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程序.docx
《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程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程序
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效果评估程序
一、评估前准备
]鲫协调
1.1开展效果评估前,评估机构应当组成评估工作组,并与委托评估单位建立联系渠道,确走需取证的相关单位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若为事中评估还需取得进入应急处置现场的许可。
1.2取证单位应至少包括应急指挥机构,船舶及其所有人、油污损害责任保险人,参与应急处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需要,还可对受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当地水文气象部门等进行取证。
1.3评估机构应提前向取证单位送达需准备的材料清单。
2制定评估方案
对较大及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应当提前制走评估方案,必要时开展事中评估;对一般等级及以下的船舶溢油事故,视情况确走是否制定评估方案、开展事中或者事后评估。
评估方案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明确评估工作组内部分工和组织协调机制”评估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并对收集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b)评估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c)评估工作安排;
d)评估预期产生成果等。
3工具和人员防护装备
3丄评估工作组应备妥相应的取证工具注要有照相机、摄像机、取样工具和通讯设备等。
3.2评估工作组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所z选择备妥相应的人员防护装备,主要有救生衣、安全帽、工作服、防油手套、防滑鞋等。
二、污染情况调查
1事故概述
按照时间顺序,事故描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a)事故船舶概况:
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或者编号;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的名称;船舶的始发港、目的港;船舶载货情况、油种及数量;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保险情况等;
b)事故情况:
事故原因、事故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情况,溢油部位、溢油量、溢油种类以及溢油过程等;
c)污染情况:
溢油污染面积、溢油分布情况及漂移方向以及潜在的溢油风险;
d)应急处置情况:
初始应急反应、应急处置过程和应急处置行动终止,参与应急处置的单位和人员、调用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回收应急废弃物等。
2污染情况调查内容及方法
2.1海面污染情况
2丄1收集、获取溢油在海面的分布范围、覆盖率及厚度
等信息”可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舶巡视、岸上巡视或现场勘查等手段获取。
2丄2根据收集的信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HY/T095或《1983年处理北海油污和其他有害物质合作协议》等方法,
计算得出每天水面残存的溢油量。
2.1.3根据每天溢油在水面的分布情况,结合溢油漂移路
径,确走最终的海面污染面积。
2.1.4事中评估应结合溢油漂移预测模型或经验判断,预测溢油可能的漂移趋势,并通过每天的监视结果对漂移预测进行修正。
2.2岸线污染情况
2.2.1以空中巡视和现场勘查为主,并辅以卫星遥感、船
舶巡视等手段,收集、茯取岸线受污染的长度、面积、污染
等信息。
2.2.2对于敏感岸线,应详细描述岸线的类型、受污染的
程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
2.2.3开展事中评估的,应根据海面溢油分布情况,结合
天气、潮流等信息,判断海面溢油进一步上岸的可能性及其污染的区域,以此判断所采取的岸线相应防备措施的合理性。
224岸线污染情况调查内容和方法参见附录A。
23水体污染情况
收集获取水体污染数据,数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3097要求对水质标准进行划分,按照GB17378.1.GB
27378.2、GB27378.3、GB17378.4的要求对水体污染情况进彳盼析。
2.4沉积物污染情况
收集获取沉积物污染数据按照现场国家标准GB18668的要求对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划分,按照GB17378.1.GB
17378.2、GB27378.3、GB17378.5的要求对沉积物中石油含量进行分析。
三、应急处置措施评估
1应急指挥的评估
1丄职责界定的合理性
以溢油量和船舶溢油损害情况为依据,确走船舶溢油事故等级。
根据各级应急预案框架下的应急响应行动的启动条件,确走应急响应行动启动的科学性,并依此界走应急预案中各部门履行职责的合理性。
1・2应急预案执行的完整性
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评估各应急参与单位是否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响应以及采取初始应急行动的及时性。
1.3组织协调的有效性
主要从指令的下达和接收、指令的执行、现场信息的反馈及指挥部根据反馈信息对处置方案调整等情况,评估组织协调的有效性。
2总体应急策略的评估
对总体应急策略的评估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a)按照应急预案中部门职责,评估应急处置中各部门的
职责界走、功能与区域划分的合理性;
b)评估安全保障措施的合理性,包括安全警戒、交通管
制、人员疏散等方
c)评估调用应急资源与事故规模的匹配性,主要考虑事故规模、当地应急资源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需要调用周边应急资源等。
3具体应急措施的评估
