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8435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docx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育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作者:

————————————————————————————————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

语文

2,课时:

1

3,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发展方面:

1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

课件展示,师生共学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播放视频,

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

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生词:

“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

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点?

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小组同学讨论完成。

)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课件出示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

(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板书:

一片明艳)

(3)观看课件,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随着山势……变换调子。

”)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

溪声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

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2.小结:

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

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

3.游览洞口、外洞,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

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

(洞口宽,洞内大。

)(板书:

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

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课件观赏洞口、外洞景观。

过渡:

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

(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

2.游览内洞,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

他有怎样的感受?

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孔隙的窄、矮、险)(相机出示课件

过渡: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①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②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内洞的特点?

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书:

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

?

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③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图片

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

五、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

一是游览的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六、深化延伸

课件出示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作准备,每人介绍一处景点,介绍时可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充实进来。

各小组要选出最优秀的一名同学参加竞聘。

 

六、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进行描写。

文中还有另一条线索:

就是作者多次提到的水。

教学时,我重点围绕第一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上课伊始,同学们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上,我鼓励学生采用图示法理清文章的思路,联系平时的习作,谈谈按游览顺序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到了写这类文章时,得做到游览的顺序清晰,景点的介绍有详有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等等。

再回到课文,依次寻找相应的方面。

当学生把游览顺序用图示法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一篇文章的脉络就明晰了。

   接着,我让学生读文,比较比较每个游览的点,说说哪些点详写,哪些点略写。

分清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文中许多地方语句优美、生动,教学时重在牵引学生读,读中理解,读中积累。

如:

在介绍途中的景物时写道: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番景象既淡雅又明丽,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画,画出自己的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就用自己的笔画出来。

由点成面,利于学生记忆、积累,又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

在积累和理解后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前面的训练有的较分散,最后还要整体回归课文,形成整体的感受,脑海里有存有游览路线和欣赏到的美景,并从中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谈谈自己学会文章后的心得体会。

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从学生上交的小练笔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同学不会运用知识,他们的学习状态仍然停留在课本上,不会把从课本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作文创作中去。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学校:

青州市黄楼镇阳河小学姓名:

李金娥

职称:

二级教师电话:

3538740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青州市黄楼镇阳河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