安十年(746-755):

求功名而未得

安史乱起(755-759):

睹家国之丧乱

西南漂泊(759-770):

唱尽人生歌诗

2)文选: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杜诗的艺术风格、地位与影响

艺术风格: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

杜甫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炼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时代面貌以及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两句诗高度概括了社会矛盾的尖锐程度。

在诗体运用上,杜甫众体兼长,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尤以古体和律体为佳,七律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并使题材更为开扩。

地位和影响:

时代和独特而丰富的生活经历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广泛的艺术修养,“别裁伪体”、“转益多师”的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锤炼技巧,这一切使杜甫成为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三、中唐诗歌:

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盛唐气象难以为继,代之以理性色彩和深沉的思想感情。

代表人物:

韦应物、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

文选: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

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

安史之乱后,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新乐府运动便应运而生。

新乐府运动又是在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而兴起的,它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结、顾况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白居易的艺术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的功用: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文选:

《长恨歌》(原文略)

四、晚唐诗歌:

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们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细腻。

随着唐代社会的进一步衰微,杜牧、李商隐等忧生念乱、感慨身世,追求诗歌的形式美,成为晚唐诗歌的主要潮流,为唐代的灿烂诗国涂抹了最后一道绚丽的霞彩。

李商隐:

(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幼年生活艰难,聪颖苦读。

二十五岁进士及第。

后来因为他触犯了朋党之争,一直遭排挤,只当过幕僚等,潦倒一生。

李商隐的诗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擅写情诗。

深于寄托,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词、戏曲等创作样式有很大的影响。

文选: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

具体表现为:

大量运用比兴寄托;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

五、本节思考题: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

王维和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试论两人艺术风格的异同?

六、本节小结:

前人曾如此总结: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皆形容景物,妙绝古今,而盛、中、晚界限堑然。

——胡应麟《诗薮》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盛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句子,正能反映盛唐诗歌的特点:

盛唐气象,意境阔大,飘逸出尘又生机无限;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是中唐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中的句子,可以看出中唐诗歌的特点:

总体风格是沉郁直白,并且有一种深沉郁结的现实主义精神、忧患意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里的句子,意象密集,形式工丽,并较少对现实世界的幻想和期望,在萧瑟落寞之中趋向人物内心世界、幽微情趣的精细描绘。

正所谓“诗歌是时代的晴雨表”,同样是对冬末年初的景物的精彩描写,却折射出不同的时代背景色彩,反映了不同的文学潮流趋向。

第六节、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格律美与意象美的完美结合

1、前人的总结: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胡应麟《诗薮》:

作诗大要不过二端:

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

体格声调,有则可循;兴象风神,无方可执。

故作者但求体正格高,声雄调鬯;积习之久,矜持尽化,形迹俱融,兴象风神,自尔超迈。

譬则镜花水月:

体格声调,水与镜也;兴象风神,月与花也。

必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讵容昏鉴浊流,求睹二者。

钱钟书《谈艺录》:

诗者,艺之取之于文字者也。

文字有声,诗得之为调为律;文字有义,诗得之以侔色揣称者,为象为藻,以写心宣志者,为意为情。

2、关于格律、节奏和意象:

1)格律:

古典诗歌节奏美的经验化集成。

节奏:

语音的疾徐、高低、长短、轻重及音色的异同,在一定的时间内有规律的相间交替回环往复的组合形式。

——倪元宝:

《大学修辞》

诗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的语音形式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

——陈本益:

《汉语诗歌的节奏》

古代汉语诗歌的格律建设遵循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对汉语的语音、语韵、语调的各种组合规律的把握:

对语音的研究,比如“双声”、“叠韵”等,探讨语音对诗歌节奏美的影响;

对于语韵的研究,就是各种押韵方式、以及韵部的整理研究;

对于语调的研究,则是分清四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平仄交替互对原则,以及由此生发的各种语调调节规律。

语音、语韵、语调三个层次的共同作用,就构成了古代诗歌节奏的各种美感表现,将这些经验集合起来,就构成了古诗词格律:

句有定长,字有定数,音有定律,韵有定譜。

2)意象:

意象本身并非是单指“本文”中物态化的符号形式,它同时也是作者创造构思中“神与物游”的心象。

它是艺术家内在情绪或思想与外部对象相互熔化、融合的复合物,是客观物象主观化表现。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神用相通,情变所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