3.1监视监测
对监视监测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各种监视手段是否合理及时、并科学有效衔接,能够反映事故全貌;评估预测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在预测过程中是否根据监视结果予以校正等。
3.2溢油源控制
3.2.1采取措施
收集列明采取的溢油源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
内容:
a)船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
b)应急卸载;
c)应急拖带。
3.2.2评估
对采取溢油源控制措施的评估应根据事故情形及气象
海况信息从以下三个方
进行:
a)事故船舶是否按照船上应急预案的规走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如关闭阀门、舱内转驳等;
b)采取的应急卸载措施是否快速、合理、有效z主要考虑卸载泵的适用性(与油种匹配关系、吸程和扬程等)、卸载能力与需卸载的油量匹配关系、卸载能力是否充足、配套的存储和转运能力能否保证卸载作业连续进行等;
c)应急拖带的合理性,主要考虑是否需要应急拖带、应急拖带措施是否合理,如是否拖带靠码头或拖带至应急避难
所,以便更好地对溢油源进行控制等。
3.3围控
3.3.1采取措施
收集列明采取的围控措施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内容:
司调集的围控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b)围控设备布放的区域、预期发挥的作用和实际效果情
况;
c)配套作业的船舶名称、种类和数量。
3.3.2评估
对围控措施的评估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a)围控设备(包括辅助工具)的数量是否充足,需根据事故污染情形,结合气象海况和漂移情况判断当时情形下调集的围控设备能否满足需求,主要从溢油源围控、导流、敏感资源保护、辅助溢油回收等四个方面予以考虑;
b)围控设备的种类和型号是否与服务区域相适应,主要考虑气象、海况、流速等因素;
c)船舶是否满足围控设备布放和回收要求;
d)围控作业是否合理,围控设备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收与清除
3.4.1机械回收
应详细列明机械回收作业情况,包括采用的机械回收设备的种类、回收能力、作业时间、作业位置、作业情况、回收油水混合物情况、配套作业的船舶情况等。
对机械回收作业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
a)机械回收设备的适用性,主要考虑适用油的种类、作业海域、水面油膜厚度和海况等;
b)调用的机械回收设备的能力是否与溢油量相匹配;
c)配套设施,如围油栏、临时储存设施、转运设施是否与机械回收能力相匹配,满足机械回收连续作业要求;
d)能否为收油机提供支持作业条件,尤其是船舶能否满足收油机作业需求;
e)机械回收作业是否合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
3.4.2溢油化学处理3.2采取措施
应列明采用溢油化学处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b)溢油分散剂的类型和数量;
c)其他化学处理剂(如凝油剂、聚集剂等)的类型和数
d)作业时间、作业区域、水面油膜情况和处理效果等。
3.2评估
对溢油化学处理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a)是否可以使用化学处理剂,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水深禾口敏感资源情况;
b)化学处理试剂使用时机是否合理;
c)化学处理剂使用的数量与处理的油量的比例是否合理;
d)化学处理试剂是否有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等。
3.4.3吸收吸附材料3.1采取措施
列明投放吸收吸附材料的作业区域、投放数量、回收数量及作业时的水面污染情况等。
3.2评估
对吸收吸附作业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a)吸收吸附材料投放时机,主要取决于水面油膜厚度情
况;
b)吸收吸附材料吸附溢油情况,主要指吸油效果、材料的完整性等;
c)吸收吸附材料回收情况;
d)吸收吸附材料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如初始数量是否充足,后续补充是否及时等。
3.5岸线清除
3.5.1措施
应列明岸线清除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清除作业等。
3.5.2评估
对岸线清除作业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a)岸线清除组织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主要指组织结构、安全警戒、作业区域划分、人员临时培训、志愿者管理等;
b)作业方针的合理性,主要指优先原则、清除原则等;
c)具体清除作业的合理性,如岸上和水上协同作业、不同敏感岸线清除技术的合理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
3.6废弃物处置
3.6.1采取措施
应列明回收含油废弃物的种类、数量、现场储存管理、
蘇等
362评估
对废弃物处置作业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a)现场储存管理的合理性,主要指设置隔离区域、垃圾分类管理、临时储存场所等;
b)转运的合理性,主要指转运能力是否充足;
c)储存和转运过程防止二次污染措施的合理性;
d)废弃物后处置是否合规”主要指接收含油废弃物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四、后勤保障措施的评估
后勤保障主要包括资金保障、住宿保障、医疗保障、人
员和设备安全性保障、通讯保障、运输保障等内容,应分别对其进行评估,评价其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结论
评估结论应包括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应急决策的合理性及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2建议
评估结果应针对应急措施、法律法规、应急防备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对于阶段性评估,还需对后续应急处置行动提出建议。